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59 Views
基因生物爭議. 基因改造食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bI4jIuVMQY&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4FWYsamI7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2Nx3QC3X68&feature=related. 基改作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pv5WIbnEyA ( 培育不怕淹水作物 水稻基因找答案 )
E N D
基因改造食品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bI4jIuVMQY&feature=related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4FWYsamI7Y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2Nx3QC3X68&feature=related
基改作物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pv5WIbnEyA(培育不怕淹水作物 水稻基因找答案)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4FWYsamI7Y(基改食物密碼)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zNkcdZuWZY(台灣不要基改作物)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jpnvUsH7Q(野生動物保護區停止基因改造農耕)
轉基因生物 • 轉基因生物GMOs的全稱是遺傳飾變生物(Genel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又可稱爲改性活生物體(Living Modified Organisms,簡稱爲LMOs)。 • 在聯合國公約《生物安全議定書》裏,GMO被定義爲憑藉現代生物技術獲得的遺傳材料新異組合的活生物體。實際上就是將外源DNA導人生物體基因組,引起了遺傳改變。改變了遺傳組成的生物,就是轉基因生物。
轉基因生物 • 分爲轉基因動物、轉基因工程藥物和轉基因作物。轉基因動物主要用於培養人體器官,作爲人體器官移植供體,或者用於生産獲得所需藥物,如能産出人奶的轉基因奶牛。
轉基因作物應用的外源基因 • 轉基因作物所應用的外源基因包括抗除草劑、抗蟲、抗病毒、抗真菌、抗細菌、抗環境脅迫等。 • 應用最廣的是抗除草劑和抗蟲轉基因。雜草是農業生産的大害,將抗除草劑基因轉入作物,可以在使用除草劑除去田間雜草的同時保護作物免受藥害。 • 抗蟲的外源基因主要是蘇雲金芽抱桿菌(簡稱Bt)殺蟲蛋白基因,將Bt基因引人作物可以替代殺蟲劑的大量使用,既減少了農業成本又減少了環境污染。 • 也有既抗除草劑又抗蟲的雙價基因。 • 其他的外源基因如抗環境脅迫基因的引人,可以讓作物在溫度脅迫(低溫、高溫)、水分脅迫(乾旱、澇害)和化學脅迫(鹽鹼、重金屬等)等不利環境下生存。導人這些外源基因的轉基因作物主要有大豆、棉花、玉米和油菜等。
轉基因生物快速成長 • 1976年,世界上第一家應用生物技術開發新藥的GeneteCh公司建立,拉開了生物技術産業發展的序幕。 • 1983年,世界第一例轉基因生物─煙草出現。 • 1994年,美國FDA批准了第一例轉基因食品──Calgene公司生産的轉基因番茄。 • 1996年,轉基因作物開始商業種植。 • 到2005年,10年間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每年都以兩位元數的速度增長,參與種植的國家從6個增至21個,種植面積增加了50多倍,達到4億公頃,大致相當於美國或中國陸地面積的1/2。
轉基因生物現況 • 2005年種植轉基因作物的21個國家中包括11個發展中國家和10個工業化國家。按種植面積的大小排序,分別是美國、阿根廷、巴西、加拿大、中國、巴拉圭、印度、南非、烏拉圭、澳大利亞、墨西哥、羅馬尼亞、菲律賓、西班牙、哥倫比亞、伊朗、宏都拉斯、葡萄牙、德國、法國和捷克共和國。美國、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和中國仍占領先位置,種植轉基因作物的面積分別爲4980萬公頃(占該類作物全球種植面積的55挑)、1710萬公頃、940萬公頃、580萬公頃和330萬公頃。
基因作物種類 • Bt大豆面積爲5440萬公頃(占轉基因作物全球種植面積的66%) • 玉米(2120萬公頃,24%) • 棉花(980萬公頃,11%) • 油菜(466萬公頃,5%)
轉基因農產品市場 • 轉基因農作物的開發基本上是由幾家美國的大型農業生物化學技術公司進行的,包括孟山都(MonSanto)、先正達(Syngenta)、拜爾(Bayer)、杜邦(Dupont)、巴斯夫(BASF)和道氏(Dow)。 • 2000年爲止,這六家跨國公司已控制了全球98%的轉基因農產品市場。
世界五大轉基因事件 • 英國的轉基因土豆事件(1998) • 美國的斑蝶事件(1999) • 加拿大超級雜草事件(2000) • 墨西哥玉米汙染事件(2001) • 中國的Bt棉事件(2005)
轉基因土豆事件 • 1998年8月10日,蘇格蘭Rowett研究所的PuSztai博士,在接受一家電視臺節目採訪時聲稱他的老鼠餵養試驗表明,轉基因土豆遲滯了鼠的生長,降低了其免疫力;他建議不要食用轉基因土豆,認爲轉基因食品需要更多的安全性測試 。 • 一位Marks & Spencer公司的前顧問甚至指責Pusztai爲了個人的榮譽,將餓死千百萬第三世界的人(NGIN2O00) • 英國皇家學會組成了專家小組介人調查,指出Pusztai 的實驗存在六大缺陷,強調Pusztai的實驗資料應該在經過嚴格的同行評議後才公布於衆(TheRoyalSocieIyl999)
美國斑蝶事件 • 1999年5月20日的Nature刊登了康乃爾大學一個研究小組題爲“轉基因花粉對大斑蝶幼蟲有害”的文章,指出用帶有Bt玉米花粉的馬利筋草葉片飼喂美國大斑蝶,導致這種珍稀瀕危動物的幼蟲取食量減小、生長延緩且死亡率更高 。 • 由於Losey等的研究沒有進行過田間實驗,在設計方法上也存在一些缺陷,但卻發表于Nature這樣的權威雜誌,所以引起了衆多學者的批評。 • 2000年,美國農業部研究團隊,耗資10萬美元進行了田間實驗,證明Bt玉米花粉在田間對大斑蝶並無威脅,因爲玉米花粉大而重,擴散不遠,在玉米地以外5米,每平方釐米馬利筋葉片上只找到一粒玉米花粉。而且大斑蝶通常只在玉米散完粉後才大量産卵,所以Bt玉米花粉對大斑蝶幼蟲並無危害。
.加拿大超級雜草事件 • 當抗除草劑轉基因植物的抗性基因漂移至野生近緣種或雜草上,就可能形成新的抗性雜草。這種“超級雜草”能抗丁一3種除草劑,是轉基因植物的最大生態風險。 • 加拿大是世界第二油菜生産大國,主要採用抗除草劑轉基因油菜品種。而在加拿大西部發現的一種叫Canola油菜,是轉基因油菜與雜草雜交的多抗性超高級雜草,具有抗多種除草劑的綜合性基因,原因可能是在同一條染色體上相鄰的多種HT基因(廣譜抗除草劑基因)形成的多種轉基因堆積(gene stacking)。
墨西哥玉米污染事件 • 200l年1l月29日,Nature發表了Quis等的文章《轉基因DNA滲入墨西哥Oaxaca當地傳統玉米品種》(Quist,Chapeh2001),公佈了基因污染的分子證據,此後,在該雜誌上,科學家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論。2002年1月,墨西哥環境部門公佈了一份報告,確認了基因污染的事實,其中,有些地區玉米的基因污染比例達到了35%。2002年4月,Nature宣佈收回Quist等的文章,理由是證據不足。Nature的這一破天荒的舉措引起了衆多環保和反生物技術團體的強烈抗議,許多科學家也批評這是不道德行爲。
中國Bt棉事件 • 2002年6月3日,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與綠色和平組織召開了"轉基因生物與環境學術研討會"。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綠色和平組織顧問薛達元作了題爲"關於Bt棉在中國對環境影響的調查概要"的報告。報告稱,孟山都公司的Bt棉便中國的昆蟲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使農民長期依賴有害的殺蟲劑。薛達元估計,中國大約有150萬公頃棉花面積,或相當於中國棉花總產量的35%,種植Bt棉花,其中2/3的Bt棉種子是由孟山都公司提供的。薛達元的報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賈士榮針對薛達元報告的六條結論進行逐個批駁,認爲薛的文章沒有經過同行評審,沒有說明研究方法,沒有生物學統計資料,違反生物學的一般常識,只是按作者個人的意願斷章取義(賈士榮、金蕪軍2003)。
轉基因生物對人類健康的可能危害 • 轉基因食品對人類短期的、直接的影響較小,但是長期的、間接的、累積的影響還難以確定。 • 毒素問題 • 過敏性問題 • 抗藥性問題 • 其他問題
轉基因生物對農田生態系可能危害 • 通過基因漂移,使近緣種變爲新雜草或超級雜草。 • 增加殺蟲劑的使用。通過基因漂移形成的抗性雜草或超級雜草,具有很強的抗藥性。 • 轉基因植物本身變爲雜草。由於插人性狀的競爭而演變退化爲雜草。 • 産生新的病毒。由於不同病毒基因組和轉基因作物的病毒外殼蛋白重組,出現新病毒。 • 超高級雜草。如加拿大的Canola油菜。 • 産生新的作物害蟲。轉基因作物與病原體或草食動物相互作用出現的新型轉基因害蟲。最常見的是害蟲産生抗性,並進化增強。 • 對非目標生物的傷害。食草動物誤食轉基因植物或遭"基因污染'的新種植物。如大斑蝶幼蟲受Bt玉米的影響。
轉基因生物對自然系統可能危害 • 侵人到新的棲息地。基因污染的過程。 • 喪失物種的遺傳多樣性。如墨西哥玉米污染事件。 • 對非目標本土物種的傷害。如大斑蝶幼蟲受Rt玉米的傷害。 • 生物多樣性喪失。轉基因生物通過競爭、環境脅迫或其他不確定因素增加的影響使生物多樣性受到損害或者喪失。 • 營養迴圈和環境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改變。生物與非生物環境的相互作用(如轉基因植物與根瘤菌固氮系統)可以影響營養元素迴圈和環境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 • 初級生産力的改變都可能導致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初級生産力的改變。 • 增大土壤的流失。環境和物種組成的相互作用可能導致土壤的變化和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