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蜱类绪论

蜱类绪论. 蜱又称扁虱或牛虱,也称 “ 草爬子 ” 、 “ 狗豆子 ” 、 “ 马鹿虱 ” 。 蜱类属于蜱螨亚纲、寄螨目、蜱亚目、蜱总科,下分硬蜱科、软蜱科、纳蜱科,其中最常见和危害最严重的为硬蜱科。蜱类是一类重要的吸血外寄生虫,觉大多数寄生在哺乳动物体表,它不仅吸食大量血液,刺激叮咬部发炎,有时还可引起宿主呈现运动功能麻痹性瘫痪,更重要的是它是许多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和保虫宿主。. 硬蜱病原体. 硬蜱呈红褐色,背腹扁平长卵圆形,芝麻至米粒大,雌虫吸饱血后可膨胀大蓖麻籽大。硬蜱头、胸、腹愈合在一起,不可分辩,按其外部器官的功能和位置分为假头和躯体两部分。. 假 头.

ches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蜱类绪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蜱类绪论 • 蜱又称扁虱或牛虱,也称“草爬子”、“狗豆子”、“马鹿虱”。 蜱类属于蜱螨亚纲、寄螨目、蜱亚目、蜱总科,下分硬蜱科、软蜱科、纳蜱科,其中最常见和危害最严重的为硬蜱科。蜱类是一类重要的吸血外寄生虫,觉大多数寄生在哺乳动物体表,它不仅吸食大量血液,刺激叮咬部发炎,有时还可引起宿主呈现运动功能麻痹性瘫痪,更重要的是它是许多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和保虫宿主。

  2. 硬蜱病原体 • 硬蜱呈红褐色,背腹扁平长卵圆形,芝麻至米粒大,雌虫吸饱血后可膨胀大蓖麻籽大。硬蜱头、胸、腹愈合在一起,不可分辩,按其外部器官的功能和位置分为假头和躯体两部分。

  3. 假 头 • 平伸于躯体的前端,由1个假头基,1对须肢,一对螯肢和1个口下板组成。须肢在吸血时起固定和支撑蜱体的作用。螯趾为切割宿主皮肤之用。逆齿在吸血时具有穿刺和附着的作用。

  4. 躯 体 • 背面有一块盾板,雄虫的盾板几乎覆盖整个背面,雌虫、若虫和幼虫的盾板呈圆形、卵圆形、心脏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仅覆盖背面的前方。盾板前缘两侧具有肩突。腹面有气门板1对,位于第4对足基节的后外侧,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5. 其成虫和若虫有足4对,幼虫3对。足由6节组成,又体侧向外依次为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后跗节和跗节。外距的有无和大小是重要的分类依据。其成虫和若虫有足4对,幼虫3对。足由6节组成,又体侧向外依次为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后跗节和跗节。外距的有无和大小是重要的分类依据。

  6. 内部构造 • 消化系统:由前肠、中肠和后肠组成。前肠作为特殊的吸血筒,中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后肠是未消化残余物和马氏管内含物的排除管。

  7. 生殖系统:饥饿雌蜱,卵巢呈马蹄形弯曲,其后部与虫体纵轴垂直,位于中肠后侧叶与直肠囊的腹面,饱血时,卵巢逐渐增大。雌蜱还有一种称为简氏器的腺体,分泌一种蜡质,涂抹于刚排除的卵粒外。生殖系统:饥饿雌蜱,卵巢呈马蹄形弯曲,其后部与虫体纵轴垂直,位于中肠后侧叶与直肠囊的腹面,饱血时,卵巢逐渐增大。雌蜱还有一种称为简氏器的腺体,分泌一种蜡质,涂抹于刚排除的卵粒外。 • 若虫和成虫有发达的气管系统,通过气门进行气体交换和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 • 另外蜱还有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

  8. 生物学特性 • 蜱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前三期是要在人、畜等野兽身上吸血。这几期的转变均需蜕化。幼虫和若虫常寄生在小野兽和禽类的体表,成虫寄生于大动物身上。

  9. 生 活 史 • 大多数硬蜱在动物体上交配,雄蜱爬到雌蜱体上腹面相对,雄蜱将口器深入雌蜱的生殖孔内出入数次或经数小时,后抽回,雄蜱向前移动,使生殖孔与雌蜱的相对,射出精球一只与雌蜱生殖孔上,后身体后腿、以口器将精球推入雌蜱生殖孔内。精子游出后顺阴道入内使卵受精。继配后雌蜱离开宿主,在土块下静伏,经4-9天开始产卵。卵小,呈卵圆形,黄褐色;经2-3周或一个月以上,出幼虫。经2-7天吸饱血后落地,经蜕化变为若虫,再侵袭动物,经3-9天饱血后落地,蛰伏数十天蜕皮为成虫。

  10. 根据硬蜱各发育阶段吸血是否更换宿主分为3种类型:根据硬蜱各发育阶段吸血是否更换宿主分为3种类型: • 一宿主蜱:蜱在一个宿主体内完成幼虫至成虫的发育,如微小牛蜱。 • 二宿主蜱:蜱的幼虫和若虫在一个宿主体上吸血,而成虫在另一个宿主体上吸血,如残缘璃眼蜱 • 三宿主蜱:蜱的幼虫、若虫和成虫分别在三个宿主体上吸血,饱血后都需要离开宿主落地蜕皮或产卵。如硬蜱属、血蜱等。

  11. 蜱类在各发育阶段不仅对温度、湿度等气候变化有不同程度的适应能力,而且有强的耐肌能力。蜱类在各发育阶段不仅对温度、湿度等气候变化有不同程度的适应能力,而且有强的耐肌能力。 • 蜱类还存在滞育现象,是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表现为饿蜱不活动,抑制其寻找宿主,饱食过程延迟,饱食雌蜱产卵延迟,饱食幼蜱和若蜱变态延迟及卵期胚胎发育的延迟。 • 蜱类的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

  12. 常见种类 • 我国家畜体常见的硬蜱种类有以下几种: • 微小牛蜱;全沟硬蜱;血红扇头蜱;镰形扇头蜱;长角血蜱;青海血蜱;残缘璃眼蜱;草原革蜱;森林革蜱;龟形花蜱。

  13. 危 害 硬蜱不仅吸食宿主的大量血液,大量寄生时可引起贫血,消瘦,发育不良,皮毛质量降低以及产乳量下降等,由于它的叮刺可使宿主皮肤产生水肿、出血、胶原纤维溶解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急性反应,在恢复期,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逐渐代替中性粒细胞。对蜱有免疫性的宿主,其真皮处具有明显的嗜碱性细胞的浸润。蜱的唾液腺能分泌毒素,可使家畜产生厌食、体重减轻和代谢障碍,但症状一般较轻。

  14. 某些种的雌蜱唾腺可分泌一种神经毒素,它抑制肌神经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活动,造成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急性上行性的肌萎缩性麻痹称为“蜱瘫痪”。某些种的雌蜱唾腺可分泌一种神经毒素,它抑制肌神经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活动,造成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急性上行性的肌萎缩性麻痹称为“蜱瘫痪”。

  15. 经蜱传播的疾病较多,已知蜱是许多种病毒、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原虫、线虫的传播媒介或贮存宿主,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原性疾病和人兽互通病,如森林脑炎、莱姆病、出血热等。硬蜱在兽医学上更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因为对家畜危害极其严重的巴贝斯虫病和泰勒虫病都必须依赖硬蜱传播。经蜱传播的疾病较多,已知蜱是许多种病毒、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原虫、线虫的传播媒介或贮存宿主,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原性疾病和人兽互通病,如森林脑炎、莱姆病、出血热等。硬蜱在兽医学上更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因为对家畜危害极其严重的巴贝斯虫病和泰勒虫病都必须依赖硬蜱传播。

  16. 防 治 充分调查研究各种蜱的生活习性(消长规律、孳生场所、宿主范围、寄生部位等),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消灭畜体上的蜱: (1)捕捉; (2)化学药物灭蜱:常用的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脒基类杀虫剂、可根据使用季节和应用对象,选用喷涂、药浴或粉剂涂洒等不同的用药方法,还应随蜱种不同优选合适的药液浓度和使用间隔时间。各种药剂的长期使用,可使蜱产生耐药性,因此,杀虫剂应混休合使用或轮流使用,以增强杀蜱效果和推迟发生抗药性。

  17. 2、消灭畜舍的蜱 堵塞畜舍的缝隙和小孔,配合药物杀虫;新割的牧草应在太阳下晒干。 3、消灭自然界中的蜱 改变自然环境使不利于蜱的生长。捕杀啮齿动物对消灭蜱也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采用遗传防治、生物防治来灭蜱及选育抗蜱家畜品种和抗蜱免疫,这些将对灭蜱带来深远的意义。 4 、疫苗免疫(澳大利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