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259 Views
电阻片的粘贴及组桥. 主讲教师:李慧中. 实验目的. 1. 了解什么是应变片,掌握应变片粘贴工艺。 2. 测量矩形截面梁在横弯时指定截面的最大应变值,比较和掌握不同组桥方式如何提高测量灵敏度的方法。并求出各种组桥方式下的桥臂系数 B 。 3. 测量矩形梁在横弯条件下指定截面的应力分布规律,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装置及仪器设备. 1. 实验装置简述
E N D
电阻片的粘贴及组桥 主讲教师:李慧中
实验目的 1.了解什么是应变片,掌握应变片粘贴工艺。 2.测量矩形截面梁在横弯时指定截面的最大应变值,比较和掌握不同组桥方式如何提高测量灵敏度的方法。并求出各种组桥方式下的桥臂系数B。 3.测量矩形梁在横弯条件下指定截面的应力分布规律,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装置及仪器设备 1.实验装置简述 本实验是将矩形截面梁安置在WDW-302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上,梁的受力方式为三点弯曲。通过试验机的控制面板操作试验机,实现对三点弯曲梁加载,施加的载荷由控制面板读出。在指定截面上沿梁的高度分布有7枚电阻应变片,施加到额定载荷时,由数字式电阻应变仪读出每枚电阻应变片所感受的应变值。装置简图如图1所示。
1.试验机压头;2.矩形截面梁;3.电阻应变仪;4.支座;5.电阻应变片。1.试验机压头;2.矩形截面梁;3.电阻应变仪;4.支座;5.电阻应变片。 • 图1.桥路与弯曲应力实验装置简图 1.电子万能试验机(型号、编号) 2.矩形截面梁一根 3.电阻应变仪及接线箱(型号、编号)
应变片粘贴方法: 粘贴应变片之前,应先将弹性体表面清理干净,才能够使应变片粘贴牢固。最好是用细砂布在弹性体表面即应变区域打磨至与应变片丝栅成45°,并根据要求在弹性体上划线,以确定贴片位置,再用氟利昂、丙酮或四氯化碳清洗弹性体表面的灰尘、油渍,拒绝用汽油清洗。然后在经过清洗的弹性体表面上,均匀涂刷一层粘合剂,等粘合剂稍干,即把应变片贴在划线位置,用手指滚压,把气泡和多余的粘合剂挤出,粘贴好的应变片按一定的规程(指规定的压力,升温、降温的速度及保温时间等)进行固化处理。 经固化和稳定后,应测量应变片电阻,来检查贴片过程中敏感丝栅和引线是否损坏。另外,还要测量引出线和弹性体之间的绝缘电阻,是否在所规定的范围之内。 应变片引线最好采用中间连接片引出。为了确保应变片工作的长期稳定性,应采取防潮、防水等措施,如在应变片及其引出线上涂以石蜡、松香混合物作为保护层,将应变片全覆盖。
实验基本原理 在平面弯曲条件下,矩形截面梁任一截面上的应力沿高度的变化可按下式计算。 1-1 式中:M——该截面上的弯距; Jy ——截面惯性距; Z ——所求点至中性轴的距离。 其最大应力产生在上、下表面,最大值为 1-2 式中W为梁的抗弯截面系数。(1-1)式是在平面假设的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是否正确可通过实验来验证。
本实验指定截面的电阻应变片布置如图1所示。如果对应试验机施加的初载荷和末载荷时,通过应变仪读出的测量值为初读数和末读数。此时各片电阻片的测量应变值为:本实验指定截面的电阻应变片布置如图1所示。如果对应试验机施加的初载荷和末载荷时,通过应变仪读出的测量值为初读数和末读数。此时各片电阻片的测量应变值为: ε仪=Δε=εn-ε0 1-3 得到上述测量值通过灵敏系数修正为实际应变值,通过(1-2)式即可计算出各点的应力值。 本实验在梁的上下表面各布置了两枚电阻片,以便用于各种组桥方式测定最大应变值,并比较各种组桥方式下的灵敏度大小。
实验步骤 1.检查试验用矩形截面梁的加力点位置与支座位置是否正确(以梁上刻线为准),梁的截面尺寸由同学自己测量。 2.根据试样尺寸及机械性能指标计算试验的许可载荷,并确定初载荷P0及末载荷Pn,单位为牛(N)。
3.熟悉并掌握试验机的操作规程和控制面板的功能 设置,电阻应变仪的使用,设置试验的负荷定载值,该值稍大于Pn值,以便使试样不因误操作造成试样的损坏。启动试验机预加载荷到P0值,按实验内容要求,先进行单臂测量,将电阻片的引线接至电阻应变仪及接线箱上,测量应变沿梁高度的分布规律。待仪器稳定后,测量并记录相应的初始应变读数ε0或将应变仪调零。然后将载荷加至Pn值并测量出对应末载时的应变仪读数εN,求出两次读数差值。共重复加卸载2~3次,每次Δε相对误差不超过5%。否则应检查接线是否牢靠,仪器工作是否正常,排除故障然后重做。然后进行各种组桥方式的测量。
4.完成全部试验内容,实验数据经教师检查合格后,卸掉载荷、关闭电源、拆下引线、整理好实验装置,将所用工具放回原处后方可离开实验室。4.完成全部试验内容,实验数据经教师检查合格后,卸掉载荷、关闭电源、拆下引线、整理好实验装置,将所用工具放回原处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实验内容及要求 • 测量矩形截面梁指定截面的应力分布规律。按试验步骤3对梁上7片电阻片逐点进行单臂测量,将各片的读数记入预先准备好的表格中,并及时计算出各点的应变差值Δε=εn-ε0,以便检查读数是否稳定正确。每点的有效数据必须有不少于2遍的应变差值。 • 利用梁的上下表面的共四枚电阻片,按下述组桥方式进行测量,求出该截面的最大应变值εmax,以便求出该截面的弯距M。并求出不同组桥方式的桥臂系数B。 • (1)半桥测量:将上述四枚电阻片中选取应变符号相反的两片组成半桥测量。 • (2)对臂测量:将上述四枚电阻片中选取应变符号相同的两片组成对臂测量。 • (3)全桥测量:将上述四枚电阻片组成全桥测量。 • 以上各种组桥方式均按步骤3进行重复试验,直至得到稳定的结果。
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目的。 2.画出实验装置简图,标注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精度及编号。 3.试验原理简述。 4.根据实际操作列出试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5.试验数据的整理及结果计算,应列出计算公式,结果以表格形式给出。应包括一下内容: ①将各类原始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列出。 ②计算所测截面各点的应力值。根据ΔP及梁的几何尺寸,计算理论应力值σ理;由测量的结果ε仪,根据应变修正公式得出各点的实际应变值ε实,ε实可按下式计算: 1-4 式中 µ=10-6
用实际应变值按照虎克定律公式,计算各点实测应力σ实=Eε实。用实际应变值按照虎克定律公式,计算各点实测应力σ实=Eε实。 • 用坐标纸画出σ理~Z和σ实~Z的关系曲线,梁上下表面两点数据各取平均值,分别做为一个点,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回归成线性方程,以此方程画出σ实~Z曲线,并给出相关系数γ。 • 计算各种组桥方式的桥臂系数B。 1-5 • 式中 ―不同组桥方式下的桥臂系数 • ―不同组桥方式下应变仪测量的应变值 • ―参与组桥电阻片单臂测量值得平均值 • 按下式计算梁上下表面最大应力的实验值与理论值得相对误差。 1-6 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