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k likes | 1.22k Views
嵌入式系统设计. 摘自其他学校单片机讲义. 实验准备( MCS-51 单片机介绍). 1.1 MCS-51 系列芯片举例. 本次实验用 MCS-51 单片机 P89LV51RD2 的主要性能和特点. 增强形 INTEL 8052 CPU 内核 内部程序存储器 ROM : 64KB ( FLASH ) 内部数据存储器 RAM : 1KB RAM 寄存器区:有 4 个寄存器区,每个区有 R0-R7 八个工作寄存器 8 位并行输入输出端口: P0 、 P1 、 P2 、 P3 定时 / 计数器: 2 个 16 位的定时 / 计数器
E N D
嵌入式系统设计 摘自其他学校单片机讲义 实验准备(MCS-51单片机介绍)
本次实验用 MCS-51 单片机P89LV51RD2 的主要性能和特点 • 增强形INTEL 8052 CPU 内核 • 内部程序存储器ROM :64KB( FLASH ) • 内部数据存储器RAM:1KB RAM • 寄存器区:有4个寄存器区,每个区有R0-R7八个工作寄存器 • 8位并行输入输出端口:P0、P1、P2、P3 • 定时/计数器:2个16位的定时/计数器 • 串型口:全双工的端口(RXD:接收端,TXD发送端) • 硬件SPI:支持程序下载 • 中断系统:设有5个中断源 • 堆栈:设在内RAM单元中,通过堆栈指针SP确定堆栈位置 • 指令系统:111条指令。按功能分为数据传送、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控制转移和布尔操作5大类。
1.2 MCS-51 单片机内部方框图 时钟电路 4KROM 程序存储器 256BRAM 数据存储器 2X16位 定时/计数器 CPU 处理器 64KB总线 扩展控制器 可编程I/O 端口P0-3 可编程 串行口
1.3:MCS-51单片机的引脚定义 • MCS-51单片机有两种封装形式: a.40脚的双列直插DIP封装; b.44脚的PLCC。 1,主电源引脚 :Vcc(+5V--- 40脚)和Vss(GND 20脚); 2,外接晶体引脚:XTAL1(19脚)、XTAL2(18脚),只要在这两脚之间接入一个晶体震荡器,单片机就可以以此晶体的频率开始工作。常用的晶体频率有0-24M,频率越高,单片机的工作速度就越快,但单片机的功耗就要增加。 3,控制或与电源复用引脚:RST/Vpd、ALE/PROG、/PSEN和Vdd RST/Vpd(9脚):在系统上电震荡器开始工作时, 在内部加在此引脚上有一个两个时钟周期的高电平使单片机复位。但为了使系统复位可靠,建议外加 一个上电复位电路,延长复位的时间。当单片机掉点时,此引脚可以接入备用电源向单片机内部的RAM供电,以防止RAM中的数据丢失。 引脚图
在复位状态下:所有SFR的内容全变为“0”, 端口输出“1”。RAM内容不变。 Vcc Vcc V MCS-51 RST MCS-51 RST 10Ω C 1K R T t 具有手动复位功能 的复位电路 延长上电复位时间的电路 和RST端上电电压曲线
ALE/PROG(30脚):以一个不变的频率(系统时钟 fosc/6 )周期性输出正脉。 当单片机使用外部存储器时,此信号可作为低八位地址的锁存信。 对于EPROM型的单片机,此脚还是用于写程序时,输入编程脉冲。 /PSEN(29脚):外部程序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当单片机使用外部程序存储器时,此脚在一个机器周期内产生两次负脉冲。注意,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此信号无效。 /EA / Vdd (31脚):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择端控制端:当此脚加入“1”电平是,单片机使用内部的程序存储器;当EA加入低电平时,系统只使用外部的程序存储器。 但要特别注意:如果EA=1既使用单片机内部的程序存储器时,如果程序计数器PC的值超过0FFFH时,单片机将自动转向外部程序存储器1000H开始的单元。 对于EPROM型的单片机,此脚还是用于写程序时,加入21伏的编程电压。 引脚图
4,并行输入输出端口引脚(P0-P3) P0.0 - P0.7 P0端口线(39-32脚):输出能力最强的端口,可以带动8个TTL负载。驱动一个MOS负载时,应接一个10K左右的上拉电阻。如果系统使用外接存储器时,该口还作为地址(低八位)总线和数据总线,注意在这种情况下,P0口就不能通用的I/O端口。 P1.0 - P1.7 P1端口线(1 – 8脚):负载能力为4个TTL负载。 P2.0 – P2.7 P2端口线(21 – 28脚):通用I/O端口。 除了做通用I/O端口外,当系统使用外接存储器时,该口还作为地址(高八位)总线,在这种情况下,P0口就不能通用的I/O端口。负载能力为4个TTL。 引脚图
P3.0 – P3.7 P3端口线 (10 – 17脚): P3口除了做通用的I/O端口外,同时它还有第二功能),负载能力为4个TTL。 P3口第二功能表 引脚图
VCC RST XTAL1 P0口 XTAL2 /EA /PSEN ALE P1口 P3口 RXD TXD /INT0 /INT1 P2口 T0 T1 /WR /RD GND 87C51 EPROM型 AT89C51 ATMEL FLASH型 MCS-51单片机外型图(DIP封装) MCS-51单片机的逻辑符号图 返回上一次
1.4.0 MCS-51单片机的存储器的配置特点(89C51) • 在MCS-51单片机的内部集成了4K的程序存储器和256B的数据存储器,同时还可以使用片外的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其扩展能力都是64K。 • 从物理结构的角度讲,51单片机的存储系统可以分为四个存储空间:既片内ROM,RAM和片外ROM、RAM。 • 从逻辑上讲(既用户编程的角度讲)51单片机的存储系统又可分为三个存储空间。既片内RAM,片外RAM和片内、外的程序存储器ROM。
从物理结构上单片机系统的存储器结构图(四个部分)从物理结构上单片机系统的存储器结构图(四个部分) MCS-51 单片机 片外 ROM 64K 片外 RAM 64K 片内 ROM 4K 片内 RAM 256B 返回上一次
1.4.1 程序存储器(片内与片外) • 程序存储器是用来存放编好的程序、常数和表格的。 • 在MCS-51单片机中,当引脚EA=1时,系统使用片内的4KROM来存储程序。EA=0时,系统使用片外的ROM。 • 无论是使用片内还是使用片外的ROM(既 EA=1或EA=0),其起始地址都是从0000H单元开始。
如果EA=1(使用片内的程序存储器时): 程序从0000H开始执行。 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程序计数器的指针PC值超过0FFFH(4K)时,单片机就要自动的转向片外的ROM存储器(尽管EA=1),且从片外ROM的1000H单元开始执行程序。但单片机是无法使用片外ROM的0000H-0FFFH这4K单元。 •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 P89C52RD2 单片机,其片内即有 64KB 程序存储器,已是全部程序存储空间,该型单片机不会使用片外ROM;但可片外RAM。
MCS-51单片机片内、外程序存储器的使用示意图 FFFFH 1000H 片外程序存储器 (最大64K) 0FFFH 0000H 0FFFH 0000H 单片机内部 程序存储器 (4K) EA=1时,ROM的使用 EA=0时ROM的使用
程序存储器六个特殊的单元 • 在程序存储器中,有六个单元是具有特定功能。编程者是不能随便使用的。 0000H单元:上电时,程序计数器PC所指向的单元 0003H单元:外部中断/INT0的入口地址; 000BH单元:定时器T0的溢出中断入口地址; 0013H单元:外部中断/INT1的入口地址; 001BH单元:定时器T1的溢出中断入口地址; 0023H单元:串行口接收、传送的中断入口地址。
1.4.2 内部数据存储器RAM • 数据存储器无论在物理上还是逻辑上都分为两个地址空间,既一个内部和一个外部的数据存储空间。 • 访问内部数据存储单元时,使用MOV 指令; 而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使用MOVX 指令。 • 内部数据存储器从功能上又将256B空间分为二个不同的块: 1,低128B的RAM块; 2,高128B的SFR (Special Function Register)块。 • 在低128B的RAM存储单元中又可划分为:工作寄存器区、可位寻址区、通用存储数据的便签区。 • 高128B的专用寄存器区中仅仅使用了21寄存器(51系列),其它单元未定义不能使用。 存储结构图
MCS-51 片内 、片外 数据存储器示意图 注意: 1,访问片内RAM20H存储单元; MOV A,20H 2,访问片外RAM存储单元; MOV R0,#20h MOVX A,@R0 3,尽管片内与片外的RAM单元 的00H-FFH地址相重叠但由 于指令的不同不会发生地址 混乱。 FFFFH 片外数据 存储器 64KB FFH 特殊功能 寄存器 SFR 80H 7FH 通用数据 存储器 00H 0000H 片内数据存储器 片外数据存储器 256B个字节 64KB个字节
片内RAM低 128B 字节功能分配图 7FH 便笺区 通用的RAM区 地址:30H-7FH 30H 2FH 位寻址区 16个单元20H-2FH, 共有128 可寻址位个位。 位地址:00H-7FH 注意:位地址与字节地址的区别 位寻址区 20H 1FH 3区 18H 17H 四个工作寄存器区 每个区中有R0-R7 八个工作寄存器 2区 10H 0FH 1区 08H 07H 00H 0区 返回上一次
片内 RAM(20H-2FH)中的位寻址区结构图 2FH 字节地址 20H
位寻址区内的地址是位地址。共有00-7FH(共128个位);位寻址区内的地址是位地址。共有00-7FH(共128个位); • 要区分字节地址和位地址这两个不同的地址概念: 从物理的角度,每一个字节地址内包含了8个位,既: D7,D6,D5,D4,D3,D2,D1,D0 在一般情况,我们提到的RAM地址都是字节地址。 从逻辑的角度讲,字节地址和位地址是靠不同类型的指令来区分的。如: MOV A, 20h ;将RAM的20单元内容送累加器A; MOV C ,20h ;将RAM位寻址区中20H位送CY中。 在这二个例子中,第一条指令为字节传送指令,所以20H为字节地址;第二个例子中的指令为位操作指令,所以20H为位地址。有关详细内容将在第二章中描述。
0区工作寄存器区结构图 RAM地址 07H 06H 05H 04H 03H 02H 01H 00H 返回上一次
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 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Special Function Register) 特殊用途寄存器的集合。用来设定单片机内部各个部件的工作方式,存放相关部件的状态,定时器初值寄存器,并行端口的锁存器等等。 尽管特殊功能寄存器与RAM在同一个单元中,但不能作为普通的RAM存储单元来使用。只有在编程中根据需要,进行一些特定功能的设定,或者是从中查寻相关部件的状态时,才能进行读、写操作。如中断方式的设定、定时器工作模式的设定,查询串行口发送或接收是否结束等等。
SFR(表二) 注:表中黄色的单元为可按位寻址的字节 0FFH SFR 高128B 80H 7FH 特殊功能寄存器 SFR在片内RAM 中的位置 低128B 00H
特殊功能寄存器SFR说明 • 程序计数器PC: 用来存放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地址,长度为16位,所以寻址范围为0-65535(64K).在物理上是独立于SFR. • 累加器A: 最常用的专用寄存器, 大多数的指令操作数都来自累加器A.所有的算术运算指令的运算结果都存放在A中. • B寄存器:乘除法指令使用的寄存器. • 数据指针DPTR: 一个16位的寄存器.由高八位DPH和低八位DPL构成.DPTR主要用来存放片内ROM的地址和片外RAM,ROM的地址.这样单片机可以通过间址的方式来访问片内ROM或片外的RAM,ROM。 例如:片外RAM的2000H单元中有一个数x,试将其送到累加器A中. MOV DPTR,#2000h ; DPTR ← 2000H MOVX A,@DPTR ; A ← x
程序状态字PSW: 8位寄存器. 表征程序执行的状态信息。 CY (PSW.7)进位标志: 在加减法运算中,累加器A的最高位A7有进位,则CY=1,否则CY=0.同理,在减法运算中,如果A7有借位,则CY=1.因此CY往往作为无符号数运算是否有溢出的标志。 AC(PSW.6):辅助进位位: 用来判断加减法运算时,低四位是否向高四位进位或借位(既A3的进位或借位).往往用来判断压缩的BCD码的运算处理. F0(PSW.5) 用户标志位: 完全由用户来定义和使用。 RS1,RS0工作寄存器区选择位:确定工作寄存器R0-R7在哪个区中. 单片机在上电或复位后RS1、RS0=00。当需要人为的修改RS1,RS0的值来改变工作寄存器区的位置。 RAM分配图
OV(PSW.2) 溢出标志位: 判断符号数加减法运算时是否有溢出. OV的结果可以用一个算法来表示: OV=CP异或CS 其中:CP为A7的进位,CS为A6的进位OV=1表明有溢出。 P(PSW.0)奇偶标志位: 用来标志累加器A中运算后1的个数。 当P=1时,表明A中1的个数为奇数个,反之为偶数个。 【举例】:有两个数0FH和F8H,试将两数相加 MOV A,#0FH ;将立即数0f h 送累加器A ADD A,#0F 8H ;A的内容与立即数0f8h相加,结果送A 0000 1111 运算结果:A=07H,CY=1(既CP=1), + 1111 1000 CS=1,OV=0(因为CP=1,CS=1) Cy→1 0000 0111 AC=1,P=1 如何根据PSW来分析运算结果是否正确?是否有溢出? 1,若数据为无符号数。既15+248=263=107H 既CY=1,A=07H。 2,若数据为有符号数。既+15加-8=+7=07H,OV=0表明无溢出。
RAM 累加器A • SP 堆栈指针:8位寄存器,用来指示堆栈的位置,可由软件修改。在MCS-51单片机的设计中,片内RAM区为堆栈的可用空间。上电或复位时,SP被初始化为07H,既堆栈底部被确定在RAM的07H单元。 堆栈操作过程: 进栈: PUSH ACC指令 (设 SP=07H), 1,SP+1送SP,此时SP=08H; 2,ACC送RAM的08H单元; 出栈:POP ACC (设SP=08H); 1,将RAM 中08H单元内容送A; 2,SP-1送SP ,此时SP=07H。 x SP 08H 07H 07H 堆栈操作示意图
并行端口P0-P3:SFR中的P0-P3实际上就是I/O端口的数据锁存器。与RAM中的任意一个单元一样,P0-P3都有自己的RAM地址:80H、90H、A0H、B0H。所以,在51单片机中的输入、输出操作实际上就是个普通的RAM单元操作一样:如并行端口P0-P3:SFR中的P0-P3实际上就是I/O端口的数据锁存器。与RAM中的任意一个单元一样,P0-P3都有自己的RAM地址:80H、90H、A0H、B0H。所以,在51单片机中的输入、输出操作实际上就是个普通的RAM单元操作一样:如 输出指令 MOV 80H,A ;将累加器中的数据送到P0口输出 输入指令 MOV A,90H ;将P1口的数据输入到累加器A中 既MCS-51的指令系统中没有专用的输入、输出(IN、OUT)指令,而是把P0-P3作为普通的内存单元来使用。上面的第一个例子实际上就是MCS-51的输出指令;同理后者是MCS-51的输入指令。
串行数据缓冲器SBUF:它是专门用来存放发送或接收的数据,实际上它是两个独立的寄存器。尽管在SFR中的RAM地址只是99H,但根据指令“发送”或“接收”两种不同的操作,硬件会自动的区分,将数据送如对应的缓冲单元。串行数据缓冲器SBUF:它是专门用来存放发送或接收的数据,实际上它是两个独立的寄存器。尽管在SFR中的RAM地址只是99H,但根据指令“发送”或“接收”两种不同的操作,硬件会自动的区分,将数据送如对应的缓冲单元。 • 定时/计数器T0、T1:无论是定时还是计数,对于MCS-51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来说,都是一个“计数器”在计数。这个“计数器”是由两个8位寄存器(高位和低位)构成的16位计数器,分别是TH0、TL0(T0);TH1、TL1(T1)。TH和TL中的数据直接与“定时操作”或“计数操作”有关,因此在使用定时/计数器之前,要对它进行初始化,其中就要对TH、TL赋初值。如: MOV 8CH,#01H MOV 8AH,#20H 大家试分析上面两条指令的作用。 有关SFR中其它寄存器的说明将相关的章节中作介绍。 TH0 TL0
1.4.3 外部数据存储器 • 在片内RAM不能满足需要时,就要外接RAM。P0、P1作为外部RAM的地址和数据总线。 MCS-51对外部数据存储器的扩展能力为64KB。除了硬件电路外,系统主要是靠专门的指令来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 如: MOV R0,#20H;将外部RAM单元地址20H送R0寄存器 MOVX A,@R0;从外部RAM20H单元取数据到累加器A 这里使用了R0做间址寄存器,所以寻址范围为256KB。 同理: MOV DPTR,#2000H;将外部 RAM 单元的地址的2000送DPTR MOVX A ,@DPTR ;从外部 RAM 2000H单元中取数据到 A 这里使用了16位的寄存器DPTR,所以寻址范围为64KB。
1.6.1 P0口: 特点:“通用数据I/O端口”和“地址、数据复用总线”端口. 1,在作为通用数据I/O端口时,具有较强的驱动能力(8个TTL负载),与MOS负载连接时,需要外接一个上拉电阻。 2,作为“地址、数据复用总线”使用时,P0口首先输出外部存储器的低八位地址,然后再变为数据总线进行数据的输入或输出.此时,P0口不能再作为通用I/O口。
P0口的位结构图 Vcc Vcc 读锁存器 控制(=0时) 地址/数据 1/0 内部总线 P0.x 引脚 D Q 锁存器 CL /Q 写锁存器 MUX (控制=0时) 读引脚 硬件组成: 1,一个输出锁存器(D型触发器); 2,二个三态门(控制读引脚或读锁存器); 3,与门和MUX等元件组成的输出控制电路; 4,一对场效应晶体管FET构成的输出电路. 1,P0口的I/O操作; 2,P0口的总线方式 返回前一次
1,P0口的I/O操作(通用I/O端口) • 在P0口作为通用I/O端口时,控制电路中的“控制”为“0”电平,多路开关MUX接入下方的锁存器的/Q端。 由于与门的一个输入端为“0”,所以它使上端的FET截止.这就是P0口在做I/O口时输出为“漏极开路”的结构原因. • 输出操作:在执行以口为目标的指令时,数据送到锁存器的“D”端,经“/Q”端送场效管应输出极.如:送“1”时,/Q=“0”,使下端的FET截止.这样出现输出极的两个FET全部截止.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端口线上外加上拉电阻.这样在上拉电阻的作用下,使端口为高电平.同理,若总线向口送“0”时,锁存器的/Q=1,使下端的FET导通(上面的FET仍然截止),这样端口呈现“0”电平. 返回结构图
输入操作(读引脚,读锁存,输入前写一) a,读引脚:读外部送到端口引脚的电平,即通常所说的输入操作(如:MOV A,P0).此时,单片机控制“读引脚”的三态门,使引脚处的外部电平经三态门送入内部总线. b,读锁存器:将进行读锁存器并进行处理,最后再写回锁存器的操作称之为: “读—修改—写”操作。在这种情况下, 读入的数据不是来自引脚,而是端口内部的锁存器的内容。 当前面完成一次端口的输出后,要再将前面输入的状态取回来,进行再处理,然后重新输出,在MCS-51的指令系统中这种“读—修改—写”的操作有: ORL 、XRL 、JBC 、CPL 、INC 、DEC 、DJNZ 、MOV Px,y 、 CLR Px,y和SET Px,y。 如: ORL P0,A ;P0 ∨ A → P0 P0. X 返回结构图
c,输入时应先写“1”:在端口电路中,可以发现一个问题:端口在输入(读引脚)时,原来锁存器的状态可能要影响引脚电平的输入.例如:原来锁存器的状态为“0”态,既输出极的下端FET是饱和状态,这样如果外电路向引脚输入高电平时,电路将不能正确读入.解决的方法就是让下端的FET截止,既事先向端口写一个“1”.c,输入时应先写“1”:在端口电路中,可以发现一个问题:端口在输入(读引脚)时,原来锁存器的状态可能要影响引脚电平的输入.例如:原来锁存器的状态为“0”态,既输出极的下端FET是饱和状态,这样如果外电路向引脚输入高电平时,电路将不能正确读入.解决的方法就是让下端的FET截止,既事先向端口写一个“1”. 请注意下面的一段程序: MOV A,#0FFH ;0FFH送累加器A MOV P0,A ;向P0口“写1” MOV A,P0 ;从P0口输入数据到A 你能正确的分析出指令的操作吗? 返回结构图
2,P0口的总线方式(系统使用外存储器时) • 控制电路的“控制”=1,此时与门打开,MUX接向“地址/数据”信号.在这种情况下,输出极的两个FET都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 • 访问外部存储器的指令movx、movc,就是使用P0口来输出外部存储器的低八位地址和输入、输出存储器的数据。 • 在进行单片机的硬件系统的设计中,如果使用了外部存储器(或使用movx指令来访问外部接口电路)时,P0口成为整个系统的地址/数据复用总线。换句话,P0口不能再作为通用的I/O端口的形式直接与外部连接。 返回结构图
P0口特点小结: 1,做通用数据I/O端口时,输出级上端的FET处于截止状态,所以与MOS器件连接时,必须接“上拉电阻”,否则不能正确的输出高电平; 2,在输入操作前,为了保证输入正确,必须先向端口“写1”; 3,“读引脚”与“读锁存器”是不同的两个数据通道。凡是“读—修改—写” 的操作,CPU读的都是端口锁存器中的数据。 4,为了提高电路的可靠性,端口引脚不要直接与三极管一类的器件直接连接,应加隔离电路或与三极管之间加一个电阻. 5,在总线方式时,P0口不能再做通用的I/O端口。它分时输出地址、数据总线的信息(此时引脚不用外接上拉电阻)。 返回结构图
特点:单纯的通用I/O端口,负载能力为3个TTL输入。与P0口的区别在于内部具有上拉电阻,所以输出时不用外接上拉电阻。特点:单纯的通用I/O端口,负载能力为3个TTL输入。与P0口的区别在于内部具有上拉电阻,所以输出时不用外接上拉电阻。 1.6.2 P1口的位结构图 Vcc 读锁存器 内部上拉电阻 P1.x 引脚 D Q 锁存器 CL /Q 内部总线 写锁存器 读引脚 返回前一次
1.6.3 P2口 特点:“通用数据I/O端口”和“高八位地址总线”端口 地址/数据 1/0 Vcc 控制 读锁存器 内部上拉电阻 内部总线 P2.x 引脚 D Q 锁存器 CL /Q MUX (地址/数据=0) 写锁存器 读引脚 返回上一次
与P0口一样,P2口在系统使用外部存储器时,做高八位的地址总线。与P0口一样,P2口在系统使用外部存储器时,做高八位的地址总线。 • 应当注意的是:仅使用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2口分两种情况: 1,仅仅使用256B的外部RAM时,既使用movx a,@r0指令访问外部RAM,此时用8位的寄存器R0或R1作间址寄存器,这时P2口无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P2口仍然可以做通用I/O端口。 2,如果访问外部ROM或使用大于256BRAM时,P2口必须作为外存储器的高八位地址总线。 如:movx a,@dptr ;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 movc a,@a+dptr ;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 这里使用了16位的寄存器DPTR 上一页
1.6.4 P3口 特点:通用I/O端口、多用途端口 Vcc 读锁存器 替代输出功能 • 在多用途情况下,P3口分别作为串行口、外中断输入、外部计数输入和系统扩展时使用的WR和RD信号的端口。在这种情况下,锁存器Q端为“1”电平以保证与门是打开的。 • 在通用I/O模式下,“替代输出功能”端为“1”电平,以保证与门打开。 P3.x 引脚 内部总线 D Q 锁存器 CL /Q 写锁存器 MUX (地址/数据=0) 读引脚
“拉电流”还是“灌电流”----与大电流负载的连接“拉电流”还是“灌电流”----与大电流负载的连接 (我们以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AT8951为例) 1,使用灌电流的方式与电流较大的负载直接连接时, 端口可以吸收约20mA的电流而保证端口电平不高于0.45V(见右上图)。 2,采用拉电流方式连接负载时,AT89C51所能提供“拉电流”仅仅为80μA,否则输出的高电平会急剧下降.如果我们采用右下图的方式,向端口输出一个高电平去点亮LED,会发现,端口输出的电平不是“1”而是“0”! 当然,不是所有的单片机都是这样,PIC单片机就可以提供30mA的拉电流和灌电流。单对于大多数IC电路,最好还是使用“灌电流”去推动负载。 1.6.5 并行端口在使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Vdd Vdd Px.y 灌电流方式 输出”0”点 亮LED 拉电流方式 输出高电平 点亮LED Vdd Px.y
单片机与继电器等大电流负载的接口 Vcc 负载 • 我们知道:AT89C51的端口可以吸收约20mA的电流.对于继电器等大于20mA的负载,单片机可以采用右图的接法,用一个三极管来承担负载所需的大电流. • 若于负载电流易造成干扰单片机的环境,应采用右下图”光电隔离”的方式.其中: A 、B两处没有 任何电的联系. Px.y Vdd Vcc J Px.y B A
1.7 MCS-51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 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与原理: 1.7.1 定时/计数器的四种工作模式 1,模式0:既13位计数器模式 2,模式一:既16位计数器模式 3,模式二: 自动重装初值模式 4,模式三: 组合扩展模式 1.7.2 MCS-51定时/计数器的控制和状态寄存器 1,模式控制寄存器TMOD (SFR的地址:89H) 2,控制寄存器 TCON (SFR地址:88H)
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与原理: 定时/计数器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逻辑电路,它可以完成两种不同的方式工作----“定时”、“计数”。
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与原理: 1,定时:产生一个标准的时间间隔;如20mS,100mS或1000mS等.单片机使用这种方式可以产生一个符合某一要求的脉冲方波(如下图)。 2,计数:对外部的事件(脉冲)进行统计.很明显外部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单片机不可能预知外部事件何时发生,但可以进行统计,当达到所要求的数值时,单片机进行相应的操作。 20mS 40mS
3,定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用一个简单的框图构造它的模型 :N位计数器构成了电路的核心。定时,计数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计数器的脉冲来源.初值寄存器是用来设定“定时/计数的具体参数” (1):何时控制启动计数? (2):如何控制定时还是计数? (3):如何控制定时/计数的长短? 系统内部 时钟fosc 计数脉冲CP 定时/计数 控制C/T TF N位+1计数器 计数器溢出 中断信号 N位初值寄存器 外部脉冲 启动控制TR 返回
1.7.1 定时/计数器的四种工作模式 1,模式0:13位计数器模式。 当计数器计满为全”1”时,再来一个计数脉冲时,就产生一个“溢出中断信号”TF1=1. 启动控制 震荡器 1/12 13位加1计数器 C/T=0 TF1 TH1 TL1 中断 C/T=1 T1 引脚 (8位) (低5位) TR1 高三位弃用 GATE IN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