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likes | 719 Views
第五章 农业自然资源:土地和水. 【 本章学习要点 】 ◆ 农业土地资源的作用与特点 ◆ 农业集约经营 ◆ 农业规模经营 ◆ 地价与地租 ◆ 农业水资源. 土地 是由地球表面的陆地、内陆水域和浅海可养殖水域的自然物,以及人类活动的形成物所组成的自然- 经济综合体 。. 指在农业生产中,已经 利用和尚可开发利用 的土地的数量和质量总称,包括现有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养殖水域,以 及尚可开发 用于种植业和林、牧、渔业生产的荒地、沼泽和水域等。. 农业土地资源. 各种土地种类的图片 2008 国家精品课程土地管理学
E N D
【本章学习要点】◆农业土地资源的作用与特点◆农业集约经营◆ 农业规模经营◆ 地价与地租◆ 农业水资源
土地是由地球表面的陆地、内陆水域和浅海可养殖水域的自然物,以及人类活动的形成物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是由地球表面的陆地、内陆水域和浅海可养殖水域的自然物,以及人类活动的形成物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指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利用和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的数量和质量总称,包括现有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养殖水域,以及尚可开发用于种植业和林、牧、渔业生产的荒地、沼泽和水域等。指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利用和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的数量和质量总称,包括现有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养殖水域,以及尚可开发用于种植业和林、牧、渔业生产的荒地、沼泽和水域等。 农业土地资源
各种土地种类的图片 2008国家精品课程土地管理学 http://nhjy.hzau.edu.cn/kech/tdgl/
为劳动者提供立足点,为劳动过程提供活动场所。为劳动者提供立足点,为劳动过程提供活动场所。 充当劳动对象。 充当劳动手段。 从经济再生产的角度看,土地在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1、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 2、资源的稀缺性和供给的有价性 3、位置的固定性和用途的选择性 4、效用的持续性和肥力的可变性 5、性能质量的差异性和受益的级差性 农业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 (2)全国耕地分布不平衡,多数耕地集中在东部沿海季风区。 (3)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后备农用资源贫乏。 中国土地资源状况
集 约 经 营 经 营 粗 放 经 营 方 式
------- 粗放经营是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进行粗耕粗作,广种薄收,主要靠扩大农田地面积来增加农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
集约经营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集约经营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 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 总量的经营方式。
(1)劳动集约型。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去获得较多的产量和收入的方式(1)劳动集约型。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去获得较多的产量和收入的方式 (2)技术集约型。指通过采用较多的先进技术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较高产出和收入的方式 (3)资金集约型。指通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更多的使用物化劳动而提高产出和收入的方式。 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
集约经营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自有农业就有的,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集约经营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自有农业就有的,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农业生产朝集约化方向发展,是由土地面积有限性和土壤肥力可以不断提高的特点决定的。 土地集约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土地集约经营的重要意义
1.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1.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 3.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4.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业整体素质 提高中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
规模经营是指改变规模狭小的分散经营,根据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经济、技术、自然条件的可能,将土地等生产要素适当集中使用,以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规模经营是指改变规模狭小的分散经营,根据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经济、技术、自然条件的可能,将土地等生产要素适当集中使用,以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
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是指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引起平均成本的降低,进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反,如果因生产规模过小或过大,生产要素不能得以合理利用,造成经济效益损失,则称为规模不经济(Diseconomy of scale).
适度经营规模,是指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和自然条件相适应,能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经济规模。适度经营规模,是指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和自然条件相适应,能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经济规模。
分析:LAC是规模变动的产品长期成本曲线AM段规模扩大,成本下降,规模经济MB段规模扩大,成本上升,规模不经济OMˊ是最佳经营规模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关系图:分析:LAC是规模变动的产品长期成本曲线AM段规模扩大,成本下降,规模经济MB段规模扩大,成本上升,规模不经济OMˊ是最佳经营规模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关系图: 产品长期平均成本 B 曲线LAC A M O M′ 经营规模
有利于改变“小而全”的生产结构和传统的分工形式,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改变“小而全”的生产结构和传统的分工形式,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有利于推广使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现代物质装备,增加对农业的物质能量的投入,提高土地生产率。 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区域化和生产单位间的横向协作,并推动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社会化的水平。 有利于土地、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降低平均生产成本,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规模经营的优点
非农产业有一定的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并能获得稳定收入。非农产业有一定的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并能获得稳定收入。 农业劳动者具有较好的素质。 能为规模经营单位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和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 农民眷恋土地的传统观念有所改变,并建立起必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有合理的土地流转和集中机制以及农业和非农产业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 实行规模经营的生产项目,必须有最适合的和大体一致的自然条件。 农业生产规模经营的主要条件
按照生产要素的流向: 生产单位规模经营 生产项目规模经营 从规模经营的组织实施单位看: 农户家庭规模经营 联户规模经营 集体统一规模经营 双层规模经营 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
双层规模经营,是指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由地区合作经济组织对其所属的土地统一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条件基本相同的土地实行连片种植某种作物,采取分户管理与集体服务相结合的形式,由两个经营层次共同进行的规模经营。双层规模经营,是指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由地区合作经济组织对其所属的土地统一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条件基本相同的土地实行连片种植某种作物,采取分户管理与集体服务相结合的形式,由两个经营层次共同进行的规模经营。
能保证家庭承包制的相对稳定 可以强化地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土地所有者地位 实行统一规划,连片种植,可以改变农户“小而全”的种植结构 双层规模经营的主要优点:
尊重农民意愿与积极引导的关系 分户管理与集中服务的关系 连片种植与分散种植的关系 双层规模经营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土地具有不可替代性,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土地具有不可替代性,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同其它自然物相比,土地具有可占有性和可垄断性。 土地具有稀缺性。 土地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土地价值 土地资源价值 土地资本价值
土地资本价值 :与普通商品类似 ,人类投入的活劳动与物化劳动所创造,由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 决定; 土地资源价格 :地租/利息率
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新土改”的焦点——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课外拓展:关于农村土地改革
①农村土地产权残缺,对农民的经营和投资激励不足。 ②农地分散经营,难以获得规模效益。 ③分散经营使农产品供给层次低,难以获得市场优势。 ④农村土地与城市土地权利不平等。 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农村土地产权残缺,对农民的经营和投资激励不足农村土地产权残缺,对农民的经营和投资激励不足 集体所有制,而集体可以有乡镇、村、村民小组三个层次,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所有者代表。但“集体”到底是指哪一层次? 农民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而不具有对土地的实际占有权、完全经营权、自由转让权、入股权、抵押权和继承权。产权不完全导致的土地频繁调整和有限的承包期限,容易造成农民经营土地行为的短期性
农地分散经营,难以获得规模效益 在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大部分农村地区根据集体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将土地按人口或按劳动力平均分配,这种生产组织形式使农地经营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人地矛盾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13亿人中有9亿是农民,虽然我国耕地面积总量大,但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公顷,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2%。 这种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模式,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社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加之当前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等各种“圈地运动”使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流失严重,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也加剧了人地间的矛盾。
分散经营使农产品供给层次低,难以获得市场优势分散经营使农产品供给层次低,难以获得市场优势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大部分农村农产品供给结构层次低,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的结构性矛盾明显,调整滞后,不能适销对路,农民增产不增收; 单个农户进入市场面临重重困难: 一是主体分散,无力抵御市场竞争、需求变化带来的巨大风险; 二是组织化程度低、素质低以及封闭式经营,使农户直接进入市场的交易费用昂贵; 三是缺乏获得市场信息的有效渠道,缺乏对信息进行分析、过滤、判断、选择的能力,面临的市场风险高。同时,家庭生产的盲目性和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无序性,也造成农业资源的巨大浪费;
农村土地与城市土地权利不平等 依照现有法律,只有城市的国有土地才可以出让其建设使用权,而农村集体农地必须经过政府征用,变成国有土地,才可以产生出建设使用权。 在征地中,政府扮演三重角色:一是征地补偿标准的制定者:二是交易当事者;三是强制交易合同执行的执法者。 农地征用补偿标准与国有土地建设使用权出让价格之间的差额,被地方政府与工商企业分享了。
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考察,他明确告诉乡亲们: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考察,他明确告诉乡亲们: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新土改”的焦点——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①各种流转模式都可探索尝试。 不改变农地根本用途,不损害农民利益,各种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模式都可以探索尝试。 但是要做到“两个不改变”: 不改变土地所有性质和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改变土地所有性质是为了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不改变土地用途是为了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广东省正积极探索农村建设用地上市流转。 武汉“两型社会”建设更是提出了土地向优势产业流转,农民以地为股,经集体转让获稳定租赁收益。 重庆、成都在城乡统筹时,采取了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将农业用地集中到龙头企业和种植养殖大户手中,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经营。 土地改革试点
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话语权 许多农民对土地流转感到茫然,一是不熟悉法律政策,二是无法预知土地增值效应,因此不敢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去,使得流转率较低。 在经济发达的一些地方,有农民与企业签订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按当时的土地产出效益为基数确立了补偿标准。但随着土地不断增值,而农民不能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往往引发纠纷,甚至发生严重的冲突。农民在流转过程中基本上是弱者,他们缺乏必要的合同法知识,缺少对土地升值的预见性,甚至缺少话语权。 因此,我们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供多种流转方式供农民选择。一方面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话语权;另一方面要合理评估土地价值,增强合同的科学性、严肃性,既保证农民能够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又能保证土地转让期间的稳定,发挥土地规模经营的效果。
合理置换是农民脱贫出路 政府征地与土地流转完全不同,前者可以改变土地用途,而后者则必须农地农用。 工业化、城市化必然占用土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严格保护耕地,土地制度改革中,必须探索一条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用地需要与保护耕地政策相协调的新途径。 一是继续实行土地占补平衡政策,二是继续实行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三是改革完善征地制度,规范政府和企业征地行为。
目前农村居民点占地4亿亩,许多农民的住房方式都造成大量土地的浪费,如果将富余人口迁入城市住高楼,大量宅基地就可以还原为耕地,可以弥补因城市化需要而占用的农村耕地缺口。目前农村居民点占地4亿亩,许多农民的住房方式都造成大量土地的浪费,如果将富余人口迁入城市住高楼,大量宅基地就可以还原为耕地,可以弥补因城市化需要而占用的农村耕地缺口。 通过合理置换方式,在满足城市化需求,加快农村脱贫同时,也保护了耕地红线失守的尴尬。
2008年10月28日 ,部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第二次土地调查等工作 国土资源部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推进征地制度的改革 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强化规划控制。要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要提高;强化规划控制。要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要提高; 严格耕地的占补平衡。先补后占,不允许跨省(区、市)实行异地占补平衡; 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整理出来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不能复垦为耕地的建设用地要先用于农村发展公益事业; 严格考核,落实工作责任机制。耕地保护要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绩效的重要内容;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1991年:土地与国情 1992年:土地与改革 1993年:土地与经济 1994年:土地与市场 1995年:土地与法制 历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
1996年:土地与发展——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1997年:土地与国家——爱护我们生命的家园 1998年:土地与未来——集约用地,造福后代 1999年:依法行政,合理用地 2000年:保护耕地——为了美好的明天 2001年:规划土地,利国利民 2002年:规范土地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2003年: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可持续发展
2004年: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 2005年: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 2006年:依法合理用地,促进科学发展 2007年: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 2008年: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从规划、标准、市场配置、评价考核等方面来完善制度。从规划、标准、市场配置、评价考核等方面来完善制度。 完善节约用地的标准,要严格落实执行,要形成奖惩激励的机制。 深化有偿使用的改革,扩大土地有偿使用的范围。部里面贯彻落实国务院2008年3号文的精神,正在制订调整划拨用地的目录,争取通过五年,最长是八年时间的努力,除了军事用地、特殊用地和保障性用房用地,逐步的对其他用地都实行有偿使用。 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
旧村改造“腾地” 合村并点“节地” 挂钩试点“增地” 退二进三“换地” 严格监管“控地” 片区改造“挖地” 处置闲置土地 “收地” 标准厂房“扩地” 活地兴城“八法”——山东省临沂市实践
农村的三块地,承包地、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都需要确权登记颁证,这是落实产权明晰这条原则的具体措施。农村的三块地,承包地、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都需要确权登记颁证,这是落实产权明晰这条原则的具体措施。 流转的土地必须确权登记,还要积极开展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研究,明确产权主体、完善权能等等。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