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657 Views
我们的报告为:第 1 、 2 、 3 、 4 代战斗机。. 袁老师您好!. 我们来自 01050601 班 组长:丁峰( 060402 ) 副组长:葛明江( 060403 ) 名誉顾问:王零生、刘尧龙、曾智 (麻烦袁老师受收到请回封 e-mail, 以确认收到以及对我报告的一些评论,谢谢您!). 任务分工.
E N D
我们的报告为:第1、2、3、4代战斗机。 袁老师您好! 我们来自01050601班 组长:丁峰(060402) 副组长:葛明江(060403) 名誉顾问:王零生、刘尧龙、曾智 (麻烦袁老师受收到请回封e-mail,以确认收到以及对我报告的一些评论,谢谢您!)
任务分工 • 在本次分析报告中,我丁峰作为组长主要是查找、搜集、设计及编辑,本人耗时两周、三个晚自习、共10个多小时最终完成此次非常有意义和有趣的作业;其中副组长葛明江搜集了部分资料,其他组员(王零生、刘尧龙、曾智)积极参加讨论,并提出许多建设性的宝贵意见,对此次任务的圆满完成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 此次报告总体上是按预期规划好的时间和进度安排完成地。
战斗机简介 • 战斗机是一种主要用于与其他飞机进行作战的军用飞机,具有体积小、飞行速度快、机动性强等特点。随着现代军事作战理论和军用技术的发展,战斗机在现代军事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航空强国都不惜巨资发展技术先进、作战能力强的战斗机。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末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采用喷气发动机的战斗机获得了较大发展,不断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新战斗机。国外大致将喷气战斗机的发展分成了5代,从中可对喷气战斗机的发展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
四代战机概述 • 目前西方国家将战斗机分为四代: • 第一代:亚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美制f86、苏制米格15、中国歼5等 • 第二代:强调超音速性能的战斗机——代表机型:美制f4、苏制米格21、中国歼7等 • 第三代:强调多用途的超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美制f16、f15、苏制米格29、苏27等 • 第四代:强调隐身性能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美制f22、f35 • 注意: • 歼10是三代,枭龙是二代半
第一代战斗机(以下分法为西方标准) • 简介: • 第一代战斗机是指首批采用喷气发动机的战斗机,其出现时间大约为1944至1953年。由于采用了新式喷气发动机其作战能力比使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飞机有了显著提高。第1代战斗机的外形与使用涡轮螺旋桨驱动的战斗机有些相似之处,如采用直机翼,带机炮,雷达还仅在特殊的夜间战斗机上装备。虽然比起先前的飞机具有很多优势,但第一代战斗机有着很大缺陷,如其使用寿命很短,发动机可靠性差、体积笨重,其功率也只能进行缓慢调节。第一代战斗机典型机型有二战末期德国的Me 262和英国的"流星",以及后来苏联的米格-15、米格-17、美国的P-80和F-86等。
飞机性能 • 第一代战斗机已经可以实现超音速飞行,其最大飞行速度可以达到马赫数1.3。第一代战斗机普遍采用后掠机翼,装有带加力燃烧室的涡轮喷气发动机。飞机的电子设备还非常简陋,主要是通讯电台、高度表和无线电罗盘以及简单的敌我识别装置。武器装置以大口径航炮为主,后期型可以挂装第一代空空导弹。飞机的火控系统为简单的光学-机电式瞄准具,后期安装了第一代雷达。
产生背景 技术与经济状态:喷气技术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喷气式战斗机进入了历史舞台。 喷气式发动机替代活塞式发动机使飞机的性能产生了飞跃,飞机的飞行速度达到了1100小时,实用升限达到15000米左右。但是当时的空战战术并没有因为飞机速度的提高而产生质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飞机的机载武器系统和电子设备的滞后发展,制约了空战战术的发展。 设计思想:当时空战的主要原则是“谁有高度优势,谁就能控制战斗”, 当时的单机空战四要素是:高度、速度、机动、火力,因此设计师们不断地提高飞机的速度和升限。随着喷气技术突破性的进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喷气式战斗机进入了历史舞台。 由于飞机在高空的盘旋性能较差,所以这一时期飞机在垂直方向上的机动性能显得更为重要。 任务特点:近距格斗,尾随攻击。 F-86和米格-15由于各自的性能特点不同,采用的空战战术也不同,米格-15在战斗中力争“飞得高些,靠垂直机动”,而F-86在战斗中则尽量“飞得低些,靠水平机动”。
典型代表机型——Me 262 • 1、Me 262C-1a:绰号“祖国卫士-Ⅰ”: 1945 年 2 月,Me 262C-1a 截击机试飞了,这架 Me 262C-1a 由一架 Me 262A-1a(W.Nr.130 186)改造而来,后机身安装瓦尔特双股份公司〔Walter Komanditgesellschaft,位于基尔(Kiel)〕生产的瓦尔特 HWK509(RⅡ-211/3)型“冷”火箭发动机(工作物质的能量由药剂经非燃烧化学反应获得)。机体内安装特殊燃料箱,携带液体火箭燃料——由 C 型主剂(水合联胺、甲醇和水的混合液)和 T 型氧化剂(过氧化氢)组成,Jumo 004 使用航空煤油。瓦尔特 HWK509 型发动机能提供 1,700 公斤的推力(持续工作时间 3 分钟)。机体因加装瓦尔特发动机而变重,由 Borsig 型助推火箭辅助起飞。Me 262C-1a 具有非凡的爬升能力:从地面松刹车滑跑到 8,000 米高度只要 3 分钟,而升到 12,000 米用时仅 4 分 30 秒。Me 262C-1a 靠近瓦尔特发动机喷口处的垂尾根部经过了修形,而机身尾部与后机身的连接点采取了加强措施。在尾部和加强段附近增设了检查用的活动口盖。
2、Me 262C-2b——绰号“祖国卫士-Ⅱ”: • C-2b 主发动机是 BMW003R 型复合发动机:BMW003A 涡喷发动机与 BMW178 火箭发动机(推力 1,000 公斤)的组合体。BMW178 使用 R 型主剂(苯胺类有机混合物)和 SV 型氧化剂(硝酸、硫酸的混合液)。C-2b 与 C-1 一样安装瓦尔特 HWK509(RⅡ-211/3)型发动机,但垂尾根部没有修形,也没有连接点加强段和活动口盖。“祖国卫士-Ⅱ”的第一次飞行被安排在了 45 年 3 月 28 日的利奇费尔德机场。4 月份,飞行员卡尔•鲍飞出了更高的爬升率:从地面松刹车滑跑到 7,500 米高度用时 1 分钟,而由地面到 12,000 米高空仅用 4 分钟。美中不足的是火箭发动机在最大推力状态下也只能工作 3 分钟。同期生产的 3 架 Me 262A-1b(前文提及),与 Me 262C-2b 的主要区别在于瓦尔特发动机的有无上。
Me 262C-3——绰号“祖国卫士-Ⅲ”(“拦截机Ⅲ”的改良计划) • 1945 年 2 月制定方案,准备在 Me 262A-1a 的机身腹部加装一台瓦尔特 HWK509A 型发动机。该火箭发动机置于可抛弃式吊舱内,成功完成截击任务后脱离机身,用降落伞回收再利用。“祖国卫士-Ⅲ”没有造出实机。
3、其它计划发展的 Me 262 • Me 262D:截击机,安装向上发射的 RX 73 火箭弹,没有制造。Me 262HG:Me 262 的高速型。Me 262 的高速研究计划以“箭翼1(Pfeilflugel 1)”的名称开始于 1941 年 3 月。计划包含 3 种机262HGⅠ/Ⅱ/Ⅲ。Me 262HGⅠ:选用 Me 262V9 作为试验机,准备修改主翼,扩大内段的后掠角,其外形类似于现代的大边条翼。项目于 45 年 1 月终止,此前 Me 262V9 已完成了 20 次测试飞行,但尚未修改主翼。
Me 262HGⅡ • 44 年 7 月 28 日计划采用 35°后掠角的主翼,安装 Jumo 004C 或 HeS 011 发动机,但编号 W.Nr.111538 的原型机毁于事故。到 45 年 3 月 30 日,该机的图上作业显示采用了 HeS 011 发动机和全新的机翼。二战结束前 Me 262HGⅡ未能升空。Me 262HGⅡ:44 年 7 月 28 日计划采用 35°后掠角的主翼,安装 Jumo 004C 或 HeS 011 发动机,但编号 W.Nr.111538 的原型机毁于事故。到 45 年 3 月 30 日,该机的图上作业显示采用了 HeS 011 发动机和全新的机翼。二战结束前 Me 262HGⅡ未能升空。
Me 262HGⅢ • 44 年 12 月 22 日完成设计,两台 HeS 011 发动机安装在翼根的短舱内,主翼成 45°后掠角,重新设计了起落架传动装置,最大设计时速 1,100 公里(6,000 米)。还有串列三座型,但战争结束前都没能制造出原型机。
Me 262Lorin • 极速型 Me 262。在 Me 262A-1a 的涡喷发动机正上方增加两台 Lorin 冲压发动机(最大直径 1.13 米,长 5.9 米)。最大设计时速 1,000 公里(海平面)/1,150 公里(6,000 米),爬升率 10,000 米/6 分钟,升限 15,000 米。由于冲压发动机没能实用化,没有制造实机。
第二代战斗机 • 简介:第二代战斗机主要是指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研制的战斗机,典型机型如美国F-100"超级佩刀"。由于采用了许多新技术,这时的战斗机作战能力有了大幅提高。飞机开始使用AIM-9"响尾蛇"、AIM-7"麻雀"等制导导弹进行视距外攻击,雷达也作为标准配置用于确定敌方攻击目标。新的飞机设计也层出不穷,如后掠翼、三角翼、变后掠翼以及按面积律设计的机身等,采用后掠翼的生产型战斗机飞行速度终于突破了声障。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现了战斗轰炸机(如F-105和苏-7)和截击机(英国"闪电"和F-104)。截击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制导导弹能完全替代机炮、空战将在视距进行的观点,因而截击机具有较大的载弹量和强大的雷达,这牺牲了速度、爬升率等敏捷性。第二代战斗机包括苏联米格-21、米格-19、苏-7/-9/-11,英国"闪电",美国F-8、F-11、F-100、F-102、F-104、F-105等。
飞机性能 • 这一代战斗机的最大平飞速度达到了2倍音速。采用大推力涡轮喷气发动机,开始装备独立的航空电子设备系统,如单脉冲雷达、导航计算机、惯性导航系统等等。第二代战斗机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装备了中距空空导弹,而且兼顾对地攻击,对地攻击能力较强。第二代战斗机的机载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的性能有了较大改进,飞机的重型化倾向明显。
产生背景 • 设计思想: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军方的专家对战争中的空战战例进行了总结,对空战理论和战斗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讨,得到了这样一些观点和看法: 1.由于在朝鲜战争中吃尽了米格-15的苦头,所以他们认为飞机的最大速度是决定空中优势的主要因素,为了使飞机具有高速性能,可以牺牲其爬升性能和盘旋性能; 2.对前线战场及敌方机动目标实施战术轰炸,是空军在战争中的重要职能,而轰炸机恶劣的机动性又使它成为敌方最容易对付的目标,因此轰炸任务往往需要大量的护航战斗机,不仅使战争花费大增,而且还是无法避免伤亡。因此专家们主张研制多用途飞机,使飞机兼有空战和对地攻击能力,实质上是倾向于研制战斗轰炸机; 3.主张放弃编队空战,截击机的战术是利用速度优势追击目标。截击机实施攻击时,其飞行动作“平直化”,即不需要进行高过载机动,并力求一次攻击结束战斗; 4.自从空空导弹进入服役并取得战绩之后,有人就认为航炮在空战中已无法发挥作用,因此航炮的作用被极大的贬低和忽视,以至在研制战斗机时甚至提出不装航炮; 5.认识到了航空电子设备在提高武器装备效能中的地位,加大了在航空电子设备上的投入。
技术与经济状态:新材料、高技术武器(如精确制导导弹的研制成功)大量应用于航空,经济的快速全球化发展。技术与经济状态:新材料、高技术武器(如精确制导导弹的研制成功)大量应用于航空,经济的快速全球化发展。 • 任务特点:高空高速 。
典型代表机型——米格-21 • 米格-21战机简介: • 米格-21,是蜚声四海的著名战斗机,由前苏联米高扬设计集团于50年代初研制成功,原型机试飞于1955年,1958年开始在苏军中服役,至今,至少生产了5000架,并在几个国家中得到仿制(中国仿制型号不“歼击-7”),装备国家近40个,并计划使用到下个世纪初。米格-21有如此“旺盛”之生命力,得益于它完美的原始设计和坚持不懈的改进改型。米格-21战机特点:米格-21是一种气动钉形良好的轻型单座单发战斗机,采用机头进气及带平尾的正常气动布局三角机翼设计。机身采用“面积律”蜂腰形式,机尾安装一台P-11型喷气发动机。米格-21雷达天线安装在进气口中央的可调节锥体内,进气道前缘很薄,适应了二倍以上音速的的高速飞行,气泡形座舱盖的后部带有长长的背脊,并一直延伸到垂尾。
详细指标——米格-21PF • 机长:14.5米(包括空速管)翼展:7.15米机高:4.125米机翼面积:23平方米动力装置:R11F2-300涡喷发动机 3950公斤/加力:6175公斤空重:5700公斤正常起飞重量:782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9100公斤最大时速:M2.05巡航时速:925公里实用升限:18700米最大航程:1300公里(不带副油箱)续航时间:1小时43分(不带副油箱)乘员:1人武器装备:1门Gsh-23航炮;2枚AA-2空空导弹;载弹量1000公斤
使用情况-----米格-21 • 米格-21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轻型超音速歼击机。1953年开始设计,1955年原型机试飞,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越南曾大量装备米格-21。目前仍是其主力战机。越战时期米格-21曾多次参加空战,成绩不俗。1987年中越边境战争时,我导弹部队曾击落一架越南的米格-21侦察机并活捉飞行员。
典型代表机型——F-4 • F-4简介: F-4是美国海军的双座远程舰载战斗机,后来美国空军也大量采用,成为美国海、空军在60-70年代使用的主力战斗机。美军给它的绰号是“鬼怪”。
详细指标—— F-4 • 最大时速2414千米,实用升限19685米,作战半径1056千米,最大起飞重量27502千克。机上装有1门6管20毫米炮,9个外挂点可挂6~8枚导弹及电视制导炸弹,最大载弹量7257千克 。
使用情况——F-4 • 从60年代末开始,F-4动了几次“换心术”--换装发动机和机载设备,加强了对地攻击能力。尽管F-4“鬼怪”经过不断改型,机载设备和飞机的整体性能有所提高,但它在军队中服役仍旧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美国空军决定对它再做一次大的“手术”,让它“摇身一变”,成为专门用于发现、识别敌方地面防空雷达和地对空导弹阵地,并用反辐射导弹对雷达和导弹阵地进行攻击的专用飞机,配合其它战术攻击机完成任务。
第三代战斗机 • 简介:第三代战斗机主要是指1960~1970年出现的战斗机。这个时期航空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战斗机作战能力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引入性能更好的导弹、雷达和其他航电系统来获得。基于大量制导导弹的实战使用经验,设计人员重新肯定了近距格斗在空战中的地位,机炮再次成为标配,而机动性也再一次成为优先考虑的设计因素。航空技术发展在显著提高战斗机能力的同时,使得其研制和使用成本也显著增加。军方早先曾有各种专门用途的战斗机,如夜间战斗机、重型战斗机和攻击战斗机,面对战斗机的成本暴涨,军方开始将战斗机的任务合并。美国F-4战斗机原先设计成美国海军的一种截击机,但后来成功成为了一种多用途战斗机,被美国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其他国家的军队广泛使用。该机是目前唯一一种同时被美国三军使用过的作战飞机。美国的F-15、F-16、F-18以及俄罗斯的Su-27和Mig-29是第三代战斗机的典型代表。
飞机性能 • 第三代战斗机的各方面性能都较前一代又极大提高,并且已经开始运用电传操纵等先进技术,战斗机不仅用于空战,同时也开始兼顾对地攻击。 • 主要具有3个特点:突出了中低空的机动灵活性,放弃了高空高速性能;配备先进的雷达设备;加强了导弹的应用。
产生背景 • 设计思想:设计师们正确总结了60年代以来几次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 。改变了重点: 强调格斗空战能力和全天候作战能力;十分重视飞机在亚跨音速范围内的机动性。 技术与经济状态:这个时期航空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战斗机作战能力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引入性能更好的导弹、雷达和其他航电系统来获得;机载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的性能水平有了突破性进展 ;由于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在气动、动力装置,电子技术、机载武器、材料等方面发展迅速,也为战斗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是航空技术发展在显著提高战斗机能力的同时,使得其研制和使用成本也显著增加。军方早先曾有各种专门用途的战斗机,如夜间战斗机、重型战斗机和攻击战斗机,面对战斗机的成本暴涨,军方开始将战斗机的任务合并。
典型代表机型——F-15战斗机 • 简介: F-15是一种全天候、机动性极强的战术型战斗机,其设计用于在空战中获得和保持制空权。 • F-15是美国麦.道公司研制的双发重型超音速制空战斗机,主要用于夺取战区制空权,同时兼具对地攻击能力,是美国空军的主力战机。F-15主要的设计主要是突出空战格斗能力,具有推重比大、翼载小、机动性好等特点,为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该机装备有良好的机载电子设备,特别适用于近距格斗和超视距导弹攻击。主要机型有:A型,第一种生产型单座战斗机;B型,由A型改进的双座教练机;C型,增加了载油量的A型改进型;D型,由C型改进的双座教练机;E型,双重任务战斗机;S/MTD型短距起落先进技术验证机等。
性能特点——F-15 • F-15在空战中的制空优势来源于其史无前例的机动性及加速度,另外这种战斗机的射程、机载武器以及电子设备的先进性也是其他机型无可比拟的。F-15具有在任何情况下突破敌方防空武器火力并击落敌方飞机的特点。F-15的机载电子设备及武器可以在友方或敌方控制空域对敌机实施探测、跟踪、锁定以及攻击。F-15的武器及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用于在一人驾驶的情况下安全和有效地进行空对空作战。 F-15具有优异的机动性和出色的加速性能是因为它的引擎推出力与自身的重量比率较高翼荷重量较低。翼荷重量(飞机重量与机翼面积的比率)低是飞机机动性的关键因素,再加上较大的推力/重量比,使得这种战斗机能够在不降低速度的情况下急速转向。 F-15的多任务航空控制系统使这种战斗机更加与众不同。这一系统包括一个前上方显示系统、先进的雷达、惯性导航系统、飞行仪器、特高频通信系统、战术导航系统和仪表着陆系统。另外,这套系统中还有内置的战术电子战系统、“敌我识别”系统、电子干扰设备和一部中心数字计算机。
详细指标——F-15 • 主要作用:战术战斗机 承包商: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 发动机:两只F100-PW-220或229涡轮式带加力燃烧室发动机 推力:每只发动机为23,450磅(指C或D机型) 翼展:42.8英尺(13米) 机长:63.8英尺(19.44米) 机高:18.5英尺(5.6米) 飞行速度:1875英里/小时(2.5马赫) 最大起飞重量:68000磅(30844公斤)(指C或D机型) 最大飞行高度:65000英尺(19812米) 射程:3450英里(3000海里) 机组人员:F-15A/C一人、F-15B/D/E两人 携载武器:内装1枚口径为20毫米、有940发炮弹的6管M-61A1 火炮,外挂4枚AIM-9L/M“响尾蛇”导弹和4枚AIM-7F/M“麻雀”空 对空导弹或8枚AIM-120 AMRAAM导弹。 单价:3010万美元(A或B机型),3430万美元(C或D机型) 部署时间:1972年7月 部署数量:396架。
使用情况——F-15 •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F-15C、F-15D以及F-15E等机型均被部署在海湾地区,为“沙漠风暴”作战行动提供空中支援。在这场战争中,上述飞机显示了其强大的空中作战能力,催毁目标的命中率高达26比0。在39场争夺制空权的胜利中,F-15战斗机在其中的36场战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F-15E战斗机主要适用于夜间作战,依靠其机载红外夜视装置搜寻“飞毛腿”导弹发射架和地面防空火炮。 F-15战斗机此后还参与了在伊拉克南部联合国规定的禁飞区执行空中警戒巡逻的任务以及北约在波斯尼亚的军事行动。
详细指标——歼-10 • 机长14.57米,翼展8.78米,机高:5.3米,后掠角50-52度,翼面积40平方米,垂尾面积8.4平方米,推力122千牛顿,高空的最大速度:2.0马赫,低空最大速度:1.2马赫(1473公里/小时),最大升限18000米,作战半径1100公里,最大航程25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19277公斤,载弹量7000公斤,推重比大于1.1。外挂11个(机身下5个,每侧翼下3个),外挂副油箱最大4100升(1500×2、1100×1)
使用情况——歼-10 • 国产第三代歼-10战机已经正式装备部队 。 • 大陆自主研制的歼-10战机将部署在浙江沿海 。
第四代战斗机 • 简介:第四代战斗机是目前正在研制的最先进的战斗机,它的技术战术指标是根据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战经验提出的。目前明确归入第四代战斗机之列的,只有美国的F-22和F-35,”),俄罗斯的S-37和I.44等。它们以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高机动性、中距空战能力、短距起降和低维护费用等为主要特点。
产生背景 • 设计思想:将战斗机设计成一机多能或者一机多型,这就是第四代先进战斗机的设计思想。 • 技术与经济状态:无论是飞机发动机、火控系统,还是飞机总体设计,由于受目前世界先进技术的限制,它们已经达到了各自技术的巅峰,如果要想在各自的局部领域内取得技术上的突破,使得飞机的性能得以提高,不但是耗资巨大,投入利益比很小,而且是极其困难的。 • 任务特点:第四代先进多功能战斗机兼有战斗和突防能力,使它的进攻范围空前扩大,能打击战争中全纵深的目标。
性能指标 • 1. 发动机在不开加力时具有超音速巡航的能力;2. 良好的隐身性能;3. 高敏捷性和机动性特别是过失速机动能力;4. 短距起落性能;5. 目视格斗、超视距攻击和对地攻击的能力;6. 高可靠性和维护性;
典型代表机型——F-22 • 简介:F-22,是美国空军委托洛克希德、波音以及通用动力公司合作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也是专家们所指的目前唯一面世的“第四代战斗机”,它将成为下世纪初叶的主战机种。主要用途是压取战区制空权,因而也是F-15的后继型号。1990年9月原型机首飞,最初计划采购750架,经过两肖减最后确定的采购数量是438架。1997年9月EMD型飞机首飞,预计2002年开始交付生产型飞机,2004年形成初步作战能力,2013年交付第438架飞机。该计划原称ATF,始于1982年,ATF要求,也是首次要求将以下五个特点集在一架飞机上,即低可探测性(隐身性)、高度机动性和敏捷性、使用军用推力即可作超音速巡航(而不是只满足于以往老型号的短时间超音速冲刺)、有效载重不低于F-15和具有飞越包括第三世界战区在内的所有战区的足够远的航程。面对如此先进的设计要求,F-22采用一切已有的世界级航空顶尖技术是毫无疑问的
详细指标——F-22 • F-22尺寸:翼展13.56米;机身18.92米;机高5.00米;机翼面积78.80米。重量:额定起飞重量27.216公斤。动力装置:两台普惠公司的F119-PW-100带加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2×13,900公斤力)。飞行特性:最高飞行速度1950公里/小时;近地最高飞行速度1480公里/小时;实际最大飞机高度18,000米;作战半径1,300~1,500公里;最大使用过载9.0。
布局特点 ——F-22 • 结构特点:在平面内为带高位梯形机翼的带尾翼的综合气动力系统,包括彼此隔开很宽和带方向舵并朝外倾斜的垂直尾翼,并且水平安定面直接靠近机翼布置。按照技术标准(小反射外形、用吸收无线电波的材料、用无线电电子对抗器材和小辐射的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装备战斗机,其设计最小有交错射面为0.1平方米左右。F/A-22是美国战斗机中使用钛合金与复合材料最多的机型。其中钛-64合金约36%、热定型复合材料约24%、铝合金约16%、钢约6%、钛-52222合金约3%、热塑复合材料约1%、其它约15%。F-22机身蒙皮全都是高强度、耐高温的BMI复合材料。新研究开发的高强度钴-62222合金,初问世就用在F—22上。主起落架使用钢材。武器舱门与起落架舱门使用热塑复合材料。两侧翼下菱形截面发动机进气道为不可调节的进气道,为敷设发动机压气机冷壁进气道呈S形通道。发动机二维喷管,有固定的侧壁和调节喷管横截面积及按俯仰±20°角偏转推力矢量而设计的可动上调节板和下调节板.
作战任务——F-22 • 根据设计,F/A-22战斗机将要承担的三类任务:一是对付苏-30等空优战斗机;二是对付现代的地空导弹,打击时间敏感目标;三是参与巡航导弹防御。由于F/A-22具有超声速巡航能力,在对巡航导弹实施第一次攻击不中之后,可以发起第二次攻击。
作战范围——F-22 • 可以随时从驻地快速转场至世界的各地区执行作战任务。并依靠隐形性能突击敌防护严密的纵深或核心目标。但是为了避免潜在对手可能动用精确制导武器对美国空军基地的打击,“猛禽”一般不会部署在一线机场,这决定了其将采取远程奔袭的战术,从后方基地到战区袭击后返回。
使用情况——F-22 • 2005年12月将具备初始作战能力。美国将拥有72架飞机和6架备用机。它的使用情况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