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903 Views
优美的汉字. 一、汉字的起源 二、汉字的演变 三、汉字的结构 四、汉字的艺术美 五、我们的思考与收获. 一 . 汉字的起源. 1. 仓颉造字 的传说 2. 古代文献:“结绳”“八卦” “图画”“书契” 3. 考古材料的印证. 西安半坡遗址 ( 距今 6800-6300 年 ) 出土的彩陶上的花纹和图形. 大汶口陶尊符号.
E N D
一、汉字的起源 二、汉字的演变 三、汉字的结构 四、汉字的艺术美 五、我们的思考与收获
一.汉字的起源 1.仓颉造字 的传说 2.古代文献:“结绳”“八卦” “图画”“书契” 3.考古材料的印证
西安半坡遗址(距今6800-6300年)出土的彩陶上的花纹和图形西安半坡遗址(距今6800-6300年)出土的彩陶上的花纹和图形
大汶口陶尊符号 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刻有陶文的陶器,这些陶文与古文字已有相似之处。图为一个合体图画会意字,“炅”(热),太阳在云气之上,云气之下有五峰 耸立(一说海水)。可以看出,文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由图画符号演进而来,后由史官或巫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表意文字。
神话传说 劳动人民
二.汉字的演变按时代和字体,大体上可分为八种字体,具体如下:二.汉字的演变按时代和字体,大体上可分为八种字体,具体如下:
甲骨文 •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的特点: 带有浓重的原始绘画意味: 形体未定形,异体字繁多: 犬 龜 牢
金 文 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应用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金文的象形度仍然比较高,但同时也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
大盂鼎铭文(局部) 金文的特点: 仍有较重的原始绘画意味: 孝 舞 鑑 形声字大量增加: 或 申 國 神
篆书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令李斯等人制定推行的规范汉字。 小篆笔画圆转,符号性大大增强,还保存着一定的象形意味。 制定每一个字的规范形体: 用线条写成站立的长方形: 内聚环抱,拘谨严整:
隶 书 特点: 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 隶变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使汉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丧失,变成了表意的书写符号。
楷 书 产生时代: 楷书始于东汉,成熟于唐代 特点: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
草书 特点: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分类:章草、今草、狂草 ◆ 图为张旭作品的《古诗四帖》
行 书 《兰亭集序》的唐人摹本
汉字的演变趋势 1、图画描绘性记录方式改为符号性记录方式。 2、同字异形减少,字的写法和结构趋简。 3、肥笔改为瘦笔,弧形线条改为直线
1956年发布《汉字简化方案》,公布第一批简化字。1956年发布《汉字简化方案》,公布第一批简化字。 连续公布四批简化字,共计515个。 1964年编印《简化字总表》共收简化字2238个。 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调整后简化字2235个。
三.汉字的构成 象形: 日、月、山、水、人、女 指事: 刃、寸、本、末、上、下 会意: 休、牧、从、比、囚 、家 形声: 崇、校、草、腐、室、村 清代王筠统计:《说文》9353字中,形声字占82%(7697字),其余18%是会意字(1653字),象形字(264字),指事字(129字)以及转注字、假借字。
形 声 字 • 上形下声:露、花、草、笠、芳、景、箱 • 下形上声:烈、忘、警、恭、堡、贷、盒 • 左形右声:松、城、渔、狸、描、帽、纺 • 右形左声:领、战、郊、放、鸭、飘、歌 • 内形外声:闻、闷、辫、辩、问 • 外形内声:圆、阁、衷、病、赶、厅、近
汉字“三美”: 意美以感心,一也; 音美以感耳,二也; 形美以感目,三也。
汉字书法欣赏 • 毛泽东主席草书作品《七律·登庐山》
上面的笔划,像字非字,似画非画;融字于画,寓画于字;笔划之间,舞姿翩翩;舞韵之中,笔墨纵情;充分显示了汉字“入画”的美感。 她像一个“人”,又像一个“京”字,还像一个“文”字,预示着我们首都北京将举办一个“人文奥运”。
五.我们的思考与收获 汉字的一笔一画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它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记录,它传承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汉字,让我们知道了中华大地的千年风云,明白了东方巨龙的深刻内涵 。 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汉字的底蕴,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更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维护我们民族语言文字的纯洁性,我们应当热爱汉字,规范使用汉字。
优美的文字 —— 一组成员 仓颉传说五千年,汉字起源在民间。 甲骨金文大小篆,隶草行楷趋向简。 汉字构成有六种,形声会意占多数。 象形指示转假借,形体灵秀书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