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3

可逆电动势

可逆电动势. Reversible Electromotive Force (emf). 可逆电 动 势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1. 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可向 正反两方向进行. 2. 电池在十分接近平衡 状态下工作. 能斯特 (Nernst) 方程 (1889 年 ). P 为产物 R 为反应物. 可逆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 恒温恒压下,电池的三种放电途径. 不可逆放电. 可逆放电. 短路放电. 外电源. E. E. E. 可逆放电. ( 对环境 ). 化学反应  两个 ( 多个 ) 半电池组成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可逆电动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可逆电动势 Reversible Electromotive Force (emf) 可逆电动势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1. 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可向 正反两方向进行 2. 电池在十分接近平衡 状态下工作

  2. 能斯特(Nernst)方程 (1889年) P为产物 R为反应物

  3. 可逆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

  4. 恒温恒压下,电池的三种放电途径 不可逆放电 可逆放电 短路放电 外电源 E E E

  5. 可逆放电 (对环境)

  6. 化学反应  两个(多个) 半电池组成 (无数) (?)

  7. 数据总结 新实验 实验 理论、规律

  8. 11-13 电极电势 电池电动势 (为各类界面电势差之和) E

  9. p.351

  10. E 顺序由右至左,电势由高至低 相界面的特征: 电荷的空间分离界面的电势差

  11. 一. 金属接界(接触)电势 取决于金属的电子溢(逸)出功(功函) e Zn Cu Solid / solid interfaces

  12. 触 电 势 的 形 成 p.352

  13. 二. 液体接界电势(扩散电势) H+ H+ Ag+ Cl+ AgNO3 HCl HCl HNO3 a2<a1 a2=a1 Liquid / liquid junction potential 离子扩散速度不同所引起的

  14. 不可逆过程 丹 尼 尔 电 池 (1836年)

  15. 两种组成相同的I-I价型电解质 的不同浓度的液界电势:

  16. p.339

  17. 盐桥的作用(Salt Bridge) 饱和 KCl Cl- Cl- K+ K+ 盐 桥 El(1) El(2) 溶液(2) 溶液(1) 液接电势降至1 mV

  18. C

  19. 由 30 mV 1 mV C’1和C’2 为从盐桥扩散至溶液1,2 的KCl的浓度

  20. 三.电极电势(电极电位) Electrode Potential a.从半电池考虑(可逆电池) (固/液界面)Solid/Liquid Interfaces

  21. a.从半电池考虑(可逆电池)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22. a.从半电池考虑(可逆电池) b.从电化学势考虑

  23. 电化学势Electrochemical Potential 恒温恒压下荷电粒子i从相转移到相 Gi = i- i + zie0(  -  ) 平衡时: I  + zie0  = I  + zie0  两相间建立平衡电势

  24. 平衡时电化学位

  25. 纯物质为标准态

  26. 标准电极电势 单电极的Nernst方程 电极电势表达式

  27. (紧密层) Helmholtz模型 (1879年) Gouy-Chapman 模型 (1913年) D-H理论(1923年) Stern 模型 (1924年) (扩散层) (紧密层和扩散层) 四. 固/液界面双电层模型 Double Layer of Solid/Liquid Interfaces

  28. 紧密层 (静电作用)  1 10-10 nm

  29. 分散层(扩散层)(热运动)  10-9-10-6 nm

  30. Stern Model (静电作用,热运动) 10-10 nm -10-6 nm  

  31. p.366 扩散双电层电势分布图

  32.  1  10-9-10-6 nm 10-10 nm 10-9-10-6 nm (b) (c) (a)  分散层 紧密层

  33. 特性吸附(去水化层,附加能量) 四. 固/液界面双电层模型 Grahame 理论 (1947年) I H P(内紧密层,内Helmholtz层) ( Inner Helmholtz Plane) O H P(外紧密层) ( Outer Helmholtz Plane)

  34. 考虑吸附溶剂分子的影响 四. 固/液界面双电层模型 Bockris-Devanathan-Muller (BDM)理论(1963年)

  35. p.365 Metal atom e e e Hydratecation liquid solid bulk liquid Hydrateanion bulk solid 2-20 Å nm~m

  36. Au(111) surface in 0.5 M H2SO4 under potential control [110] 0 V 0 V 200x200 nm 0 2 3 6 nm 0 .79 V 0 .75 V 0 2 3 6 nm 0 2 4 nm

  37. SO4 2- adsorption at Au(111) [110] [110] R30 0.5 M H2SO4,, 0.79 V SO4 2- - (√3 ×√7) R30

  38. 五.电极电势的测定 单个电极的电势至今 还不能由实验直接测定

  39. 五.电极电势的测定 单个电极的电势至今还不能由实验 直接测定 1953年IUPAC建议采用氢标电极电势 (一). 标准氢电极||测量电极(+)

  40. 六. 有关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 的几点说明 1. Redox的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强, 标准 电极电势值越负Redox的氧化态的氧 化能力越强, 标准电极电势值越正 2.

  41. p.357

  42. p.356 水溶液中的标准电极电势(298K)

  43. 4. o较正的电极的氧化态与o较 负的电极的还原态的反应可自发 进行 3. 电极电势表示为还原电势 氧化态+ze还原态

  44. 对多个电化学对的体系:

  45. 5. 参加反应的其它物质, 也需要 一并列入能斯特方程式 Cr2O72-+14H++6e=2Cr3++7H2O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