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218 Views
网络信息资源的交流、利用和开发. 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 马自卫 2003 年 12 月 18 日. 网络信息资源的交流、利用和开发. 一、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1 、因特网是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环境条件 由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图书馆自动化进入了高级发展阶段。进入 90 年代以来,随着因特网的建立及普及,美国率先开展了真正意义的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
E N D
网络信息资源的交流、利用和开发 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 马自卫 2003年12月18日
网络信息资源的交流、利用和开发 一、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1、因特网是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环境条件 由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图书馆自动化进入了高级发展阶段。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因特网的建立及普及,美国率先开展了真正意义的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 数字图书馆通过与因特网连接,迅速进入了全球性计算机网络,不仅可以与各个数字图书馆相连接,通过各馆书目服务机构,获取各馆的馆藏信息。而且可以获取国际、国内大量的信息。
例如,199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正式启动了美国国家科学、数学、工程与技术教育数字图书馆计划(NSDL )。按此计划,NSDL将发展为一个联机环境,向数百万各种档次的学生和教师提供高质量的科学、数学、工程与技术教育资料,使NSDL成为美国公民终身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无穷无尽的资源。
又如,“美国的记忆”数字图书馆项目的目标是,到2000年实现500万件文献的数字化,它们集中反映了美国建国200年来的历史遗产及文化。几十个资源库中,包括美国建国以来的重要历史里程碑式文献,如经杰克逊总统亲笔修改的《独立宣言》手稿,林肯总统的演说,南北战争中的一些照片,各族移民的民谣演唱等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资源,现已不仅成为美国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电子教材,而且他们在互联网上免费向全球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又如,“美国的记忆”数字图书馆项目的目标是,到2000年实现500万件文献的数字化,它们集中反映了美国建国200年来的历史遗产及文化。几十个资源库中,包括美国建国以来的重要历史里程碑式文献,如经杰克逊总统亲笔修改的《独立宣言》手稿,林肯总统的演说,南北战争中的一些照片,各族移民的民谣演唱等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资源,现已不仅成为美国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电子教材,而且他们在互联网上免费向全球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数字图书馆可看成网上信息资源库 此信息资源库即信息数据库,它应有以下特点 1)分布式的但遵守统一 标准建设,在统一网络平台上运行但可以不断扩展。 2)数字图书馆研究开发和建设方案不尽相同但运行的都是在网络平台上,常常以网站形式出现,表明数字图书馆一定具有支持跨库检索技术和海量数据库。 需要注意的是 8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90年代,全文数据库获得很大的发展。1985年至1989年的五年里,全球全文数据库增长了50%,在所有数据库中增长率最高。现在发展更快
例如,目前我国主要应用的有以下几种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博硕士优秀论文全文数据库、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超星、书生提供的全文服务等。例如,目前我国主要应用的有以下几种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博硕士优秀论文全文数据库、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超星、书生提供的全文服务等。 外文全文数据库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SPRINGER LINK 全文数据库、ELSEVIER ONLINE全文数据库、IEL全文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KLOWER全文数据库等。
3、基于互联网的全文数据库和全文服务。 它是在传统的全文数据库基础上,伴随着网络和信息处理技术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打破了图书馆必须在馆内收藏一次文献的传统观念以及必须由图书馆担任中介的馆际互借服务的局限,在网上为读者提供了直接访问和获取一次文献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的文献保障率。
1)网络全文数据库的内容和检索 与传统的全文数据库相比,近年来基于互联网开发的全文数据库收录内容,不再是以报纸、通讯、书评、评论、分类广告、流行杂志等为主,而且增强了学术性,基本收录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政府出版物、报告、法律条文和案例、商业信息等。同时检索系统成熟,逐步发展出了PROQUEST(UMI)、EBSCOHOST、IEL、INFOTRAC(IAC)、LEXIS-NEXIS、WESTLAW、FIRSTSEARCH(OCLC)等面向最终用户的网络检索系统。
以上基于互连网的全文数据库与其他数据库有所不同,使基于互连网的全文数据库逐步脱离了源数据库的概念范围,在电子资源中成为一种独立的类型。以上基于互连网的全文数据库与其他数据库有所不同,使基于互连网的全文数据库逐步脱离了源数据库的概念范围,在电子资源中成为一种独立的类型。 2)全文服务 近年来,全文数据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数据库发展的主要趋势。而这些全文数据库是以网络全文数据库为主的,因为这些数据库的检索系统都是基于互联网开发的,其全文服务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互连网的文件超链接服务 用户在数据库中找到适用的文献后,系统利用网络浏览器超链接的功能,帮助用户直接链接到网上电子期刊中的原文文献。这种链接是指链到具体文献,而不是仅到期刊刊名或数据库中。例如:美国科技信息所(ISI)为自己的几个引文数据库,如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开发了一个互联网检索系统THEWEBOFSCIENCE,并与许多电子期刊出版商,如ACADEMICPRESS、ELSEVIER等,签订了超链接协议。如果用户或用户所在的机构也订购了这些出版商的电子期刊,用户在THEWEBOFSCIENCE中检索SCI、SSCI时,系统提供的超链接功能就允许用户直接跳到所需的具体文献中去。
但是这种方式的文件链接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全文数据库,只能说是全文数据库的衍生体,因为一旦所要链接的文件不存在或者被删除,全文数据库的意义也就不大了,但是作为资源共享的重要方式,这种连接服务也是未来全文数据库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因为任何一个数据库不可能包含所有的资料数据,因此数据库的联合和相互之间的链接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这种方式的文件链接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全文数据库,只能说是全文数据库的衍生体,因为一旦所要链接的文件不存在或者被删除,全文数据库的意义也就不大了,但是作为资源共享的重要方式,这种连接服务也是未来全文数据库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因为任何一个数据库不可能包含所有的资料数据,因此数据库的联合和相互之间的链接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2)远程文件资料传递服务 这种文件服务方式是目前数据库主要的文件服务方式,在我国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原文传递服务就是数据库具备网上检索和发送原文传递请求的功能,用户检索到所需文献后,将索要全文的请求直接发送给数据库提供商,提供商为用户提供原文传递服务。这是方式之一。方式之二是服务商把一定量的数据通过商业的渠道安装到用户的局域网之中,使用户能够快的获得数据。
(3)互联网上的全文数据库和全文服务正逐渐在内容与技术上走向成熟。(3)互联网上的全文数据库和全文服务正逐渐在内容与技术上走向成熟。 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弥补了印刷型一次文献的不足和以往电子资源建设中二次文献比例过高的缺陷。面对这种发展,图书馆应调整自己的馆藏建设方针,制定新的文献和电子资源建设政策,充分利用网络和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形式的信息资源,以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