1 / 31

第五章 血液

第五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目的要求 : 掌握血液各组成成分的功能. 第二节 血液的功能. 第三节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一种粘滞的液体,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红细胞: 占全血 40%-50% 血细胞 白细胞 血液 血小板。 血浆 占全血 50%-60% 血量:占体重的 7 ~ 8% 或 70 ~ 80ml/Kg 体重 上层 : 血浆 ( 淡黄色 ) ,约占全血中 的 50%-60% , 下层 : 红细胞 ( 暗红色 ) 。

carla-reed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血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目的要求: 掌握血液各组成成分的功能 第二节 血液的功能 第三节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2.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一、血液的组成

  3. 血液是一种粘滞的液体,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液是一种粘滞的液体,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红细胞:占全血40%-50% 血细胞 白细胞 血液 血小板。 血浆 占全血50%-60% 血量:占体重的7~8%或 70~80ml/Kg体重 上层:血浆(淡黄色),约占全血中 的50%-60%, 下层:红细胞(暗红色)。 中层:血小板和白细胞(一薄层的 白色物质)。

  4. (一)血浆 水 血浆组成血浆蛋白 少量溶质 无机盐 非蛋白有机物 1 水和电解质 ① 水 占血浆的90~92% 溶剂(可实现物质交换) 作用维持体温 运输等 ② 电解质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主要 维持晶体渗透压 作用 维持酸碱度 维持组织的兴奋性 阳离子是 Na+ 阴离子是 Cl-

  5. 2 血浆蛋白 是指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 白蛋白 (A) 血浆蛋白组成 球蛋白 (G) 正常A/G = 1.5~2.5 纤维蛋白原 由于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和部分球蛋白是由肝脏 合成,如果肝脏有病变可见A/G下降。 纤维胶体渗透压 缓冲内环境PH 作用 载体功能 免疫功能 凝血和纤溶作用 3 非蛋白有机物和其他有机物 尿素 ① 非蛋白氮 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物质 尿酸 肌酐等

  6. ② 其他有机物 血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 乳酸及脂类等 血脂 血浆中的脂类物质,通常与血浆蛋白结合形 成脂蛋白。 HDL能促进胆固醇分解,抑制细胞对LDL摄取; LDL能侵犯蚀血管内膜而沉积形成脂斑---动脉硬化。 4 运动后血浆的变化 ① 血浆水分减少 由于出汗等使血细胞等相对浓 度↗粘度↗ ② HDL↗而LDL,预防冠心病等作用 乳糜微粒 CM 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低密度脂蛋白 LDL 高密度脂蛋白 HDL

  7. (二) 血 细 胞

  8. 1、红细胞 ①红细胞的形态 正常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圆而扁,边缘 较厚(约2微米),中央薄(约1微米),直径约6-9微米。

  9. ②数量:成年男子450-550万个/立方毫米 平均为500万个 成年女子380-460万个/立方毫米 平均为420万个。 ③寿命:平均为120天。 ④作用: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缓冲血液的酸碱度 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 分比,健康成年男子40%~50%,女子37%~48%。

  10. ⑤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 要成分,其缩写为Hb,是一种 结合蛋白质。 每一血红蛋白分子由一分 子的珠蛋白和四分子亚铁血红 素组成,珠蛋白约占96%,血 红素占4%, 血红蛋白功能 ●运输O2和CO2的作用 ●缓冲血液酸碱度的作用

  11. 对 象 例数 血红蛋白数值(克%) 研究者及时间 男 女 中国人 2889 14.35 12.75 易见龙等综合(1959) 日本人 935 14.1 12 Sell(1956) 加拿大 奥运会队 员 187 14.7 12.9 Glement等 荷兰奥运会 队 员 179 15.5 14.4 Dewijn等 我国运动员 (11项) 580 13.83 14.44 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1974) 我国成年运动员(42项) 1130 14.45 12.91 秦孝梅等(1984) 我国青少年运动员(42项) 383 14.01 13.11 秦孝梅等(1984) 北京体院学生 111 14.76 13.01 宋成忠等(1978) 我国健康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含量,每100毫升血 液中为12-16克,平均14克;成年女子血红蛋白含量 为11-l5克,平均约13克。

  12. ⑥ 血型 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物质的类型 2、白细胞

  13. ①白细胞的形态 白细胞无色,有核,体积比红细胞大。根据形态 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 颗粒白细胞的细胞浆含有颗粒,根据颗粒染色的不 同分为嗜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 无颗粒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② 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计数 总数:4.0~10.0×109/L(4000~10000/mm3) 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30% 分类: 单核细胞占2~8% 嗜酸性粒细胞占0~7% 嗜碱性粒细胞占0~1%

  14. 变异: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波动范围较大,如:一天 之内,下午较早晨多; 新生儿最高,出生后3天~3月10×109/L; 进食、疼痛、运动、情绪激动、月经期、妊娠、 分娩WBC数↑。 ④ 功能 参与机体的保护及防御反应。 3、血小板 ① 血小板形态 无核、不规则、最小 ②数值: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10~30万/mm3)。 ③变异:可有6%~10%的变化: 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 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 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

  15. 促进止血 ④功能 加速凝血 维持血管完整 ☆ 功能由其生理特性完成 ☆粘着: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血小 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 激活物的形成→松软血栓。 ☆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网 络血细胞→扩大血栓。 ☆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 ☆吸附

  16.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颜色和比重 动脉血含氧多,呈鲜红色;静脉血含氧少,呈暗 红色;皮肤毛细血管的血液近似鲜红色。血浆和血清 因含胆红质,故呈淡黄色。 正常人全血的比重约为1.050-1.060之间,主要取 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含量。 (二)粘滞性 约为蒸馏水的4-5倍,血浆约为蒸馏水的1.6-2.4 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含量

  17. (三)血浆渗透压 1 渗透压: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2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变,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3分类: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组成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 分的交换和维持血浆 能 容量

  18. (四)血浆pH 正常人血浆的pH值约为7.35~7.45,平均值为7.4。 人体生命活动所能耐受的最大pH值变化范围为 6.9~7.8。 血浆中主要缓冲对有: NaHCO3/H2CO3;(保持20:1)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 红细胞中的主要缓冲对有: KHCO3/H2CO3;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 氧合血红蛋白钾盐/氧合血红蛋白; K2HPO4/KH2PO4。

  19. 第二节血液的功能一 血液的运输作用 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可运输气体、激素、代 谢产物、热量等。 运输形式: 物理溶解:气体直接溶解于血浆中 特征: ① 量小,起桥梁作用 ② 溶解量与分压呈正比 化学结合:气体与某些物质进行化学结合。 特征: 量大,主要运输形式。

  20. (一)O2的运输 1、氧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 物理溶解:(1.5%) 化学结合: (98.5%) 氧合与氧离 Hb能与CO(一氧化碳)结合成HbCO,剥夺摄氧能 力。当空气中CO达0.1%时,就会与O2竞争Hb,造成低 O2血症。 2、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氧容量和氧含量 1)Hb的氧容量:血氧饱和度达100%时,每升血液中Hb 与O2结合的最大量(约19~20m1)

  21. 2)Hb的氧含量:每升血液中Hb实际与O2结合的量2)Hb的氧含量:每升血液中Hb实际与O2结合的量 3)Hb的氧饱和度:Hb的氧含量所占Hb的氧容量的百分比 3、氧解离曲线 1)概念:反映PO2与Hb结合O2量关系或PO2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氧离曲线反映了Hb 与O2的结合量是随PO2 的高低而变化,这条 曲线呈“S”。

  22. 2)氧离曲线的特点 上段:PO2在60-lOOmmHg时,曲线形式平坦,即使PO2从1OOmmHg降至8OmmHg时,血氧饱和度仅从98%降至96%。 ①高原(2.0KM的低气压),PO2↓明显,而Hb结合O2量变化不大; ②轻度呼衰病人肺泡气PO2↓明显,而Hb结合O2量变化不大。 对高原适应或有轻度呼吸 机能不全的人均有好处。 有利人体的肺换气。

  23. 中段:PO2在6O~40mmHg时,曲线逐渐变陡,意味着PO2下降,使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释放O2给组织利用。中段:PO2在6O~40mmHg时,曲线逐渐变陡,意味着PO2下降,使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释放O2给组织利用。 氧利用率:每升血液经组织时,释放量占动脉血氧含量的百分比 安静时:氧利用率为 [(20-15)/20]×100%=25% 剧烈活动时:肌肉的氧利用率可达(13/20)×100%=65% 下段:PO240~l5mmHg时,曲线更陡直,此时PO2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就大幅度下降。释放出大量的O2保证组织换气。 对人体的组织换气大为有利。

  24. 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1)PCO2↑、pH↓、体温↑、红细胞中糖酵解产物2,3-DPG(2,3-二磷酸甘油酸)↑,氧离曲线右移,从而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O2。2)CO2↓、pH值↑、体温↓和2,3-DPG的↓,使Hb对O2的亲和力提高,氧离曲线左移,从而使血液结合更多的O2。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1)PCO2↑、pH↓、体温↑、红细胞中糖酵解产物2,3-DPG(2,3-二磷酸甘油酸)↑,氧离曲线右移,从而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O2。2)CO2↓、pH值↑、体温↓和2,3-DPG的↓,使Hb对O2的亲和力提高,氧离曲线左移,从而使血液结合更多的O2。

  25. 碳酸氢盐形式 (占88%)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 (占7%) (二) CO2的运输 物理溶解 (5%) 化学溶解 (95%)

  26. 二、血液的调节作用 (一)体液 体液: 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即人体内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部,是构成细胞质的基本部分,约占体重30%-40%。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部的液体,约占体重15%~20%。

  27. (二)内环境 内环境: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体内细胞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

  28. (三)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1、当酸进入血液: 2、当碱性物质(主要来自食物)进入血浆与弱酸发生作 用,形成弱酸盐,降低碱度。 碱贮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 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 意义:碱贮备是一个很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它能 反映身体在运动时的缓冲能力,从而了解体内的代谢情 况。有人测定运动员的碱贮备量比未受过训练的人高10%。经常锻炼的人可使血液的缓冲能力提高,碳酸酐酶的活性增强。

  29. 三、血液的防御与保护作用 1 吞噬作用 血液有防御和净化作用,白细胞对于侵入人体的 微生物和体内的坏死组织都有吞噬分解作用,称为细 胞防御。 2 免疫功能 血浆中含多种免疫物质,如抗毒素、溶菌素等, 总称为抗体。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总称 为抗原),从而免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血液中含有 多种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K细胞等 3 止血、凝血功能 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作用,机体损伤出血 时,血液能够在伤口发生凝固,防止继续出血,对人 体具有保护作用。

  30. 第三节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一、运动对血浆和血细胞的影响 (一)运动对血浆的影响 储备血量动员为循环血量; 水分和无机盐减少,NPN、乳酸等增加。 (二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RBC数量因运动而发生变化,与运动种类、运动强 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运动时RBC增多可能是由于血液重新分布和血液的 浓缩有关; 长期系统训练,安静时RBC并不比一般人高,甚至 低于正常,可能运动员血浆增加量多RBC增加量。

  31. (三)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 运动时外周血中WBC增多,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 淋巴细胞,而B淋巴细胞为主。 WBC增多与运动强度有关,运动后的恢复与运动强度 和持续时间的关. 二、Hb与运动 (一)Hb与运动员机能状态 理想的Hb值为:男性为160~170g/L, 女性为150~160g/L, 其增高会增加血的粘滞性,加大心脏负担。 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时,开始出现Hb下降,随后又 回升。如果不能回升,则说明机体功能下降。 (二)运动性贫血 由于运动训练引起的Hb或RBC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 于正常的一种暂时现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