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512 Views
松江区学校(托幼机构)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方案培训. 松江区麻疹疫苗强免工作接种办 2010.8.30. 活动目的. 短时间全区范围内消除目标人群的麻疹疫苗免疫空白 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 达到控制乃至消除麻疹目标 预防接种问答区 CDC 网站. 目标人群. 在本市居住的所有 8 月龄至 14 岁( 1995 年 9 月 1 日至 2009 年 12 月 31 日出生)儿童 无论既往麻疹免疫史及患病史如何,凡无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者,均为本次强化免疫对象. 散居儿童. 托幼机构儿童. 初三包括重读生;集体复读班不种.
E N D
松江区学校(托幼机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方案培训松江区学校(托幼机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方案培训 松江区麻疹疫苗强免工作接种办 2010.8.30
活动目的 短时间全区范围内消除目标人群的麻疹疫苗免疫空白 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 达到控制乃至消除麻疹目标 预防接种问答区CDC网站
目标人群 • 在本市居住的所有8月龄至14岁(1995年9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 • 无论既往麻疹免疫史及患病史如何,凡无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者,均为本次强化免疫对象 散居儿童 托幼机构儿童 初三包括重读生;集体复读班不种 小学一年级至初三学生
接种时间和工作目标 • 接种时间: 2010年9月11日至20日 • 工作目标: 全区目标人群接种率达95%以上 • 全国同一时间 为保证目标儿童不管当时在什么地方,都有获得免疫接种的机会,全国同一时间开展,并确定查漏补种的时间。
疫苗的使用 疫苗品种: 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接种麻腮风联合疫苗(含麻疹类疫苗) 托幼机构儿童和散居儿童:接种麻疹疫苗
疫苗的使用 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如对硫酸庆大霉素或硫酸卡那霉素过敏)、或曾患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阿瑟氏反应、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过敏性疾病者 禁用 人群 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曾患或正患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病,未控制的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疫苗的使用 缓种: • 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 • 近期注射过麻疹疫苗或其他减毒活疫苗,需间隔1个月后补种 • 强化免疫期间有感冒、发热等症状,待恢复健康后进行补种
具体工作(1)——摸底造册 学生(儿童)摸底造册(班主任工作) 向学生家长发放《知情同意书》(附件1-2) 回收、保存拒绝接种《知情同意书》(按班级) 按学号制作摸底登记表(附件2-1 电子版),统计学生(儿童)的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情况 9月3日前将摸底登记表(电子版)交保健老师
知情同意书样张 原则上除禁忌症外都应接种
摸底登记表样张 Excel表可选择
具体工作(1)——摸底造册 • 学生(儿童)摸底汇总(保健老师) • 收集各班主任上报摸底登记表(附件2-1电子版) • 按班级分别统计学生人数和愿意接种人数,统计全校相关班级学生数和愿意接种人数,填写摸底汇总表(附件2-2电子版)。 • 9月4日前将各班摸底登记表(附件2-1)、摸底汇总表(附件2-2)电子版报区教育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摸底汇总表样张 合计有公式自动生成
工作要求--摸底细节 2010.8.18 “接种知情同意书”既是通知单,也是知情同意单。可在摸底时发至学生(儿童)家长,无论是否存在禁忌证或是否拒绝接种,都应签署,在实施接种前回收、保存。 对于拒绝接种的,应该注明拒种原因及相关依据。
工作要求--应种人数 • 本次强化免疫学生(儿童)应种人数指学生(儿童)总数,其中包含接种禁忌症、缓种、拒种等对象。 • 卫生部下发的《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实用手册》指出目标人群中,接种禁忌和拒种等原因导致未接种的儿童所占比例应小于5% • 卫生部、市级、区级、社区将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接种率评估
工作要求--摸底登记评估 • 评估指标:目标学生(儿童)摸底登记数≥当地教育部门掌握的同年龄组学生(儿童)数 • 学生数(儿童)理论上为自愿接种与拒绝接种人数之和 以上指标均符合要求,可认为摸底质量较好。
具体工作(2)——接种前准备 • 加强宣传,提高家长知晓率 • 张贴各种宣传海报、板报等进行宣传、告知接种禁忌症、明确接种流程。 • 接种场所和人员落实 • 参照流感疫苗接种落实好场所和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接种前进行消毒验收 中小学生以临时接种点接种方式接种;托幼儿童也可 在托幼机构内设临时接种点,但接种当天须家长到场。
工作要求——接种场所 • 临时接种点设置要求: • “候诊、预检、接种和观察”四个功能区域,有明显标志 • “一进一出”,尽量避免多个受种者在同一地点同时接种 • 每次接种人数超过1000人次时需提供冷藏冰箱(学校尽量协助提供) • 接种现场应备有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和其它必要的抢救设施 • 经过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办现场审核
工作要求——人员安排 • 临时接种点人员要求: • 由区接种办组织辖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预防接种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组成 • 每个临时接种点应至少配备1名登记人员、1名预防接种人员、1名临床医务人员和1名应急抢救人员 • 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现场有1人负责协调,并组织卫生老师和班主任参与和协助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的现场管理工作,保证接种工作顺利进行
工作要求——接种前准备 • 实施接种前,学校(托幼机构)应在接种现场准备冷开水、糖果、饼干、小点心等,以避免学生接种时发生低血糖、晕针等情况。 • 全面掌握学生健康信息,特别掌握接种禁忌症学生信息 • 接种前学生健康状况的确认(见样张) • 由班主任于接种前一天向同意接种的学生发放健康状况确认单,由家长签字务必于次日回收确认。
工作要求——现场接种(中小学) • 学校事先安排好各年级各班的接种秩序,并告知班主任,接种现场安排2-3名工作人员。 • 班主任带领家长两次签字确认(知情同意、健康确认)的学生按学号排序依次排队,并让学生手持“健康确认单”进入接种现场,经预检人员再次询问核实健康状况,由接种人员回收并实施接种。 • 接种后应现场留观30分钟 。
工作要求——现场接种(托幼机构) • 托幼机构若设临时接种点接种 • 事先安排好各班的接种秩序,并告知班主任,接种现场安排好组织协调的工作人员。 • 接种前一天通知家长到场,当场确认健康状况并签字,接种人员回收健康确认单、登记人员在预防接种接种证的最后倒数第四行填写“麻疹强免”、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和接种者。 • 接种后应现场留观30分钟 ,然后由家长领回家。
现场实施 ---接种现场人员安排及分工 • 每个接种点至少应有人负责组织、预检登记、接种、不良反应处置工作
工作要求——后续工作 • 补接种 • 对于同意接种但暂缓或未能及时接种者,待痊愈后要发放补种通知单,落实学生(儿童)的补接种。 • 信息登记和报告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时当场填写《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附件2-3)。接种结束后复印件交学校保健老师,保健老师及时将接种记录登记到预防接种接种卡(白卡)上的最后倒数第四行,注明“麻疹强免”,详细填写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及接种单位。补种对象根据回执同样要求过录到“白卡”。 • 对于获悉的预防接种不良事件,学校落实专人进行收集,及时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工作要求 • 预防接种安全性监测和处置 •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 • 《上海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工作要求》(沪卫疾妇〔2009〕85号) • 《上海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实施办法》 • 对严重疑似异常反应的,遵照“先临床救治、后调查和诊断”的原则,做到早期、正规、系统的治疗
工作要求 报告范围: • 24小时内: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 • 5天内:如发热(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等 • 15天内: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等 • 6周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格林巴利综合征、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等 • 3个月内:如臂丛神经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菌性脓肿等 • 其他: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意思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工作要求--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处置 • 小学等集体单位容易发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 预防措施:安排好接种现场的管理,禁止在正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室进行接种。 • 处置原则:“宣传教育,预防为主;排除干扰,疏散病人;避免医疗行为刺激;疏导为主,暗示治疗;仔细观察,处理适度”。
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评估阶段 市级、区级 -全覆盖督导。 接种率评估 督导与评估 全程 全覆盖 • 市级: • -巡回督导组 • 区级: • -定点督导员, 9月3日市教委 市卫生局来督查
消除麻疹目标 接种疫苗 消除麻疹 中国消除麻疹分年段目标 1/100万 5-10 /100万 25-30 /100万 2012年 • 2011年 2010年
其他免疫预防相关工作 • 入托、入园、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 • 按照卫生部、教育部(卫疾控发[2005]408号)、市卫生局、市教委(沪卫疾控[2005]71、[2006]51号)等文件执行,具体操作流程同往年 • 因麻疹疫苗强免工作,时间可延迟三周。 • 要求:所有入托、入园儿童、一年级、预初和高一年级新生必须凭预防接种证(卡)办理入学手续,并核对“卡、证”,检查结果登记相关表格(附表1、2),按照免疫程序统计登记需补种学生(儿童)名单(附表3),报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补接种。
其他常规疫苗接种工作 • 初三年级精白破疫苗接种(一年级未种者补种) • 小学一、四年级AC流脑接种 • 乙肝疫苗补种等 •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及时完成
Thank You ! 20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