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24 Views
平喘药. 邓丽君 1953.1.29 - 1995.5.8. 贝多芬 1770-1827. 由于哮喘和医生的束手无策而死于维也纳. 由于哮喘美丽的歌声和她一起消失.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遗 传 哮喘患儿双亲大多存在不同程度气道反应性 增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 环境因素 吸入物∶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二氧化硫等; 感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食物∶如鱼、虾蟹、蛋、牛奶; 药物∶心得安、阿斯匹林; 气候变化、运动。.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多认为哮喘与变态反应、气道
E N D
邓丽君 1953.1.29-1995.5.8 贝多芬 1770-1827 由于哮喘和医生的束手无策而死于维也纳 由于哮喘美丽的歌声和她一起消失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遗 传 哮喘患儿双亲大多存在不同程度气道反应性 增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 环境因素 吸入物∶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二氧化硫等; 感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食物∶如鱼、虾蟹、蛋、牛奶; 药物∶心得安、阿斯匹林; 气候变化、运动。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多认为哮喘与变态反应、气道 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神经等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急性 炎症 慢性 炎症 气道 重塑 支气管收缩 粘膜水肿 气道分泌增多 增加炎症细胞数量 上皮损伤 细胞增殖 增加细胞外基质 气道狭窄 气道高反应性 降低气道可逆性 症状 哮喘恶化/加重
哮喘药物治疗 对因治疗药物 • 抗菌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等 对症治疗药物 • 平喘药( antiasthmatic drug) • 祛痰药(expectorants) • 镇咳药(antitussives)
平喘药( antiasthmatic drug ) 1、抗炎性平喘药2、支气管扩张药
平喘药 Antiasthmatic drugs 1. 扩张支气管平滑肌,解除其痉挛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茶碱类、抗胆碱药 2.抑制气道炎症及炎症介质 糖皮质激素、抗过敏平喘药 抑制气道炎症及炎症介质是哮喘治疗的根本
迷走神经兴奋 Ach M胆碱受体 (-) 3. 抗胆碱药 cGMP 支气管收缩 喘 过敏 反应 过敏 介质 抗原 (-) (LT、 组胺、 5-HT) 毛细血管扩张 (-) 5.抗过敏药 腺苷酸 环化酶 磷 酸 二酯酶 ATP cAMP 5’AMP (-) (-) 受体 NA 4. 皮质激素 2.茶碱类 1. 受体激动药
一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药理作用 ①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而增加平滑肌细胞内cAMP浓度从而使平 滑肌松弛。对各种刺激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强大舒张作用。 ②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可预防过敏性哮喘的发作。对炎症过程并无影响。 ③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和促进粘液\纤毛清除系统 ④脱敏现象 长期应用可使支气管平滑肌细胞ß2受体减少,对各种刺激反应性增高,发作加重。 目前主要发展对ß2受体有高度选择性的药物,并以吸入给药,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治疗和发作前预防用
一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作用机理 药物 2受体 Gs 活化 激活 腺甘酸环化酶 激活 催化 ATP cAMP PKA Ca2+ 平滑肌松弛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非选择性 • 肾上腺素 对ɑ和ß受体都有强大激动作用 ɑ受体激动可使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减轻水肿,有利气道畅通。 受体 收缩血管 受体 舒张支气管 本药仅作皮下注射,以缓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麻黄碱 (ephedrine) • ① 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兴奋和受体,可口服。 • ② 但缓慢、温和、持久。 • ③ 轻症哮喘和预防哮喘发作 • 异丙肾上腺素 (isoprenaline) • ① 选择作用于ß受体,对ß1和ß2受体无选择性。 • ② 平喘作用强大,可吸入给药。 • ③ 但心率增快、心悸、肌震颤等不良反应较多。对有严重 • 缺氧或剂量太大的易致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 • 突然死亡。 • ④ 控制哮喘急性症状
2受体激动剂 药理作用 较强选择性激动2受体,无作用,对1受体亲和力低 特点:口服有效。较少产生心血管反应。 采用吸入给药法几乎无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但剂量过大.仍可引起心悸、头晕、手指震颤等。
2受体激动剂 1.中效2受体激动剂(作用4-8h) 沙丁胺醇salbutamol舒喘灵 克伦特罗clenbuterol 强效 特布他林(terbutaline) 2.长效2受体激动剂(作用8-12h) 福莫特罗(formoterol) 沙美特罗(salmeterol) 班布特罗:特布他林前体,可po
不良反应 1. 心脏反应 大剂量或注射时 2. 肌肉震颤 激动骨骼肌2受体 3. 代谢紊乱 糖原分解 兴奋Na+-K+-AIP酶 4. 脱敏现象 血K
二、茶碱类(Theophylline) 药理作用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利尿强心、兴奋中枢 作用机制 • 抑制磷酸二酯酶(PDE),升高cAMP • 阻断腺苷受体 • 促进 NA的释放 • 抗炎和增强呼吸肌收缩
【特点】 ① 其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对处于痉挛状态的支气管更为突出。 对急、慢性哮喘,不论口服、注射或直肠给药,均有疗效。 ② 对喘息型支气管炎,由于它能兴奋骨酪肌,可增强呼吸肌 收缩力和减轻患者呼吸肌疲劳的感觉。 ③ 近年研究证明茶碱抑制白介素-5(IL-5)介导的嗜酸性粒细胞 聚积,能降低抗原和丝裂原刺檄T细胞增殖,可减少炎症细胞 向支气管浸润,具有抗炎作用。 ④ 茶碱难溶于水,为提高水活性,制成复盐为氨茶碱 (aminophylline)等供临床应用。 ⑤ 茶碱的安全范围较小,尤其是静脉注射太快易引起心律失常、 血压骤降、兴奋不安甚至惊厥。
不良反应 (1)胃肠道:恶心、呕吐等 (2)中枢不良反应:兴奋 (3)急性毒性:心脏、缓慢注射
不良反应 • 茶碱 安全范围较小 • 氨茶碱 (乙二胺) • 胆茶碱 (胆碱)
三、M胆碱受体阻断药 • 各种刺激引起内源性乙酰胆碱的释放在诱发哮喘中有重要作用。M胆碱受体阻断则能阻断乙酰胆碱作用,可用于治疗哮喘。 • 异丙基阿托品(ipratropium) • 吸人给药很少吸收,有明显扩张支气管作用。 • 老年哮喘或精神性哮喘疗效明显。 • 不良反应少 • 主要用于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