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490 Views
第十五章. 心脏标志物检验.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的主要功能: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原料、产物、激素、抗体等) 二、心脏疾病的诊断 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心导管检查、核素心血管照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血液生化检查. WHO 提出诊断 AMI 的三个依据. ( 1959年规定满足以下两种即可确诊 AMI ) 临床表现和症状主要为胸部剧烈疼痛; 心电图上特异性改变; 血清中有关酶浓度或标志物出现升高下降的动态过程. 2000年 WHO 对 AMI 诊断指标 修改的 依据.
E N D
第十五章 心脏标志物检验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的主要功能: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原料、产物、激素、抗体等) 二、心脏疾病的诊断 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心导管检查、核素心血管照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血液生化检查
WHO提出诊断AMI的三个依据 (1959年规定满足以下两种即可确诊AMI) 临床表现和症状主要为胸部剧烈疼痛; 心电图上特异性改变; 血清中有关酶浓度或标志物出现升高下降的动态过程.
2000年WHO对AMI诊断指标修改的依据 1、心肌肌钙蛋白升高后缓慢降低 / CK-MB快速升高后降低 具有以下症状之一者可诊断为AMI A、缺血症状; B、心电图(ECG)出现病理Q波; C、ECG呈缺血改变(ST段抬高或下降); D、冠状动脉检查有异常
血清酶与心电图在诊断AMI方面性能比较 假阴性 灵敏度 假阳性 特异性 心电图 34 % 66 % 0 100 % CK-MB 0 100% 1 % 99 % CK 2 % 98 % 15 % 85 % LD1 10 % 90 % 5 % 95 %
第二节 心脏标志物的测定 一、酶类标志物 LDH、AST、HBDH、CK CK-MB、LDH1
(一)AMI时血清中心脏酶活性改变的机制 1、心肌酶的释放速度 (1)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 (2)酶在心肌细胞内定位与存在形式 (3)酶蛋白分子量的大小 2、心肌酶在细胞间隙的分布和运送 1)心肌细胞中的酶通过毛细血管直接进入血液 2)细胞酶进入组织液,经淋巴系统回流入血 3、血中酶的清除 1)尿路排泄 2)血管内失活或分解 3)肝脏及网状内皮系统对酶的清除
AMI的酶类标志物 血清学方面出现明显变化: 首先升高CK-MB;4~8hr; 随后总CK出现升高; AST出现升高; LD1出现升高.
(二)AMI的酶类标志物 1、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和亚型 (一)生物化学特性 组织分布:细胞定位于细胞浆;骨骼肌含量最高,脑、心等。 线粒体也有肌酸激酶(CKmt) 生理变异:性别、年龄、种族等有一定影响; 运动影响。 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贮存: AK 溶血: 2ADP ======== ATP + AMP 放置:室温放 4 hr或 4℃ 12hr以可使酶失活 酶的种类:CK-BB、CK-MB、CKMM 参考值范围 : 男性:180 U/L 女性: 130 U/L (37 ℃)
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二)测定方法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 (UV法) 反应原理 PH=9.0 肌酸 + 腺三磷酸========磷酸肌酸 + 腺二磷酸 PH=6.7 HK 葡萄糖 + 腺三磷酸==========G-6-P + 腺二磷酸 G6PD 6-磷酸葡萄糖 + NADP=======G-6PA + NADPH2 CK-MB 测定方法用抗体结合M-亚基,测定B-亚基活性,结果翻倍.
临床应用 CK是临床测定次数最多; CK是AMI的诊断辅助指标之一; CK是AMI的治疗及预后; 作为其它心肌损伤检测; CK也是肌肉损伤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CK-MB:AMI的诊断指标之一; AMI的治疗及预后; CK亚型对早期AMI的检出更为灵敏;
其它测定方法: 酶偶联-丙酮酸测定法 丙酮酸激酶 ADP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 ATP 丙酮酸 + 2,4二硝基苯肼====丙酮酸-- 2,4二硝基苯腙 逆向反应:化学法 Cr + 双已酰 + 萘酚 ==== 红色化合物 (男:5.5~75 女:14.5~40 U/L)
2、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 (一)生物化学特征 组织分布:细胞定位于细胞浆;LD1心肌,LD5横纹肌、肝脏 等, 以肝、心、肾、肌肉等 生理变异: LD2>LD1>LD3>LD4>LD5、儿童较成人高一倍。 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贮存: 血小板含大量LD,LD易冷变性, RBC/血清为 100 倍 参考值范围 : 80---500 U/L (IFCC-----P------L) 50---150 U/L (L----P)(国内用为主) (37 ℃)
乳酸脱氢酶(LD)测定方法 (二)测定方法 反应原理: PH8.8-9.8 L-乳酸 + NAD =======丙酮酸 + NADH + H PH7.4-7.8 LD同工酶测定: 用己六醇抑制M亚基活性,测定LD(既LD1)的酶活性: LD1测定可用其它底物:α羟(酮)丁酸, 羟丙酮等酸 临床应用: LD1是AMI辅助诊断酶之一; LD是心肌功能检查指标之一; 诊断和鉴别心、肝和骨骼肌的疾病;
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细胞定位于细胞浆及线粒体;器官以心、肝、骨骼肌 及 红细胞等;肝中AST 70 %存在于线粒体 ; AST:主要用于诊断AMI; 肝细胞损伤程度指标; 肝脏疾病预后指标;
4、AST、LDH和CK的特异性比较 (1)AST心肌含量多,但其他器官也多, 诊断特异性较差; (2)LDH含量高,分子量大,血清中升 高慢,但半衰期长,有一定诊断价值; (3)CK含量高,分子量较小,出现时间 早,阳性率较高,诊断价值较高;
(三)AMI后心肌酶的时相变化 心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后开始释放胞内容物,其顺序如下: 无机离子、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蛋白 心肌酶释放----组织液-----淋巴液----入血 心肌酶增高有延滞期: 延滞期的长短取决于梗死区的大小、酶分子的大 小、酶在细胞中的浓度、定位形式、酶在血中稀 释、破坏程度等
急性心肌梗塞主要血清酶变化 酶种类 延缓期 峰值 维持时间 增高倍数 CK-MB 3~8 hr 16~24hr 1~4天 20 倍 CK 4~10hr 20~30hr 3~6天 10 倍 AST 4~10hr 20~30hr 3~6天 10 倍 LD/LD1 6~12hr 30~60hr 7~14 天 6 倍 ASTm 8~24hr 48 hr 8 天 4 倍 GGT 2~4 天 8~10天 25~30天 3 倍
(四)心肌酶的生理变异 1、性别 2、年龄 新生儿CK三倍成人 婴儿期为二倍 LDH出生时为成人2倍,14岁达成人水平 3、运动
(五)心肌酶的测定 1、方法学及其发展 ①固定时间法 ②连续检测法 ③酶质量法 2、标本的处理对结果的影响 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贮存: AK 溶血: 2ADP ======== ATP + AMP 放置:室温放 4 hr或 4℃ 12hr以可使酶失活 酶的种类:CK-BB、CK-MB、CKMM )
(六)参考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1、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 参考范围:成人:120 ~ 230 U/L(L----P) LD2〉LDH1 〉LDH3 〉LDH4 〉LDH5 2、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参考值范围 : 男性:180 U/L 女性: 130 U/L (37 ℃) CK-MB:10 ~ 25 u/L或 《5 %CK 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参考值范围 : 0 ~ 40 U/L
二、蛋白类标志物 血清心肌酶对测定AMI时的不足: ①酶活性升高出现较晚 ②持续时间短 ③特异性较差 希望的心脏标志物 ①高度特异性 ②损伤后快速释放入血 ③血中半衰期较长 ④可被快速分析
(一)AMI的蛋白类标志物 1、肌红蛋白 Mb 170kD最早出现的生化指标,1hr出现,其升 高幅度和持续时间与梗死面积和坏死程度呈正相关 2、肌钙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用于诊断AMI。在早期血清浓度也明显增 加,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持续时间长。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最具特异性的标志物。 3、CK-MB质量
(二)蛋白类标志物的测定 1、测定的标准化 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CK-MB质量均采用免疫学方法测定。 免疫学方法:抗干扰能力强,准确度高,大大提高诊断AMI时的准确性。 2、测定的不精确性 肌红蛋白和CK-MB的生物学变异(CV)分别为 ≤5.6%和≤4.2% ,许多分析方法的变异远大于生物学变异。 3、测定前的因素影响 存放时间、温度、反复冻溶及抗凝剂影响 免疫法测定CTnI和MYO时,肝素与EDTA抗凝产生6%的干扰。
AMI实验室诊断参数: 肌红蛋白(MYO)测定; 肌钙蛋白测定(cTnT、cTnI)(心肌特异性标志物); CK-MB质量法; CK-MB酶活性测定法; LD1/ LD2测定。
第三节 心脏标志物的选择和评价 1、早期标志物 :Mb、CK、CK-MB、cTnT、cTnI 2、中期标志物:LDH1、cTnT、cTnI 3、排除标志物: Mb、cTnT、cTnI 4、确诊标志物: cTnT、cTnI 5、经济原因:心肌酶分析 6、分析时间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