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1.15k Views
過年的由來. 過年風俗的由來,有許多不同的傳說。其中,以年為怪獸的說法,流傳最為普通遍。據說「年」是一種會噬人的猛獸,在人們冬藏之後,牠出來獵食牲畜、壞莊稼,甚至吃人,百姓們都被年驚擾得不得安寧、惶恐萬分。 後來,人們發現年獸最害怕三樣東西,一是紅色,二是火光,三是聲響。因此人們便在冬天,年快要出現時,家家戶戶在門上掛起紅色的桃木板,門口燃起一堆火,夜裡還通宵不睡,敲敲打打的弄出各種聲響鄉,最後終於把「年」嚇得逃進深山,再也不敢出來了。 第二天清晨,大家渡過此厄,出門見面便互道「恭喜」,還殺雞宰羊,飲酒設宴熱烈慶祝,這便是傳說「過年」的由來。. 春聯.
E N D
過年的由來 • 過年風俗的由來,有許多不同的傳說。其中,以年為怪獸的說法,流傳最為普通遍。據說「年」是一種會噬人的猛獸,在人們冬藏之後,牠出來獵食牲畜、壞莊稼,甚至吃人,百姓們都被年驚擾得不得安寧、惶恐萬分。 後來,人們發現年獸最害怕三樣東西,一是紅色,二是火光,三是聲響。因此人們便在冬天,年快要出現時,家家戶戶在門上掛起紅色的桃木板,門口燃起一堆火,夜裡還通宵不睡,敲敲打打的弄出各種聲響鄉,最後終於把「年」嚇得逃進深山,再也不敢出來了。 • 第二天清晨,大家渡過此厄,出門見面便互道「恭喜」,還殺雞宰羊,飲酒設宴熱烈慶祝,這便是傳說「過年」的由來。
圖片來自: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505/3227230581_b60ab0d9ef.jpg圖片來自: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505/3227230581_b60ab0d9ef.jpg
圖片來自:http://farm1.static.flickr.com/139/390843006_5e6ba1928d.jpg圖片來自:http://farm1.static.flickr.com/139/390843006_5e6ba1928d.jpg
圖片來自: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310/2248779319_b40e143d92.jpg圖片來自: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310/2248779319_b40e143d92.jpg
圖片來自:http://farm2.static.flickr.com/1264/1007070874_e1b3853d9e.jpg圖片來自:http://farm2.static.flickr.com/1264/1007070874_e1b3853d9e.jpg
圖片來自:http://farm1.static.flickr.com/124/377094723_548af7870b.jpg圖片來自:http://farm1.static.flickr.com/124/377094723_548af7870b.jpg
圖面來自 :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465/3217383729_716688c35a.jpg
過年的禁忌 1 不炊新飯,要吃除夕的過年飯,表示去年的東西吃不完,到今年還有剩餘。 2 不可吃稀飯,俗信吃稀飯,一年中有遠行、會碰到大風雨或遭意外喪生。 3 忌用刀類,因為刀意著破與凶,如要用刀切,只好以手替代。 4 不可舀肥不可掃地,萬一非要打掃不可,也要把垃報留置家中,不能往屋外倒,以免把家裡的財富、福氣都帶走。 5 忌打破砲盤器物,如不慎打破,要用紅紙包好,等到初五「隔開」之後、才把它投進河中,並念「打破瓷,錢銀一大堆」,如此就可以逢函化吉了。 6 禁止午睡,因為台灣俗信,男人如初一午睡,他的田畦就會崩潰;女人若午睡,財廚房就會倒塌 7不可與人打罵、或口出惡言,穢言,父母也不可打罵兒女,不可向人 討債。
過年的禁忌 8 忌煎、粿類,因粿類經油煎後,色變赤色,閩語「赤」字和「赤貧 如洗」的「赤」字同音,意沫著赤貧,很不吉祥。 9 忌用白色物品,如甜粿用赤糖,就不用白糖。 10 忌啼哭,否則不吉利。 11 初一、初二忌洗衣: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這兩天不要洗衣服。 12 忌跟還在睡覺的人拜年:年初一時對方還在睡夢中不要跟對方拜年,等對方起床再拜年,因為這樣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13 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這樣表示對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14 初一已嫁之女不可回娘家:過年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會把娘家吃窮,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過年習俗 • 節就是農曆過年,在我國民間的歲時節令中,可以說是行事節目最多,而已時間最長的日子,差不多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那天開始,一直到元月十五元宵節為止,都是春節的範圍。早在夏朝開始,幾千年來,春節一直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大日子,雖然,其中經歷了各朝代曆法的數次更改(如夏朝建寅,商朝建丑,周朝建子,秦朝建亥),一直到漢武帝太初元年又承襲夏朝的傳統,沿用夏曆,以寅為正月。但是,雖然經過多次的更換,卻依然沒有改變中國人的習俗,春節仍舊是民間最重視,最隆重盛大的節日。 • 民國成立以後,改用陽曆,以陽曆元月一日為新年元旦,農曆正月初一則改稱為春節。目前雖然一般人日常記事都採用陽曆,但是逢年過節仍以農曆為主,而且過年的氣氛也比陽曆年要濃厚的多。 • 農曆元旦是正月朔日,也就是正月初一,所以稱為「天臘日」,也稱為「元旦」、「元辰」、「正旦」、「履端」;又因為是歲之始、時之始、日之始、月之始,所以又叫「四始」;又稱為「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又叫做「三朝」,即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目前則稱為「春節」。
過年的故事 • 年獸是隻可怕的動物,牠都在歲末的時候出來吃來,所以全家團聚吃頓豐盛的晚餐,等待死期,後來沒被年獸吃掉,而且發現年獸怕紅色,所以以後都在家門口貼紅紙,避年獸,才演變成過年的習俗。 • 十二月三十或二十九是一年最後一天,俗稱過年,是一年最重要的節日。在農耕的社會與作物的收穫有關,在殷墟甲骨文上,「年」字亦可能解釋為「收穫」,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穀熟」,所以古代過年與今日原住民的豐年祭相似,表示一年的結束並慶祝作物的豐收,神人同樂,另一方面,祭祀神靈,感謝其護佑,並祈求來年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