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柴可夫斯基 《 如歌的行板 》

取自作曲家 1871 年创作的 《D 大调弦乐四重奏 》 的第二乐章. 柴可夫斯基 《 如歌的行板 》. 《 如歌的行板 》 1869 年夏,柴科夫斯基在乌克兰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一个泥水匠处听来的,本曲曾使俄国大文 豪、伟大的列夫 · 托尔斯泰老泪纵横感叹道:“我已接触到苦难人民的灵魂的深处。”有人甚至认为本曲就是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 行板,是音乐速度术语,记号 Andante (每分钟 66 拍),指稍缓的 速度而含有优雅的情绪,属中慢板。出自意大利语,原意为“行路”, 通译为“行板”,“行板”的意思是指“徐步而行”的速度。

carly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柴可夫斯基 《 如歌的行板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取自作曲家1871年创作的 《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2. 《如歌的行板》1869年夏,柴科夫斯基在乌克兰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一个泥水匠处听来的,本曲曾使俄国大文《如歌的行板》1869年夏,柴科夫斯基在乌克兰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一个泥水匠处听来的,本曲曾使俄国大文 豪、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感叹道:“我已接触到苦难人民的灵魂的深处。”有人甚至认为本曲就是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

  3. 行板,是音乐速度术语,记号Andante(每分钟66拍),指稍缓的 速度而含有优雅的情绪,属中慢板。出自意大利语,原意为“行路”, 通译为“行板”,“行板”的意思是指“徐步而行”的速度。 这首《如歌的行板》出自柴科夫斯基于1871年创作的《D大调弦乐 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它也被称为柴可夫斯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如今这首乐曲作为独立的曲目常被选在音乐会上演奏。 产生背景:它的旋律出自一首小民谣,当年老柴在他妹妹家旅居 时,一天忽然听到窗外粉刷墙壁的泥水匠哼着一支民歌,柴科夫斯基立 即被这支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的民歌吸引住了。第二天,他找到了唱 歌的匠人,把民歌记录下来,配上和声,收进了他在这一年中编成的 《俄罗斯民歌五十首》。 两年后,他在写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时候,用这首民谣做为 第二乐章的主题,这第二乐章就叫“如歌的行板”。

  4. 据说,1877年初,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来到莫斯科。当时 柴科夫斯基所在的莫斯科音乐学院举行了一次音乐晚会招待托尔斯泰, 其中有一个节目,就是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当托尔斯 泰听到第二乐章时,感动得泪流满面,说:“我已接触到苦难人民的灵 魂的深处。”柴科夫斯基内心十分激动,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我以作 曲家自许的一生中,至今还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满足和感动。” 乐曲欣赏: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第一主题就是前面说到 的那首优雅的民谣曲调,由二拍与三拍混合作成,曲调舒缓流畅,款款 深情,仿佛一位老妪在泣诉着生活的艰辛。在幽静的切分音过门后,在1 分55秒进入第二主题,曲调稍微起了点变化,情感稍显激昂,钢琴伴奏 一直固定得用同一音型连续着,固执的钢琴声衬托着提琴的诉说,接着 旋律又重新回到第一主题,后来又反复第二主题。乐曲的结尾是整首曲 子感情的升华,琴弦在高音处颤抖着发出撕裂的声音,仿佛小提琴在痛 苦的啜泣,让听者为之感动落泪。

  5.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一贯是这样的风格——他强烈的民族情感使他的音 乐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社会的写照,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同时,始终保持 着优美的旋律和通俗易懂的特点。这首曲子体现着柴可夫斯基对贫苦人民 的同情与关怀,他把这种内心情感融入到作品中,才使这首乐曲显得情感 饱满,富有感染力。 《如歌的行板》是《D大调弦乐四重奏》中为精彩的乐章,也是柴可 夫斯基全部作品中最受人们喜爱的乐曲之一,有人将它誉为柴可夫斯基的 “代名词“。 《如歌的行板》来源于俄罗斯民歌《孤寂的凡尼亚》。这首并不著名 的民歌,由于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而名扬世界。尼·李姆斯基- 柯萨科夫(1844-1908年)也把这首民歌编入他1877年出版的《俄罗斯民歌 100首》(作品第24号)。这首民歌原词的内容大意是:“伐尼亚坐在沙 发上,拿着酒杯、酒瓶,他还没有斟满半杯,就去找卡坚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