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569 Views
經濟部能源局. Bureau of Energy, MOEA. 我國能源發展綱領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第 1 次說明會. 簡報資料. 經濟部能源局. 96 年 10 月 18 日. 經濟部能源局. Bureau of Energy, MOEA. 簡報大綱. 壹、前言 貳、能源發展綱領規劃 参、能源發展綱領政策環評方案規劃 肆、結語. 壹、前 言. 一、規劃源起與目的. ( 一 ) 隨著國際能源情勢的急遽轉變,溫室氣體排放與能源供應安全成為能源供需最嚴厲的挑戰;兼顧 能源、環保、經濟的 3E 政策 目標不唯是國際上主流的永續發展政策思維,亦是我國重要的施政方針。
E N D
經濟部能源局 Bureau of Energy, MOEA 我國能源發展綱領政策環境影響評估第1次說明會 簡報資料 經濟部能源局 96年10月18日
經濟部能源局 Bureau of Energy, MOEA 簡報大綱 壹、前言 貳、能源發展綱領規劃 参、能源發展綱領政策環評方案規劃 肆、結語
一、規劃源起與目的 (一)隨著國際能源情勢的急遽轉變,溫室氣體排放與能源供應安全成為能源供需最嚴厲的挑戰;兼顧能源、環保、經濟的3E政策目標不唯是國際上主流的永續發展政策思維,亦是我國重要的施政方針。 (二)第二次「全國能源會議」獲得諸多重要結論與建議,未獲共識部份,也由去(95)年國家永續發展會議、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進行討論。其後續相關政策之推動,將影響台灣未來能源安全、能源配比及因應氣候變遷之政策方向,亟需進行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以釐清其影響,作為政府決策之基礎。 (三)能源發展綱領為我國各級能源供需規劃及開發計畫之藍本,將對未來開發可能產生之相關經濟、環境衝擊造成決定性之結果,已成為能源局現階段推動政策環評的重點。 (四)使民眾參與成為決策一部分,將「公眾參與機制」納入環評過程中,程序進行公開透明,藉由諮詢層級(consultation)會議,建立溝通管道並蒐集各界意見,建立具效率及可執行之機制。 (五)本次會議目的在延續前述公眾參與機制會議所得共識,對各界專家先進說明方案規劃內容,期藉由溝通、對談,進一步完善待選方案規劃內容。
目標 層級 政策(Policy) 願景(Vision) 計畫(Plan) 目標(Objective) 政策環評 (SEA) 方案(Program) 標的(Target) 環境影響評估 (EIA) 指標(Indicator) 個案(Project) 二、政策環評定位 (一)歷經公眾參與機制多次討論,能源發展綱領政策環評定位政策(Policy)與計畫(Plan)層級之間。 (二)依政府政策評估說明書作業規範,未來將提出主方案及替代方案。
三、政策環評流程 政策研提機關研擬政策 (經濟部能源局) ) 研擬方案及影響評估 修正方案內 環境影響為 容及研擬因 可接受或降至最低 應對策 否 是 徵詢中央主管機關及相關機關或團體意見 研提政策評估說明書 提送中央主管機關 行政院核定
四、評估程序 評估項目與評估方法 範疇界定 • 以生命週期思考(Life Cycle Thinking)評估政策衝擊。 • 利用質化與量化工具協助環評項目評定。 • 採客觀方式彙整環評項目結果。 • 強化公眾參與程序。 生命週期評估 多目標模型 定性分析 待選方案 公眾參與機制 1.範疇界定會議 (6/15、7/24) 2.NGO諮詢會議(8/16) 3.公眾諮詢會議(8/22、9/5) 4.說明會 (10/18) 質化、量化分析 矩陣表評定 減緩與調適對策 / 二階矩陣表評定 模糊多準則決策分析 主方案及替代方案 能源發展綱領政策評估說明書
五、評估項目與方法 生命週期評估 定性評估 (一)遵循法令規範,以「政府政策評估說明書作 業規範」評估項目為基礎。 (二)歷次會議建議: 1. 刪減巴塞爾公約、華盛頓公約、世界溼地公約、斯德哥爾摩公約、鹿特丹公約。 2. 增列放射性廢料管理安全聯合公約。 3. 水資源體系及其用途併入自然資源之利用。
六、公眾參與機制 (一)為使民眾參與成為決策一部分,將「公眾參與機制」納入環評過程中,能源發展綱領環評程序提供公眾線上查詢,舉行諮詢層級(consultation)會議,以建立溝通管道,蒐集各界意見納入能源發展綱領規劃,建立具效率及可執行之機制。 (二)歷次已召開公眾參與機制會議:核心工作小組會議(5/21)、範疇界定會議(6/15、7/24)、NGO諮詢會議(8/16)、公眾諮詢會議(8/22、9/5)。 產、官、學、研 各領域專家 核心工作小組、NGO諮詢會議 核心參與 產、官、學、研各領域專家、NGO、意見領袖 溝通、 意見諮詢 公眾諮詢會 產、官、學、研各領域專家、地方政府單位、NGO、意見領袖 告知、 意見諮詢 公開說明會 政策宣導 網路 一般民眾
歷次公眾會議辦理情形 會議重要意見 系列會議 • 能源發展綱領應以能源、經濟與環境三者均衡為規劃基礎。 • 待選方案係以能源結構、產業結構、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等三個重要問題加以規劃。 • 公眾參與機制可按現有規劃推動,並建立網站,提供公眾線上查詢、報名的平台。 核心工作小組會議(5/21) • 能源發展綱領政策環評的定位,應介於「Policy」與「Plan」之間。 • 落實公眾參與機制,各規劃方案不僅包含3E面向,尚包含公平與正義。考慮以待選方案「94年全國能源會議結論」政府努力目標及待選方案「溫室氣體減量法」減量理想目標為上下限,經由各界討論,尋求減量目標共識。 • 政府政策應評估項目依「政府政策評估說明書作業規範」規劃,修訂能源發展綱領政府政策應評估項目規劃。 • 建立關鍵指標,以避免過多指標造成失焦,各與會代表建議指標應加以考量。 範疇界定會議(6/15、7/24) • 待選方案規劃上是考慮能源配比、產業政策、溫室氣體總體目標等三個重要問題而加以規劃,明訂待選計畫的國家整體願景,以尋找三者間的平衡點。 • 各方案的環境目標將以「94年全國能源會議結論」減量目標與「溫室氣體減量法」案減量目標為上下限,經由各界討論,尋求減量目標共識。 • 各代表所提策略如節約能源、綠色電力等均將會將納入規劃之中。 NGO諮詢會議 (8/16)
歷次公眾會議辦理情形(續) 會議重要意見 系列會議 • 待選方案之環境目標已有共識,以「 94年全國能源會議結論」案、「溫室氣體減量法」案目標為減量目標上下限。 • 能源目標與經濟目標應再具體化並整合各單位意見後,以文字說明,以尋求對目標的共識。 • 考量各待選方案中多項策略僅為量或目標的差異,應考慮提出整合方案,以作為量化的基礎,並請執行團隊依據待選方案乙中NGO所提目標與策略建議為原則,提出量化的結果。 • 能源發展綱領應具體呈現未來20年所面臨的能源短缺危機,並提出警告,讓民眾可以了解此一情勢。 • IEA(2007)指出,石油最快40年後即將耗盡,而綱領應考慮此因素,調整能源結構規劃,並延長目標年由2025年延後至2050年,據以訂定本土能源技術開發目標與時程。 公眾諮詢會議(8/22、9/5) 重要共識: 1.能源發展綱領應以能源、經濟與環境三者均衡為規劃基礎。 2.能源發展綱領政策環評的定位,應介於「Policy」與「Plan」之間。 3.待選方案係以能源結構、產業結構、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等重要問題加以規劃。 4.環境目標已有初步共識,分以「 94年全國能源會議結論」案、「溫室氣體減量法」案目標為減量目標上下限。 5.各待選方案中多項策略僅為量或目標的差異,可考慮予以整合。
一、國際能源發展趨勢 (一)京都議定書的生效 • 京都議定書生效後,溫室氣體減量壓力將直接衝擊各國能源配比與產業結構;依各國經驗,溫室氣體因應措施推動應及早進行,其減量與調適成本及經濟衝擊相對較低。 • 附件一國家為執行減量義務,在WTO原則下,可能採行相關影響貿易措施,將直接或間接造成產業損失。 • 我國非締約國無法參與協商談判,未來國際要求台灣減量責任不確定。 • (二)高能源價格趨勢 • 國際能源價格不斷上漲,對能源進口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民生產生影響。 • 國內能源價格須進一步合理反映成本;且透過能源使用效率的提昇來降低衝擊的程度,為一重要課題。 煤炭、原油價格(美元/公噸、桶) 天然氣(美元/mmBtu)
11.4% 2.4% 5.0% 22.6% 32.6% 26.0% 15.3% 2.7% 6.9% 21.9% 32.2% 22.8% 煤炭 天然氣 石油 APS:替代策略情景 (基於可能策略) RS:參考情景 (基於現有策略) 核能 水力 其他 二、國際能源發展趨勢(續) (三)傳統能源耗竭、尋求替代能源 • 依據IEA(2007)預測,未來至2030年全球能源結構仍以化石能源為主,約佔76.9%~81.2%。 • 全球能源資源蘊藏量有限且地理分佈不均,預估石油可開採約41年、天然氣61年、煤147年,尋求新的替代能源日益殷切。 • 目前新及再生能源的發展及運用,受到各國的重視,惟現階段仍受限於技術發展、單位成本高、供應穩定度較化石燃料低等因素。
二、國際能源發展趨勢(續) • 俄羅斯 • 東北亞油管計畫 • 東南亞投資參與 • 亞洲能源新勢力的興起 • 區域供需的轉變 • 區域合作的深化 • 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提高 • 印度 • 能源需求及經濟的大幅成長 • 石油、天然氣的新興市場 • 中國 • 石油需求及儲備大幅增加 • 區域組織的積極參與 (四)供應安全、區域合作日趨重要 1.各國對能源爭奪益趨激烈,從生產、貿易競爭、運輸管道的控制權、價格競爭、物流關鍵點等,升高能源供應風險,衝擊國防安全、經濟民生。 2.能源供應的區域關聯性強,各國透過區域合作以穩定來源;而亞洲新勢力興起備受矚目。
二、國內能源情勢 煤 炭 石 油 液化天然氣 天然氣 水力發電 風力及太陽能發電 核能發電 千公秉油當量 Coal Petroleum LNG Natural Gas Hydro Power Wind and Solar Power Nuclear Power 3 10 KLOE 138,444 7.2% 140,000 0.0% 1.4% 0.3% 120,000 8.1% 108,724 8.1% 0.0% 2.1% 100,000 0.8% 83,297 50.9% 11.3% 6.3% 80,000 0.0% 50.3% 2.7% 58,514 1.1% 60,000 15.0% 4.5% 0.0% 53.4% 40,000 2.3% 32.0% 1.7% 32.5% 3.9% 20,000 53.9% 27.0% 23.3% 0 80 85 90 95 年 Year 1991 1996 2001 2006 (一)我國能源供給呈現增加的趨勢。 (二)自有能源貧乏,98%依賴進口。 (三)能源供給結構,化石能源占91 %,石油即占50.9 % 。 進口能源依存度: 95.3% 95.9% 97.0% 98.0%
(一)規劃架構 三、能源發展綱領內容 經濟、環境、能源 3E均衡 理念 原則 效率 潔淨 穩定 推動策略 1.擴大低碳之淨潔能源使用 2.能源科技研發 3.發展綠色產業 4.建立管理機制 1.促進能源多元化 2.加強國內外油氣探勘 3.建構充分能源基礎設施 4.加強區域國際合作 1.降低能源密集度 2.強化節約能源 3.提升電力系統效率 4.能源價格合理化
鈾礦進口源 煤炭進口源 原油進口源 天然氣進口源 海運 海運 海運 海運 國內油氣探勘 再生能源開發 國內卸收輸配 國內卸收輸配 國內卸收輸配 國內卸收輸配 煉油廠 水力、風力、廢棄物(汽電)等 瓦斯公司 太陽光電等 電廠/汽電 電廠/汽電 電廠/汽電 核能機組 煤炭輸配系統 油品輸配系統 輸配電系統 輸氣管線 最終能源用戶 (二) 範圍界定 能源發展綱領係採用生命週期理念規劃,因能源開採、運送階段均採用國際資料庫,考量資料直接引用仍有疑議,故參酌歷次會議代表建議,評估範圍僅涵蓋國內港口卸收、儲存、生產、運送之過程。
一、公眾參與會議及規劃沿革 第1次範疇界定 會議意見修正 期中審查 委員意見 第2次範疇界定 會議意見修正 方案一:現行能源政策(94年全國能源會議結論) 方案甲:委員支持繼續評估 方案一:94年全國能源會議結論 方案甲:已報院核定,並持續推動,建議維持原案。 能源供需現況分析 方案乙:94年全國能源會議結論修正案 方案乙:94年全國能源會議結論修正案 方案四:94年全國能源會議結論修正案 長期供需目標規劃 方案二:國家經建方案目標(大投資、大溫暖方案) 公眾諮詢會議部分代表建議研提整合方案 依出席代表意見,不進行後續評估 方案丙:環境保護目標(溫減法(草案)減量目標) 方案丙:環境保護目標(溫減法(草案)減量目標) 方案三:環境保護目標(溫減法(草案)減量目標) 方案三:環境保護目標(溫減法(草案)減量目標) 方案五:各界提出目標、策略及相關內容 方案四 (各界提供意見) NGO諮詢會議結論,以114年回歸94年排放量(257)百萬噸CO2為目標值
CO2總排放量(百萬公噸) 400 361 方案甲 方案乙 方案丙 300 257 257 221 200 年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二、待選方案規劃 (一) 規劃原則 • 秉持能源、環境與經濟三E均衡規劃理念。 • 遵循合理性、可行性及前瞻性規劃原則。 • 依據煤炭配比相對調整、降低石油配比、擴大天然氣使用、開發再生能源開發方向規劃。 • 納入公眾參與歷次會議重要結論。 • 以重要環境目標規劃不同待選方案,方案甲「94年全國能源會議結論」案、方案乙「94年全國能源會議結論修正」案、方案丙「溫室氣體減量法」案。
(二)方案甲規劃內容 能源目標 • 依第一次全國能源會議目標至2020年節能28%,2006-2025年能源密集度每年再下降1.2%,預計到2025年較2005年累計下降22-27%。 • 能源結構配比:2025年煤41-45%、石油30-31%、天然氣16-19%、核能4%、再生能源5-7%。 • 電源結構配比:2025年燃煤48-50%、燃油2-3%、燃氣 27-28%、核能5%、抽蓄水力5%、再生能源10-12% 。 1.規劃目標 2025永續能源發展願景 環境目標 經濟目標 優先履行第二次全國能源會議所承諾之減量目標與措施(2025年CO2可減少17,000萬公噸),並訂定查核點,定期管控,積極推動落實。 2005-2015年GDP年平均成長率為4.21%,2015-2025年GDP年平均成長率為3.55%,2005-2025年GDP年平均成長率為3.90%。
3.能源結構 (1)初級能源結構
3.能源結構(續) (2)電源結構
×1.29 ×1.33 ×1.28 ×1.89 ×1.92 ×1.49 4.環境衝擊影響 (1)依初步評估結果空氣負荷隨燃煤發電量增加,主要排放源為燃煤電廠的氮氧化物與粒狀物排放。 (2)光化學煙霧影響由2005年85.1萬公噸NOx當量,增加到2015年109.8萬公噸NOx當量,2025年160.6萬公噸NOx當量,約增加1.89倍。 (3)呼吸效應影響由2005年4.2萬公噸PM2.5當量,增加到2015年5.6萬公噸PM2.5當量,2025年8.0萬公噸PM2.5當量,約增加1.92倍。 (4)各空氣污染物排放量(SOx、NOx、PM10)所造成的環境質損,由2005年91.4億,增加到2025年174.2億 。 註:2005年資料參考環保署(95)空氣污染物排放清冊管理及空氣品質質損量推估計 畫,2015年、2025年資料係推估結果。
CO2總排放量(百萬公噸) 400 361 方案甲 加強策略 方案乙 方案丙 300 各部門配合策略 257 257 221 200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年 (三) 乙、丙案加強策略規劃 1.規劃方向
一、各案綜整比較 肆、結語 二、目前現有方案規劃,將配合公眾參與進行AHP問卷調查,並利用模糊多準則分析,彙整評估結果後建議主方案(優選方案) 。
簡報完畢 敬請指教 我國能源發展綱領政策環境影響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