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likes | 810 Views
树立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张峰 教授.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强调.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希望同志们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化和延伸,突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主题,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矢志不渝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大力弘扬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优良传统,不断巩固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
E N D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张峰 教授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强调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强调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希望同志们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化和延伸,突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主题,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矢志不渝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大力弘扬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优良传统,不断巩固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 • 胡锦涛同志的讲话解决了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三大问题:意义,主题,目的。
需要思考的问题 • 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区别是什么? • 四种观点:一是不同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系,不是核心价值观的体系。二是等同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三是区别联系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四是包容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是一个多层次的内涵丰富、有机统一的整体,包含着各种价值观。只有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确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关的问题:核心价值观与共同价值观 • 有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以当前我国社会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存在为前提的。这一价值体系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社会多样诉求的“公约数”,是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具有群众性和普遍性的特征。 • 也有观点认为,在“共同价值观”中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元素,但两者并不等同。 • 新加坡人的共同价值观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后改为“社会关怀,尊重个人” );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虽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联系,但不是等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框架、指导方针。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还没有概括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中央文件中始终没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提法的原因。 • 概括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难度是很大的,既要得到广泛认可,又要区别于一般的道德要求,既要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还要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既要有传统的根基,又要体现出时代的特点,特别是要言简意赅,便于把握,不能长篇大论,冗长繁琐。
可行的思路 • 先制定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如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然后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将颁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纲要》。 • 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 我国司法核心价值观:公正、廉洁、为民。 • 民主党派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要求,同时突出自身特色,通过讨论形成广泛共识,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取得成效。
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 (一)是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需要 • (二)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 (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一)是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需要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指出:“意识形态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前沿。我们同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软实力” •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原院长约瑟夫·奈用这个概念指的是那些“影响他国意愿的能力与无形的权力资源,如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等领域的力量”。软实力与硬实力的主要区别在于非强制性,是“一种靠着吸引,而非强制与收买,达到目标之能力。” • 《孙子兵法·谋攻篇》云:“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斐松之注引《襄阳记》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价值观问题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重要地位 • 约瑟夫•奈指出:“自从建国初期开始,美国人就一直为将我们的价值观与我们的其它利益相结合而绞尽脑汁。” • 美国学者J•斯帕尼尔也指出:“我们的政治领袖们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每当他们在执行国家的对外政策中似乎要漠视这些价值观念时,他们总会受到政府行政部门、国会、反对派以及新闻界人士的批评。”
希拉里访华:经济先于人权 合作重于分歧 新华网北京2月23日电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首次访华便将重点放在了中美合作上,淡化了双方在人权问题上的争议,一时在西方激起轩然大波。据美联社报道,“大赦国际”美国发言人对此感到“震惊和极度失望”,说“希拉里会破坏美国今后为维护中国人权所做出的努力”。
国务卿克林顿就21世纪的人权议程发表演说 美国寻求与中国和俄罗斯建立积极关系,这意味着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坦率的讨论。在中国,我们呼吁保护西藏和新疆的少数民族的权利;保护言论和信仰自由;允许公民社会和宗教组织在法治的框架内宣扬他们的主张。我们坚持认为,那些在宪法许可范围内以和平方式倡导改革的人 –例如“08宪章”的签署者 –不应受到起诉。
美国向全世界推行美国政治价值观 • 长期以来,美国习惯于将“民主”、“自由”价值观作为与军事、经济相辅相成的称霸手段。 •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把向全世界推行美国政治价值观作为其施政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 • 美国前总统布什表示要在推行“民主”上加大投入,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 • 不少西方国家把传播其政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作为扩大国际影响的手段。 • 他们认为:“如果美国代表了其他人想效仿的价值观,那么我们领导世界所付出的代价会变小”。
资本主义价值观体系的核心 • 资本主义价值观体系的核心,是“个人本位”或“个人主义”。它肯定个人生命、自由、私有财产等,是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认为社会的一切权力都导源于个人对自己生活的基本权利。只有个人才是实在的,整个社会的结构和关系通过个人之间的交往,特别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形成。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表现在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方面,是反映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自由竞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观念和功利主义观念。
冰岛女总理和她的妻子 约翰娜·西于尔扎多蒂 乔尼娜·莱奥斯多提尔 冰岛27日颁布相关法律,正式承认同性恋婚姻合法。同一天,冰岛女总理约翰娜·西于尔扎多蒂与相恋多年的同性伴侣完婚,成为合法“夫妻”。
苏东剧变的突破口 •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苏联发生剧变,突破点就是政党制度的改变,取消保障苏联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苏联宪法第六条。取消这一条的实际政治含义及其灾难性的后果却是十分明白的: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由此在苏联变成了一种合法的行动,任何人不能再加以干预。如果你干预了,你就是破坏民主、压制民主。于是任意成立各种反对党也就成了合法的,一时间党派林立,政坛一片混乱,在苏联解体后一度在俄罗斯联邦司法部登记注册的政党和政治组织多达3000多个,时至今日还后患无穷。
培植所谓亲西方的“民主”政权 • 形成了西方式的多党制以后,西方敌对势力接下来就是利用这种政党制度培植亲西方的政权。进入新世纪以来,南联盟改朝换代,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都表明了这一点。这些所谓的“颜色革命”都是以美国等西方敌对势力精心策划、鼎力相助的结果。不仅有资金上的支持,还有搞“街头政治”的骨干的培训。
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 今年3月吉尔吉斯坦举行了阅兵式隆重庆祝“郁金香革命”第五周年。总统巴基耶夫指出,西方式民主对吉尔吉斯坦及所有的国家和人民来说将不会是一种新的潮流。指出吉尔吉斯坦最好是选择有着悠久历史根源的“协商民主”。 阿卡耶夫
奥通巴耶娃又赶跑了巴基耶夫 这位2005年“郁金香革命”的核心人物、现任总统巴基耶夫曾经的亲密战友,如今再一次扮演了“颠覆者”的角色――以一场暴风骤雨般的夺权行动,把巴基耶夫驱逐出了吉尔吉斯斯坦的权力中心,并成为临时政府总理。7月3日,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吉临时政府总理奥通巴耶娃宣誓就任吉尔吉斯斯坦过渡时期总统 。
(二)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追求。” • 民族凝聚力主要是指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统一意志上的精神凝聚力,以及建立在精神凝聚力基础之上的民族团结的力量。民族凝聚力本质上是民族共同体对其内部成员的内聚力。
国家认同的核心内容 • 国家认同是将国家共同体中不同的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其核心内容是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 • 政治认同即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政治领导认同。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领导能够公平合理地反映和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利益,构成人们理性认同的基础。 • 文化认同是在尊重各族体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共同追求在国家疆界内的所有民族之间建立和发展一种共有的、新的国民文化纽带或体系,一种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在全体国民间产生一种新的、有凝聚力的国家观念、国家情感和国民意识。 • 文化认同比政治认同更持久,更巩固,当政治认同出现危机时,稳固的文化认同,可以消解政治认同危机带来的国家认同危机的程度。
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
(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注入了强大的生机活力。在这一过程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得到新的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得到新的弘扬和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思想道德观念不断催生出来。同时,市场经济自身的缺点和消极因素也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道德失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要坚持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思想道德要求,体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必须正视和切实解决社会生活和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用社会主义固有的政治优势抵御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
市场经济的考验 • 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是一件新事物,无论是外国还是我们中国历史上都没有成功的先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但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还有待于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还有待于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有待于从制度上更好发挥,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还有待于加强。 • 市场经济的考验是党长期面临的四大考验之一。
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 • 转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变迁过程,使我国的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状态、社会控制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相对独立和分化日渐明显,政治全能主义失去市场。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多种所有制并存,使每个自主生产和经营的单位、自主活动的个人,都成为相对独立的实体和主体,而不再是国家机器大系统上的“零部件”、“螺丝钉”。他们有自己的责权利体系和生长发展规律,不再是简单随国家机器大系统机械运转的附属物。这使得个人的活动领域空前拓宽了,他们不再把眼睛只盯在政治上,也不再把“升官”、“升级”视为实现个人价值的惟一通道;社会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实现价值的机会和舞台,只要自己有“本事”,有“实力”,就不难找到实现价值的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官”的观念有淡化的趋势,而“实力”正在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模式。
负面的影响 • 当前,极端的个人主义及其相连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自由主义具有一定程度的蔓延。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坑蒙拐骗和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拜金主义、奢侈腐化现象的盛行;同时,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和封建主义的价值观念相互纠缠,集中表现为以 “钱”“权”交易为特征的各种腐败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取向,还严重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成为社会的一种毒瘤。 • 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混乱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GDP的10%-20%,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 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 •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社会主义荣辱观。 • 杜青林同志强调,宗教界要以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为重要载体,努力弘扬我国宗教“护国利民、心诚扬善、崇顺尚和”的价值理念。
以“公”与“私”的关系为例来看层次性(叶小文)以“公”与“私”的关系为例来看层次性(叶小文) • 大公无私是圣人;公而忘私是贤人;先公后私是善人;公私兼顾是常人;私字当头是小人;假公济私是痞人;以公肥私是坏人;徇私枉法是罪人。 • 提升常人,提倡善人,学习贤人,向往圣人;教育小人,揭露痞人,改造坏人,惩治罪人。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伟大旗帜。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的作用,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 尽管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出现许多闻所未闻的新情况,远不是马克思当年所能具体预见的,一些个别论断已不适应今天的需要,尽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经历重大曲折和挫折后,尚未走出低谷,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仍然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发展仍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基本规律。20世纪末,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搞过一次千年伟人网上评选,评选结果是马克思遥遥领先,高居榜首。甚至一些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
国际金融危机对马克思主义的证明 • 何秉孟:面对这场严重的经济灾难,许多人都在反思:为什么一贯吹嘘其“经济制度健全”,并据此动辄对他国的经济体制指手划脚、发号施令的美国,成为这场严重经济灾难的制造者?我们认为,其深层原因,还是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它反映在资本主义的国际金融资本垄断阶段,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仍在进一步发展。企业内部尤其是金融企业内部的有组织性、计划性同超越国界的全球性无政府状态间的矛盾空前尖锐,生产无限制扩大的趋势同劳动大众相对贫困导致有支付能力的社会购买力不足的矛盾在进一步激化。这一切表明,爆发这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
金融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信心 • 受英国广播公司(BBC)委托,总部位于加拿大的著名民调机构“全球扫描”和美国马里兰大学,于2009年11月9日联合发布了一项大型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在27个国家的2.9万名受访者中,仅在两个国家有超过20%的人认为资本主义运转不错:一个是美国,为25%;还有一个是巴基斯坦,占21%。对27国民众的调查表明,只有11%的人认为资本主义运转良好,89%的人对资本主义表示出不满。其中,平均有23%的人认为资本主义有着致命缺陷,需要一个全新的体系来代替它。报道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大冲击使得很多人开始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产生怀疑。
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 •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表明,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模式确实不可持续,发达国家过度消费模式难以为继,世界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中争取有利地位。我们必须加快熟悉国际经济规则,提高参与世界经济治理能力,善于应对各种复杂问题,努力使我国在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 一是新兴市场国家逐步成为全球主要制造基地。2005年各国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率位居第一的出口商品品种的数量,其中中国高达958种,是世界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的商品种类最多的国家,是日本的近5倍、英国的近8倍。激光视盘机、拖拉机和集装箱占世界总产量80%以上,钟表(主要是电子表)和收录机占60%以上,显示器、照相机和日用陶瓷占50%以上,彩电、笔记本电脑占40%以上,手机占30%以上。国内DVD产量的90%、手机产量的60%用于出口,2004年中国生产了59亿双鞋和1.3亿台DVD,各占世界销量的60%和50%以上,这些商品严重依赖着国际市场的销售。
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 二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成为全球主要消费市场。近年来,高收入国家住户最终消费支出占世界住户最终消费支出的比例在80%左右,其中美国所占比例超过30%。 • 三是资源富集国家成为全球初级产品主要提供者。 • 四是国际资本市场形成对应的环流关系。2010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4471亿美元。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持有美国国债8775亿美元,1月份则为8890亿美元。
马克思的三种连续性模式 • 美国学者斯蒂文·白斯特认为,马克思综合使用了三种模式: • (1)人本主义模式,把历史解释为“人的本质”异化和实现过程; • (2)生产力模式,把历史解释为生产力的不断确证,并认为历史是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支配的; • (3)阶级斗争模式,把历史解释成由互相斗争的阶级的“火车头”驱动的。 • 毛泽东强调是阶级斗争模式;邓小平强调的是生产力模式;今天我们强调的是人本主义模式,这就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这三种模式属于不同层次:阶级斗争模式是表层,生产力模式是中层,人本主义模式是深层。
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价值观 • 马克思主义强调,要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推翻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其价值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未来新社会进行了描述,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恩格斯晚年,当有意大利记者让他用简短的话描述未来社会时,他再次重申了这句话,认为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出更合适的表达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也强调,共产主义是 “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胡锦涛同志曾向民主党派同志提出:“要深刻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着中国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信念、共同前进方向、共同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
理想信念教育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 •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 • 最主要、危害最大的是理想信念方面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缺乏识别能力,有的甚至还随声附和。 •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过去10年逃往北美和欧洲等地的中国腐败官员达1万多人,携带出逃款项达6500亿元人民币以上。
贯彻“四基本” • 学习贯彻“四个基本”即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 基本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 《决定》指出: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着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证。 • 十七大报告郑重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 胡锦涛同志在12.18讲话中进一步阐释:“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坚持党的基本纲领 • 党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坚持党的基本纲领,有助于引导人们更好地把握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为实现现阶段基本纲领而不懈奋斗。
坚持党的基本经验 •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即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增强“五种意识” • 增强党的意识,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在党言党、在党爱党,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为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不懈奋斗。 • 《决定》强调:“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 增强宗旨意识,就是要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增强“五种意识” • 增强执政意识,就是要把关注党的前途命运、塑造党的执政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贯彻到治国理政的执政实践中,创新执政理念、转变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 • 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紧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 增强责任意识,就是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党的事业满怀信心,以与时俱进、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踏实作风,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的工作业绩。
做到“四个划清” • 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 •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关于普世(普适)价值的争论 • 温家宝总理说:“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 • 如何认识普世价值?价值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价值也总是具体的;既不能放弃对共同价值的追求,也不能把价值的实现形式泛化。
费孝通的“文化自觉” • “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对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与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条件。 •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辟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 民族精神,关乎民族的兴衰成败。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 梁启超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对自己祖国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渗透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切领域,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方方面面。 • 《战国策·西周策》:“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汉纪》““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