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602 Views
在第二章我們學過角平分線、垂直平分線的尺規作圖,而這一個主題,我們將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性質,來進一步探討一些重要的相關性質。. 如圖㈠,直線 AP 為∠ EAF 的角平分線,若 D 為直線 AP 上任意一點,作 CD ⊥ AE , BD ⊥ AF ,那麼 CD 是否會等於 BD 呢?. 說明:在△ ACD 和△ ABD 中, 因為直線 AP 為∠ EAF 的角平分線,所以∠ 1 =∠ 2 , 又 ∠ ACD =∠ ABD = 90° , ( CD ⊥ AE , BD ⊥ AF )
E N D
在第二章我們學過角平分線、垂直平分線的尺規作圖,而這一個主題,我們將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性質,來進一步探討一些重要的相關性質。在第二章我們學過角平分線、垂直平分線的尺規作圖,而這一個主題,我們將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性質,來進一步探討一些重要的相關性質。
如圖㈠,直線 AP 為∠EAF 的角平分線,若 D 為直線 AP 上任意一點,作CD⊥AE,BD⊥AF,那麼 CD 是否會等於 BD 呢?
說明:在△ACD 和△ABD 中, • 因為直線 AP 為∠EAF 的角平分線,所以∠1=∠2, • 又 ∠ACD=∠ABD=90°,(CD⊥AE,BD⊥AF) • AD=AD,(公共邊) • 根據 AAS 全等性質,可知△ACD △ABD, • 所以 CD=BD。 • 因為 D 是角平分線上的任一點,而且 CD⊥AE、BD⊥AF,因此 CD 為 D 點到 AE 的距離,BD 為 D 點到 AF 的距離。由上面可知: • 角平分線上任一點到此角兩邊的距離相等。
如右圖,已知 P 是∠BAC 內一點,PB⊥AB、 • PC⊥AC,且 PB=PC,則 P 點是否會在 • ∠BAC 的角平分線上?(請在下面敘述的空格 • 中,填入適當的內容) 解:連接 AP,如右圖, 在△ABP 與△ACP 中, ∠ABP= =90°,(PB⊥AB、PC⊥AC) AP=AP,(公共邊) PB=PC,(已知) 所以根據 全等性質, 可知△ABP △ACP, 所以∠BAP= ,(對應角相等) 因此 AP 平分 ,即 P 點會在∠BAC 的角平分線上。 ∠ACP RHS ∠CAP ∠BAC
若一點到某角的兩邊距離相等,則此點會在該角的角平分線上。若一點到某角的兩邊距離相等,則此點會在該角的角平分線上。
設 DE=DF=x, 由△ABC 的面積=△ABD 的面積+△ACD 的面積, 得 , ,7x=21, 所以 x=3,故 DE=3。 • 如右圖,AD 為∠BAC 的角平分線,且 • DE⊥AB、DF⊥AC,△ABC 的面積為 21, • AB=6,AC=8,則 DE=?
因為 DE⊥AB、DF⊥AC,且 DE=DF, 根據角平分線的判別性質,可知 AD 是∠BAC 的角平分線, 所以∠CAD=∠BAD=42°, 因此∠B=180°-∠C-∠BAC=180°-60°-(42°+42°)=36° • 如右圖,△ABC 中,DE⊥AB、DF⊥AC, • 且 DE=DF,∠BAD=42°,∠C=60°, • 求∠B=?
如圖㈡,直線 L 為 AB 的垂直平分線,C 是直線 L 上任一點。那麼 AC 是否等於 BC 呢?
說明:在△ACD 和△BCD 中, • 因為直線 L 為 AB 的垂直平分線, • 所以 AD=BD,∠CDA=∠CDB=90°, • 又 CD=CD,(公共邊) • 根據 SAS 全等性質,可知△ACD △BCD, • 所以 AC=BC。 • 由上面得知,如果 C 是垂直平分線上的任一點,則 AC=BC。也就是說,垂直平分線上的任一點到線段兩端點的距離會相等。 • 一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任一點到此線段的兩端點距離相等。
PB AB • 如右圖,已知 P 是 AB 外一點,且 PA=PB, • 則 P 點是否會在 AB 的垂直平分線上? • (請在下面敘述的空格中,填入適當的內容) 解:過 P 點作 PM⊥AB,交 AB 於 M 點,如下圖, 在△APM 與△BPM 中, ∠AMP=∠BMP= 度,(由作圖得知) PA= ,(已知) PM=PM,(公共邊) 所以根據 全等性質, 可知△APM △BPM, 所以 AM=BM,(對應邊相等) 因此 PM 為 的垂直平分線, 即 P 點會在 AB 的垂直平分線上。 90 RHS
若一點到某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則此點會在該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若一點到某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則此點會在該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在△APD 與△BPD 中, 因為 PA=PB,AD=BD,PD=PD, 由 SSS 全等性質可知△APD △BPD, 因此∠PDA=∠PDB,又∠PDA+∠PDB=180°, 所以∠PDA=∠PDB=90°,故 PD⊥AB。 • 如右圖,已知 PA=PB。如果先作 AB 的中點 D,連接 • PD,則是否可以得到 PD⊥AB 的結論?
因為直線 L 為 BC 的中垂線, 所以 BE=CE, 又 BD=CD, 所以 BC=2×BD=2×8=16, 故△ABC 的周長 =AB+AC+BC =AE+BE+AC+BC =AE+CE+AC+BC=26+16=42。 • 如右圖,直線 L 為 BC 的中垂線,若 • △AEC 的周長為 26,BD=8,則△ABC • 的周長為多少?
因為 BE=CE,DE⊥BC, 根據垂直平分線的判別性質,可知 DE 為 BC 的垂直平分線, 即 D 為 BC 的中點,因此 BC=2×BD=2× =13, 因為△ABC 為直角三角形,∠A=90°, 所以 AC= , 因此△ABE 的周長 =AB+AE+BE=AB+AE+CE =AB+AC=5+12 =17。 • 如右圖,△ABC 中,∠A=90°,DE⊥BC, • 且 BE=CE,若 AB=5、BD= , • 則△ABE 的周長為多少?
一個三角形如果有兩邊等長,則這個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在 2-2 節線對稱圖形時,曾經學過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質,接下來,我們將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性質來進一步說明這些性質。 • 小學曾經利用摺紙的方法,得到「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的性質,現在我們也可以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性質得到相同的結果。
如圖㈢,△ABC 為等腰三角形,其中 AB=AC,則∠B =∠C。
說明:作∠A 的角平分線交 BC 於 D 點,如圖㈣。 • 在△ABD 和△ACD 中, • AB=AC,(已知) • ∠BAD=∠CAD,(AD 為∠A 的角平分線) • AD=AD,(公共邊) • 根據 SAS 全等性質,可知△BAD △CAD, • 所以∠B=∠C。
由上面說明過程可以知道△BAD △CAD,因此我們也可以進一步得到︰ • ⑴ BD=CD,所以 AD 平分 BC。 • ⑵ ∠BDA=∠CDA,而∠BDA+∠CDA=180°, • 所以∠BDA=∠CDA=90°,即 AD⊥BC。 • 因此 AD 會垂直且平分 BC。 • 由以上可知,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會垂直平分底邊。
如右圖,若△ABC 中,∠B=∠C。 • 請說明 AB=AC。(請在下面敘述的 • 空格中,填入適當的內容) 解:作∠A 的角平分線交 BC 於 F 點,如下圖。 在△BAF 和△CAF 中, ∠B= ,(已知) ∠BAF= ,(AF 平分∠BAC) AF=AF,(公共邊) 根據 全等性質,可知△BAF △CAF, 所以 AB=AC。 ∠C ∠CAF AAS
若三角形的兩個內角相等,則此三角形必為等腰三角形。若三角形的兩個內角相等,則此三角形必為等腰三角形。 • 由前面我們知道,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會垂直平分底邊。但是,反過來說:等腰三角形底邊的垂直平分線是否會通過頂點且平分頂角呢?
會。因為 AB=AC,根據垂直平分線的 判別性質,所以 A 點會在的垂直平分 線上。 • 如圖㈤,已知等腰△ABC 中,AB=AC,且 D 為 BC • 的垂直平分線上一點,請依序回答下列問題。 • ⑴ 請問 A 點是否會在 BC 的垂直平分線上? • ⑵ 設 AD 為底邊 BC 的垂直平分線,則∠BAD 是否等於∠CAD? 是。因為△ABD 和△ACD 中,∠B=∠C, ∠ADB=∠ADC=90°, 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可知∠BAD=∠CAD。
由問題探索 1,我們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底邊的垂直平分線會通過頂點,且平分頂角。 • 由以上可知: • ⑴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會相等。 • ⑵ 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會垂直平分底邊。 • ⑶ 等腰三角形底邊的垂直平分線會通過頂點,且平分頂角。
⑴ △ACD 中,因為 AD=CD,(已知) 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得知∠1=∠C=32°, 根據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得知∠2=∠1+∠C=64°, △ABD 中,AB=AD,(已知) 所以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得到∠B=∠2=64°。 ⑵ 在△ABD 中,可利用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 得知∠BAD=180°-∠B-∠2=180°-64°-64°=52° • 如右圖,△ABC 中,已知 D 為 BC 上一點, • 若 AB=AD=CD,且∠C=32°,則: • ⑴ ∠B=? • ⑵ ∠BAD=?
因為 BD=BE,得到∠1=∠2, 所以∠1+∠2=180°-∠B, 因此∠2=(180°-∠B)÷2=(180°-70°)÷2=55°, 因為 CD=CF,得到∠3=∠4, 所以∠3+∠4=180°-∠C, 因此∠3=(180°-∠C)÷2=(180°-40°)÷2=70°, 故∠EDF=180°-∠2-∠3=180°-55°-70°=55° • 如右圖,△ABC 中,BD=BE,CD=CF, • 若∠B=70°,∠C=40°, • 則∠EDF=?
⑴ 等腰△ABC 中,因為 AB=AC, 所以∠ACB=∠B=60°,因此∠BAC=60°, 因為 AD 平分∠BAC,CE 平分∠ACB, 所以∠2=∠4= ×60°=30°, 因此∠AEC=180°-∠2-∠4=180°-30°-30°=120° • 如右圖,等腰△ABC 中,已知 AB=AC, • AD 平分∠BAC,CE 平分∠ACB, • 若∠B=60°,AB=6,則: • ⑴ ∠AEC=? • ⑵ △ABC 的面積是多少?
⑵ 根據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會垂直平分底邊, • 得知 AD⊥BC,BD=CD, • 又由⑴得知△ABC 的三個角都是 60°, • 所以△ABC 為正三角形,得 BD= ×BC= ×6=3, • 因此 AD= , • 所以△ABC 的面積= ×BC×AD= ×6× 。
等腰△ABC 中,AB=AC,∠B=50°, 所以∠C=50°,∠BAC=180°-50°×2=80°, 因為 CE 平分∠ACB, 所以∠1=∠2= ×∠ACB= ×50°=25°, 因為 AD 垂直平分 BC,所以 AD 會平分等腰三角形的頂角, 即平分∠BAC, 因此∠3= ∠BAC= ×80°=40°, 故∠AEC=180°-∠1-∠3=180°-25°-40°=115°。 • 如右圖,等腰△ABC 中,已知 AB=AC, • AD 垂直平分 BC,CE 平分∠ACB。 • 若∠B=50°,則∠AEC=?
角平分線上任一點到此角兩邊的距離相等。 • 例 已知AP 平分∠BAC,且 BP⊥AB,CP⊥AC, • 則 BP=CP。
若一點到某角的兩邊距離相等,則此點會在該角的若一點到某角的兩邊距離相等,則此點會在該角的 • 角平分線上。 • 例 若 BP⊥AB、CP⊥AC,且 BP=CP, • 則AP 會平分∠BAC。
一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任一點到此線段的兩端點距 • 離相等。 • 例 如右圖,已知 L 垂直平分 AB,P 點在 L 上, • 則 AP=BP。
若一點到某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則此點會在該若一點到某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則此點會在該 •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 例 如右圖,若 AP=BP,則 P 點會在 AB 的垂直平 • 分線上。
⑴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會相等。 • ⑵ 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會垂直平分底邊。 • ⑶ 等腰三角形底邊的垂直平分線會通過頂點,且平 • 分頂角。 • 例 如右圖,△ABC 中,已知 AB=AC: • ① 則∠B=∠C。 • ② 若 AD 平分∠BAC, • 則 AD⊥BC 且 BD=CD。 • ③ 若 AD⊥BC 且 BD=CD, • 則 AD 平分∠BAC。
若三角形的兩個內角相等,則此三角形必為等腰三 • 角形。 • 例 如右圖,若∠B=∠C,則 AB=AC。
作 DE⊥AB,且交 AB 於 E 點, 因為 BD 為∠ABC 的角平分線, 所以 DE=CD=3, 因此△ABD 面積= ×AB×DE = ×16×3=24。 • 右圖△ABC 中,∠ACB=90°,BD 為∠ABC 的角平分 • 線,若 AB=16,CD=3,則△ABD 的面積為多少?
因為 L 為 CD 的垂直平分線,所以 AD=AC, 設 AD=AC=x,則 AB=8-x, 直角△ABC 中,AB2=AC2+BC2, 所以(8-x)2=x2+42, 64-16x+x2=x2+16,得到 x=3, 故 AD=3。 • 如右圖,△BCD 中,直線 L 為 CD 的垂直平分線, • 交 BD 於 A 點,若∠ACB=90°,BC=4,BD=8,則 • AD=?
因為 AB=AC,EC=ED,得到 ∠B=∠1,∠2=∠D, 又∠A+∠E=160°, 所以∠A+∠B+∠1+∠E+∠2+∠D=360°, 160°+(∠B+∠1)+(∠2+∠D)=360°, 2∠1+2∠2=200°,得到∠1+∠2=100°, 所以∠ACE=180°-(∠1+∠2)=180°-100°=80°。 • 如右圖,已知 B、C、D 三點在同一直線上, • AB=AC,EC=ED,若∠A+∠E=160°, • 求∠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