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雅舍 梁實秋

雅舍 梁實秋. 組長:胡子恒 21 組員 : 楊晉賓 06 、 莊育誠 09 林浩瑋 16 、 陳登楷 25 楊巧薇 27 、 向富鍠 31 陳淨 49. 前言. 梁實秋為當代散文作家極力推崇的作家,而是因為甚麼背景影響到他的寫作風格 ? 甚至是我們可以從他的文筆當中讀出他對人生樂觀的態度 一個人的一生中需要經過多少洗練,才能使其筆墨成為鬼神之態. 目錄. 作者介紹─胡子恒 人倫道德類文章分享 ─莊育誠 生活體驗類文章分享 ─林浩偉 生命與時間類文章分享 ─陳登楷 、楊晉賓 人際交往類文章分享─楊巧薇 衣食住行類文章分享─向富鍠

cha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雅舍 梁實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雅舍 梁實秋 組長:胡子恒21 組員:楊晉賓06、莊育誠09 林浩瑋16、陳登楷25 楊巧薇27、向富鍠31 陳淨49

  2. 前言 • 梁實秋為當代散文作家極力推崇的作家,而是因為甚麼背景影響到他的寫作風格?甚至是我們可以從他的文筆當中讀出他對人生樂觀的態度 • 一個人的一生中需要經過多少洗練,才能使其筆墨成為鬼神之態

  3. 目錄 • 作者介紹─胡子恒 • 人倫道德類文章分享─莊育誠 • 生活體驗類文章分享─林浩偉 • 生命與時間類文章分享─陳登楷、楊晉賓 • 人際交往類文章分享─楊巧薇 • 衣食住行類文章分享─向富鍠 • 動物關懷類文章分享─陳淨 • 補充、總結─胡子恒

  4. 作者介紹 • 梁實秋,原名梁治華,字實秋。最初崇尚浪漫主義,寫過不少詩作,但後來認為中國新文學存在著過多的浪漫混亂,故主張寫作時應從理性出發。也曾任職參政員。 • 中年後期寫作多偏向於散文和翻譯,散文代表作即為《雅舍》,而翻譯多讓人耳熟能詳的為《莎士比亞全集》

  5. 作者介紹 • 國小受到周士棻先生影響 • 在美國留學期間受到新人文主義白壁德影響 • 清華大學時期,大學教授向他說明:「散文要懂得割愛」 • 生活規律,注重細節

  6. 作者介紹 • 雖經歷過八年抗戰時的苦難,但這並沒有讓梁實秋的文章變得悲觀,反而有種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 • 認為作品要深,要遠,但不要長。 • 以生活為題材,隨筆寫作成精美小品

  7. 作者介紹 • 雅舍小品是梁實秋於1949年出版,當中有他人生中的體悟,也由於梁實秋樂觀的個性,文章中都能看出他對人生的樂觀積極 • 由於前述所言,梁實秋寫作精簡,善用譬喻,使得雅舍小品看不出一絲冗長,用字精煉

  8. 人倫道德篇

  9. 在《雅舍小品》中,作者常以人理倫常的體材為題。這些小品文大多都以幽默的筆法寫成,也常引用一些名言佳句來印證自己的觀點,並且會想一些相當不錯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而非單純的論斷或批評,顯出作者的智慧。在《雅舍小品》中,作者常以人理倫常的體材為題。這些小品文大多都以幽默的筆法寫成,也常引用一些名言佳句來印證自己的觀點,並且會想一些相當不錯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而非單純的論斷或批評,顯出作者的智慧。

  10. 文章導讀 • 〈孩子〉: • 反諷當代小孩如何成為當時的主人翁,父母反成孝子,並表達自己對體罰是必要的的想法(說到要做到)。 • 歌頌父母親對孩子的愛,也提醒讀者當以孝回報這愛。

  11. 文章導讀 • 〈代溝〉: • 寫代溝是如何造成上下兩代間的不諒解,並說明這溝是多麼難以跨過,絕非單靠忍與愛就能忍受的,最後作者提出一帖良藥,就是溝通。

  12. 文章導讀 • 〈第六倫〉: • 以「第六倫」來看待主人與僕人之間的關係,並說明如果希望主僕關係融洽的話,主人應把僕人當人看,彼此尊重。

  13. 小結 • 以自己認為正確的看法批評現實中人們錯誤的認知,並提出自己的解決之道。 • 常舉出合於自己觀點的例子,來堅定自己的立場。 • 我覺得在讀這些篇章時,有種與作者面對面聊天的感覺,就是那麼歡樂、但卻有些許無奈。 • 我覺得作者雖然沒有走上街頭,但他仍以他的方式默默地想要改變世界----從改變個人的小習慣開始。

  14. 生活體驗篇

  15. 文章導讀 • 〈退休〉 • 探討「退休不退休」的問題 • 為官時一呼百諾 • 退休時匹夫徒步 • 作者的觀點: 真正的退休應該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非一昧的緬懷過去

  16. 文章導讀 • 〈簽字〉: • 簽名或落款並不是只有自己看得懂,也要讓大家所認識並且能讀懂,就算是草書也要以〝標準的草書〞為準不可過於潦草,除非有自己特殊的書寫風格且為大家所認識,另外簽字也能看出一個人的個性。

  17. 文章導讀 • 〈排隊〉: • 雖然說廟會或慶典時,人潮洶湧,大家擠來擠去才有熱鬧的氣氛,但有時有些場合如果大家亂擠一通,場面會變得十分混亂,而且會變得沒有效率,由此了解到排隊的重要性和好處。

  18. 小結 • 有關這一主題的文章,作者常對一些生活中平凡的事情提出不同的見解,有時我們可能會對一些事情耿耿於懷,念念不忘,但換個角度想會有些不同的看法 • 作者藉由一些生活上的大小事,說出他的看法和想法,認為怎樣去做和施行,並在文中多處使用譬喻手法,並提出一些中國傳統上認知的不足以及要改進的地方

  19. 文章導讀 • 〈二手煙〉 • 作者知道抽菸會得肺癌也不以為誡,還是不斷地抽下去。某天他不小心將煙灰吹到別人的衣服,因此萌生自制的念頭,他決定戒菸。而後再看到美國的報導發現二手菸的危害,不僅傷自己也傷害其他人。 • 吸煙的人都是到老才驚覺生命是無常的,才後悔時間不夠用。提醒我們現在還年輕,不要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有夢想就要去實行,傷害自己的身體完全沒有好處。

  20. 人性與生命篇

  21. 篇章總說 此類主題有〈女人〉、〈年齡〉、〈中年〉、〈老年〉、〈時間即生命〉等幾篇。 以時間與人性為主題 細膩刻畫人物醜陋一面 歲月催人老,時間不斷的流逝,而我們卻不能改變,皺紋漸漸地爬滿臉上,時間滴滴答答的過去。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到老的時候才發現時間不夠,所以愛惜時間等於愛惜生命,時間有限,把握當下。

  22. 文章導讀 〈女人〉 此篇文章以開門見山手法敘述全文,每一段的開頭,即已很明瞭的標題說出此段落的重點,女人喜歡說謊、女人善變、女人善哭、女人的嘴、女人膽小、女人的聰明,但我想前面那幾個缺點並不是要批評女人,而是道出人都會有的醜陋面,只是大家不敢說出口,不敢去面對!雖然文中有種種的缺點,不過也在這之中透露出女人柔弱的一面,不管是在生理上或是心理上都與男人有所差異。

  23. 人際交往篇

  24. 篇章總說 • 在梁實秋的雅舍小品中,有關人際交往的篇章不少,如:旁若無人、商店禮貌…….等。 • 取材於生活中人與人的互動,經由他入微觀察、細膩分析,有對人際交往的針砭和剖析,且言近旨遠。

  25. 跟「人」有關的瑣事皆是他善用的寫作題材,所以他的大部分文章中,都有和人際交往有關的元素。如 < 吃相 > 一文,雖然是在寫人性的一面,但也提到餐桌禮儀這項常見的人際交往。 餐桌的禮儀要重視,不要太重視。外國人吃飯不但要席正,而且挺直腰 板,把食物送到嘴邊。我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要維持那種姿式 便不容易。我見過一位女士,她的嘴並不比一般人小多少,但是她喝湯 的時候真能把上下唇撮成一顆櫻桃那樣大,然後以匙尖觸到口邊徐徐吮 飲之。這和把整個調羹送到嘴裏面去的人比較起來,又近於矯枉過正了 。人生貴適意,在環境許可的時候是不妨稍為放肆一點。吃飯而能充分 享受,沒有什麼太多禮法的約束,細嚼爛嚥,或風捲殘雲,均無不可, 吃的時候怡然自得,吃完之後抹抹嘴鼓腹而遊,像這樣的樂事並不常。

  26. 篇章風格 • 有深刻入微的觀察 譬如 < 旁若無人 > 一文,詳細觀察描述在電 影院裡的不愉快經驗。 他的足尖踏在前排椅撐上,繃足了勁,利用腿筋的彈性, 很優遊的在那裏發抖。如果這拘攣性的動作是由於羊癲瘋一類的病症的暴發,我們要原諒他,但是不像,他嘴裏並不吐白沫。看樣子也不像是神經衰弱,他的動作是能收能發的,時作時歇,指揮如意。

  27. 採溫婉諷刺,幽默風趣 譬如 < 臉譜 > 一文,以揶揄誇張筆法刻劃媚上傲下者的醜態。 對下司道貌岸然,或是面部無表情,像一張白紙似的,使你無從觀色,莫測高深,或是面皮繃得像一張皮鼓,臉拉得驢般長,使你在他面前覺得矮好幾尺!但是他一旦見到上司,驢臉得立刻縮短,再往癟裏一縮,馬上變成柿餅臉,堆下笑容,直線條全變成曲線條,如果見到更高的上司,連笑容都凝結得堆不下來,未開言嘴唇要抖上好大一陣,臉上作出十足的誠惶誠恐之狀。簾子臉是傲下媚上的主要工具,對於某一種人是少不得的。

  28. 善於體會人性 譬如 < 謙讓 > 一文,作者形容宴會裡大家互相讓座,但人人不肯放過他們表現謙讓美德的機會。 一群客人擠在客廳裏,誰也不肯先坐,誰也不肯坐首座,好像「常常登上座,漸漸入祠堂」的道理是人人所不能忘的。於是你推我讓,人聲鼎沸。輩份小的,官職低的,垂著手遠遠的立在屋角,聽候調遣。自以為有占首座或次座資格的人,無不攘臂而前,拉拉扯扯,不肯放過他們表現謙讓的美德的機會。有的說:「我們敘齒,你年長!」有的說:「我常來,你是稀客!」有的說:「今天非你上座不可!」事實固然是為讓座,但是當時的聲浪和唾沫星子卻都表示像在爭座。

  29. 小結 在人際交往篇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對於生活周遭事物有細膩的觀察,並用細膩的文思,簡潔且充滿幽默溫婉諷刺的筆觸寫下,成功勾勒出世間的百態,見解透闢,也蘊含他對人性的觀察和人生的感觸。

  30. 人生體悟篇

  31. 人生總是會經歷各種事情,經過時代的歷練後,人生因而豐富。人生總是會經歷各種事情,經過時代的歷練後,人生因而豐富。 • 梁實秋就讀於清華大學時,與好友聞一多合作發表了《冬夜草兒評論》一書,得到遠在日本的郭沫若來信稱讚,與創造社結下了短暫的友誼。 • 「五四運動」爆發後,梁實秋是學校運動積極分子,但因其與章宗祥之子同寢室,看到室友受牽連並在不久後害病死去,使梁實秋開始反思群眾運動的弊端。 • 梁實秋留美,和魯迅論戰過、經過國共內戰遷台,看透世間百態,對人生有獨到的體悟。

  32. 文章導讀 • 〈雅舍〉 • 「有窗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空隙多,雨來則滲如滴漏,即使不能蔽風雨,有鼠出沒任何角落之處甚至大方的磨牙,蚊子以眾欺寡,但是雅舍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可愛!」 • 《雅舍》最宜月夜,地勢較高,得月較先,看山頭吐月,紅盤乍湧,清光四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等至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撒而下,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

  33. 原先介紹雅舍時,梁實秋看透了雅舍的不足之處,相信大部分的人聽完雅舍的短處時都想快點搬離這種地方吧!但是梁實秋不但住下來,還發現雅舍的可愛之處。原先介紹雅舍時,梁實秋看透了雅舍的不足之處,相信大部分的人聽完雅舍的短處時都想快點搬離這種地方吧!但是梁實秋不但住下來,還發現雅舍的可愛之處。 • 美好的事物就得搭配上惡劣的情況,才能顯現出美好事物的美麗。由此可見作者那圓熟,幽默和趣味的創作功力。

  34. 小結 • 〈不亦快哉〉也可以看出梁實秋事非分明、不拘膩於一端,透澈清明的人生態度,與「平凡顯真誠,小節含哲理」寫作的深厚功力

  35. 動物關懷篇

  36. 篇章總說 • 與動物為友 • 以動物為開頭,並提及自己的生命經驗 • 以狗與人做比較,探討人比狗更容易忘恩負義 • 對邱秀芷女士感到佩服

  37. 孟子:「親親而仁民 , 仁民而愛物。」他認為通常有仁之人,都會對萬物產生惻隱之心,動物當然不能例外。受過儒家薰陶的梁實秋,也自然地流露愛護動物之情,故此,愛護動物這個主題在雅舍文章中不經意的表露出來,有關動物的文章在《雅舍小品》佔了不少篇幅 • 梁實秋對不單所有動物有同情悲憫的仁心,更利用文字直接表示個人對愛護動物的看法,更能符合孟子所主張的惻隱之心。

  38. 〈一條野狗〉和〈虐待動物〉裡,梁實秋不忍見到動物受虐待,進而對這些現象感到憤怒:「一個人不可以有意無意的把不必要的痛苦加在動物身上,人們就是這樣,一點都不顧他人感受。人類為了自私的享受而不惜製造痛苦,這只是顯示人性之惡的一面。」(〈虐待動物〉)由上述觀之,《雅舍小品》簡單地表露著對虐待動物的厭惡和愛護動物的重視〈一條野狗〉和〈虐待動物〉裡,梁實秋不忍見到動物受虐待,進而對這些現象感到憤怒:「一個人不可以有意無意的把不必要的痛苦加在動物身上,人們就是這樣,一點都不顧他人感受。人類為了自私的享受而不惜製造痛苦,這只是顯示人性之惡的一面。」(〈虐待動物〉)由上述觀之,《雅舍小品》簡單地表露著對虐待動物的厭惡和愛護動物的重視

  39. 總體創作風格 • 簡潔活潑的語言 • 融合中西文化思想而別有見解 • 方言俚語的使用 • 多樣的修辭技巧 • 文字充滿節奏感 • 作品中多充滿真誠,及如何面對生命中的缺點,苦中作樂 • 多充滿自己的生命經驗 • 平凡中顯真誠,於小節處蘊含哲理

  40. 《雅舍小品》所寫的題材雖屬於生活瑣事,但寫來卻不會淡如白開水,也不會板滯如流水賬。他的文章最合乎知識份子的品味和格調,既博且雅,一派從容,篇幅雖不長,但卻令人在最短時間內去體會人生,參悟智慧。他的文章,切易讀,任何年齡的讀者,都會在他那圓熟,幽默和趣味的文字功力上獲益。《雅舍小品》所寫的題材雖屬於生活瑣事,但寫來卻不會淡如白開水,也不會板滯如流水賬。他的文章最合乎知識份子的品味和格調,既博且雅,一派從容,篇幅雖不長,但卻令人在最短時間內去體會人生,參悟智慧。他的文章,切易讀,任何年齡的讀者,都會在他那圓熟,幽默和趣味的文字功力上獲益。

  41. 參考資料 • 梁實秋《雅舍小品1》(台灣,正中;1949) • 梁實秋《雅舍小品1》(台灣,正中;1973) • 梁實秋《雅舍小品1》(台灣,正中;1982) • 梁實秋《雅舍小品1》(台灣,正中;1986)

  42. 參考資料 • 台灣文學網(http://tln.nmtl.gov.tw/ch/m2/nmtl_w1_m2_c_2.aspx?person_number=K12015)(2013/4/30)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為校史館-梁實秋網站(http://archives.lib.ntnu.edu.tw/LiangShihChiu/)(2013/4/3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