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likes | 1.66k Views
程序分析與作業分析. 3-1 前言 3-2 分析的工具 3-3 程序分析的實施步驟 3-4 操作程序圖 3-5 流程程序圖 3-6 線圖 3-7 事務作業分析. 程序分析與作業分析. 3-8 作業分析 3-9 低成本自動化 ( 半自動化 ) 與現場流程、操作之改善 3-10 實體關連模型 (E-R) 3-11 塔斯梅尼亞模型 (RM/T) 3-12 資料模型樣式 3-13 IDFF 技術. 3-1 前言.
E N D
程序分析與作業分析 • 3-1 前言 • 3-2 分析的工具 • 3-3 程序分析的實施步驟 • 3-4 操作程序圖 • 3-5 流程程序圖 • 3-6 線圖 • 3-7 事務作業分析
程序分析與作業分析 • 3-8 作業分析 • 3-9 低成本自動化(半自動化)與現場流程、操作之改善 • 3-10 實體關連模型(E-R) • 3-11 塔斯梅尼亞模型(RM/T) • 3-12 資料模型樣式 • 3-13 IDFF技術
3-1 前言 • 工作研究包含方法研究與時間研究兩部分,其中方法研究就其考慮整體或細部之不同著眼點,可分為程序分析(process analysis)、作業分析(operation analysis)及動作分析(motion analysis)等。 • 在進行程序分析前,要先了解何謂「工作程序」?所謂工作程序,乃是完成一項工作所需經過的全部操作與路線。 • 程序分析是以系統化的分析方法,將整個工作方法加以分析與研究,以發揮整體效率,而非針對方法中已發生危險或困難的部分加以修正與解決而已。
3-2 分析的工具 • 柏拉圖 義大利經濟學家柏拉圖(Pareto)研發了柏拉圖分析(Pareto analysis)工具來說明財富集中分佈情況,而柏拉圖分析也可以利用來制定問題的範圍。 • 魚骨圖 • 甘特圖 • PERT圖
3-3 程序分析的實施步驟 1/7 分析 選擇 記錄 建立 施行 查考
3-3 程序分析的實施步驟 2/7 • 選擇 選擇之考慮因素如下: • 經濟的考慮 • 技術的考慮 • 人的反應
3-3 程序分析的實施步驟 3/7 • 紀錄 程序分析所用之圖表與符號簡述如下: • 圖表 程序圖(process chart)為程序分析之最主要工作,其用於將作業過程記錄下來。 • 符號 • ○:操作 • :搬運 • □:檢驗 • D:遲延 • ▽:儲存 • 聯合動作
3-3 程序分析的實施步驟 4/7 • 分析 • 分析事項 因程序圖以操作(○)、搬運()、檢驗(□)、遲延(D)、儲存(▽)等五種事項進行記錄,分析時即可從此五種事項進行之。 • 操作分析 • 搬運分析 • 檢驗分析 • 儲存分析 • 遲延分析
3-3 程序分析的實施步驟 5/7 • 分析時應注意的事項 • 開放式的思考 • 不要盲目地忙碌 • 儘量利用分析模式,以尋找出分析的結果 表 5-1 5W1H問題表
3-3 程序分析的實施步驟 6/7 • 建立 • 剔除 • 合併 • 重排 • 簡化
3-3 程序分析的實施步驟 7/7 • 施行 • 施行的三大要點 • 建議須於最適當的時機提出。 • 各有關人員均須給予告知及說服。 • 均須給予訓練及教導。 • 保證確實施行 • 提出建議書
3-4 操作程序圖 1/5 • 操作程序圖之意義 操作程序圖(operation process chart)之主旨為對整個程序做一通盤概況之瞭解,此工作甚為重要,因其為進一步做詳細改進前之基本工作,其載明製造(或提供服務)過程中之所有工作概況。將操作程序圖之主要目的列示如下:
3-4 操作程序圖 2/5 • 提供操作程序的通盤概況及各工作間之相互關係 • 可表明流程中之各項工作所需時間 • 可清晰地表明原料及零件之進入點 • 詳細記載生產過程所需機器設備、工作範圍、所耗時間、工作環境以及順序,故可做為工廠佈置計畫之依據。 • 將整體製造程序的輪廓具體化
3-4 操作程序圖 3/5 • 操作程序圖之繪製 圖 3-1 交叉表示法 圖 3-2 操作程序圖使用之各種直線與符號
3-4 操作程序圖 4/5 • 操作程序圖之用途 • 各項操作及檢驗的目的,及其在生產線上的位置次序,品質管制之重點站亦可據以分析出來。 • 零件或原料規格之說明。 • 製造程序及工廠佈置的大體概念。 • 工具和設備的規格、型式與需要數量。依此可估算生產所需投資之數額,以及產品之生產成本。 • 操作程序圖為整個製造程序的精簡總表,任何人皆可經由此圖,流覽製程概況,而對製程有整體之概括觀點。
3-4 操作程序圖 5/5 • 範例 圖 3-4 電子自動溫度控制器之操作程序圖
3-5 流程程序圖 1/5 • 流程程序圖之意義 流程程序圖(flow process chart)標示「操作」、「檢驗」、「遲延」、「搬運」、「儲存」等。 • 流程程序圖之用途 流程程序圖為製程分析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術,亦為去除隱藏成本最有效的解決工具。此圖能清楚地表明出所有的操作、搬運、檢驗、遲延等事項,研析者可據以研究探討,以設法減少各種事項的次數所花時間及距離。
圖 3-7 電子自動溫度控制器之流程程序圖 (改善前)
圖 3-8 電子自動溫度控制器之流程程序圖 (改善後)
3-5 流程程序圖 5/5 • 程序改善的原則 • 減少事項次數 • 改變事項的組合 • 減少遲延量及遲延次數 • 檢驗問題之改善 • 善用搬運的改善原則 • 簡化加工程序 • 作業員之妥善安排與任用
3-6 線圖 1/4 • 線圖之繪製 線圖是將工廠建築或工場佈置依比例縮小而繪製成之平面圖。其將機器及工作地點之相關位置,一一繪於圖上,並將流程程序圖上所有事項,以線條及符號標示之。
圖 3-10 請購作業流程程序圖示例 (改善後) 圖 3-9 請購作業流程程序圖示例 (改善前)
3-6 線圖 3/4 • 實例一:鋁擠壓工廠 圖 3-13 鋁擠壓工廠線圖 (改善前)
3-6 線圖 4/4 • 改善辦理簡述如下: • 將車道上不用的機器設備,設法搬離增加空間利用。 • 車道上成品堆放區應設成品架,可確保成品品質,增加空間利用,並能解決廠房內成品堆放難尋的問題。 • 將第六號擠型車台移至原時效處理機的位置,可縮短物料流程,並把時效處理機搬至原廠房內成品堆放區的位置(如圖3-14所示),避免了生產途程迂迴現象。 • 原電鍍池位置劃為熔解班的待料區,以利物料管理。 • 建議於加溫爐出口處上方,加裝抽風機,將多餘熱量抽掉,以減低現場溫度,建立良好工作環境。
3-7 事務作業分析 1/10 • 事務流程圖 • 用來檢討現有文書作業流程的合理性,以建立標準事務流程,而令事務人員有所遵循,進而使公司內事務工作能流通暢順。事務流程分析亦可用來分析公司內每個人的權責分配及事務工作的績效,以作為獎勵制度依據。
繪製方法 事務流程圖之基本符號 3-7 事務作業分析 2/10
事務流程圖基本符號使說明 傳票、卡片、文書 複寫傳票之記號 帳冊(簿冊)之記號 流程線 省略(1) 作業之記號(○) 轉記之記號(○◎) 檢查之記號(◇□) 批準之記號() 核對之記號 暫存之記號 S 3-7 事務作業分析 3/10
實例分析 3-7 事務作業分析 4/10 圖 3-20 產銷配合現況簡圖
3-7 事務作業分析 5/10 • 實際作業主要問題: • 銷售單位與生產單位缺乏明確的權責劃分,常有互相爭權或委責之事件產生。 • 業務單位與生產單位,由於長期的配合不當,導致過多的磨擦,使得雙方均抱持著很深的成見。 • 工廠方面大多是專業技術人員,缺乏一位具有溝通技巧的人員,來從事產銷的溝通工作。 • 擬具工廠訂單作業,現由倉管人員負責,倉管人員雖了解倉庫現況,但對於業務與生產狀況則一無所知。
3-7 事務作業分析 6/10 • 生產部門無法獲得適時、完整與正確之工廠訂單資訊,其缺失如下: • 工廠訂單大多在每月二十七至三十日間由成品庫發給工廠。 • 工廠訂單無明確交期,使工廠在安排生產計畫時,甚感困難,最後產生業務最急需之產品,卻不為工廠最優先供應之產品。 • 工廠訂單常有重複出現現象,使工廠在拿到訂單後,不知是新訂單?還是過去尚未交貨的部分? • 工廠訂單資訊不完整,正確性又不高,常發生工廠剛生產完某種產品沒多久,又接到同種產品不同包裝的欠貨通知,浪費人力、物力與財力。
3-7 事務作業分析 7/10 • 改善案說明如下: • 明確劃分生產單位與業務單位之權責 • 產銷會議 • 須擬定會議召集程序與規章,並決定參加人員。 • 產銷會議每週至少不定期舉辦一次。 • 會議召開,須有完整會議記錄,並適當保存。 • 每次產銷會議召開時,須對上期會議結果之執行,進行檢討。 • 工廠訂單及更改排程通知,須經產銷會議通過方能成立。
3-7 事務作業分析 8/10 • 修正產銷資訊的處理流程 • 擬製工廠訂單所需資訊 • 填製訂貨彙總通知單 • 工廠訂單之擬定與發出 • 工廠訂單之更改與插單
3-7 事務作業分析 9/10 圖 3-21 業務部門接單後 之事務流程程序圖 (現況)
3-7 事務作業分析 10/10 圖 3-22 改善後事務流程圖
3-8 作業分析 1/4 • 人機程序圖與多動作程序圖 • 明確瞭解作業員及機器在一操作週期之作業內容。 • 瞭解這些作業的先後順序及相互關係。 • 測試各作業的作業時間。 • 尋找作業員與機器同時開始或完成的作業點,並考慮各作業間先後順序關係,據此繪製現況人機圖。 • 觀察作業員與機器的等待時間,設法改變作業順序以減少人與機器的等待時間。 • 依前步驟改變之作業順序,繪製改善後人機圖,再詳細探討改善的對策,並預估改善效果。
3-8 作業分析 2/4 • 操作人程序圖 • 操作人程序圖之意義與功用 操作人程序圖係將作業員左右手的所有動作及其相關的空間與時間記錄下來。其能提供詳細的操作記錄,以便進行更細微的動作分析,進而可發現動作是否違反「動作經濟原則」(principles of motion economy),若違反即加以改進,以剔除無效率動作,並使動作更圓滑、合韻律,以降低操作者疲勞和減少遲延發生。
3-8 作業分析 3/4 • 操作人程序圖之繪製 操作人程序圖通常僅使用三種符號,即直徑3/8˝之「○」表操作(以代表握取、安裝、使用工具或卸裝等動作),「」箭號表搬運,以描述空手移至某一位置或取物後手之移動至機器之夾具上;以及 “D” 表示空閒或等待,以描述當一手正操作或搬運中,而另一手卻空閒。
3-8 作業分析 4/4 圖 3-26 操作人員程序圖
3-9 低成本自動化(半自動化)與現場流程、 操 作之改善 • 實例:速食麵製造過程 圖 3-27 速身麵之操作程序圖 (改善前) 圖 3-28 速食麵之操作序圖 (改善後)
3-10 實體關連模型(E-R) 1/2 • 實體關連模型是一項詳細的邏輯性(logical)和觀念性(conceptual)的資料表示法,是用來表達企業所須記載和儲存的資料項目,而實體關連圖則是實體關連模型的圖形繪製工具,同時也是一種用來分析真實世界中資料性質、資料關係和資料限制條件的概念模式。
3-10 實體關連模型(E-R) 2/2 • 實體關連圖主要是由資料實體(entity)、資料屬性(attribute)以及資料關係或關連(relationship)所構成。好的實體必須具有以下幾個特性: • 實體為一明確的名詞,且是大家都了解認同的。 • 實體只是一種類別(class), 每一實體下應有許多的實例(instance)而不是只有一個。 • 實體的實例資料有被儲存的必要。 • 實體無法單獨存在,必須與其他實體相關。 • 父子關係之實體架構,先以父為代表即可,在構模程序之最後一階段結構分析時才將子架構填上。
3-11 塔斯梅尼亞模型(RM/T) • RM/T模型將一般實體分成以下幾類: • 表示從屬角色以描述某些其他實體型別(稱為被特徵實體)者稱為特徵實體(characteristic entity)。 • 表示實體型別間的交連者稱為結合實體(associative entity)。 • 既不是特徵實體也不是結合實體者則稱為核心實體(kernel entity)。
3-12 資料模型樣式 • 在資料模型化的過程中須要注意以下三個議題: • 使用的語法是否簡潔。 • 實體的位置安排是否適當。 • 整個實體關連圖所表現出來的語意是否豐富完整。
3-13 IDFF技術 1/18 IDEF方法論 表 3-3 初始的IDEF家族及其功能
3-13 IDFF技術 2/18 • IDEF0的優缺點 • IDEF0的優點: • IDEF0補強現有系統研發觀念(development concepts)。 • 有效而正確的擷取與傳達程序的方法。 • IDEF0可結合其他結構分析方法。 • 提升使用與解讀的一致性。 • 具有彈性及邏輯性。 • 用自然語法來表達,簡單易學。 • 可與其他系統分析工具結合使用。
3-13 IDFF技術 3/18 • IDEF0的缺點: • 缺乏完整功能範圍及定義。 • 因為分工過細,而導致一般人無法實際參與整個模式的運作。 • 並無清楚列出順序,導致被誤解為一連串的活動。
3-13 IDFF技術 4/18 • IDEF0功能模式 圖 3-36 IDEF0 功能方塊與箭頭 (ICOM) 圖 3-37 IDEF0 結構性功能分解
3-13 IDFF技術 5/18 • IDEF0:功能模式化(function model) IDEF0中之活動以方塊表示,每一個活動必需命名並定義,命名方式以「動詞」 加上「名詞」。 • 輸入(inputs) • C=控制(controls) • O=輸出(outputs) • M=機制(mechanisms) • 上下連接圖(context diagram) • 分解圖(decomposition diagram) • 節點樹狀圖(node tree diagram) • 總內容圖(總圖) • 圖表外框(diagram 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