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外语 教学与中文素养

外语 教学与中文素养. 潘文国. 外语教学为什么要谈中文问题?. 认为学外语与母语无关是外语教学的一个误区 学科分家使外语学习者认谈中文是不务正业 语言教学法的推波助澜(直接法、功能法等都以撇开母语前提,翻译法被指为落后). 实际上,母语水平是学习外语的 “ 天花板 ” ,外语水平的上限就是其母语水平的下限。 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习得机制理论,人学习语言的机制首先是在母语中启动的,对以后的语言学习有的影响。 前辈外语大师无不是兼通中文和国学的高手。 中国文化传播呼吁加强中文修养。. 中文素养上存在的种种问题 ( 1 ). 社会的基本价值观

christmas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外语 教学与中文素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外语教学与中文素养 潘文国

  2. 外语教学为什么要谈中文问题? • 认为学外语与母语无关是外语教学的一个误区 • 学科分家使外语学习者认谈中文是不务正业 • 语言教学法的推波助澜(直接法、功能法等都以撇开母语前提,翻译法被指为落后)

  3. 实际上,母语水平是学习外语的“天花板”,外语水平的上限就是其母语水平的下限。实际上,母语水平是学习外语的“天花板”,外语水平的上限就是其母语水平的下限。 • 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习得机制理论,人学习语言的机制首先是在母语中启动的,对以后的语言学习有的影响。 • 前辈外语大师无不是兼通中文和国学的高手。 • 中国文化传播呼吁加强中文修养。

  4. 中文素养上存在的种种问题(1) • 社会的基本价值观 • 对“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诚信”等传统道德 • 对“国学”“儒学”乃至孔子其人的无休止争论 • “教育”的迷失 • 幼小-输在起跑线上;中学-随指挥棒而转;大学-为出国而奋斗;毕业-高不成低不就

  5. 中文素养上存在的种种问题(2) • 语文水平的下降 • 对语文文字已经丧失了美感 • 从“梨花体”“羊羔体”到“废话体” • 网络用语、广告用语的低俗、浅俗、白俗

  6. “梨花体”(作者赵丽华,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诗歌评委)“梨花体”(作者赵丽华,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诗歌评委) 《我坚决不能容忍》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

  7. “羊羔体”(得名于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羊羔体”(得名于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 《徐帆》 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 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 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 一墙之隔 她家住在西商跑马场 那边,我家 住在西商跑马场这边 后来她红了,夫唱妇随 拍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片子 ……

  8. “废话体”(作者乌青,本名郑功宇,78年生人)“废话体”(作者乌青,本名郑功宇,78年生人) 《对白云的赞美》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 真的,很白很白 非常白 非常非常十分白 极其白 贼白 简直白死了 啊——

  9. 中文素养不足对外语的直接影响 • 翻译与外来语问题 • 从“孟修斯”“常凯申”到“诗人昆仑” • 对“翻译腔”感觉麻木 • 翻译只求“短平快”,不知“雅”为何物 • 公示语翻译笑话百出 • “字母词”"外语词"泛滥究竟是福是祸?

  10. KTV, PPT • Cosplay 杜甫 • Dota与NBA • 重磅SUV车型,IDM整合驱动系统 • GAC碰撞吸能技术 • 监控VOC,治理PM2.5

  11. 中国文化的译推如何提高质量? • 不能依赖他人的白话译本 • 中国文化的正确认识问题 • 信达雅 • 对“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误释 • 外语学者最喜欢套用“忠实的女人不漂亮,漂亮的女人不忠实” • 其实只是“良药苦口”的意思。

  12. 为什么是“中文”?(1) • 为什么不说“汉语”或“双语”修养? • “语言”、“文字”是两种符号系统 • 口语和书面语是两种功能系统 • “汉语”无法概括“中文”的内涵 • 当今对国人包括外语学习者来说成问题的不是“汉语”问题而是“中文”问题 • “双语”或“汉语”的提法会把重点放到汉语或汉语“知识”上

  13. 为什么是“中文”?(2) • 为什么不说“国学” 修养? • “国学”两字已经用滥,谁也不能说清它的确切含义 • “国学”是传统学问的总汇,不知何从下手 • “国学”会使人望而生畏,感到距自己过远 • “国学”会使人过于重书本而不重实践

  14. 为什么是“中文”?(3) • 为什么不说“中国文化” 修养? • “文化”与“语言”常被看作相对待的两个事物,很少人会意识到“中国文化”修养首先是中国语文修养 • 强调“中国文化”会冲淡对中国语文文字的关注

  15. 如何加强中文修养? • “中文”的内含 • 文字 • 文章 • 文学 • 文化 • 提高中文素养就是在这四个方面综合下工夫

  16. 文字 • 中文学习从识字始,这是中文学习与外语学习最不同的地方 • 外语学习讲究词汇量与词的运用能力,中文学习讲求识字量与字的认知、运用能力 • 不能小看外语语言学理论(重音轻字、重语轻文以及词本位理论)对汉语的影响 • 不能小看文字改革带来的负面作用(丧失对文字的敬畏之心)

  17. 文学 • 提高对语文美的认识 • 用词美 • 造句美 • 章法美 • 风格美 • 意境美 • 体会文学美要从阅读、涵养上下功夫

  18. 文章 • 培育美文概念 • 文学与非文学之分? • 文体意识

  19. 文化 • 三种文化 • 跟语用有关的交际文化(文体) • 跟语义有关的背景或知识文化(翻译) • 跟语法有关的心理文化(语言心理)(写作)

  20. 加强中文素养的具体措施 • 从实践入手 • 合适的教材 • 实用的教学

  21. 《中文读写教程》的架构

  22. 教材的两种使用法(1) • 综合法:作为一门课开设,坚持四个学期 • 各册的教学重点 • 第一册:文学 • 第二册:文章 • 第三册:文字 • 第四册:文体

  23. 教材的两种使用法(2) • 分散法:可拆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古代散文选读”“中国辞赋韵文选读”“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中文写作”以及“文言阅读与写作” 等,分散使用。 • 至少可拆成三门: • 一、中国文学作品选 • 二、中国文化常识 • 三、中文写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