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 likes | 1.11k Views
第 2 章. 軟硬體需求- 安裝前的準備. 本章提要. 2-1 硬體需求 2-2 認識硬碟與硬碟分割區 2-3 Linux 所需的硬碟分割區 2-4 規劃您的硬碟 2-5 如何取得新版的 Linux. 2-1 硬體需求. Linux 發行版大都包含的基本硬體需求: 純文字模式 :具備 Pentium 200 的 CPU 及 64 MB 以上的記憶體就能順利執行了。 X Window 圖形模式 :至少需要 Pentium II 400 或更高等級的 CPU, 以及 192 MB 以上的記憶體才能勝任。
E N D
第 2 章 軟硬體需求- 安裝前的準備
本章提要 • 2-1 硬體需求 • 2-2 認識硬碟與硬碟分割區 • 2-3 Linux 所需的硬碟分割區 • 2-4 規劃您的硬碟 • 2-5 如何取得新版的 Linux
2-1 硬體需求 • Linux 發行版大都包含的基本硬體需求: • 純文字模式:具備 Pentium 200 的 CPU 及 64 MB 以上的記憶體就能順利執行了。 • X Window 圖形模式:至少需要 Pentium II 400 或更高等級的 CPU, 以及192 MB 以上的記憶體才能勝任。 • 至於其他配備, 例如硬碟、顯示卡、網路卡...等, 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要能相容於 Linux。
中央處理器 主機板 記憶體 IDE 與 SCSI 控制介面 硬碟 顯示卡 不要使用最新上市的顯示卡 由 Linux 光碟開機後, 所見到的安裝畫面判斷 顯示器 滑鼠 光碟機 網路卡 數據機 筆記型電腦 2-1 硬體需求
中央處理器 • Intel:從 Pentium 開始, 到 Celeron、Pentium III 及 Pentium 4 (包括 Xeon), 都沒什麼問題。對於有瑕疵的早期 Pentium, Linux 核心也可以避開其錯誤。 • AMD:也是從 K5 等級開始支援, 到 K6 、K6-2 、K6-3 、Athlon 及 Duron 系列都沒有問題。
中央處理器 • Linux 具支援 SMP (Symmetric Multi-Processors, 對稱式多處理器) 平行處理(Parallel Processing) 的能力, 在 x86 架構的平台上, 也符合 Intel MPS ( Multi-Processor Specification) v1.1/1.4 的標準。 • Linux 文件中特別提出警告, 超頻將可能導致系統鎖死與當機, 亦可能在編譯核心時, 造成原因不明的錯誤。
主機板 • 目前已知華碩 ASUS P4P800 系列的主機板, 可能會無法安裝 Fedora Core 2 發行版:會在光碟開機的畫面過後不久, 出現 "Uncompressing Linux... ok" 的訊息之後 , 即無法繼續安裝。這是 Fedora Core 2 的 Bug, 請參閱其第一片安裝光碟中的 RELEASE-NOTES-en.html 檔或是 https://bugzilla.redhat.com/bugzilla/show_bug.cgi?id=121819 網頁的說明。
記憶體 • 單純使用文字模式時, 最少需要 64MB 記憶體;若要執行 X Window, 則最低建議值為 192 MB, 最好擁有 256 MB 的記憶體, 當然記憶體永不嫌多, 愈多的記憶體會讓系統的效能愈好。 • 若想將 Linux 主機連上網路, 供多人登入使用, 則需要更多的記憶體來因應每個登入的使用者。
記憶體 • 一般而言, 每多一個文字模式的使用者, 就要多消耗 0.5〜1MB 的記憶體 , 而每多一個 X Window 的使用者, 就需增加 2〜4MB 記憶體。 • 若是實體記憶體數量不敷使用時, Linux 就會靠 swap 分割區當做虛擬記憶體使用。但畢竟虛擬記憶體是用硬碟空間模擬而來, 效能遠遜於實體記憶體。
IDE 與 SCSI 控制介面 • Linux 支援了與主機板整合在一起的 IDE 控制介面, 以及獨立的 IDE 控制卡。最多支援到 10 個 IDE 埠, 亦即可同時連接 20 個 IDE 周邊設備, 但是需要自行設定參數。 • 而相較於 IDE 介面, SCSI 控制卡具有較不耗費 CPU 資源、可連接較多的硬體周邊, 及傳輸速度高等特性。目前 Linux 並不支援少部份的 SCSI 控制卡。
IDE 與 SCSI 控制介面 • 至於目前普遍用來提高效能的 IDE RAID 控制介面/控制卡, 與新規格的Serial ATA 介面, Linux 的支援還未齊全, 建議您在購買與使用前, 先向廠商詢問是否支援 Linux 作業系統, 以確保買回來的新硬體能夠在 Linux 下使用。
硬碟 • 以目前使用者最多的 Fedora Core 2 為例, 最小安裝約需要 620MB 的硬碟空間, 全部安裝則約需 8GB。而目前 Linux 最高可支援至 2TB (即 2048GB) 大小的硬碟。 • Linux 支援所有介面的內接式硬碟, 開機的時候系統會自動偵測硬碟的型號, 在相容性上應該沒有問題。如果偵測數值不正確 , 請檢查一下 BIOS 中的硬碟設定, 如果硬碟模式是設在 NORMAL 或 LARGE, 則調整為 LBA 或 AUTO 再試試看。
硬碟 • 至於大多數的 IDE/ATAPI 抽取式磁碟機, 在系統安裝時都無法直接支援, 例如使用廣泛的 ZIP 磁碟機和著名的 LS-120。您必須在安裝完成之後, 載入相關模組, 方能驅動該項設備。但如果您的 ZIP 磁碟機是 USB 介面, 由於目前 Linux 已支援大部分的 USB 周邊, 只要接上 USB 連接線, 系統便會自動偵測到此裝置。
硬碟 • SCSI 抽取設備需視其 SCSI 控制卡是否被支援來決定, 只要 SCSI 卡能夠為系統所支援 , 則與該控制卡連接的所有儲存設備 (不論外接、內接或抽取式)皆可正常使用。
顯示卡 • Linux 對顯示卡的支援分為純文字模式, 以及 X Window System的圖形模式。一般而言, 只要具備 VGA 等級或更好的顯示卡, 使用文字模式都不會有問題。設定圖形模式的時候, 則取決於 X Window System有無支援該顯示卡的型號。 • 雖然 X Window System支援非常多的顯示卡, 而且數量迅速增加中, 但如果所使用的顯示卡是剛推出不久的型號, 很有可能還沒支援到。
顯示卡 • 而目前尚未支援的顯示卡, 除了等待更新版本的 X Window System出爐外, 並不全然代表不能使用, 您可以參考 3-2-1 節, 先使用文字模式安裝 Linux, 安裝完成後再到顯示卡晶片廠商的網站中, 尋找 Linux 的驅動程式。目前市佔率較高的 NVIDIA 與 ATI 顯示晶片, 皆已支援 Linux 作業系統, 您可以到他們的網站下載支援 Linux 的驅動程式:
顯示卡 • NVIDIA:http://www.nvidia.com/object/linux_display_archive.html • ATI:http://www.ati.com/support/driver.html • 由於製造顯示卡的廠商很多, 因此以下所談到的型號, 指的均是顯示卡晶片。在 Linux 中, 也是以介面卡上的晶片型號辨識, 而不是介面卡的製造廠商。
顯示卡 • 如何知道您的顯示卡是否有被支援呢?提供以下幾點經驗供您參考。 • 不要使用最新上市的顯示卡 • 由 Linux 光碟開機後, 所見到的安裝畫面判斷
不要使用最新上市的顯示卡 • 目前市面上, 只要上市超過一年的顯示卡, 在安裝 Linux 時, 幾乎都不會遇到什麼困難, 建議不要使用最新上市的顯示卡。 • 由於這些顯示卡可能是在您所使用的 Linux 投行版推出之後, 才陸續問世, 因此能被支援的機率也就大大降低了!
由 Linux 光碟開機後, 所見到的安裝畫面判斷 • 另一個判斷 Linux 是否支援目前使用顯示卡的方法是:以第一片安裝光碟開機, 若開機後, 您能看到圖形模式安裝畫面, 這通常表示您的顯示卡已經被支援了!反之, 如果出現的是文字模式的安裝畫面, 則表示此版 Linux 不支援您的顯示卡。
顯示卡 • 確認顯示卡是否支援之後, 如果不想在此時繼續安裝 Linux, 可以按主機上的"重新開機" 鈕, 重新啟動電腦, 停止安裝 Linux, 這並不會導致原有系統損毀。
顯示器 • 顯示器基本上不會有問題, 只要在設定 X Window 的解析度時, 注意一下顯示器的水平和垂直掃瞄頻率。當解析度愈高, 掃瞄頻率也要愈高, 才不會造成畫面閃爍的情形。這需要顯示器與顯示卡相互配合, 相關的詳細資料, 可以參閱您所使用的顯示器、顯示卡說明手冊, 上面都會詳列所支援的掃描頻率。
滑鼠 • 建議您使用 3 鈕滑鼠, 因為在 X Window 中, 滑鼠的 3 個按鈕都有作用。至於連接埠方面, 除了 PS/2 及序列埠 (Serial Port) 以外, 也支援了 USB 介面的滑鼠。
光碟機 • Linux 支援 IDE/ATAPI、SCSI 光碟機, 但 SCSI 光碟機還必須以 SCSI 控制卡的支援與否來決定。另外不論是 DVD-ROM 、CD-R 或 CD-RW 燒錄機, Linux 也都有支援。
網路卡 • 隨著 Linux 佔有率的提升, 許多網路卡廠商也開始注意到 Linux 的用戶了。在賣場, 您可以放心購買下列網路卡: • 印有 "Linux Ready" 字樣及企鵝圖示的網路卡:如 PCI (久森資訊) 或 Buffalo (巴比祿)。 • 高知名度廠商的網路卡:如 Intel、3Com公司的網路卡。
網路卡 • 依晶片型號選購:在購買網路卡時, 認網路卡型號還不如辨識晶片型號來的容易。因為網路卡可能換了不同的晶片, 可是網路卡的型號還是沒有改。因此我們只要確認 Linux 支援的晶片有哪些, 就不用在意到底買的是哪家網路卡了。目前 Linux 所支援且頗受大家喜愛的晶片有:RTL8139 晶片 (俗稱的螃蟹卡, 即晶片上印有螃蟹圖樣), Intel 的 82559、82550, 3Com 的3C905C, 以及 mx 和 UMC 等廠牌的晶片。
數據機 • 由於連接數據機的 RS-232 接頭、序列埠的傳輸協定, 以及數據機所採用的 AT 指令集 (AT Command) 都是工業標準規格, 因此所有透過 RS-232 相連的外接式數據機均完全相容。此外, 內接式的 PCI 介面數據機 Lucent Venus (Actiontec PM-6500-LKI) 亦可正常使用。
數據機 • 至於 USB 介面數據機, 除了支援 USB Communication Device Class Abstract Control Model (簡寫為 CDC ACM) 介面可以使用外, 其餘皆無法使用, 所以購買與使用前必須先向廠商詢問是否支援 CDC ACM 介面。 • 少數與音效卡高度整合的數據機, 和許多需借助軟體模擬部份功能的數據機 (如標榜 WinMODEM 的相關產品), 這些 Linux 多半無法支援。
數據機 • 關於 WinMODEM 的支援與安裝, 請參考 http://www.linmodems.org 網站上的資訊。 • ISDN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 數據機的支援程度, 和一般數據機相同, 只要外接於 RS-232 都有支援。SpellCaster 公司出品的 Datacomute/BRI 和 Telecomute/BRI 內接式 ISDN modem, 也能正常使用。
數據機 • 至於纜線數據機(cable modem) 的部份, 外接式纜線數據機透過乙太網路 (Ethernet ) 卡與電腦相連, 啟動 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後就可以使用。而近來盛行的ADSL, Linux當然也有支援。
筆記型電腦 • 由於筆記型電腦通常不是採用市面上主流的顯示晶片與主機板晶片組, 導致常常發生 Linux 無法安裝在筆記型電腦的狀況。因此使用筆記型電腦安裝 Linux 前, 最好能夠確實詢問廠商是否支援 Linux, 並且先到 Linux on Laptops (http://www.linux-laptop.net) 網站, 查詢相關文件與其他網友的經驗談, 看看您的筆記型電腦在安裝 Linux 時, 是否有哪些設定需要注意。
筆記型電腦 • 若是想要在 Sony 的 VAIO 筆記型電腦上安裝 Fedora Core 2發行版, 需在光碟開機後的第一個畫面, boot: 提示字元後輸入 "pci=off ide1=0x180,0x386" 參數 , 才能正常安裝。 • 最後, 在 Linux 硬體支援發生問題時, 請多多參考 tw.bbs.comp.linux 或是comp.os.linux.xxx 等相關新聞群組, 也許困惑您的問題, 別人已經解決了。
2-2 認識硬碟與硬碟分割區 • 2-2-1 Linux 下硬碟的設備名稱 • 2-2-2 主要開機磁區與硬碟分割區 • MBR 主要開機磁區 • 開機管理程式 • Partition Table 硬碟分割表 • 硬碟分割區 • 分割區的種類 • 分割區的名稱
2-2-1 Linux 下硬碟的設備名稱 • 在 Linux 裏, 每個硬體設備都有一個專屬的設備名稱, 每顆硬碟當然也有其代表的設備名稱, 例如接在 IDE0 的第 1 顆硬碟 (master), 其設備名稱為 /dev/hda, 意即我們可以用 "/dev/hda" 代表此硬碟。 • 下表列出在 Linux 中, 常用磁碟機所對應的設備名稱:
2-2-2 主要開機磁區與硬碟分割區 • 硬碟是安裝系統、存放檔案資料的地方, 如何規劃及管理硬碟更是一門學問。本節便將說明在安裝及管理一個系統時, 必須要了解的硬碟架構。 • 每顆硬碟在實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部分 ― MBR (Master Boot Recorder, 主要開機磁區) 及實際存放資料的區域, 以下為其實際配置狀況的示意圖:
MBR 主要開機磁區 • 由上圖可知, 硬碟的開機磁區位於硬碟的最前端, 不實際存放資料, 但卻可說是硬碟的心臟, 因為其中記錄了兩樣關鍵資料 ― 開機管理程式及 Partition Table (硬碟分割表)。
開機管理程式 • Windows 系統的開機管理程式預設便會安裝在硬碟的 MBR 中, 因此若先安裝 Linux 再安裝 Windows, 則會造成 Linux 的開機管理程式被覆蓋而無法啟動的狀況 (Windows XP 的開機管理程式可以管理多重開機, 但須進一步設定)。 • Linux 系統的開機管理程式則可以安裝在 MBR, 也可以安裝在 Linux 系統所在分割區的第一個磁區。
開機管理程式 • Linux 的開機管理程式除了載入系統之外, 也可以管理多重開機, 且幾個常用的發行版在安裝過程中, 便會將已安裝的其他系統新增到開機選單中。 • 一般的多重開機管理程式, 如 SPFdisk、BootMagic 等, 就會安裝在 MBR。若您要使用這些程式管理開機, 則請將 Linux 的開機管理程式安裝在 Linux 分割區的第一個磁區。
Partition Table 硬碟分割表 • MBR 除了用來存放開機管理程式外, 還有一個重要的記錄 ― 硬碟分割表。在分割硬碟時, 系統並不是真的在實際儲存資料的硬碟區域中建立標籤、劃分區塊, 而是將分割區要如何劃分的資料, 記錄在 MBR 的硬碟分割表中。所以一旦硬碟的 MBR 損毀, 系統無法讀取記錄在其上的硬碟分割表, 就算實際儲存的資料都在, 我們還是沒有辦法取得資料, 這顆硬碟也就等於報廢無用了。
硬碟分割區 • 無論在 Windows 或 Linux 下, 為了要能夠分門別類的擺放資料, 我們可以將一顆硬碟劃分為幾個區域。每個分割出來的區域, 就稱為一個『分割區』(partition)。而將不同的資料擺在不同的分割區, 也具有安全上的好處:例如其中一個分割區有了問題, 我們只需修復該分割區即可, 而不會有一個分割區損毀, 導致所有資料報銷的惡夢。
分割區的種類 • 硬碟分割區依照功能性的不同, 可分為: • 主要 (primary) 分割區 • 延伸 (extended) 分割區 • 邏輯 (logical) 分割區
主要分割區 • 通常用來擺放作業系統,有些作業系統 (如 Windows 98/Me) 規定只能被安裝在主要分割區中, 但一些比較先進的作業系統 (如 Linux、Windows XP) 則沒有此限制。 • 主要分割區有其數量上的限制:若以 Windows 98/Me 的 FDISK.EXE 程式切割硬碟, 一顆硬碟只允許建立 1 個主要分割區, 但 Linux 或 Windows XP 最多可讓使用者建立 4 個主要分割區。
延伸分割區 • 一顆硬碟最多只允許 4 個主要分割區, 如果需要更多的分割區時, 該怎麼辦? • 為了想要建立更多的分割區, 便產生了延伸分割區的機制:使用者可先建立一個延伸分割區, 然後在延伸分割區上建立更多的邏輯分割區。理論上, 邏輯分割區沒有數量上的限制。
延伸分割區 • 建立延伸分割區時, 它會佔用掉一個主要分割區的位置。因此若要建立延伸分割區, 則一顆硬碟最多只能建立 3 個主要分割區, 及 1 個延伸分割區。 • 請切記:延伸分割區不是用來直接存放資料的!它的功能是為了建立邏輯分割區, 以便有更多的分割區可以使用。
邏輯分割區 • 從前面的介紹可瞭解, 我們不能直接建立邏輯分割區, 它必須依附在延伸分割區之下。邏輯分割區基本上沒有數量的限制, 但所有邏輯分割區容量的總和不能超過延伸分割區的大小。
分割區的名稱 • 在 Windows 作業系統裏, 每個分割區都會被賦予一個磁碟機代號, 如 C:、D: ...等:
分割區的名稱 • 在 Linux 並沒有磁碟機代號的觀念, 每個分割區都是用分割區名稱來代表, 如 /dev/hda1、/dev/hda2...等, 其對應關係如下表所示:
分割區的名稱 • 假設我們規劃 IDE0 第 1 顆硬碟 (/dev/hda) 時, 先建立了 1 個主要分割區, 而後為了要能建立更多的分割區, 因此又分割一個延伸分割區, 並在之上建立了3 個邏輯分割區。 • 此時這顆硬碟每個分割區的名稱便如下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