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625 Views
泌 尿 系 统. 目的要求 1 、掌握肾小体的结构与功能。 2 、掌握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的结构和功能。 3 、掌握球旁复合体的结构及功能。 4 、熟悉肾的一般结构。 5 、熟悉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 6 、了解肾间质的结构和功能。 7 、了解集合管系结构和功能。 8 、了解输尿管、膀胱的一般结构。. 泌 尿 系 统. 组成: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 功能: 1 、泌尿、排泄代谢产物 2 、分泌生物活性物质,调节水盐代谢,酸碱平衡和血压,促进 RBC 形成。 3 、活化( VitD )和灭活激素。. 肾. 肾.
E N D
泌 尿 系 统 目的要求 1、掌握肾小体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的结构和功能。 3、掌握球旁复合体的结构及功能。 4、熟悉肾的一般结构。 5、熟悉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 6、了解肾间质的结构和功能。 7、了解集合管系结构和功能。 8、了解输尿管、膀胱的一般结构。
泌 尿 系 统 • 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 • 功能: • 1、泌尿、排泄代谢产物 • 2、分泌生物活性物质,调节水盐代谢,酸碱平衡和血压,促进RBC形成。 • 3、活化(VitD)和灭活激素。
肾 • 肾被膜 浅表皮质 皮质迷路 • 肾 皮质 髓放线 • 肾实质 肾柱 • (肾组织) • 髓质:10余个肾锥体 • 肾小叶:每个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形 • 成小叶结构称之。 • 肾 叶: 一个肾锥体与相连的皮质组成肾叶。
肾实质:由大量泌尿小管组成。 肾单位 集合小管 肾间质:泌尿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 肾组织
远 远
(一)肾单位 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共同构成的形成尿液的肾结构和功能单位,成人每肾约有100~200万个。根据肾小体在皮质中的深浅位置不同,可分为浅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其结构和功能稍有不同。
两种肾单位的比较 浅表肾单位 髓旁肾单位 肾小体位置 皮质浅、中层 皮质深层 肾小体体积 小 大 肾小体数量 多 少 胚胎发生时间 晚 早 肾单位袢长短 短 长 细 段 长 短 短 长 供血量比例 90% 10% 肾素含量 多 少 直小血管伴行 无 有 主 要 功 能 滤过与重吸收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1、肾小体: 球形,由肾小囊和血管球组成,有血管极和尿极。
1)血管球 为包在肾小囊中的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由稍粗入球微动脉4-5个分支再分支形成的网状毛细血管袢,袢间有血管系膜,毛细血管再汇成一条稍细出球微动脉。血管内皮为有孔型,多无隔膜。内皮游离面的细胞衣富含唾液酸,带负电荷,内皮外大都有基膜,仅面向血管系膜一侧的内皮无基膜。
血管系膜 • 连接球内毛细血管间,主要由球内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 • 球内系膜细胞形态结构: • 形态不规则; • 核小染色深; • RER,Gi,Ly和吞噬泡很多; • 微管、微丝和中间丝丰富; • 突起可伸至内皮与基膜之间或经内皮细胞之间伸入毛细血管腔内。
目前认为系膜细胞为特化 的平滑肌细胞。 系膜细胞功能: 1、合成基膜和系膜基质的成份; 2、吞噬和降解沉积在基膜上的免疫复合物以维持基膜通透性; 3、参与基膜的更新和修复;
(2)肾小囊: • 肾小囊为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而成的杯状双层囊,囊内有血管球。囊外层为单层扁平细胞,内层为足细胞(血管球上皮)。
足细胞: 体积大,凸向肾小囊腔,从几个初级突起上,再分出许多指状的次级突起,相互穿插成栅栏状,紧贴在Cap基膜外,突起间的裂隙称裂孔(25nm),覆盖裂孔膜。突起内微丝收缩可调节裂孔宽度。
血管球基膜 • 较厚,位于足细胞次级突起与Cap内皮细胞等之间。电镜下可分为三层,中层厚而致密)内外层薄而稀疏。基膜主要含Ⅳ型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和蛋白多糖(带负点荷的硫酸肝素为主),共同形成具有孔径为4-8nm的分子筛,在血液物质滤过中起关键作用。
滤过膜(滤过屏障): • 形成原尿所经过的结构称之,包括: • 有孔内皮 • 基膜 三层结构。 • 足细胞裂孔膜
2、肾小管和集合小管 • 近曲小管 远曲小管 细段 集合小管 • 部 位 皮质 皮质 放、锥 迷、放、锥 • 管 径 较粗 较细 细 粗 • 管 腔 较小不规则 较大 小 大 • 细胞大小 较大 较小 小 • 形状 锥体形 立方形 扁平 立方至柱状 • 着色 深 浅 浅 色淡而明亮 • 嗜性 嗜酸 浅红 • 分界 不清(侧突)清楚 清明 • 核 核圆近基底部 核圆居中 突向管腔 核圆居中
游离面 有刷状缘 微绒毛 无 无 • (为密集微绒毛) 短、少 • 基底纵纹 有 发达 无 无 • (质膜内褶) • 顶小管小泡多 少量 微 微 • 功 能 物质重吸收; 调节尿量; • 分泌H+,NH4+等调节酸碱平衡同远端小管 • 受调节受醛固酮和 同远端小管 • 抗利尿激素调节 心房钠尿肽 • 附 注: • 1、近直小管结构不如近曲小管。 远直小管比远曲小管发育更好(基底纵纹); • 2、远直小管不透水。在逆流倍增理论中起重要作用(降支细段对水通透性高,对钠通透性低;升支则相反)。
球旁复合体 • 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的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的三角形结构称为球旁复合体。
球旁细胞: • 入球微动脉近血管极处中膜平滑肌细胞转变为上皮样并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称之。 • 光镜:①细胞大,呈立方形; • ②核大而圆;③胞质弱嗜碱性,富含PAS+分泌颗粒。 • 电镜:①肌丝少;②RER、Ri、Gi发达;③大小不等的含肾素的分泌颗粒。
功 能: • 分泌肾素(蛋白水解酶),使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成血管紧张素I,II,一方面使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另一方面使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增加,肾小管排K+保Na+功能增强,肾小管钠水重吸收增加,血压增高。
2、致密斑: • 远端小管靠近肾小体侧的上皮细胞增高变窄形成的椭圆形斑状隆起称之。细胞高柱状,胞质色浅,核椭圆,位于细胞顶部。基膜不完整,基部小突起可与邻近细胞突起镶嵌,而成为传递“信息”的场所。致密斑为离子感受器,能够感受小管内的钠离子浓度,调节球旁细胞分泌肾素。
3、球外系膜细胞: • 位于血管极三角区内的一群形态不规则的细胞,与球内系膜延续,与球旁细胞、球内系膜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其功能可能是在复合体中起信息传递作用。
肾间质 • 即泌尿小管间的少量结缔组织,有一种间质细胞,呈星形,有突起,胞质内有较多脂滴 。 • 间质细胞能合成髓脂I,分泌后在肝中转化为髓脂II,是一种血管舒张剂,可降低血压。肾小管周围的血管内皮细胞能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中红细胞生成。
肾血管 • 1、分布: • 被膜Cap网 星形V • 浅表肾单位 血管球Cap 出球微A 球后Cap网 • 入球微A • 髓旁肾单位 血管球Cap 出球微A 球后Cap网 • 入球微A • 小叶间A 直 直 小叶间V • 小 小 • 弓形A 动 静 弓形V • 脉 脉 • 叶间A 叶间V • 肾A 肾V
2、肾血液循环特点: • 肾血流量大,流速块,约占心输出量的1/4; • 90%的血液供应皮质,进人肾小体后被滤过; • 血管球内压力高(入球微A>出球微A); • 形成两次CAP网(滤过,重吸收); • 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
二、排尿管道 • 包括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均由粘膜、肌层和外膜组成。 • 肾盂、肾盏 输尿管 膀胱 • 移行上皮 2—4层 4—5层8—10层 • (充盈时3—4层) • 腔面有盖细胞* • 肌层 少量→内纵外环 上2/3内纵外环二层,内纵中环外纵 • 下1/3内纵中环外纵三层 • 外膜 微量 疏松结缔组织 顶部为浆膜,其余 • 为疏松结缔组织 • * 盖细胞:位于膀胱移行上皮的腔面,细胞大,细胞膜外层较厚,近游离面胞质较为浓密,可防止尿液对膀胱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