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主讲: 吉兰丹中华独立中学 吴建成校长

一个独中热潮在掀起. 主讲: 吉兰丹中华独立中学 吴建成校长. 1. 两股推动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力量. (一)民主 —— 源自人权运动的精神力量, 以人文关怀,多元开放为特 征;是维系生产关系的关键 纽带。 (二)科技 —— 源自资讯革命的物质力量。 以激烈竞争、急速变迁为表 征; 是推动生产力的第一 要素。. 2. 国际关系演变. 冷战时代两极对峙 (东西阵营的意识形态、政治、 军事对抗 — 单元、封闭 ) 后冷战时代多极并 (全球性的科技、经济、 文化竞争 — 多元、开放 ). 3. 文化的球土化.

caspar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主讲: 吉兰丹中华独立中学 吴建成校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个独中热潮在掀起 主讲: 吉兰丹中华独立中学 吴建成校长 1

  2. 两股推动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力量 (一)民主——源自人权运动的精神力量,以人文关怀,多元开放为特征;是维系生产关系的关键纽带。 (二)科技——源自资讯革命的物质力量。以激烈竞争、急速变迁为表征; 是推动生产力的第一 要素。 2

  3. 国际关系演变 冷战时代两极对峙 (东西阵营的意识形态、政治、 军事对抗—单元、封闭) 后冷战时代多极并 (全球性的科技、经济、 文化竞争—多元、开放) 3

  4. 文化的球土化 全球化+本土化 球土化 Globalisation + Localisation Glocalisation 思想全球化,行动本土化 (战略) (战术) 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 资讯革命的到来和民权运动的推进促成 了文化的球土化。 4

  5. 提倡文化多元主义 在尊重、包容、平等相待的基础上 共存共荣,展现文化的多彩多姿。 多样性的统一 以种族中心主义为基础的文化单元主义正快速地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5

  6. 多彩多姿 共存共荣 林连玉有关多元民族文化的主张 一个马来西亚 首相纳吉拾人牙慧 6

  7. 国际形势有利于华教运动发展 (一)全球性的民权运动带来多元开 放氛围 (二)资讯与通讯技术革命带来简易 而快速的资讯传播、撷取、储 存及处理 7

  8. (三)中国和平崛起--华文实用价值的 普遍提升及中华文化的快速传播 (四)西方经济力量的衰退--东方经济 力量的兴起(金砖五国) 8

  9. 国内形势有利于华教运动发展 (一)贪婪、腐败、滥权与施政不 公,引发民愤四起;经济不景 持续不遏,人民要求改革,政 府渐失民心 (二)国内反腐、反贪、反滥权、反 公害运动的发展冲击着根深蒂 固的种族霸权势力 9

  10. (三)308政治海啸产生了两线制的雏 形,壮大了民主政治力量;弱势 社群奋起争取权益,民权运动逐 浪高涨。505普选巩固了两线 制,强大的公民社会力量基本上 已形成。 (四)种族政治急速向民主政治过渡,民 众期盼一个尊重基本人权的多元 开放、民主及公正社会的早日到 来。 10

  11. 华文独中怎么办? 当前国内外形势大大有利于独中之发展,各 独中须捉紧机遇,拟制发展蓝图,推展教育 改革,沿着科技化、民主化及人性化方向, 转型为现代化中等教育机构。 (一)开展内部建设与改革,强化自身,自主发展。 (二)与外界建立策略联盟,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三)向政府要求合理权益,争取认同,回归主流。 11

  12. (一)开展内部建设与改革 加强内部团结 扩大社会基础 开拓经济来源 强化物质条件 稳定教师队伍 推展进修教研 推动组织改革 优化行政管理 纠正教育偏差 开展教育改革 12

  13. 传统教育的偏差 1.教育方针偏差——独尊智育,偏废诸育; 2.课程负担过重——专注少数尖子,忽略多数常生; 3.漠视学生发展——重考试成绩,轻学习过程; 4.以教师为中心——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 5.教育策略一刀切——重群体共性,轻个性特长; 13

  14. 6.抑制想象创新——重知识灌输,轻智能发展; 6.抑制想象创新——重知识灌输,轻智能发展; 7.过度强调理性——重理性思维,轻人文素养; 8.脱离生活实际——重理论知识,轻社会实践; 9.功利主义挂帅——重物质追求,轻精神和谐; 10.偏向集权管制——重领导威权,轻民主人权。 14

  15. 师资专业化是教改关键 华文独中教育改革的关键乃在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 单凭苦干不足以完成教改任务,独中教师尚需学习精干、巧干。 15

  16. 专业化三大面向 16

  17. 培养学习研究型教师队伍 必须发展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 教师队伍,方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自主成长、学校自主发展的“三自主”目标。 17

  18. 发展三支队伍 (一)教学育人队伍 (二)行政管理队伍 (三)进修教研队伍 独中普遍上没有进修教研队伍,因此在教育与行政工作上只能原地跑步,最多是跟随大潮,毫无定见,更无创意。 18

  19. 建构可持续发展之独中教育体系 科研 进修 育人系统 教学系统 行政管理系统 社会支援系统 国内外联系网络 19

  20. (二)与外界建立策略联盟 各独中除了与全国独中工委会/董联会建立 纵向联系外,彼此间还需建立横向联系分 享资源,相互支援,形成完整的有机统一 体: 区域性独中可建立多边策略联盟。 按特定项目组成专项课题合作发展。 强势独中“领养”弱势独中,拉近差距。 与非独中建立互动关系,开展跨族群交流。 与国外教育机构联系,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20

  21. (三)向政府争取合理权益 积极争取“半官方”地位,为最终回归国家 教育主流体制铺路: 承认统考文凭,摆脱“双轨制”之桎梏,开拓毕业生在政府体制中之出路; 制度化拨款予独中,以改善经济条件,加强软硬体建设; 提供独中师资专业培训及行政管理培训; 允许增设分校,复办原独中及开办新独中。 21

  22. 历史机遇---华文独中热潮 国家独立以来,历史曾二度召唤华文独中: 第一波独中热潮 – 1973年全国华文独中复兴 运动 第二波独中热潮 – 2008年民权运动兴起,种 族政治衰败 22

  23. 第一波华文独中热潮 华文独中乃华社抗拒1961年教育法令的历 史产物。按政府估计,约十年独中将因生 源、财源衰竭而纷 纷关闭。 第一波独中热潮---1969年513事件激发华 社于1973年发起全国独中复兴运动,一场 民族醒觉自救运动。 23

  24. 第一波华文独中热潮(续) 1973年全国独中复兴运动之初,60所独 中学生总人口近3万人,逐年增长至1994 年近6万人的顶峰,前后耗时21年。 1994年(59,773人)后,独中发展面对 瓶颈,学生逐年下降,于2003年达最低潮 (52,850人),与1995年人数顶峰相比 总人数少了近7,000人! 24

  25. 第二波华文独中热潮 2006年,全国独中总人数激增1,300余 人,之后以每两年千余名的增幅快速增长。 第二波独中热潮悄然掀起。 2003年(52,850人)至2013年 (73,000余人)的10年期间,全国独中 生总人数增长了约2万人。 25

  26. 第二波华文独中热潮(续) 全国独中生人数激增始于中马(2006), 向南马延伸(2009),继而转向北马 挺进(2011),估计2012年将东渡南中国 海,剑指东马。 估计到了2020年,独中生总人数将翻一 番,达到12万名。 26

  27. 第二波华文独中热潮(续) 今后独中将面对空间、师资、财务、设备日 益不足之困境,扩建、增设分校及复办、 申办独中之声四起。 独中教育运动的发展必提升为社会运动乃至 政治运动。它将逼迫当权者放弃单元教育 政策,采纳多元教育政策。 27

  28. 复兴后全国独中学生人数统计 28

  29. 华裔中学生三分天下 全国华裔中学生近60万人,基本上分布于三类 中学: (一)华文独中(61所)---1/9强人口(7.7万人) (二)国民型中学(78所)---2/9弱人口(12.5万人) (三)国民中学(885所)及国民技术中学(92所)--- 2/3弱人口(近38万人) ﹡每年约10万名华小生毕业后升读中学。 ﹡国民型中学辍学率近25% 29

  30. 国民型中学与华文独中的分布 30

  31. 政府中学分类统计 31

  32. 华文独中对国民型与国民中学的政策 华文独中要振兴,必须先弄清楚“谁是我们 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具体地说,华文独中对国民型中学及国民中学的角 色要有正确的认知和对策,对于将来出现的其他类 型的中学必须有所预见及对策。 32

  33. 国民型中学的华校特征 (1)校长为华裔,一般上谙华文。 (2)行政人员基本上为华裔。 (3)教师大部分为华裔。 (4)学生绝大多数为华裔子弟。 (5)一般上每周上5节华文课。 (6)一般上列华文为SPM必修必考科。 33

  34. 国民型中学的华校特征(续) (7) 大部分以双语进行周会、活动、发通告。 (8) 在相当程度上保持中华文化传统。 (9) 设有董事会,管理校地等产业。 (10)董事会、家协、校友会共同推动校务发展。 (11)为华小师资乃至近20年来独中师资重要来 源。 (12)政府未兑现当年改制承诺,国民型中学是 政府的弃儿。 34

  35. 对国民型中学的政策 1961年教育法令催生华文独中与国民型中学这对“不共戴天”的孪生子。后者在国家教育体制内,前者在体制外。 华文中学在政府威迫利诱下改制,华教运动在反对1961年教育法令中付出惨痛代价。华文独中是不公正、不合理教育政策下的政治产物。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华文独中从此走上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审时度势、自主发展的道路。危机与生存意识缠结,忧患与发展意念交错;对民族教育不死的爱情促使华文独中最终排除万难,逃出生天,并焕发异彩。 35

  36. 对国民型中学的政策(续) 国民型中学于改制初期尽管风光一时,唯随着时日的推移,并未获政府平等对待,而许多改制前的承诺则一一落空,处境艰难。 民族素质取决于教育素质,而国民型乃至国民中学收容绝大部份华裔中学生;当前的处境绝对不利于整体民族素质的提升,华文独中不能坐视不理,独善其身。 改制半世纪后的今天,国内外形势产生重大变化,有必要重新审视华文独中与国民型中学的关系,并制定对国民型中学发展的新策略。 36

  37. 独中与国民型中学的关系 在种族霸权政治的操控下,华文中学 改制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国民型中学 已从作为华文独中之对手走到其历史 的反面——不再是独中之对手,而是 一个可以长期合作的盟友,是独中可 与之联手抗衡国民中学及争夺生源的 战略伙伴,彼此间的关系是“长期共存 、互相督促”。 37

  38. 对国民中学的政策 国民中学几项重要特征: (1)政府国民教育体制中的首选学校,享有 资源配置的绝对优势。 (2)政府意欲统合所有华文独中、国民型中 学,国民宗教中学的战略性标杆学校。 38

  39. 对国民中学的政策(续) (3)2/3华裔中学生就读于国民中学,大 部分 在前英文中学及教会中学。 (4)为华文独中生存与发展的最大竞争对手。 (5)政府拟让70所特选国中“自主化”,在辞 聘、招生、课程、设备、筹款、发展特 色等有很大自主权,这将尖锐地挑战华 文独中之生存与发展。 39

  40. 独中与国民中学的关系 当前,华文独中真正的竞争对手既不是其他独 中,也不是国民型中学,而是国民中学——两 者须与国民 中学争夺华裔生源,比拼教育质 量,彼此间的 关系是“长期共存、互相竞逐”。 40

  41. 联合国民型中学 抗衡国民中学 • 面对着政府大力发展作为首选学校的国 • 中,特别是特选中学计划的推展;面对着 • 政府可能让政府英文中学复辟或让私立 • 英中崛起,仅占华裔中学生1/9人口的华 • 文独中有必要与占华裔中学生2/9人口的 • 国民型中学结盟为长期战略伙伴,支持国 • 民型中学向政府争取与国民中学同等的教 • 育资源分配,联手抗衡国民中学,争夺其 • 占华裔中学生2/3 人口的生源,并在教育素 • 质上超越国中。 41

  42. 长期共存 国民中学 国民型中学 平享资源 长期共存 长期共存 互相竞逐 互相督促 华文独中 独中与国民型中学、国民中学的关系 42

  43. 我国种族霸权政治日益式微,民主开放政治日渐抬头,对华文独中而言,一个为回应民族压迫时代而制定的民族教育政策必须由一个为回应民主开放时代而制定的新民族教育政策所取代,因为独中生存的挑战已从单元压迫转移为多元竞争。我国种族霸权政治日益式微,民主开放政治日渐抬头,对华文独中而言,一个为回应民族压迫时代而制定的民族教育政策必须由一个为回应民主开放时代而制定的新民族教育政策所取代,因为独中生存的挑战已从单元压迫转移为多元竞争。 谁是我们的对手? 谁是我们的盟友? 43

  44. 华文独中生存挑战焦点的转移 单元压迫的挑战 多元竞争的挑战 (回应种族霸权政治, (回应民主开放政治, 以民族教育 以素质教育 为基本诉求) 为主要卖点) 44

  45. 华文独中将来的劲敌 在可见的将来,民主政治的多元开放特质将体现在中等 教育的多元性。华文独中将来的劲敌将从国民中学 转向: (一)国际学校---近几年来从原有的36所激增至96所 ,将吸引上层社会崇洋之家长。 (二)私立英文中学---一旦出现将全面与华文独中争夺 中上阶层生源。 (三)私立华文中学---将以贵族化、精英化及商业化 之姿态,全面挑战华文独中之 生存与发展。 45

  46. 华校使命主辅关系的易位 单元压迫 多元竞争 特殊使命为主 一般使命为主 一般使命为辅 特殊使命为辅 46

  47. 华校使命 一般使命——培养完整人格 培训人力资源 特殊使命——维护民族语文 传承中华文化 47

  48. 向素质教育进军 • 今后的华文独中已不能以民族教育(或母 • 语教育)为主要诉求,而应调整以素质教 • 育为主要卖点,这就要求对传统民族教育 • 进行全面而彻底的改革,这是一项系统工 • 程的再造(system re-engineering)。 48

  49. 走向中等教育多元化的未来 国民中学 国民型中学 国民技术中学 国际中学 国民宗教中学 中等教育 私立英文中学 民办少数民族中学 私立宗教中学 私立华文中学 华文独立中学 49

  50. 走向中等教育多元化的未来 在民主开放的社会,民族教育不再是敏感课题,弱势民族的教育亦将获得扶持。唯强势的英文教育将再次抬头,而家长为了孩子择校就读的主要考量将是教育的质量,不再是民族特质。因此华文独中唯有开展教育改革,向素质教育进军,方能在多元开放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完成民族中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5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