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729 Views
领导干部与国学智慧 --- 身心安顿之道. 第一部分、观象“新视角” 看“世道人心” 一、 宇宙密码 (“ 三位一体” & “三大关系” ) 二、 世道人心 (观世道 — 危机 & 文化、看人心 — 人性 & 道德) 三、 危机根源 (信仰缺失、人性善变、转型之痛) 第二部分、明道“长智慧” 国学“ 儒释道” 一、安顿之道 (信仰 、解读、实现) 二、国学三要 (儒、释、道) 三、文化自信 (个体与社会、中与西融合)
E N D
领导干部与国学智慧 ---身心安顿之道 第一部分、观象“新视角” 看“世道人心” 一、 宇宙密码(“三位一体”&“三大关系”) 二、 世道人心(观世道—危机&文化、看人心—人性&道德) 三、 危机根源(信仰缺失、人性善变、转型之痛) 第二部分、明道“长智慧”国学“儒释道” 一、安顿之道(信仰 、解读、实现) 二、国学三要 (儒、释、道) 三、文化自信(个体与社会、中与西融合) 第三部分、管理“好领导” 成功、成长与成人? 一、让人幸福 (但用此心) 二、助人成长(生命超越) 三、路在脚下(当下自觉)
第一部分、观象“新视角”:看“世道人心” 一、宇宙密码 (一)、三位一体 神学: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哲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世界:天地人;昨今明;形上中下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文化:器物、制度、理念 人心:人(身心灵)/心(物质、思维、道德心) 日常:三只脚、稳定结构 管理:三权分立、三起三落、御人之术
(二)、三大关系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天:超越者、天、道、上帝、真主、涅磐之境 人:万物灵长、灵性、德性、理性、感性、物性合一 自然:大自然万物、物质、符合物理、化学定理 “三大关系”出现问题: 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危机) 缘由:人与人的关系(道德危机) 根源:人与天的关系(信仰危机) 漫谈: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横三与纵三)
二、世道人心(观世道、看人心) (一)、观“世道”—危机&文化? 1、世道“怎么啦”? 更深刻的三大精神危机 (1)、世界危机 西方还能回得去吗?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福 山:历史的终结? 卡普兰:乱世将来临? 伊斯兰如何融入世界? 中国人到底信什么? 题记:信仰是精神的劳动,只有高尚的组织体,才能达到信仰; 动物没有信仰,野蛮人和原始人只有恐怖和疑惑。契诃夫
(2)、中国危机 无不指向信仰缺失! (1)、危机逻辑 连贯逻辑:缺信、不安、物役、失守、虚无 (2)、危机分析 文化危机:价值迷失? 社会危机:自组织体 经济危机:资本罪恶 政治危机:权力滥用 结盟“铁三角”:资本渗透、权力滥用、文化缺位
2、文化“是什么”? (1)、文化“三层次” 自然人化,以文化人 理念层面:(宗教、哲学、审美“价值观”):文化层面 狭义 文化系统 广义 政治系统 制度层面:(人伦秩序,邦国、帝国、共和?):政治层面 平时 经济系统 器物层面:(科技、商品、器物,可感可用):经济层面 汤因比传播定律、百年转型、阿拉伯之春、欧共体进程
(2)、文化“五元素” 神话(信仰、宗教):超越、绝对、价值母体 求善 方向 价值观 哲学(形而上学):理性、超感、反思、爱智 求真 审美(美学、艺术、文学):直觉、超功利 求美 机制 人伦秩序 伦理(政治、法律、道德等制度规范:西理性、中感性 载体 物质存在 物理(自然科学、技术、商品、器物;工具理性 例证:神学(盘古、女娲)、哲学(泰勒斯、王阳明等)
神学:一切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属于神学,在科学无法触及的领域,既不可证实,而又不可证伪的理论便是神学!神学:一切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属于神学,在科学无法触及的领域,既不可证实,而又不可证伪的理论便是神学! 哲学:脱离“构成性”思维,通过理性“反思”,超越经验,从时空辖制感官世界,转换到永恒存续的概念世界,探索具体背后抽象本质,介神学与科学间。 科学:一切确切之内的知识属于科学,可以“证实”或“证伪”的理论,乃知识论的产物,其使命为穷究现象界的奥秘。 (3)、文化“三地盘” 人类文明史:抢地盘、科学(演进历程、乃移植而来、不可迷信之)
(二)、看“人心”—人性&道德? 1、人性“五合一”? (1)、“认识你自己”? 天与人 灵性:你的灵(无限性)、你的神(无限体) 人与人 德性:你的良知、善行(社会性) 人与物 理性:知识、情感、意志力(好奇性、功利性) 感性:快感、知感、情感、美感、直觉(通五层) 感而觉:快感、知识、德性、艺术、灵性 物性:有限性、构成载体(、元素
(2)、“满足你自己”? 为何不知足?——“灵性”上下? 灵性(超越、绝对):信仰、宗教、价值母体 信仰 人 德性(四端心、良心)伦理道德、东方人文 道德 善 人之精神 理性(知、情、意):知识、逻辑、科学 科学 真 感性(感觉、欲望)、植物、动物、人类均有 生命感觉 美 物性(物质性、物理与化学反应、工具性、原子 物质载体 人
2、道德“在哪里” ? (1)、道德“三重义” 东西“道德”观? 原初道德观:无为顺道(道法自然) 老庄发现“标准” 伦理道德观:自觉守礼(非礼勿视) 周孔总结“标准” 耶稣制定“标准” 宗教道德观:外力持戒(圣经话语) 道德观:为何自认道德,正确行为的标准,圣哲善恶标准不同
(2)、道德“三力源” “信仰”为何是“道德”根基? 信仰“宗教” 宗教:超越界承诺:来世功利 假设“上帝” 理性:假设有上帝:逻辑自洽 人伦:天命的保佑:当下心安 信奉“天命” 信仰的三重境界?道德实现的解决方法
(3)、道德“践履线” 如何处理“利己与利他”? 上线:先与全道——圣人 完全利人 孔杜范与齐桓 管仲 中线:忠道——君子 利己利他 地狱天堂(2)、价格 下线:恕道——一般人 食品安全、囚徒困境 不要损人 今天“底线失守”,如何强调示范效应?
三、危机根源(缺信、善变、转型) (一)、信仰缺失(失落路径) 颛顼:绝地通天 王权垄断神权 商朝:事必祭祀 天帝、祖神与商 周公:以德配天 重心下移、理性觉醒 孔子: 援仁入礼 天分论 不论鬼神 朱熹: 天理人欲 形上哲学 礼教杀人 董仲舒: 天人感应 粗糙宗教 政教合一 康有为: 援西入儒 化合中西 中国式路德改革
(二)、人性善变(缺少规则)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1、人性善变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人性本善&向善? 孟子:四端心、性善、重义、社会性、汤普森(狼与羊) 人性本恶&向恶? 荀子:化性起伪、性恶、重礼、自然性、西论性(抢银行) 人性本变&向变? 鬼谷子:性变、原则与灵活性、诸子异化、狼与人(对羊) 改造国民性:弥子瑕、邻居与墙、“五四”三派、鲁迅与胡适、毛的文革?
2、善变之源 缺超越意识:挣扎于“现象界”(相对主义) 哲学之基 整体:合一(质通)、模糊(标准)、自觉(个差) 诸子之游 启发:孔子(复杂)、庄子(投机)、苏秦(功利)之游 世俗诱惑 诱惑:权、利、名、情、色,光怪陆离的社会万象 探讨:原则性与灵活性、中庸与义之度的把握
3、规则意识 缺神圣性:外不殊俗(外圆),内不失正(内方) 契约神圣:尊严(天赋人权)、规则(契约):普希金、汉密尔顿 贵族精神 流氓意识 无法无天:分裂人格(不平等)、恶霸与恶奴(多神):鲁迅语 示范效应 破窗理论:乱自上作、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寻找真实、逆淘汰 分析:实然、或然、应然、必然(不可预计的风险);东西方信仰背景不同
(三)、转型迷失“无方向” 放弃了自己、你也出问题 1、社会结构“新嬗变”:陌生人社会 2、人际交往“新模式”:关系复杂化 3、安顿有何“新思想”:价值观坍塌 特质:农村(固)&城市(流)、群体(东)&个体(西)
第二部分、明道“长智慧”:国学“儒释道” 一、安顿之道 (一)、何谓信仰? “灵性”谁满足、“终极”靠谁、“不变”是谁? 人的超越性本质 乃人的本质,有限渴慕“无限” 人的终极性关怀 追求 的绝对不变性 人的生死之解脱 题记:人理应有信仰、或正在寻找信仰。人没有信仰,就成了行尸走肉。契诃夫 信仰是高尚组织体才有的精神劳动,动物没信仰,野蛮人只有恐怖和疑惑。契诃夫 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品行和生命。惠特曼
(二)、解读信仰 1、“超越性”本质? “灵性”谁满足? 灵性:无限性、天道神之体现于人;人与神 上靠神、内入道、下入俗 知&情&意 知识:依据 情感:目的 意志:选择 德性:是非之心、良知、本能知善恶;人与人 理性:知、情、意:有无用的功利判断;人与物 感性:快感、知感、情感、美感、灵感;生命性 感而觉:快感、知识、德性、艺术、信仰 物性:有限性、有形载体、构成元素;非生命
2、“终极性”关怀? 谁是“超越者”? (1)、追问“终极之源” 儒家 重孝:源于父母、融入社会、归于宗庙 东方 解脱:源于缘起、沦入轮回、归于寂灭 佛教 道家 自由:源于大道、融入自然、归于大道 西方 基督教 神本:源于神、信望爱、归于神 人生啊人生!若不是你两头漆黑,我何必在乎你这灰色的中段
(2)、归靠“终极之根” ① 、终极归于“群”:内在超越 实践论 儒:本质仁、向善,融入人人之社会 内在溶汇 悟、融进 释:本质空、在悟,因缘苦、明解脱,融入自性 认识论 道:本质无,归道、游心游世,融入人物之自然 本体论 ②、终极靠上“力”:外在超越 外在挂靠 拜、靠上 创世观 耶:本质神、归灵,信同在,靠上外之造物主
3、绝对“不变性”? 生存:安身、相对不变性 生活:安心、认可确定性 生命:安灵、超越不变性 (1)、寻找“绝对不变性” 主旨:叫人不要相信世上有绝对的东西,对于真理和人生,沒有一个确定答案 基督教 向上帝看齐 道家 向道看齐 佛教 向涅槃看齐 哲学 向本原看齐 他力接引 因任自然 自力业报 螺旋上升 实质:在“变”中寻找“不变”,作为稳定的依靠,由此观照而安排适性生活 人生乃于流变不定中抓住可靠的东西——人生如车:牛爱之憾、文革之痛、当今之惑
(2)、寻找“背后存在者” 感觉认识:以物观物,自贵他贱 相对存在物 透视万象 抽象的规律 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科学发现规律 超越认识:本质无、空,哲学、信仰寻找源头 背后存在者 展开:透视三层,开启你感性、理性、灵性的眼睛?
(三)、实现信仰 1、两重趋向 两向:一个世界&两个世界? 题记:信仰不满足于感觉的灰尘,在于心连心地拥抱世界。罗曼·罗兰 儒家 个体融入社会、身份与和谐:人与人 内在超越 内在、自觉 融进去 精神融入大道、身体游于世:人与自然 道家 佛教 融于因果关系、禅宗革命,融合儒释道 外在超越 外在、接引 靠上去 一神教 神外在、恩典于人;人敬拜、信靠于神
2、三条途径 三途:宗教、哲学、迷信 宗教(超理性、超越界) 皈依上帝:“彼岸”消解“此岸” 生死, 追求与神同在而获得永生。 归一本原:理性观照“现实世界”, 追溯本原,消除生死矛盾。 归依道德:道而得之,视人伦道德为依托, 追求天人合一、内圣外王理想。 哲学(理性、螺旋上升) 迷信(歧途、暂代、缓解) 痴迷现象:把现象界某个东西神圣化,以其 暂时满足灵性需求,经不住时间考验。 信仰和迷信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帕斯卡 题记:信仰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实践时才有意义。罗曼·罗兰 解释:轴心时代(一个到两个世界);你有灵魂的眼睛吗?(东西比较)
二、国学之要(儒、释、道) “儒”者 入世“拿得起”,善处“人际”,以儒治世,内圣外王 国学 出世“放得下”,增长“智慧”,以佛治心,不为世迷 “佛”者 道 避世“看得开”,提升“境界”,以道治身,保真全性 “道”者 来世“进天堂”,得到“平安”,以耶合灵,在世虔诚 “耶”者 术 当世“能得到”,掌握“方法”,以西治物,入世成事。 “西”者
(一)、儒学123:一化二偏三统 1、一“化”:自然人的社会化 儒家的“一贯之道” 核心 何谓“仁”?如何行“仁”?为何行“仁”? 仁道:仁之义——爱人(亲亲、仁民、爱物)、推爱 忠恕之道:仁之方—恕道忠道(将心比心)、处人 中庸之道:仁之德—不偏不倚(义、宜)、处事 原儒:内圣—内诚、自心安、合于天德---个本 伪儒:外王—工具、不平等、人格异化---群本 家国同构——推爱 血缘利缘——纽带 乡村城市——载体 中方:道德、血缘、推爱、身份、不平等、熟人性小共同体 西方:宗教、利缘、博爱、契约、平 等、陌生人大共同体 例证:天性与孝教化;孔、陶与阳城 ;三春鸟、一剪梅与辛弃疾
2、二“偏”:重人(民儒)&重群(官儒)? 钥匙 一步步跌落? 重个体(心安)、重社会(秩序) 原儒 儒教 群本、大同、维护不平等 人本、成圣、向善心安 论证专制、伪善人格 安顿于心、合一于德 原儒(价值理性):内力弱、缺操作性 官儒(工具理性):不平等、专制帮凶 选择:心安、趋利、避害(小悦悦、伍子胥,子路与子贡)
君子: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惧 仁之表:礼制 人间性:安排人间秩序思想 人间秩序源于形上规律, 践礼可达天人合一 仁之义:恭宽信敏惠 工具化 智之现:知识 人文、经验、模糊 知人、自知 西方:事实判断—真—逻辑理性—科学知识 中国:价值判断—善—经验理性—人文知识 模糊性 勇之类:知耻 凡夫之勇、圣人之勇 知耻而后勇
3、三“统”:道统、学统、政统 并承 逻辑关系:从道统出发、经学统论证、最终导向政统运用 道统:内圣 道统一线:护住孔孟,肯定道德之宗教价值? 孔前道统于君—王官学;后道统于下—百家言 加信仰 学统:教化 学统分枝:内圣外王之学:以知性主体容希腊传统?从经验、模糊人文知识,到逻辑、实证科技? 加德育 政统分叉:孔前内圣者外王,后尚力者外王,意识形态化,如何由政体发展而肯定民主政治为必然 政统:外王 普世价值 展开:历史开出;今天道统+信仰、学统+科学、政统+民主
4、圣人典范:儒家“粮店”:入世、治世、 安于世 “安灵”之道 孔子:天命关怀 孟子:人性超越 百姓:重孝、拜祖,历史观照 道理:自觉心安 践行:自觉自愿 “安心”之道 士大夫:向善心安,反省成德 “安身”之道 孔子:财富观念 孟子:义利之辨 圣人信“天命”: 重祭在,匡宋 外制&自觉&自愿 内狠外霸、内恶外善、内变外奴 天命(民以天为食)+心安(尽心向善) 苏东坡:与父弟妻、苏堤春晓、雪堂待客
(二)、道家123:一道二游三自 1、一“道”:道本整体 道本 避世“看得开”:生态、药店 整体观照 世界观:道论 以道观物、物无贵贱 混沌开窍、朝三暮四 认识论:辩证 相对观物 宇航员、鲁迅语哈哈 方法论:斋忘 心斋坐忘 敬静净、禅宗(解字) 智慧者(知、智、慧)——非处理问题的能力,乃透视本质而融入自由之境的灵明 超越者(道):本质(自根)、规律(道路)、来源归宿(整体)
2、二“游”:游心、游世 半融 游心:逍遥游 内不化 游世:游刃有余 外 化 心:理性 心斋坐忘 功夫 身:外物 无厚入有间 灵:本真 立定于道 游于世 主动脱离矛盾 游于道 同鱼游于大海 外化内部化(原则与灵活)、庄子游(个体解脱)、民族性格(机会主义)
3、三“自”:自由、自然、自在 本质 生命本质(三自):自由(逍遥)、真实(率性)、独立(自在) 人生意义(三步):悟道、体道、归于道(字释觉悟忙) 不得已(三途):无力安顿人、走不到宗教,向内开拓精神 以物易性 悲莫大焉 看破“名利” 穿越“时空” 参透“生死” 无矛盾生存:世人纷纷效法(刘玲、陶、苏轼),为何最终成炼丹、养生与保健?
4、神人典范:道家“药店”:避世、治身 、安于道 心病良药 无矛盾生存:自大迷外,人类悲险,仁义、专制和知识 使人更坏,主动摆脱矛盾,以静放治世病。。 解脱生死 以道拯救人:回答哲学人为什么活的终极追问,齐同否认 生死意义从本体论开辟精神天地,诠释人生意义。 安顿人生 精神得解脱:欲望陷人,物质奔逐,精神堕落。知其不可 而不为把人生意义转向内在,抱质体真,寻解脱。 苏东坡的故事:问汝平生事业、黄州惠州儋州
(三)、佛法123:一佛二向三要 出世“放得下”:心态、百货店 1、一“佛”:大小乘 解脱者 ⑴、佛法西来 现实态度:儒道佛、犹耶科/禅宗(否与肯合) 大乘小乘:自我解脱—度己、觉我觉他—度人 传播异化:根印、干藏、枝中、花日 佛法西来:汉明帝请、前秦吕光抢、玄奘取经
⑵、佛教在中国 兴衰历程:汉明帝依附、迎合、调和(白马寺);魏晋南北朝交流、冲突、共进(“学术”派别:译经(东汉安世高、支娄迦谶 ;北朝鸠摩罗什;唐玄奘));以玄奘取经为转折前后消化与中国化。隋唐吸收、融合、创造(“判教”宗派),黄金期花融八宗。五代后政压境驱,边缘化,自耕食,不研理,禅宗独秀,虽简朴感人,也种下愚昧。宋以后渗透合一、三教圆融。宋明后僧寺多、素质低、没灵魂、儒家斥、民不知所以。狂邪野狐禅遍天下,渐衰。儒学吸收禅宗重振,理学、心学就是禅宗在儒家旗帜下的再发展。 千年震荡:出世(孝)、尊佛(权)、寺(财)、轮回(命)、禁欲(性) 儒道关系:哲学:依附道玄、伦理:迎合儒家;争位(三武一宗) 融合结果:儒家形变(理心学):心性修炼;性欲对立;道家改革(注重经典)
2、二“向”:神化、空化 靠与融 ⑴、佛法宗教化 路向一 神化 把佛神化:释迦摩尼原本是导师形象。大乘主张无数佛、被神化, 理念也具形化,如智慧具形文殊,大慈观音,大愿地藏,大行普贤, 西方极乐世界也具形为净土。 外在、具形、神通、跪拜、靠上 路向二 空化 把佛空化:修行达涅盘。大乘空有两系:空系( 般若中观)色即空, 空即色,诸法实相毕竟空,悟此即证得涅盘。有系(瑜伽行派), 缘起,一切唯识起八识显,本质我法皆空。 内在、看空、合一、悟性、融入
3、三“要”:佛法与佛教 ⑴、佛法三要 真思想 缘起论:业感(小乘)、赖耶(大乘始)、真如(大乘终)、法界(华严) 万物空而破执:(认识论、科学性) 缘起论 关系 共业感果:宇宙与生命,一切由众生造‘业力’所感果。相同相异感同异果。 因缘果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弗莱明与丘吉尔、小沙弥、了凡四训。 命运自造与变:(世界观、命运观) 业报论 自创 唯识论 自救 生命流转:身心毁,业未消,寄于第八识,随业因缘合得果报,新生始 伦理思想:惑业苦三连锁,生死门定律,业报通三世,摆脱业缘超越轮回 修心证灭:修戒定慧三无漏学,灭贪嗔痴三“解脱门”定律 灵魂是不灭吗?(生命观、伦理说、实践论)
⑵、佛教三要 以佛治心 一缘起 缘起论、因缘果报、十二因缘。 三法印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 四圣谛 苦谛、集谛、道谛、灭谛 。 佛法与佛教区别?信佛的几种境界?
⑶、佛教常识 佛神人鬼?佛:超越生死轮回之大觉悟者。 神:非佛,非创世者,一类天道神,一类鬼道神。 鬼:六道众生也有生死(化生)。民间灵魂与鬼纠缠,三魂六魄,小神通。 人:修十善得人身;唯一造业与受报双道生命,随重、随习、随念而升降 人从哪来?最早由色界第六天光音天飞来,落贪食,重居受报,业报受完,往生他方。 有灵魂吗?佛教否认灵魂,第八识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一期、二期、无数期亦如此,三世因果对流,“种子而现行,现行而种子”律则,构成生命连贯与生死相续。进出不息,第八识本质变动不已,业因与业果变动连续,才有可能越超生死,不重自我的永久价值,而肯定自性的升拔价值。 努力有用:因果通三世,不离缘生法,非宿命论。努力改善先天业因,从过去世业因,到现在世业果,中间努力增助缘。 祈祷有效:以祈祷者信念,产生的一种超自然定力—心力,感应诸佛菩萨大悲愿力,两力对接产生一种神力,祈祷增助缘、观音最灵。 努力有效说:小沙弥的七日、裴度与一行禅师,增助缘——像咖啡加糖
4、佛教中国化:禅宗 ①、禅宗一脉 师承:世尊拈花、迦叶一笑 达摩:二入四行、《楞伽》印心;遇而未信。 慧可:断臂立雪、信而未修。公案:安心。 僧璨:信心铭“绝言绝虑、无处不通”;有信有修。公案:忏罪。 道信:定居传法、以农养禅,行证并重,心净即佛。源道信起黄梅,公案:解脱 弘忍:增《金刚经》印心,前世乃破头山的栽松道人。 慧能:南宗《般若》顿门:南岳怀让、青原行思、神会、法海;石头希迁、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蘖希运、临济义玄。 虚云和尚:复兴五宗的禅行者; 铃木大拙:当代禅宗的推动者 禅宗:从禅定修行,转化成一种贯于日常,在人心深处体悟真实性的不假他求、顿修顿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融摄儒道的革新佛教。
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②、明了禅要 以般若性空说融会涅槃佛性论,破除心佛执著—在世、平等 众生皆佛性:在法称法性、实相、真如、实际;在众生 称自性、本性、心性、清净心;在禅称如来藏、藏识、 本觉;出禅称解脱、涅盘、菩提、大圆镜智、究竟觉 即心即佛 改“禁欲苦行”成“随遇而安”随缘觉悟之修行方法—悟成、捷径 众生流转生死,缘于无明,迷失本心,认幻为真, 妄生苦乐得失。而一旦悟道见性,菩提非从外得。 顿悟成佛 如光通彻 将诸法实相、真如之理与众生自心本性相结合—自力、自救 “心、佛与众生,三无差别”,把本性、真心作总源头; 修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把渴望拯救的被动存在中解放出来。 自性自度 通俗解释:执迷不悟(长时):在世、自力、顿佛:觉悟(瞬刻)
③ 、三教合一 佛性(纯然)、自悟(自救) 当下(在世)、不二(合一) 禅宗内容:本心、迷失、开悟、境界——(觉悟:见我心;执迷不悟) 主体意识(佛教革命): 万法唯心—世界观:万物唯“心”触“缘”所现,确立了人的精神主体价值。 自救自度—命运观:际遇乃自性迷、执假成真、造业定,靠己解脱(拜观音(见)) 自性平等—平等观:众生有佛性,心佛众生一体,悟佛迷生,平等无分别心(成圣) 依自了法—真理观:真理离不开自性,主观的,与个体“内证本心”不分。外在于自性本心的异在,非真理而是“法障”,吾心即法即佛一体无二。 融摄儒道:人本、平民、自性、现实、顿悟、简易。
④、体会禅趣 内在超越(上上根器) 超越二元(分别意识(相对))生起,逐物迷己,障蔽澄明本心,二元相对观念都是妄想,开悟须超越相对对立。入不二法门——泯灭差别对待,悟入平等一如境。 超越过程(当下精神(觉悟))。小闹钟、磨砖怀让与道一、米里哀、复活 超越形式(破语道障(意在言外)),见指忘月?不离不执语言。 德山棒(点哪心、穷诸玄辩,若一毫置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巨壑) 超越境界(解放心灵)本质洞悉生命本性的艺术,以鉴赏恭敬心对待自己和世界。放下瓶、背女过河,从奴役到自由。 东方智慧(弓张箭举)根于老庄,返归自然;见性成佛,反求诸己。
4、成佛典范:佛家“百货店”—出世、治心、不迷世(出世即入世)4、成佛典范:佛家“百货店”—出世、治心、不迷世(出世即入世) (1)、悟透禅机:如太空人 青原行思的“三禅境” (2)、生活即禅:生态、世态、心态 苏东坡、鲁智深 苏东坡的禅境:一屁过江、象牛粪、后期与章惇、烧契还房
三、文化自信(中国世纪吗?) 中西对比(形式内容):复活(忏悔) 悲惨世界(善的力量) 十二月党、尤金娜与秋瑾、徐锡麟、张志新、黎九莲、遇罗克 汤因比:孔孟、大乘佛法找智慧 第三次辉煌:道儒—汉朝 道儒释—唐朝 儒释道西—21世纪 中西慧通?禅净双修:自救与他救相融合——未来启示、化合中西 莫言与诺贝尔奖:生死疲劳、蛙、丰乳肥臀
第三部分、管理“好领导”:成功、成长、成人第三部分、管理“好领导”:成功、成长、成人 一、让人幸福(但用此心) 题记:人须有信仰,啥都不信的人不会幸福。雨果 成功:相对目标 暂时喜悦 成某种人:知足(胡九韶)、知止(范蠡) 成长:不断超越 境界提升 成长历程:考验(四圣)、学习(孔圣) 成人:幸福目标 成为“人”:终极、具足、合一(超越) 天人合一 幸福观:需求可持续满足(具有意义和价值)
1、“成功者”说 (1)、入世成事(三重境)——王国维 第一重境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重境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第二重境 (2)、你在哪里(考验&学习) 想成功者 寻得适己的“成功之向” 待成功者 找到难题的“解决之策” 追求心灵的“终极之靠” 已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