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418 Views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苍南中学 : 叶思迁. 2005 年 3 月. ■ 数学归纳法在 恒等式 问题、 整除 问题、 几何 问题、 归纳猜想 问题及 不等式 问题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 。. 例 4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4 2n+1 +3 n+2 (n∈N * ) 能被 13 整除。. 证明: 1 ) n=1 时: 4 2×1+1 +3 1+2 =91 ,能被 13 整除。. 2 )假设当 n=k(k∈N ) 时 , 4 2k+1 +3 k+2 能被 13 整除,.
E N D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苍南中学:叶思迁 2005年3月
■数学归纳法在恒等式问题、整除问题、几何问题、归纳猜想问题及不等式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恒等式问题、整除问题、几何问题、归纳猜想问题及不等式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42n+1+3n+2(n∈N* )能被13整除。 证明:1)n=1时:4 2×1+1+31+2=91,能被13整除。 2)假设当n=k(k∈N)时, 42k+1+3k+2能被13整除, 当n=k+1时:42(k+1)+1+3(k+1)+2 = 4(2k+1)+2+3(k+2)+1 多退少补(密诀) ……核心步骤 =16(42k+1+3k+2)-13•3k+2 …………() ∵42k+1+3k+2及13•3k+2均能被13整除,∴()式能被13整除。 ∴ 42(k+1)+1+3(k+1)+2也能被13整除,即当n=k+1时命题仍成立。 由1)、2)可知,对一切n∈N原命题均成立。
例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x2n-y2n能被x+y整除(n为正整数)。 证明:1)n=1时: x2-y2=(x+y)(x-y),能被x+y整除,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k∈N)时有x2k - y2k能被x+y整除, 当n=k+1时 多退少补(密诀) ……核心步骤 =(x2k - y2k)•x2 +y2k(x2 -y2) ………() ∵ (x2k - y2k)和(x2 -y2)都能被x+y整除, ∴()式也能被x+y整除。即:n=k+1时命题也成立 由1)、2)可知,对一切n∈N, x2n-y2n都能被x+y整除。
例6、求证:当n取正奇数时,xn+yn能被x+y整除。例6、求证:当n取正奇数时,xn+yn能被x+y整除。 证明:1)n=1时:x1+y1=x+y,能被x+y整除,命题成立。 2)假设n=k(k为正奇数)时,有xk+yk能被x+y整除, 当n=k+2时:xk+2+yk+2 =xk•x2 +yk•y2 = xk•x2+yk•x2-yk•x2 +yk•y2 =(xk+yk)•x2 - yk(x2-y2) =(xk+yk)•x2 - yk(x-y)(x+y), ∵以上两项均能被x+y整除,∴xk+2+yk+2能被x+y整除, 即当n=k+2时命题仍成立。 由1)、2)可知,对一切正奇数n,都有xn+yn能被x+y整除。
平面上有 条直线,任意两条不平行,任意三条不共点. 求证:①共有交点 个 ②构成线段或射线 条 ③把平面分成 部分. 例7
例8、已知数列{an}中,a1= ,其前n项和 Sn满足: (n≥2),计算S1,S2, S3,S4,猜想Sn,并证明之。 解:S1=a1= ,S2= ,S3= ,S4= . 猜想:Sn= ,下证明之。 证明:1)n=1时由前可知,猜想正确。 2)假设当n=k(k∈N)时有:Sk= , ……… ∴当n=k+1时猜想仍正确。 由1)、2)可知,对一切n∈N猜想均正确。
例9、 ∴ 当n=k+1时,不等式仍成立。 由1)、2)可知,对一切n∈N ,原不等式均成立。
2、证明凸n边形对角线条数为 f(n)= (n4)。 (3、 ) 练习: 1、求证:n3+5n能被6整除。 3、数列{an}和{bn}满足an,bn,an+1成等差数列, bn,an+1,bn+1成等比数列。已知a1=1,b1=2,a2=3, 求a4,b4,并猜想an,bn,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小结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之二): 1、证明整除问题时注意构造的技巧----多退少补,常用增项减项或拆项的方法; 2、证明几何问题时注意理清n从k到k+1时几何量的变化情况; 3、“归纳、猜想,然后证明其正确性”是一种常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证明不等式时常用放缩法。
作业: 1、仔细体会、琢磨数学归纳法的运用规律及题型特点。 2、完成《创新作业本》中的相关内容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人人成绩优异!
再见! 2004,11,20
返回 哥德巴赫猜想 • 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经过观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任何大于5的整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质数的和,他猜想这个命题是正确的,但他本人无法给予证明.1742年6月6日,哥德巴赫去求教当时颇负盛名的瑞士数学家欧拉,欧拉经过反复研究,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证明任意大于2的偶数能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于是,欧拉对大于2的偶数逐个加以验算,最后欧拉猜想上述结论是正确的。6月30日,他复信哥德巴赫,信中指出:“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质数的和,虽然我还不能证明它,但我确信无疑这是完全正确的定理。”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