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 likes | 1.03k Views
第六章 粘性流体一元流动 (one dimension flow). 课堂提问 : 同学们到开水房打开水,水龙头离锅炉的距离 近还是短,灌满一壶水所花的时间短?. 本章内容. 1. 管内粘性流体流动基本方程式. 2. 两种流态及其判别方法. 3. 圆管内的层流. 4. 紊流流动及其特征. 5. 直圆管内的紊流. 6. 沿程阻力系数. 7. 局部阻力系数. 8. 简单管路水力计算. 伯努利方程. (6-1). §6-1 管路计算的基本方程式. 应用条件:无粘,定常,不可压缩,只有重力
E N D
第六章 粘性流体一元流动(one dimension flow) 课堂提问:同学们到开水房打开水,水龙头离锅炉的距离 近还是短,灌满一壶水所花的时间短? 本章内容 1.管内粘性流体流动基本方程式 2.两种流态及其判别方法 3.圆管内的层流 4.紊流流动及其特征 5.直圆管内的紊流 6.沿程阻力系数 7.局部阻力系数 8.简单管路水力计算
伯努利方程 (6-1) §6-1 管路计算的基本方程式 应用条件:无粘,定常,不可压缩,只有重力 作用,沿一条流线上成立。 实际流体的管路计算,须写成如下形式: 粘性流体管路计算的基本方程式,或称粘性流体 的伯努利方程。
其中 U:管内平均流速 :动能修正系数(α=1.01~1.10) 实际计算中可取α=1.0 :称为单位重量流体的总机械能 hw:单位重量流体在1~2两截面之间遭受的能量 损失,称水头损失
推导如下: (6-3) (6-2) 设流线上1~2两点之间的水头损失为hw 微小流束上, 1~2两截面: 各项乘于γdQ,并在整个过流断面上积分: 对于缓变流,沿流线的法线方向服从静压分布规律:
如图,工程上将过流断面沿程变化非常缓慢的 断面近似为缓变流,而过流断面突变之处或流 道中有障碍物(阀门等)为急变流。
(6--4) 现令积分 (6--5) 应用式(6--3),则积分 连续性方程: Q=AU,及dQ=vdA,则动能修正系数:
令 (6-6) 过流断面1~2之间单位重量流体平均能量损失 (6--7) 证毕 将式(6-4)、(6-5)、(6-6)代入式(6-2),并 通除以γQ,取α1=α2=1.0,则有
粘性流体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条件: (1) 粘性、不可压缩流体 (2) 定常流动 (3) 流动处于重力场中 (4) 过流断面1、2应取在缓变流断面上, 两断 面间是否为缓变流断面不影响方程的应用。
总的沿程损失为各分段损失之和,即: (6-8) 实际管路中,水头损失可分为两类: 1.沿程损失hf:沿水流方向,单位重量流体与管 壁之间的摩擦、流体之间的内摩 擦所损失的能量。 一般,不同直径管段上沿程损失不同。 2.局部损失hj :因流道的改变(方向,过流断面 面积)而产生额外的能量损失 。
总局部损失为各局部损失之和,即: (6-9) 例如突扩、突缩、渐扩、渐缩等,以及弯头, 或某些配件(阀门、量水表等)。 局部阻力产生的原因: 因流道的改变,水流中产生大量的旋涡,旋涡 消耗能量(转变为热能而逸散于流体中), 使流 体的总机械能减少。
全部的水头损失为: (6-10) 1.沿程水头: (6-11) 达西公式 λ称为沿程损失系数 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
采用类似于达西公式的计算公式: (6-12) 局部损失系数,由实验来决定,与流道的具体 形式有关。 常见局部装置的局部损失系数见表(6--3)。
§6-2 流体的两种流动状态,判别方法 英国物理学家雷诺(O·Reynolds),实验发 现流动分层流(laminar flow )、湍流 (turbulent~)两种流态。 两种流态动画播放
层流:流体质点层次分明、各层互不干扰、有秩层流:流体质点层次分明、各层互不干扰、有秩 序地一层层的流动,故红色液体能够保持在一层内流动而不染他层。这种流动称为“层流”。 下临界Re: 实验发现,无论流体性质、管经如何 变化,临界Re总稳定在2300左右。 上临界Re: 与实验条件和初始状态有关。临界Re 可高达13800。 过渡状态: Re的值介于层流与紊流之间,流动不 稳定,且Re范围很小。
判别标准: Re≤2000(或2300) 适于圆管 上临界Re值不稳定,工程上将下临界Re作为 判别标准,将过渡状态一起归于紊流。
§6--3 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粘性较大的油液流,如轴承润滑油膜流,低速水流, 人体毛细血管以及大动脉血流动等情况下出现层流;Re≤2000,属层流。 圆管内层流的基本问题:求速度分布和沿程损失 等直径水平管内的定常层流流动: 由粘性流体的 柏努利方程式, 有:
因等截面圆管水平放置,没有局部阻力: (6-13) 将其化简得: 压力水头差=两段间的沿程水头损失 该脱离体的加速度为零,故作用于其上 的合力等于零:
即 或 积分得: 积分得: (6-14) 管中心处r=0,速度最大: 圆环的流量 : dQ=u·2πrdr
速度分布为二次旋转抛物面 中心处速度最大
平均流速: (6-17) 即 或 (6-18) 由(10-17)解出沿程损失: (6-19) 圆管内层流的平均流速=最大流速之半
与达西公式进行比较: 可得 : 即 (6-20) 此式和实际符合很好 在层流状态,hf和U的一次方成正比。
§6—4 湍流流动及其特征 实际流动多为湍流,不局限于管流,如海洋环 流、大气环流、航空和造船工程中的流动现象等 多为湍流状态。 一、湍流基本理论 流体质点在运动中相互掺混剧烈,其物理量随 时间和空间上随机变化。 湍流的起因和内部结构等一些最基本的物理本 质的认识迄今仍未揭示清楚。
湍流的研究: • 应用概率分布的方法研究其统计规律,以期建 • 立普遍适用的湍流理论; • 着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对某些流动现象提出 • 半径验理论。 本节内容: 湍流现象的基本概念 湍流的半径验理论
任何干扰将使这一流层 发生微小波动 这一流层有形成 力偶的趋势 凸、凹两侧形成横向压差 将使波动加剧 波动继续发展最终形成 旋转的涡体
Re增加到一定值时,干扰使流层(存在相对速度)发生微小波动。 波动的凸、凹两侧形成横向压差将使波动加剧 涡体受升力作用作横向运动 ,进入邻层进行 掺混从流场中获得能量加速旋转形成大涡体 大涡体(远离边界)与物体的特征尺度同量级,一方面传递能量,不断分解成大小不同的小涡体 小涡体(约为10mm)靠近边界,小涡体脉 动频率高,耗散湍动能 湍流形成的简单描述 : 发展成旋转的涡体
流场中充满不同尺度的大小涡体,随时间 和空间作非线性随机运动 湍流形成 采用近代先进的流速测量技术和流场显示技 术研究发现湍流中存在拟序结构。 拟序结构(相干结构): 触发时间和位置是不确定的某种序列的大尺 度运动,若一经触发便以某种确定的序列发展成 特定的运动状态。
相干结构表明湍流场中既存在小尺度结构的不 规则运动,又存在若干有序大尺度运动。 二、湍流特征 湍流遵循连续性方程的约束,高Re下为三维 运动,具如下特征: (1)湍流的不规则性 流动物理量随空间和时间随机的脉动,通常采 用统计平均方法来表示流体运动的物理量。 (2)湍流的扩散性
流场中任意一点瞬时 速度: 时均流速 :脉动速度 湍流场中涡体的掺混过程中将增加动量、能量 (热量)和质量的交换,必然伴随传质、传热及传递动量。 (3)能量耗散性 维持涡体运动需消耗能量,粘性切应力不断地 将湍动能转化成流体内能而耗散掉。 时间平均法:
u~t曲线的积分面积和与T所包围的矩 形面积相等: 时均速度: (6-22) 例如压力: 其它流动参数也可写为时均参数与脉动参数之和: 皮托管、压力表、液柱高等所测为时均值 某些研究中,例如研究湍流切应力时要考虑脉 动引起附加切应力。又如研究粉尘的扩散规律、 结构物风致振动、风洞试验的结果等。
为: (6―23) 湍流度:衡量气流的”脉动的程度”大小的参数 旧式风洞:ε=1.75% 新式风洞:ε=0.2%。 800米高处的自由大气:ε=0.03%。 风洞的湍流度对阻力和边界层的试验均有很 大的影响,因此要尽量降低其湍流度,使之与 天然气流的湍流度接近。
三、湍流的半径验理论 (1) 湍流附加切应力,普朗特混合长理论 粘性切应力引起的原因 层流 液体:分子间的内聚力作用 气体:流层间无规则运动的动量交换所引起的。 湍流 层流情况下粘性引起的切应力仍存在, 流体微团间的动量交换导致的附加切应力。
x沿管长方向 因横向脉动v′ y层微团会迁移至 和 层,反之也 存在。 湍流的时均速度分布曲线 普朗特混合长度理论 u′:x向脉动速度 v′:y向脉动速度
混合长度 :流体微团运动过程中,与其他微团 相碰撞之前所能达到的平均距离。(由分子运动 平均自由程想到的) y向脉动速度: (6―24) 建立了纵向脉动速度与湍流时均速度、 混合长度之间关系。 普朗特假设之一 普朗特假设之二
(6-25) 层微团到达y层后 较y层的跑得快u′ 层微团到达y层后, 较y层的跑得慢u′ 普朗特假之三 y向脉动速度与x向 脉动速度成比例:
若2点在先,则两微团将以相对速度2u′ 分开,上下的流体必以横向脉动速度 向y层靠拢。
若1点在先:两微团将以相对速度2u′ 互相靠近,两点间的流体必以速度从y 层向上及向下离开。 因此v′的大小必然和u′具相同的数量级, 即(10-25)式成立。
y层与 层的动量交换: 设两层邻接面积为dσ,横向脉动速度 , 1秒钟内,从y层dσ面上有dm的质量射入 层,则 引起 层x方向的动量变化为: 这一动量变化将引起加于 层上的切向力:
(6--26) (6-27) 令 (6-28) 有 由于动量交换引起的相邻流层之间的附加切应力: 将式(6-24)和(6-25)代入上式得:
称 (6-29) 为湍流运动粘性系数 湍流流动总的切应力为: (6-30) μt不是物性参数,是与流动情况有关的量, 只决定于流体的密度、速度梯度和混合长度。
边壁处湍流附加切应力为零,只有粘性摩擦切 • 应力,即: (6-31) (2) 湍流近壁特征,壁面剪切湍流时均速度分布 近壁特征: • 近壁极薄的流层内流动保持为层流状态,这一薄层称为层流底层(或称粘性底层)。 • 近壁处流体质点横向脉动少,速度梯度较大。 @
层流底层的厚度为 为切应力速度(摩阻速度) 湍流流动可分三部分: @
过渡层内:粘性切应力和湍流附加切应力都不 • 能忽略,总切应力为: 过渡层厚度: (6-33) • 充分发展的湍流:湍流核心区内,粘性切应 • 力可略,主要为湍流附加切应力,即:
普朗特的假定 (6-34) 卡门通用常数 K=0.4~0.41 (由实验确定) 距壁面的垂直距离 在近壁处,(10--27)为: 或为
(6--36) 由边界条件确定 积分上式得 光滑壁面近壁处湍流的时均速度分布:
切应力速度 (6-38) y处的速度 从管壁算起的坐标 §6—5 直圆管内的湍流流动 湍流速度分布: 1.对数曲线分布规律 对数规律特征是:轴心处趋向于平均,管壁附近 速度梯度很大。与实际情况符合得很好。 当y=0有u→-∞,上式不能用, 实际是y=0时u=0。
轴心处趋向于平均 管壁附近速度梯度很大
从管壁算起的坐标 (6—39) y处的速度 管半径 轴心处最大速度 2.指数曲线分布规律 指数n:随雷诺数而改变 见表10-1
层流 湍流 层流 湍流 层流与湍流的差别 1.速度分布的差别 2.切应力的差别
管壁粗糙度影响湍 流流动。 层流底层淹没了粗糙凸出部 分,粗糙度影响不到湍流区 当δ>Δ,管内流动称“水力光滑”,这种 管道简称“光滑管”。 当δ<Δ,管内流动称“水力粗糙”,这种 管道简称“粗糙管”。
雷诺数Re增加, 层流底层厚度δ变薄。 同一根管子在不同的雷诺数下可能“水力光滑” 也可能“水力粗糙”。 推荐层流底层厚度δ的半径验公式: d—管道直径 λ—沿程阻力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