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1.42k Views
Chapter 23 Measuring A Nation’s Income. 國民所得之衡量. 前言. 當你大學畢業後找工作 , 會 發現找到工作是否容易 , 薪水的高低等就業條件 , 與當時整體的經濟條件有密切的關係 。 若適逢 企業 擴大生產規模 , 則 工作 機會多且 待遇 高 。 反之 , 企業縮減生產規模 , 則工作難尋且待遇差。 因為整體經濟條件對我們日常生活影響很大 , 所以相關資訊媒體經常報導。. 前言. 因為整體經濟條件對我們日常生活影響很大 , 所以相關資訊媒體經常報導。
E N D
前言 • 當你大學畢業後找工作,會發現找到工作是否容易,薪水的高低等就業條件,與當時整體的經濟條件有密切的關係。 • 若適逢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則工作機會多且待遇高。 • 反之,企業縮減生產規模,則工作難尋且待遇差。 • 因為整體經濟條件對我們日常生活影響很大,所以相關資訊媒體經常報導。
前言 • 因為整體經濟條件對我們日常生活影響很大,所以相關資訊媒體經常報導。 • 例如國民所得、通貨膨脹率、失業率、經濟成長率、貿易順差、貨幣供給增加率等等名詞,經常會在媒體上被提及。 • 這些都是所謂的「總體經濟統計值」。 • 之前討論的是屬於個體經濟學,現在開始討論總體經濟學。
前言 • 總體經濟學以整個經濟體系為研究對象。 • 例如總體經濟學常常問及的問題是: • 為何不同國家之間彼此的平均國民所得差異很大? • 為何一個經濟體系有時候經濟成長快有時卻緩慢? • 政府可否影響整體經濟(失業率、通貨膨脹、經濟成長)?
前言 • 本章與下一章介紹一些重要的總體經濟變數,本章分析焦點在於: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簡稱 GDP),這是最重要的衡量總體經濟表現與社會利益的指標。
前言 • 本章討論的主題: 1 一個經濟體系的所得與支出 2GDP 的定義與說明 3 GDP 的組成(計算) 4 實質與名目GDP 5 GDP 與社會利益
一個經濟體系的所得與支出 • 一個人所得愈高,容易獲得較好的生活品質,衣食住行各方面使用品質較高數量較多。 • 同理,一個國家經濟表現好壞,可以由人們所得高低來判定 ,這就是GDP所扮演的角色。所以如何衡量人們所得水準是重要的經濟學課題。
一個經濟體系的所得與支出 • 就一個經濟體系整體而言,支出恆等於收入,所以衡量國民所得可由支出面來測量。說明圖1。
國內生產毛額的定義與說明 • GDP:一國之境內,在一段期間,所生產供最終用途之商品與勞務之市場價值之總合。 • 一國之領土內:不論本國或外國人所從事之經濟活動成果。 • 一段期間:通常指一年。 • 供最終用途:中間財之交易不列入,二手貨之交易不列入,避免重複計算。
國內生產毛額的定義與說明 • 市場價值之總合:不同商品換算成相同計算單位,價值評定之依據以市場成交價最為客觀。未經過市場交易者不列入計算。 • 國民生產毛額(GNP): 一國之國民,在一段期間,所生產供最終用途之商品與勞務之市場價值之總合。一國之國民:不論在本國內或國外所從事之經濟活動成果。
GDP 的組成 • 家計部門的消費:指家計部門對商品與勞務的支出,包刮日常生活食衣住行(自有住宅租金之設算)等支出,但買新建的房屋不算而是並入投資。 • 投資:指廠商購買新的廠房設備等,也包刮家計部門購買新建的房屋。 • 總體經濟學所稱之投資,與個人理財所稱的投資意義不同。
GDP 的組成 • 政府的消費性支出:各級政府對商品與勞務之採購,包刮公務人員的薪資、公共事務的支出等,但政府對個人的移轉性支付不列入計算。 • 淨出口:出口減進口 • 淨出口大於零則貿易順差、貿易盈餘, • 淨出口小於零則貿易逆差、貿易赤字。 • GDP 四個組成項目中,以C所占之比重最高。
實質與名目GDP • 名目GDP (nominal GDP) 是以當期價格計算商品與服務的價值。 • 名目GDP改變可能是:生產量改變或價格改變或兩者都改變了, • 為了把價格改變的影響去除,以利進行不同時期的生產水準的比較,必須採用實質GDP。
實質與名目GDP • 實質GDP (real GDP)是以固定價格計算商品與服務的價值。 • 如果要精確的比較不同時期經濟表現的好壞,必須將名目GDP 以 GDP平減指數轉化成實質GDP。 • 以下舉例說明之:
GDP平減指數 • GDP平減指數 :一種物價水準的衡量指標,計算成名目 GDP 除以實質GDP 再乘以 100。 • 由名目GDP和實質GDP這兩個統計數據可以計算GDP平減指數, GDP平減指數的高低是反應商品與服務的價格的變化而非生產數量。
個案研究:實質GDP的歷史資料 • 美國2009年的實質GDP約為1965年的4倍,美國這段期間經濟成長率每年平均值為3%。 • 實質GDP並非穩定地成長。實質GDP的向上趨勢偶爾會因經濟衰退,即實質GDP下降的現象。當一國經濟衰退時,不單所得會減少,且會發生失業率上升、利潤下降、破產增加等經濟困境。
個案研究:實質GDP的歷史資料 • 台灣2009年的實質GDP約為1965年的20倍,這段期間平均每年約成長7.04 。 • 在1960至2000年這段期間,台灣平均每人實質GDP的年平均成長率是全世界最高的。 • 但台灣的實質GDP也在2001年與2009年發生二次的負成長。
GDP 與社會利益 • GDP 被視為是衡量社會經濟福利的單一最佳指標 ,平均每人 GDP 顯示經濟體系中平均每人的支出和所得,GDP上升可以讓人們過更好的生活 。 • GDP 並非是衡量快樂和生活水準的完美指標,某些有益於福利的事物並沒有包括在GDP之中,
GDP 與社會利益 • GDP的缺陷有: • 它沒有衡量休閒的價值。 • 它沒有衡量乾淨的環境。 • 它沒有衡量大部分在市場以外的活動, 比如說父母和孩子一起享用的時間, 或義工活動。
GDP 與社會利益 • 富有的國家,人們的平均壽命很高,且幾乎都識字,網際網路普遍; • 在窮國,平均壽命低,識字人口比例低,且人們幾乎不使用網際網路
GDP 與社會利益 • 其他與生活品質的指標亦然,平均每人GDP較低的國家 • 新生兒的出生體重較低,嬰兒死亡率、母親分娩死亡率與孩童營養不良的比率較高,且比較無法取得乾淨的飲水。 • 學齡兒童實際入學的比率與師生比也較低,家庭擁有電視機與電話以及有電可用的比率不高。 • 國際間的資料對比顯示,一國的平均每人GDP與其人民的生活水準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