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97 Views
心理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 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应用. 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论. 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问题. 一、测量的定义 二、测量的要素 三、四种测量水平与测量量表. 一、测量的定义.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测量包括三个要素: 对象、法则、数字结果. 1. 测量的对象 —— 事物的属性与特征 具体型 —— 抽象型 前者:具体、能直接感觉。 后者:抽象、不能直接感觉。. 确定型 —— 随机型,模糊型 确定型:在一定的条件下恒定不变(物理属性) 随机型:随机变化(如记忆广度)
E N D
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 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应用 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论
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问题 一、测量的定义 二、测量的要素 三、四种测量水平与测量量表
一、测量的定义 •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 测量包括三个要素: 对象、法则、数字结果
1.测量的对象——事物的属性与特征 • 具体型——抽象型 前者:具体、能直接感觉。 后者:抽象、不能直接感觉。
确定型——随机型,模糊型 确定型:在一定的条件下恒定不变(物理属性) 随机型:随机变化(如记忆广度) 模糊型:属性模糊不清 (热情奔放?冷若冰霜?心理测量的对象大部分属于后者)
2.测量的结果——描述事物属性的数字或符号 • 如1、2、3或Ⅰ、Ⅱ、Ⅲ等,它们在未被用来描述事物的属性之前,仅仅是一个符号,本身并没有量的意义。
就自然数而言,数的系统有这样一些特征: • 同一性和区分性 前者:同一个数字表示的事物必定是相同的 后者:不同的数字表示的事物必定是不同的 • 等级性或序列性 指若干个数之间按照其大小所形成的次序关系
等距性 相邻两数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是相等的。 • 可加性 两个数之和必定产生第三个数。
事物的性质不是由数来决定的,在测量中,数所包含的特性越多,运用数的效果越好。事物的性质不是由数来决定的,在测量中,数所包含的特性越多,运用数的效果越好。 注 意!
属性或特征 用数表示 对数进行运算 得出结果 用数的运算结果 反推属性
3.测量的法则——给事物的属性分派数字的依据3.测量的法则——给事物的属性分派数字的依据 我们要评定学生的品德,法则可以是: 根据学生好坏的程度分派1至5的数字,非常好的分派数字“5”,极差的分派数字“1”,而介于两极端之间的学生则分派数字“2”至“4”。
法则有好坏之分。 • 在测量中,建立良好且清晰的法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非常困难的。
“无” 如长度、重量 人定参照点 如海拔、摄氏温度 二、测量的要素 1.参照点——计算的起点 参照点有两种类型: • 绝对零点 • 相对零点
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但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多采用人定的相对零点。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但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多采用人定的相对零点。
2.单位 好的单位应具备两个条件: • 确定的意义 • 相等的价值
三、四种测量水平和测量量表 量表就是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
史蒂文斯将测量分成四种水平: 类别测量——类别(命名)量表 (最低水平) 等级测量——等级(顺序)量表 (次低水平) 等距测量——等距量表 (较高水平) 比率测量——等比量表 (最高水平)
1.命名量表(类别量表) • 仅能区分不同类别,如性别、国籍 • 数字不能做数量化分析,不能进行比较及四则运算 • 在统计上,只能进行次数统计,如百分比、χ2检验等
2.顺序量表(等级量表) • 不仅指类别,同时表示事物属性的等级或顺序,如大小、高矮、名次、优良中差等。 • 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 • 统计方法除次数统计外,还有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w)等。
3.等距量表 • 有大小关系,还有相等的单位,但无绝对零点。 • 在统计上,可是使用均数、积差相关系数、T检验、F检验等。
4.等比量表 • 最高水平的量表,既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除适合上述一切统计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几何平均数等。
一、心理测量 二、心理测验 第二节 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
一、心理测量 • 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 • 特点: 间接性 相对性
心理测量的水平: • 心理测量,只具有等级量表的特征。 • 但是,由于多数心理特征具有常态分布的特征,所以我们可以把原始分数转化为常态分布下的标准分数,把它当作等距量表来处理。
二、心理测验 • 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测验的三要素: • 1.行为样组 • 2.标准化 • 3.客观性
1.行为样组 • 心理特性是不能直接测量的,只能通过对其密切相关的行为的间接测量来进行。
代表 反映 心理特性 行为样组 测题 结果 推测
2.标准化 • 标准化是指测验的一致性,即: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的一致性。
标准化的范围包括: • 测验用的项目或作业 • 测验的实施(用品、指导语、主被试关系、物理环境) • 评分和解释 • 建立常模
3.客观性 • 测验不受主观支配,其测量方法是可以重复的,测验的实施、记分和解释都是客观的。 • 客观性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和鉴别力。
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的关系 • 在很多场合,二者可作为同义词来使用。 • 心理测验是“工具”,心理测量则是运用“工具”,了解人类心理的活动。 • 心理测量的意义范围更广一些。因为测量的方法不仅仅是测验。
心理测验的种类 1.按测验功能分类 智力测验 特殊能力测验 人格测验 2.按测验的材料分类 文字测验 操作测验
3.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 客观测验 投射测验 4.按测验的方式分类 个别测验 团体测验 5.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最高行为测验 典型行为测验
一、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二、心理测验的功能 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应用
一、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 错误的测验观: • 测验万能论 • 测验无用论 • 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正确的测验观: • 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 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二、心理测验的功能 • 最基本的功能是测量个体差异或行为反应。 • 实际应用功能: • 人才选拔 • 人员安置 • 临床诊断 • 描述评价 • 心理咨询和治疗
理论研究功能: • 搜集材料:心理测验是收集个体差异资料最快捷的办法 • 提出和验证假设 • 实验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