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likes | 779 Views
第五章 汽车的公害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排气公害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 汽车噪声 第四节 汽车排气污染物及噪声实验. 第五章 汽车的公害 第一节 概述. 公害的组成 汽车的公害包括三个方面,汽车排气对大气的污染;噪声对环境的危害;汽车电器设备对无线电通讯及电视广播等的电波干扰。 制动蹄片、离合器片、轮胎的磨损物、扬起的粉尘。. 排气公害 组成 主要有 CO 、 HC 、 NO X 、 SO 2 、铅化合物、碳烟、和油雾。. 来源 1. 汽车发动机排出的燃烧产物; 2. 发动机曲轴箱通风污染(主
E N D
第五章 汽车的公害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排气公害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 汽车噪声 第四节 汽车排气污染物及噪声实验
第五章 汽车的公害第一节 概述 • 公害的组成 汽车的公害包括三个方面,汽车排气对大气的污染;噪声对环境的危害;汽车电器设备对无线电通讯及电视广播等的电波干扰。 • 制动蹄片、离合器片、轮胎的磨损物、扬起的粉尘。
排气公害 组成 主要有CO、HC、NOX、SO2、铅化合物、碳烟、和油雾。
来源 1. 汽车发动机排出的燃烧产物; 2. 发动机曲轴箱通风污染(主 要是HC); 3. 燃料箱和化油器溢出的汽油 蒸汽。
汽油、柴油机排气公害特点 汽油机主要是CO、HC、和NOX;柴油机的CO和HC排放量要比汽油机少得多,而碳烟的成分远高出汽油机,同时NOX的排气量也较多。
微粒子 • 由发动机排出的全部废气,在接近大气条件下,除去非化合形态的凝聚水以后收集到的全部呈固体状和液体状的微颗粒。 • 微粒子的成分: • 可溶性成分(由润滑油产生) • 非可溶成分(碳烟)
有害物排放物 • 一次有害排放物:直接从发动机排出的有害物:CO、HC、NOx和微粒。 • 二次有害排放物:未燃HC、NOx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会发生十分复杂的化学反应,诱发新的有害物。
地球温室效应 • 当大气中的CO2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形成一层日益加厚的透明薄膜,太阳光照射在地表面的能量很难再散发到大气层外去,使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层融化。
光化学烟雾 • 是HC和NOX在太阳光紫外线作用下产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臭氧、醛等烟雾状物质。
一氧化碳CO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人体通过呼吸道吸入CO,并经肺部吸收进入血液。同于CO与血的亲和能力是氧的210倍,能很快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血液向心、脑等器官输送氧气,这时人会产生恶心、头晕、疲劳等缺氧症状,严重时会窒息死亡。
氮氧化物NOx NO毒性不大,但浓度过高时会引起中枢神经障碍;NO2有刺激性气味,吸入肺部后与肺部的水结合可形成可溶性硝酸,严重时会引起肺气肿。
碳氢化合物HC 人体内吸入较多的HC,会破坏造血 机能,造成贫血、神经衰弱,并会 降低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微粒PM • 微粒的直径大约在0.1~10µm之间。 • 对人体和大气环境危害最大的是2.5µM左右的微粒,它悬浮在离地面1~2m的高度,容易被人体吸入,引起人体组织等的病变。
噪声公害 定义噪声是指人们不需要并希望用一定措施加以控制和消除掉的声音总称。 分类交通噪声、生产噪声、建筑噪 声、生活噪声。
汽车噪声来源 1. 发动机噪声; 2. 轮胎噪声; 3. 车体振动; 4. 传动系噪声; 5. 车身干扰空气及喇叭声。
电波公害 产生原因在汽车的电器设备中有很多振荡回路,当火花放电时,就会产生高频振荡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射到空中,引起干扰。 减少措施主要是限制汽车点火系产生的电波杂音强度
第二节 排气公害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一、CO的形成
1)混合气:混合不均匀或分配不均,造成局部缺O2,会产生少量CO。1)混合气:混合不均匀或分配不均,造成局部缺O2,会产生少量CO。
二、HC的形成: 除了泄露、逸出之外,其主要原因是燃烧不完全产生的。
对于四冲程发动机: (2) 激冷面温度过低,火焰传不到,反应终止,HC化合物随废气排出。 (3) 狭缝的熄焰效应,可燃混合气不能燃烧。
NOx的形成 NO的形成取决于温度、氧的浓度、 停留在高温下的时间。
碳烟的形成 碳烟的生成经过高温热裂解、大量脱氢的过程而形成基本晶粒。
微粒(PM)的形成 • 炭烟DS、可熔性有机物成分SOF和硫酸盐。 • 柴油机在高负荷时,炭烟在微粒中所占的比例升高,在部分负荷时则有所降低。 • 重馏分的未燃烃、硫酸盐以及水分等在炭粒上吸附凝聚,很多情况下,炭烟即指微粒。
四、影响因素 1. 负荷影响(汽油机) 节气门开度 可燃混合气浓度 (1)起动20%左右 0.2~0.6 (2)怠速0 0.6~0.8 (3)小负荷0%~30% 0.7~0.9 (4)中负荷30%~80% 0.9~1.1 (5)大及全负荷>80%~100% 0.8~0.9 (6)加速100% <1
2.发动机转速ne (1)汽油机 (2)柴油机 CO CO ne HC 减少ne=nemax HC Nox NO
3.不稳定工况的影响 减速HC 增加 (汽油机) HC 减少 (柴油机) 怠速CO增加(汽油机)CO减少 (柴油机) 加速Nox增加HC增加 CO增加 4.发动机热工况影响 燃烧室的温度取决于 水温 冷却方式
冷却液温度T升高 氧化条件改善 HC减少 冷却液T升高 缺壁温度升高 ,Nox升高 水温T下降 ge升高HC NO 5.技术状态 动力性下降; 经济性下降; 可靠性下降; 排污提高。
(2)点火系 Pmax增大NOx增大。 Tmax增大 下降HC减小 过小 HC升高。 (3)积炭
第三节 汽车噪声 一、汽车噪声的定义 由行驶的汽车所产生的这种综合的声辐射称为汽车噪声。 二、汽车噪声的组成 发动机噪声、传动系噪声、轮胎噪声、车身噪声。 三、汽车噪声的分类 1.车内噪声 2.车外噪声
2.噪声特性:声级、频谱和辐射指向性指标。 (1)声级:声压级和声音的大小等级。 • 研究噪声,不只是单纯探讨声音大小,更重要的是应寻求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原因。噪声并非是一简单物理量,而应以对人体的感觉进行统计的方法,近似制定衡量噪声的尺度。
声波是空气密度变化的波(疏密波),它使振动压力产生变动。这种压力变动成分的有效值就叫声压。声压级用相对于基准声压的对数比表示,即dB。声波是空气密度变化的波(疏密波),它使振动压力产生变动。这种压力变动成分的有效值就叫声压。声压级用相对于基准声压的对数比表示,即dB。 P:出现的声压级;P0:基准声压级(2× Pa)
人们听到声音时的感觉大小,是主观感觉量。 • 等感曲线:通过众多人的试验,运用统计方法求得声音大小的等级和声压级的关系。
(2)噪声级 • 为了近似地测定人耳所能感到的声音大小,而在声压级计上配有标准的听觉计权网络,构成噪声计。 • 计权网络分A、B、C三种特性。 • A特性与人的感觉最为相关。
(4)辐射指向性指标 • 汽车上各声源位置和辐射噪声大小不同以及噪声传播途径的差别,在行驶中表现出各方向上噪声强度并不相同的特点。 • 发动机和排气系统两个波峰
四、车外噪声的影响因素 (1)发动机转速ne (2)车速ua (3)加速 低档ne提高则噪声升高。 (4)档位ua常数同档位du/dt不同噪声不同。 不同档位起步ne减小则 噪声减小。 (5)载质量G载增大则噪声升高。 (6)技术状况
五、发动机噪声 发动机噪声包括:燃烧噪声、机械噪声、进气噪声、排气噪声、风扇噪声。 1.燃烧噪声 (1)Pmax (2)用压力频谱曲线表征 (3)单位:dB(分贝) (4)影响因素 1)发动机转速ne升高,则噪声升高。
2)负荷(可用节气门开度表征) 发动机负荷减小,则噪声减小。 3)喷油提前角 减小则Pmax减小则噪声减小。 4) 点火提前角 减小则Pmax减小则噪声减小。 5)满附荷加速 噪声升高。 6)不正常燃烧 噪声升高。
2 机械噪声 1)活塞对汽缸套的撞击声 取决于Pmax和活塞与汽缸之间的间隙。 噪声影响因素 1)活塞与汽缸壁间隙间隙越大,发动机噪声越大。 2)线速度线速度提高则噪声升高。 3)负荷负荷升高则噪声升高。 4)润滑条件润滑条件得到改善则噪声下降。
(2)配气机构噪声 取决于气门运动速度。 (3)正时齿轮的噪声 1)内因:交变载荷。 2)外因:曲轴扭转刚度。 (4)喷油系噪声 包括流体噪声、机械噪声。 3 进排气噪声 在进排气过程中的气体压力波动和气体流动所引起的振动而产生。
4风扇噪声 旋转噪声 包括 涡流噪声ne升高则噪声升高。 机械振动噪声 取决于风扇的叶片角度、数目、材料。 六、传动系噪声 (1)变速器 1)齿轮振动:交变载荷 2)轴承
3)润滑油的搅拌声 4)发动机振动传到变速器 (2)传动轴 (3)驱动桥 七、轮胎的噪声 1.花纹噪声 2.道路噪声 3.弹性振动 4.风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