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likes | 832 Views
科学发展 先行先试 推动晋江在 “ 海西 ” 建设中走前列. —— 学习国务院 《 关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 中共晋江市委党校 许明月. 5 月 6 日 《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 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 (国发 〔2009〕24 号)出台. 《 意见 》 科学、系统回答了:什么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什么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什么样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怎样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为什么. 一、 海西战略出台 的背景和意义. 是什么. 二、全面把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和要求.
E N D
科学发展 先行先试推动晋江在“海西”建设中走前列 ——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中共晋江市委党校 许明月
5月6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 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出台 • 《意见》科学、系统回答了:什么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什么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什么样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怎样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为什么 一、海西战略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是什么 二、全面把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和要求 怎么做 三、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推动晋江在“海西”建设中走前列
一、海西区战略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来之不易 倍加珍惜
1、是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1、是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 • 80年代初:大念山海经,建设八大基地 • 80年代中:建设闽南金三角(厦漳泉) • 90年代初:闽东南开放发展(从北到南) • 90年代中(1995年):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
长三角、珠三角、京三角 2004年(1.61%面积,10.08%人口) GDP:长三角占18%,珠三角约占10%,京津环渤海区占9%,三区域共占37%; 进出口额占2/3以上; 实际利用外资80%; 2020年创造国内生产三大城市群GDP共占全国的85%
优势和特色 : • 面对台湾,毗邻港澳 ; • 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 ; • 全国著名侨乡; • 拥有港口优势; • 对台优势(最独特、最突出); 2004年省十届人大二次会提出 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
江泽民2004年9月6日为福建省题词:“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江泽民2004年9月6日为福建省题词:“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
2005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 • 2006年初胡锦涛视察福建,在福州、永安讲话中三次明确提到“海峡西岸经济区”。
2006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我省考察。2006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我省考察。 胡锦涛在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考察并会见台商
海西战略五年回顾 ——2006年省委提出“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 ——2007年11月12日省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努力把海西建成科学发展先行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 ——2008年省委提出“四求先行”:解放思想求先行、以人为本求先行、好字当头求先行、持续运作求先行 ——2009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五年来海西建设的成效 ——GDP从6053亿元到超万亿元(达10863亿元,平均每年增加1000多亿。 ——财政总收入从622亿元到突破150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近200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平均增长28%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超过1949到2003年总和。
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 两岸三通、旅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进一步发展
5月6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 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 5月8-10日,温家宝到福建考察,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和干部群众共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大计。 温家宝总理在宸鸿科技(厦门) 有限公司视察。
这是5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福建晋江市社会保险综合服务大厅和前来办理“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的农民蔡秋目交谈。这是5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福建晋江市社会保险综合服务大厅和前来办理“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的农民蔡秋目交谈。
2009年5月14日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到福建,就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行调研。2009年5月14日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到福建,就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行调研。
2、是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其他2、是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其他 地区和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 现实及未来的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区域经济为单元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想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积极参与区域经济整合。
东盟自由贸易区;陆地总面积为450万平方公里,东盟自由贸易区;陆地总面积为450万平方公里, 人口5.3亿, 2002年正式启动。 成员国25个,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占欧洲大陆总面积的四分 之三;总人口4.5亿,区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
国内区域经济发展 1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2008-2020)》战略定位: 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 深化改革先行区 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 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1月4日,长株潭城市群 “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总 体方案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 区域规划确定的长株潭城 市群指“3+5”城市群,为长沙 、株洲、湘潭三市行政辖区 和益阳、娄底、岳阳、常德、 衡阳5市的大部分地区,即 湖南东部城镇密集地区。
重庆—两江新区 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国家战略层面正式在重庆设立“两江新区”,是中国继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的第三个新区。
长三角经济区 • 要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和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 上海建设“两个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两个中心”:4月份公布《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 5月,国务院批复上海市《关于撤销南汇区建制将原 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的请示》,同意撤销 上海市南汇区,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上海市浦东新区。
5、成渝经济区 5月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复《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中心,主要包括重庆、成都等33个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市。
东北工业基地(东三角)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 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 干意见(9月9日) 战略地位—“四基地一区” 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
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动机”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动机” 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标志着包括陕、甘、宁、青、新、藏、蒙在内的大西北经济社会发展“发动机”正式发动。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3、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3、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 • 维护中华民族核心利益,促进祖国统一大局 • 削弱和遏制台独的经济基础 • 争取台湾民心,提升台湾老百姓对两岸统一认同感 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二、全面把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和要求 1、明确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概念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与周边地区共同构成的、以推进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为主要内容的区域经济联合体。 海西范围:“9+11”,即涵盖福建9个设区市,以及浙江的温州、丽水、衢州,广东的汕头、梅州、潮州、揭阳,江西的上饶、鹰潭、抚州、赣州等11个设区市。
2、明确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 •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 • “先行先试”,“同等优先,适当放宽”,极具含金量; • 因为政策是唯一的、难于模仿的,才是最有效力的; • 因为政策边界是模糊的,蕴含有极大想象、操作空间; 认真学习、大胆想象、精心设计、重在运作,力争先行先试政策的新突破。
战略定位 • 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 以厦门港、福州港为中心,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从内地到福建出海口的便捷交通通道; • 重点建设“三纵八横”高速公路和“一纵两横”(温福-福厦-厦深、龙厦、向莆)铁路,形成南北拓展、纵深推进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战略定位 • 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 • 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光电、消费电子、生物医药、精密仪器、环保、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 着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建材、冶金、纺织、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
战略定位 • 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 增强武夷山、闽西南土楼、鼓浪屿等景区吸引力; • 拓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的内涵; • 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海峡旅游为主题)
十大旅游品牌 1.迷人的武夷仙境 . 2.浪漫的鼓浪琴岛 3.神奇的客家土楼 4.动人的惠女风采 5.神圣的妈祖朝觐 6.悠久的昙石山文化 7.神秘的白水洋奇观 8.光辉的古田会址 9.奇特的水上丹霞 10.壮美的滨海火山 福建旅游“四色”:蓝色、绿色、红色、“特色” 文化资源优势: 祖地文化、闽南文化、客家 文化、妈祖文化
二、全面把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和要求 3、明确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目标 1、科学发展的目标 2、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 3、生态保护建设的目标 4、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发展目标
科学发展的目标 到2012年,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水平”,同时要“着力科学发展先行,力争在一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到2020年,福建的“科学发展达到新的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4万亿元)
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 到2012年福建“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 到2020年"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全国平均15781元; 福建17961元; 泉州20420元 晋江 17420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全国平均4717元; 福建6196元; 泉州7973元 晋江9202元
生态保护建设的目标 到2012年“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到2020年,要求福建做到“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居全国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