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什么是NGN? 从2002年11月ITU-T SG13研究组在日内瓦召开的2001-2004研究期会议以及2002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上的情况来看,下一代网络的研究开始从“迷雾”状态逐渐走向明朗化。目前,业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下一代网络是基于IP分组网络,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构成网络交换控制平台、以自动交换传送网/自动交换光网络(ASTN/ASON)为核心构成网络传送平台的融合网络。其主要目标是:支持各种业务(包括实时与非实时业务、单一业务与多媒体业务),缩减服务投向市场的时间,可与现有网络互通,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和多种接入终端,支持广泛的移动性,用户能够自由地接入不同的业务提供商,并自由地选择他们所需要的业务,确保现有网络的平滑演进以及具有经济、可扩展的网络结构。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将给电信运营商实现重要的战略转型和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机遇。
广义下一代网络的范畴 NGN伞 • 下一代光网络: MSTP 智能光网 • 下一代数据网:NGI, IPV6 • 下一代交换网:软交换 体系 • 下一代移动网: 3G, 3G后
下一代网络的具体内容 • IP技术的发展形成下一代因特网(NGI)—IPv6体系; • 电路交换技术与IP技术融合形成下一代交换网-软交换体系(Softswitch); • 传统的传送网技术与IP技术融合形成下一代智能光传送网-ASTN/ASON; • 移动电话交换网与IP技术融合形成下一代移动通信网—3G、4G; • 接入技术与IP技术融合形成下一代接入技术-支持多业务的宽带IP接入体系等。 结论:NGN将是以IP为中心,融合各种通信技术,可以支持多种业务与应用的融合网络。
NGN的基本特征 • 基于分组的传送平台; • 呼叫/会话控制与承载的分离、业务/应用与呼叫/会话、承载的分离; • 业务与网络的分离及开放接口的规定; • 支持各种业务(包括实时与非实时业务、单一业务与多媒体业务); • 包括接入网在内的端到端透明传输的宽带能力; • 可与现有网络互通; • 支持广泛的移动性。 • 用户能够自由地接入不同的业务提供商,并自由地选择他们所需要的业务。 分组化的、开放的、分层的网络体系结构是NGN的显著特征。
下一代网络的三个世界 • IP的世界(从网络服务层面看) • 光的世界(从传送层面看) • 无线的世界(从用户接入层面看)
传统网络信令 独立于网络的业务 业务应用层 控 制 层 传统网络媒体 媒 体 层 传 送 层 接入 用户/用户驻地网 下一代网络的分层结构
NGN的功能结构模型 管理面 用户面 控制面 应用 中间件 管理面 远程 管理 媒 体 网 关 电路交换网或其他传统网络 用户面 控制面 L3:交换和/或路由(可选) L2:转接和交换 L1:交换和传输 应用层 Parly API 或 JAIN API 业务与应用 网络平台 接入层 ASTN/ASON控制面 媒体网关 控制面 控制层 路由协议 开放协议 本 地 管 理 信令 传输层
SCP 业务层 数据库 AAA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 策略服务器 OSS 控制层 媒体网关控制器 媒体网关控制器 IP路由器或ATM交换机 核心分组网 核心传送层 H.323 GW WAG SG TG AG NAS IP PBX MSAG IAD 边缘接入层 PSTN/ ISDN 7号 信令网 PLMN 宽带接入网 下一代网路的体系结构
NGN的实现方案 AAA服务器 策略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 OSS Parlay API 或 JAIN API 软交换 软交换 SCP OXC OXC OXC OXC OXC OXC TG/ MG WAG TE / SSP PSTN/ISDN/IN SCP 数据库 应用层 接入层 接入层 有线 接入 AG/ RG 端到端呼叫/会话控制面 电路 交换 网或 其他 传统 网络 控制层 ASTN/ASON控制面 OCC I-NNI OCC SS7 OCC OCC OCC OCC OCC E-NNI STP 无线 接入 SG UNI UNI CCI CCI OXC OXC 传输层 ATM SW ATM SW
NGN的发展目标 • 促进公平竞争; • 鼓励私人投资; • 定义一个框架结构和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管理要求的能力; • 提供开放式的接入网络。 • 除此之外,NGN还将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 规定一种通用的业务接入与提供方式; • 促进公民的机会均等; • 促进服务内容的多样性,包括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 • 考虑到全世界交流与合作的需要,特别是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NGN的主要研究领域 • NGN的通用框架模型 • NGN的功能结构模型 • 端到端的服务质量 • 业务平台(API) • 网络管理 • 网络安全以及广泛的移动性
软交换的定义 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传输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软交换技术要素 • IP网络层互联采用IP网络技术实现不同终端和不同业务的端到端通信。 • 分层功能结构的核心是呼叫/会话控制与传送控制的分离以及业务提供与网络服务的分离。 • 分布式网络体系结构核心是网络实体之间的接口标准协议。 • 以 SIP+H.248/MGCP为核心的通信控制协议。 • 以Parlay API为核心的开放式业务结构。
软交换 业务、应用 业务和应用 开放协议 软交换控制 内 部 协 议 控制和交换 开放协议 传送硬件 传送硬件 软交换的特征 电路交换
业务 API 软交换 协议 协议 电路交换网 媒体 电路交换网 媒体 媒 体 网 关 媒 体 网 关 核心分组网 (IP、ATM) 媒体 媒体 分组网 媒体 媒体 分组网 媒体 媒体 接入网 接入网 软交换网络
业务创作API 网管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 AAA服务器 SNMP 待定 Radius H.323 IP电话网 地址解析/路由功能 H.323 SS7/IP 业务提供功能 SIP SIP系统 软交换设备 互通功能 信令网关 网管/计费功能 SIP/BICC 软交换 SSF功能 信令网关 INAP/IP 呼叫控制功能 No.7网络 现有IN H.248 终端 MGCP 终端 各种 媒体网关 SIP终端 软交换的功能结构
网络接入层的演进 长途局 智能网 NAS IP/ATM 数据 BAS 数据 本地局 本地局 话音 数据 话音 DSLAM 数据 接入网 话音 拨号用户 数据 话音 NAS:网络接入服务器 BAS: 宽带接入服务器 DSLAM: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设备 ADSL 拨号用户
长途层/汇接层的演进 C4软交换机 H.248 七号信令 中继网关 IP/ATM 话音 NAS BAS 汇接局 数据 数据 话音 本地局 DSLAM TDM 本地局 数据 数据 话音 话音 ADSL 拨号用户
端局层的演进 C4软交换机 C5软交换机 H.248 七号信令 H.248 MGCP 中继网关 IP/ATM 多业务 接入网关 宅内网关 分组语音 话音 数据 本地局 本地局 中继 网关 话音 TDM 话音 +数据 多媒体终端 ADSL
全网分组化 应用服务器 软交换机 IP/ATM 综合接入服务器 综合接入服务器 …… SIP电话 多媒体终端 ADSL
下一代网络内容要点(1) • 一个主题: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 • 一个统一:基于分组的网络(统一于IP的网络) • 两个分离:业务与呼叫控制的分离,呼叫控制与交换、承载的分离
下一代网络内容要点(2) • 两种网络演进策略: -以软交换为核心的重叠网策略(绿地策略) -以综合交换机为核心的混合网策略(换心策略)
下一代网络内容要点(3) • 三大基本特征: -下一代网络体系采用开放分布式的网络构架体系 -下一代网络是业务驱动的网络 -下一代网络是基于统一协议的分组网络
下一代网络内容要点(4) • 三个世界的划分: -IP的世界(从网络服务层面看) -光的世界(从传送层面看) -无线的世界(从用户接入层面看)
下一代网络内容要点(5) • 三种融合: -电路交换网与IP网的融合 -光网络与IP网的融合 -移动网与IP网的融合
下一代网络内容要点(6) • 三种新技术: -Softswitch -ASTN/ASON -3G、4G
下一代网络内容要点(7) • 三足鼎立的形成: -设备制造商 -网络运营商 -业务提供商
下一代网络内容要点(8) • 四大组织 -Parly工作组 -JAIN方案 -MSF -ISC
下一代网络内容要点(9) • 四个层面 -媒体接入层 -核心传送层 -控制层 -业务应用层
下一代网络内容要点(10) • 网络演进四大步骤 -从网络接入层上的演进 -从长途网络层面上的演进 -从本地交换网络层面上的演进 -全网分组化
下一代网络内容要点(11) • 网络互连互通五大情况 -PSTN/ISDN与IP网的互连互通 -智能网与IP网的互连互通 -NO.7信令网与IP网的互连互通 -移动通信网与IP网的互连互通 -接入网与IP网的互连互通
下一代网络内容要点(12) • 五大设备制造商(主要) -北电网络 -阿尔卡特 -爱立信 -西门子 -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