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02 Views
第三章 世界贸易中心区与世界区域贸易集团. 第一节 世界贸易中心区.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 从历史考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先形成的地区是在欧洲,因此世界贸易中心首先在欧洲形成。 欧洲区域贸易的发展是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即 11-15 世纪随着商业城际之间和国际间的集市贸易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欧洲区域贸易中心的形成. 香槟集市贸易为当时较为典型的具有全欧洲意义的最大的集市贸易中心。 这个集市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区域贸易中心的形成,这个中心就是位于比利时西南部的佛兰德尔、德国北部的汉萨同盟地域和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
E N D
第三章 世界贸易中心区与世界区域贸易集团 第一节 世界贸易中心区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 • 从历史考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先形成的地区是在欧洲,因此世界贸易中心首先在欧洲形成。 • 欧洲区域贸易的发展是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即11-15世纪随着商业城际之间和国际间的集市贸易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欧洲区域贸易中心的形成 • 香槟集市贸易为当时较为典型的具有全欧洲意义的最大的集市贸易中心。 • 这个集市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区域贸易中心的形成,这个中心就是位于比利时西南部的佛兰德尔、德国北部的汉萨同盟地域和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形成 • 地理大发现: • 1487-1488年迪亚士(葡)、1497年达·伽马(葡)的“发现新航路” • 1492年哥伦布(意)发现新大陆 • 1519年-1522年麦哲伦(葡)的环形航行 • 动因 • 获取更多财富 • 欧亚贸易路径不畅 • 航海技术成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形成 • 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影响: • 地理大发现促使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使欧洲获取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大量货币资本和工业原料。 • 地理大发现结束了新旧大陆之间相互隔绝彼此孤立发展的局面,扩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助于资本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 • 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生产要素之间的流动。 • 地理大发现后,地中海沿岸的贸易地位日益下降,原来经济还十分落后的大西洋沿岸的西、葡、荷、比、英、法处于欧洲去非洲的海上交通要道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迅速的发展。因此,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形成 • 第一次产业革命(科技革命) • 产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业开始的,主要标志是1733年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效率;1764年珍尼纺纱机带动的纱锭越来越多;1769年发明了水力纺纱机,既提高织布效率又降低成本;1776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了世界第一艘蒸汽机轮船;1811年英国仿造成功并大规模的使用在内河和沿海运输中;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使陆上运输进入铁路时代;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机器大工业占优势的国家。 • 第一次产业革命后,地中海失去了欧亚中心的地位,而大西洋沿岸的英法西葡荷成为世界贸易最发达的地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形成 • 第二次产业革命(科技革命) • 187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得还不太成熟的产业遭到很大的打击,从而孕育新技术的诞生。 • 二次科技革命首先产生于美国和德国,是从冶金技术开始的。主要标志是电和内燃机的发明、利用以及新的炼钢技术。 • 电和发电机的应用,导致了新能源的使用; •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大大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新型工业部门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形成 • 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1、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继英国之后,美德法都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 • 2、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不平衡加剧。 • 3、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 • 4、资本主义的生产地域体系开始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形成 • 世界生产地域分工形成,奠定了国际商品流动的格局。 • 欧洲西部和美国东北部成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北大西洋沿岸。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形成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二战后至70年代中期,在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中发生。标志是原子能、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和石油的开发和利用。 • 70年代后期以来,主要标志是微电子技术为代表,包括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宇宙及海洋开发、新能源利用等 • 这些技术延伸了人类的大脑,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改变了生产结构。标志着从产业革命以来的人类工业社会的结束,信息社会的到来。 •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逐渐向工业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无形商品如技术、劳务、旅游等转化。市场竞争、垄断更激烈。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形成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世界贸易中心区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 世界贸易中心区有一个从欧洲地中海沿岸向北大西洋两岸转移的过程,21世纪出现了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
亚太-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 亚太地区的区域范围 • 广义为太平洋沿岸国家 • 狭义为太平洋亚洲及大洋洲。其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20%,人口1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0%。政治 经济体制上多种多样: •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 经济正在转轨的国家 • 经济落后国家。
亚太-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 亚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 1、地域范围广大 自然条件多种多样 • 2、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 3、具有丰富的海洋和陆地资源 • 4、重要的交通位置
亚太-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 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经济基础 • 1、亚洲经济增长迅速。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东盟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均在5%以上,中国达8%以上,四小龙5-7%,实力强 。 • 2、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从1995年起,亚太15国(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美国,约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5%,其中日本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居第七位(2003);2006年中国GDP居世界第四。金融实力大增,吸引外资大大增加,1995年东亚地区引进外资已占全世界的13%。 • 3、科技实力长足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宇航国和第五大原子技术国;日本的半导体、计算机存储芯片、机器人等方面已超过美国。 • 4、产业和产品结构日趋高级化。初级产品和制成品比重。
亚太-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 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政策环境 • 亚太各国都采取对外开放,鼓励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政策。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各国改变原来实行的进口替代战略,转变为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出口,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 开放市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主要措施有:a、降低关税;b、取消许可证和配额;c、廉价提供土地资源;d、加快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建设。 • 积极推进区域或次区域、密集和非密集区域合作,充分发挥亚太各国经济互补性强这一优势。 • 重视教育,大力培养本国人才和吸引外国人才。 • 发达国家,如美国把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重点从大西洋沿岸转向亚洲太平洋地区。
亚太-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 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贸中心所面临的挑战 • 亚太各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和调整期,较脆弱。 • 科技力量不足,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 面临巨大的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 全球化和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
第三章 世界贸易中心区与世界区域贸易集团 第二节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特点
国际贸易发展不平衡 • 2003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额达到7.27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6%,世界主要贸易区或国家的贸易增长步伐很不平衡(地区差异)。 • 从实际增长水平看,亚洲和转轨经济是贸易增长最为强劲的地区,其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率在10%-1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 来自北美的进口需求也带动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其中美国的进口实际增长了5.7%,出口增长不足3%。 • 但西欧和拉美地区的进口增长缓慢,增速低于2%,反映了这两个地区经济的疲弱态势。
国际贸易发展不平衡 • 在七大贸易区中,除北美外的六大地区都呈现贸易盈余状况,而北美地区的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 拉美地区出口的恢复主要是由于南方共同市场(特别是巴西)的贸易比较活跃。在亚洲,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显著,特别是办公机械和电子设备类商品。 • 2003年美国的进口增速继续大幅超过其出口,外贸逆差549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占世界货物贸易出口总额的7.6%。 • 受欧元升值影响,2003年德国的货物出口额再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
当前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 A.世界贸易增速将进一步提高。贸易自由化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之一。世界贸易的增长使各国贸易依存度加大,世界整体贸易开放度不断提高。有人预测,到2050年贸易将占世界GDP的50%,世界贸易活动将更加频繁。 • 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地位加强,中国成为带动世界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 • 被称为“南南贸易”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迅速。1990-2001年间,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增长率达到10%,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2倍,其中2/3是由亚洲国家创造的。制成品贸易是发展中国家间贸易中最活跃的部分,2001年制成品贸易已占发展中国家间贸易总额的近2/3。 • 中国是近年世界贸易增长中最突出的“亮点”,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提升得最快,对于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出现过如此大规模的贸易增长。
当前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 C.区域一体化合作基础上的贸易不断扩大,跨区域贸易协定发展迅速。 • D.全球范围内依然存在着许多贸易壁垒,世界贸易磨擦和冲突的程度提高。 • 一般而言,受多边贸易协定的约束,关税壁垒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渐被削弱,已不再构成主要的市场准入障碍。但在实践中,发达国家仍在十分有效地利用结构性关税保护其国内所谓的“敏感行业”,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占优势的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出口的扩大。 • E.非经济因素对世界贸易的影响日益凸显,增加了贸易增长的不稳定性。 • 从美国蔓延到世界各地的反恐怖活动、部分国家和地区爆发的SARS疫情和禽流感等,阻碍并减缓了世界贸易的正常发展。运输和保险费用的提高等,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安全措施使国际贸易成本上升1-2%。 英国《独立报》文章谈世界贸易
第三章 世界贸易中心区与世界区域贸易集团 第三节 世界区域贸易集团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概念 • 地理位置相邻或相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政府间签订条约或协定,协调和管理彼此之间的经贸往来,协调产业、财政和货币政策,所建立的一种超国家的组织。 • 这些组织通过制定严格的条约法规和相应的执行机构,彼此自愿约束经济主权,甚至让渡一部分经济主权,共同规范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通条件,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成员国间的资源优化配置,互补、互利、互惠,共同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对外采取适当贸易保护措施,共同保护本地区市场。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类型 • 5种类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 • 前三种形式只是依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国境措施的自由化程度做出的区分,即 • 取消区域内关税为自由贸易区; • 处于对区域外征收共同关税的阶段的为关税同盟; • 资本和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的阶段叫做共同市场; • 在成员国间采取共同税收措施、管制方式以及经济政策的称为经济同盟; • 发展到统一预算、统一货币制度阶段的为完全经济同盟。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数量 • 在1948-1994年间, 向GATT登记的区域贸易协定一共只有124个。但是, 自WTO 1995年1月1日成立到2004年底的十年间,向WTO登记的新的区域贸易协定高达130多个。上述250多个自由贸易协定中, 尚待生效的还有170多个。 • 根据WTO的估计,没有向WTO登记、但是已经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还有70余个, 加上正在谈判的、准备实行的等,目前, 世界上的区域贸易安排(RTA/FTA)数量估计会达到300多个。
对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主要称呼 • 联盟。如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 EU)、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一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 自由贸易区。如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ern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 NAFTA)。 • 共同体。如独立国家共同体(Commonwealth of Eastern Caribbean States, OECS)。 • 协定。如曼谷协定(Bankok Agreement)。 • 其他称呼还有:协会(如欧洲自由贸易协会 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 EFTS)、集团(如安第斯集团 Andes Group)、共同市场(如中美洲共同市场 Central American Common Market, CACM)、经济同盟(中部非洲关税和经济同盟 Central African Customs and Economic Union, CACEU)、理事会(如海湾合作理事会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组织(如东加勒比国家组织 Organization of Eastern Caribbean State,OECS)。
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原因 • 战后经济的恢复、重建和发展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历史原因 • 战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物质动力 •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战后世界各国间经济贸易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各国为了本国的经济与政治利益是推动区域集团化的内在动力(如OPEC) •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相融合的产物 •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贸易关系地缘化的扩大和发展 • 欧共体和欧佩克的表率作用,成为推动区域集团化的催化剂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有利影响) • 有利于集团内部经贸的迅速增长 • 区域经贸集团化使整个世界贸易出现快速增长 • 有利于集团内部的技术合作,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 • 增强和提高集团成员在世界经贸中的地位和谈判力量 • 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避免少数政治经济大国的威胁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不利影响) • 对国际产业分工的正常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 区域集团对外贸易的排他性限制了与集团外贸易往来的发展 • 对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和引进外资不利 • 不利于国际经贸的协调和合作
欧洲联盟 • 前身是欧共体。1951年法、德、意、荷、比、卢的“煤钢联营”;1957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60年代三者合并。 • 宗旨和任务:1、实行关税同盟 2、统一的外贸政策 3、共同的农业政策,统一的农产品价格 4、实行统一的对外渔业政策 5、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 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芬兰、瑞典、奥地利加入,欧盟成员国达15个。2004年5月随着波兰等中东欧10国正式加入,欧盟实现了历史上第五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2007年保加利亚与罗马尼亚又加入,欧盟成员扩大为27国,成为成员国最多的区域经贸集团。
欧洲联盟 • 27国总人口超过4.8亿,经济总量从1993年的约6.7万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近10万亿美元,目前国民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GDP之和超世界的1/4。 • 2003年出口贸易总额约占世界出口总额的39.1%。为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和区域集团。 • 欧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成就 • 建立工业品的关税联盟 • 实施共同的农业政策 • 建立货币同盟。2002年1月1日欧元使用 • 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93年前欧共体12国边界取消,实行人员、劳务、商品的自由流动。 • 货币政策统一。1999年欧元启动,形成欧元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 • 1989年美国加拿大的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生效,1992年美加墨三国协议成立美加墨自由贸易区,1994年1月1日生效。三国人口3.6亿(欧盟3.5亿),国民生产总值8万亿美元(欧盟7万亿)。 • 北美自由贸易区执行的原则 • 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原则 • 利用原产地的原则 • 协商解决贸易冲突的原则 • 动态发展的原则 • 人员有限制流动的原则 • “各国现有法律、法令条件基本不变”的原则
北美自由贸易区 • 北美自由贸易区对三国经贸的有利影响 • 三国取消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必然促进资源更有效的配置,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 加快世界上其他国家向美加墨三国资金和技术转移,使美国的资金、技术和墨西哥廉价劳动力结合。促进整体的发展。 •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一个过程和组成部分。 • 由于协定对墨西哥向美国的移民作出了一定的限制,使三国劳动力流动有序化。
北美自由贸易区 • 北美自由贸易区对三国经贸的不利影响 • 对于自由贸易区内的有些产业(劳动密集产业、农业)结构造成冲击性的作用。 • 由于投资限制的减少和取消,必然使大量的美国资本涌入加拿大和墨西哥,使内部兼并更加严重。 • 自由贸易区采取“原产地优先”的对外排他性原则,限制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给本地区造成了损失。 • 由于自由贸易区制定的原则和成员国国内法规相互矛盾,形成冲突,难以调解。
亚太经合组织(APEC) •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现已发展成为21个国家和地区。西半球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秘鲁,东半球的俄罗斯、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 2003年,APEC的21个成员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GDP的66%,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量的50%, 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40%。 从以上数据来看,APEC相当于半个世界。
亚太经合组织(APEC) • APEC进程的两个核心是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TILF)和经济技术合作(ECOTECH)。 • 1994年,在印尼的会议发表了《茂物宣言》,确立了亚太地区和全世界今后经济合作的道路和方向。决定发达国家在2010年、发展中国家在2020年全部实现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 目前贸易投资自由化及便利化进程陷入停滞之中,经济技术合作也无法找到突破口, 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 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仍然是松散的、渐进的、和论坛式的区域贸易集团。
东南亚国家联盟 • 1967年成立。创始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目前发展成为10国,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文莱。分为三类: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国家、贫穷国家。 •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以来在稳定地区局势,加强地区安全和促进地区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 经贸方面的主要表现: • 通过建立东盟地区论坛,把区外重要大国召集在一起,为本地区更快的发展献计献策,加快本地区的发展。 • 加强成员国彼此贸易往来和合作,力争尽快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 • 东盟1970年贸易总额为8.6亿美元,1990年已增长到253亿美元。在1992年1月新加坡召开的东盟首脑会议上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从1993年起,力争用15年的时间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
区域贸易集团的贸易地理格局 亚太经合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美洲共同市场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等集团内贸易所占份额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