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35 Views
兩岸經貿互動. 第一節 兩岸經濟互動的發展歷程與現況. 壹、兩岸經濟互動的發展歷程與現況. ( 一)全面中斷期( 1949~1978) (二)單邊開放期( 1979~1986 ) 1979 年起,鄧小平領導下推動改革開放,釋出了化解兩岸經濟互動僵局的訊息。 1981 年 9 月 30 日,正式提出了「三通」、「特別行政區」的概念,為後來中國對台政治與經濟關係的基礎原則。. 壹、兩岸經濟互動的發展歷程與現況. ( 三)雙邊往來期( 1987~1995 ) 1987 年宣布開放民眾赴中國大陸探親。 1991 年通過 《 國統綱領 》 。
E N D
兩岸經貿互動 第一節 兩岸經濟互動的發展歷程與現況
壹、兩岸經濟互動的發展歷程與現況 (一)全面中斷期(1949~1978) (二)單邊開放期(1979~1986) • 1979年起,鄧小平領導下推動改革開放,釋出了化解兩岸經濟互動僵局的訊息。 • 1981年9月30日,正式提出了「三通」、「特別行政區」的概念,為後來中國對台政治與經濟關係的基礎原則。
壹、兩岸經濟互動的發展歷程與現況 (三)雙邊往來期(1987~1995) • 1987年宣布開放民眾赴中國大陸探親。 • 1991年通過《國統綱領》。 (四)煞車期(1996~1999)
壹、兩岸經濟互動的發展歷程與現況 (五)政經分離期(2000年起) • 民進黨執政以來,採行漸進式的「去中 國化」政策,在經濟上也採行了「去 (go to)中國化」政策。
壹、兩岸經濟互動的發展歷程與現況 「政冷經熱」成為目前兩岸經濟互動上的最大特色。 • 2000年12月放寬投資中國上限為5000萬美金、開放小三通,2002年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2003年開放晶圓代工廠登陸,2004年開放包機直航。2005年,醞釀開放台灣農產品登陸與貨運包機直航。
貳、兩岸經濟互動現況 (一)兩岸貿易額不斷提高,轉口貿易額大幅上升 • 而兩岸經貿發展至今,台灣始終是對大陸出超,中國已經成為台灣最大且最重要的出超來源。 (二)兩岸貿易依存度逐漸提高 • 台灣由於經濟規模小,依存度明顯比中國大。
貳、兩岸經濟互動現況 (三)貿易產品結構反映發展落差及資源稟賦 • 台灣輸往中國的產品主要為關鍵性或高階產品,而中國輸往台灣的則偏重低層次原物料,或者是初級加工品,兩邊的發展落差在此凸顯。
(三)貿易產品結構反映發展落差及資源稟賦 • 兩岸產業的分工已經出現垂直分工與水平分工同時存在的趨勢,亦即部分零組件分別在台灣與中國生產,然後,再依產品屬性分由兩地組裝出口。功能性分工的發展趨勢目前也開始突顯,製造中心移往中國,營運中心留在台灣。
貳、兩岸經濟互動現況 (三)貿易產品結構反映發展落差及資源稟賦 • 在台灣對外投資國家別上,中國高居第一位,占1952~2004年台灣累積對外投資額的49.51%,台灣則是中國引進外資的第四大來源地。
(三)貿易產品結構反映發展落差及資源稟賦 • 台商的投資重點集中在製造業上,而服務業的投資則逐漸開始擴大,投資地點目前則逐漸由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向長江流域的上海、江蘇與浙江移動。
經貿互動 第二節 現階段兩岸當局對兩岸 經貿的政策
第二節 現階段兩岸當局 對兩岸經貿的政策 壹、台灣的大陸經貿政策- 「積極開放、有效管理」 貳、中國的對台經貿政策 • 「一個中國」原則。 • 政經分離 • 在不違反WTO基本規則的前提下,讓利於台灣同胞
經貿互動 第三節 全球化與區域化對兩岸經貿 的衝擊
壹、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一)WTO的出現 (二)WTO的基本原則 • 非歧視原則 • 透明度原則 • 自由貿易原則 • 公平競爭原則
壹、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三)兩岸在WTO中的關係 • 中國於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為WTO第143個會員。台灣則在2002年1月1日以「台澎金馬」獨立關稅領域名義,正式成為WTO第144個會員。在WTO架構,雙邊的經貿關係有了全新的連結與發展。
貳、經濟區域化的發展 • RTA(區域貿易協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與FTA(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 東協十國與日本、中共、韓國的經貿合作即為一例。
經貿互動 第四節 結論-兩岸經貿互動的省思與 展望
第四節 結論- 兩岸經貿互動的省思與展望 • 兩岸經貿互動,台灣所需要的是理性、宏觀與務實的思維,對內求取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的思維平衡點、產業的繼續升級與競爭力的提升,對外則在力求融入經濟全球化與區域化的潮流中,以降低RTA與FTA對台灣經濟的衝擊,也擴大台灣在全球市場上的佔有率。內外兼顧下,兩岸經貿互動的擴大,對台灣將只會是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