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987 Views
越縵堂日記選. 一 、作者介紹. ( 一 ) 資賦優異,考運不佳 李慈銘自幼稟賦優異,十幾歲時便能 與 大人們賦詩 酬唱,文名享譽鄉里。十九歲時 首次 參加縣 試,但考運不佳,落榜四次後,才於二十二 歲 時 考 中秀才 。此後的科考歷程大不順暢,鄉試多次不中, 於四十二 歲時才中舉人。此後又參加多次會試,終於 在五十二 歲時考中進士。 ( 二 ) 仕途坎坷,生活拮据
E N D
(一)資賦優異,考運不佳 李慈銘自幼稟賦優異,十幾歲時便能與 大人們賦詩酬唱,文名享譽鄉里。十九歲時首次 參加縣試,但考運不佳,落榜四次後,才於二十二歲 時考中秀才。此後的科考歷程大不順暢,鄉試多次不中,於四十二歲時才中舉人。此後又參加多次會試,終於在五十二歲時考中進士。 • (二)仕途坎坷,生活拮据 李慈銘因考運不佳,久困科場,導致「正途」入仕不順,因而兼謀「異途」。他變賣田產捐官,抵京後卻發現遭人矇騙,生計無著,落魄至極。中舉之後,他再度返京,擔任的只是候補戶部郎中的資格。中進士後,他歷經十年的等待,才補得山西道監察御史,這個五品的職位,是李慈銘一生最風光的官職了。當時政風敗壞,他幾次上書建議,改革時弊,因此開罪權要,鬱鬱不得志。光緒二十年,甲午戰起,清軍為日本所敗,他深感國事不可為,扼腕憤慨,加上體弱多病,致咯血益劇,在十一月二十四日病逝,年六十六。
(三)舉債度日,戀書成癖 由於仕途不順,李慈銘經常舉債度日,經濟拮据。但在李慈銘的生活開銷中,最龐大的支出費用,卻是買書。在他的越縵堂日記裡,常常記載他瘋狂購書的事蹟,可見買書、讀書、藏書應該是他一生最稱心快意的事。 • (四)愛恨分明,性情中人 李慈銘性格耿介,好尚名節,對於看不慣的人或事,常當面指責,甚而破口大罵,即使是朝中大臣,仍照罵不誤,以致於一些至交好友,最後都宣告決裂。有時他也會在日記中自我檢討,但由於性格直率,愛恨分明,始終無法改正。他雖言行峻厲,常與人爭執,但對於親族,甚至家僕、親友遺孤,多以溫情相待。此外,他也樂於提攜後進,常因一言相合,即讚不絕口,全力推荐,因此門下士成名的也不少。綜上可知,李慈銘確實是個性情中人。
(五)苦無子嗣,納妾尋歡 李慈銘十四歲時,因祖母病重,家人命其迎娶大他五歲的表姊為妻,企圖以「沖喜」為祖母化解災難,無奈此舉竟成了「催命符」,祖母於婚禮當天病逝,此事對李慈銘日後的婚姻生活埋下了陰影。婚後二十多年,李慈銘未有子嗣,在傳宗接代的壓力下,他先後納了三名妾,還是沒能傳出好消息。為此,他耿耿於懷,鬱鬱寡歡,最後竟流連風月場所,據聞還有「斷袖」之癖。 • (六)文場得意,著作等身 李慈銘是晚清著名文史學家,後世譽為「舊文學的殿軍」。相較「官場」上的落寞,文場要算是李慈銘的得意之境。史學、詩文、日記均有所成,單日記就有數百萬言。言其著作等身,毫不誇張。 • (七)四十一年的「越縵堂日記」 從二十幾歲清文宗咸豐四年(西元一八五四年),李慈銘就開始逐日書寫日記,直到暮年清德宗光緒二十年(西元一八九四年),前後四十一年,只有極短時間的間斷。在這越縵堂日記裡,備見李慈銘一生治學精神,以及他所有學問成就的梗概。
二、越縵堂日記介紹 • (一)「越縵堂」由來 李慈銘稱居室為越縵堂,晚年自稱越縵老人。越是李慈銘居室所在地浙江的簡稱;縵是沒有花紋的絲織品,引申有樸素的意思,是作者的自況與自我要求。 • (二)內容簡介 越縵堂日記是李慈銘治學之大成,文字共數百萬言,有「日記之大觀,掌故之淵藪」之稱。內容記載李慈銘於清咸豐到光緒四十一年間的個人見聞、讀書札記及詩文作品。 • (三)學術價值 越縵堂日記在學術界的價值如下: • 1.生活紀錄:日記對清咸豐到光緒四十一年間的朝野見聞、朋蹤聚散、人物評述、古物考據、 書畫鑑賞、山川遊歷、各地風俗等均詳實記述,足可資後代文史學者參採。 • 2.讀書札記:日記中有大量讀書札記,「略如四庫全書提要之例,而詳贍過之」,內容涉及經史百家。因作者精於三禮、詳於說文、工於考史、擅長品文論藝,書中並載錄其多年治學心得,足堪後人研究其治學方式與研究精神。 • 3.詩文作品:日記中有大量詩詞、駢文的創作,作品具有唐、宋遺風,對於研究作者的文學創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三、注釋補充 • 1.紫藤: 〈紫藤樹‧李白〉:「紫藤掛雲木,花蔓宜陽春。 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
2.芭蕉:產於亞熱帶地區,與熱帶所產的香蕉形似,但果實較短小, 味亦有別。芭蕉葉闊綠嫩,枝高秀美,最宜散植於窗前牆邊,夏日微風吹過,一片綠蔭搖動,能令人頓生清涼之感。
古人也會在芭蕉葉上題詩,以顯高雅。 • 在古典詩詞中,芭蕉則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連。 • 如:(1)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淒涼之音。 • (2)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餘情。」就是將一腔傷心、愁悶寄託在芭蕉上。 • (3)清人蔣坦的秋燈瑣憶中記載:「秋芙(蔣坦妻)所種芭蕉,已葉大成蔭,隱蔽簾幕。秋來風雨滴瀝,枕上聞之,心與之碎。一日,余戲題斷句葉上曰:『是誰無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明日見葉上續書數行云:『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字畫柔媚,此秋芙戲筆也。」
3.紫薇:紫薇自古是中國名花,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花期逾三個月(6~9月) ,因此又名百日紅。由於花朵繁多燦爛,且樹齡頗長,自唐代以來,帝王將相皆喜植紫薇,被視為耐久、昌盛之象徵。唐代翰林院遍植紫薇,「翰林」們也被稱為「紫薇郎」。宋代王十朋〈紫薇〉云:「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自慚終日對,不是紫薇郎。」 • 據說紫薇樹有一特點,是具有對生理性刺激的感應運動,只要碰觸到它,枝上的花、葉,就會輕輕顫動起來,因此又有「怕癢樹」、「癢癢花」等別稱。
4.三友:以三種事物為友 (1)琴、酒、詩 唐白居易 北窗三友:「欣然得三友,三友者為誰?琴罷輒舉酒,酒罷輒吟詩。」 (2)山水、松柏、琴酒 「古人鄉無君子,則與山水友;里無君子,則與松柏友;坐無君子,則與琴酒友。」 (3)松、竹、梅,又稱歲寒三友 清朱耷(耷,音ㄉㄚ)贈三友圖詩序:「三友,歲寒梅、竹、松也。」 (4)月、梅、杖 宋陸游 梅花:「江上梅花吐,山頭霜月明。摩挲古藤杖,三友可同盟。 」 (5)梅、竹、石 清俞樾茶香家叢鈔梅竹石三友:「今人但知松、竹、梅為三友,莫知梅、竹、石之為三友也。」
五、日記的寫作教學 • 古來今往的歷史名人除了留下專著和傳記之外,日記是另一項生活真實的紀錄,也是創作時容易被採用的方式。所以有人說:「日記是寫作的最佳途徑。」 • 日記的內容應包括: • 1.日期,如本課三則中的○月○日。 • 2.天氣,如第一則中的「晴 風 甚涼」。 • 3.主文,即本課三則選文的內容。 (1)特別的人、事、物、言語:因為「特別」,才與眾不同。 (2)讀書心得:無論書、報、雜誌的心得或摘要、剪報皆可。 (3)時事:當日或近日社會新聞、事件。 (4)言情抒懷:少男、少女的心情總是詩。 (5)言行反省: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6)生活或工作計畫:中庸:「凡事豫(預備)則立,不豫則廢。」
4.日記要訣 (1)確實記載年月日、星期、天氣:日後才能查考、回想。 (2)切勿作流水帳:凡是例行公事,不必常提,即使提了,宜深刻為之。 (3)忠於自己:忠於自己,才有真情意。(日記是個人隱私,不可偷窺)
範例 • ○月○日 星期○ • 細雨霏霏,微風徐徐,我緩緩收起雨傘,使自己更加親近最愛的天氣。 • 一向,十分喜愛微風和細雨,喜歡它們那淒然的美感,像在懷念著什麼、試著尋回些什麼,但最終卻又一無所獲。每次下小雨,我總是除去傘的隔離,任憑雨滴承載著情緒落下、任憑微風背負著思念拂來。 • 風和雨,總是讓我感到有些惆悵,令我突然變得像詩人一般多愁善感。看著風吹、雨落,心中有一種無法釋懷的複雜感受,和幾絲不知為何想哭的衝動。只覺得眼前景象,讓人有種茫然的無助。 • 最愛的天氣,難言的心情,走在路上,我仰頭,凝視著迎面而來的風和雨……
範例 • ○月○日 星期○ • 時間一下就過了,早自習到第三節上課,腦裡都還在想,我的游泳課會不會過啊?這個問題盤旋了很久。 • 當宏亮的鐘打起的一瞬間,人好像才走到半途,突然地上跑出了一個巨大的深洞,我一不小心就往裡面掉!急速下墜的同時,我猛地驚醒,張著仍些許朦朧的眼,看到教室的電燈都關了,只有外面微微的陽光打在最後一排的桌椅上,襯著教室裡的寧靜。沒人叫醒我啊……看看時候不早了,舒展了一下筋骨,我往游泳池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