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330 Views
《 国际金融 》 电子教案 经 济 教 研 室 何晓玲 总目录 第一篇 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 第二篇 外汇导论 第三篇 国际资本流动 第四篇 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货币体系 第五篇 外汇业务与外汇风险管理 第六篇 国际金融市场业务. 第一篇 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 第一章 国际收支 [ 教学目标 ] 了解国际收支、经常差额、综合差额的概念;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方法;理解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和经济影响;领会国际收支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 [ 教学重点 ] :
E N D
《国际金融》电子教案 经 济 教 研 室 何晓玲 总目录 第一篇 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 第二篇 外汇导论 第三篇 国际资本流动 第四篇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货币体系 第五篇外汇业务与外汇风险管理 第六篇国际金融市场业务
第一篇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 第一章 国际收支 [教学目标] 了解国际收支、经常差额、综合差额的概念;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方法;理解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和经济影响;领会国际收支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 [教学重点]: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边的基本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边的编制与分析;国际收支差额的内涵,国际收支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 [教学难点]: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分析;国际收支差额的内涵,国际收支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国际收支失失衡的原因分析。 重点名词术语解释: 1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特定时期的统计报表,它系统记录某经济实体与世界其他经济实体之间的交易。 2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一国根据经济分析的需要,按照复式簿记原理对一定时期的国际经济交易进行系统记录的统计的统计报表。 3净误差与遗漏:是为了使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方与贷方总额相等而人为设置的项目。 4储备资产:是储备及相关项目的简称,指货币当局为应付国际收支方面的需要而持有的资产。 [教学方法]: 媒体教学,举例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章 第一节 国际收支概述 1 涵义:是指特定时期的统计报表,它系统记录某经济实体与世界其他经济实体之间的经济交易,其中包括: (1)商品、服务和收益方面的交易; (2)该经济实体所持有的货币性黄金和特别提款权的变化,以及它对其他经济实体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化; (3)无偿的单方转移,以及会计意义上为了平衡尚未抵消的上述交易所规定的对应项目。 2 具体涵义:国际收支指特定时期(一年或一个季度)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3 居民:指在该国居住达一年以上的个人和法人,后者包括政府、企业和非盈利团体。居民是经济学概念,与法律上的公民不同。 4 国际收支所反映的经济交易可概括为五种行为: (1)金融资产与商品和服务之间的交换; (2)商品和服务彼此之间的交换; (3)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 (4)商品和服务的单方转移; (5)金融资产单方转移; 返回
第二篇 外汇导论 第四章 汇率与汇率制度 [教学目标]: 了解外汇、汇率、实际汇率、有效汇率、联合浮动、钉住汇率等概念;领会汇率的标价方法;理解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优缺点;掌握分析汇率制度选择的能力。 [教学重点]: 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汇率的标价方法;汇率制度与汇率的类型;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选择;人民币汇率制度。 [教学难点]: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以及汇率制度的选择。 [教学方法]: 媒体教学法,举例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 在这一节里,应着重掌握外汇的含义、汇率的种类及标价方法。 一 外汇 1 狭义的外汇。狭义的外汇书报费 以外币表示的可直接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以外币表示的汇票、支票、本票、银行存款凭证和邮政储蓄凭证等。 2广义的外汇。广义的外汇泛指一切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它还可包括外币有价证券。《中华人民工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规定,本条例所称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手段和资产。 (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 (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 (4)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 (5)其他外汇资金。 3记账外汇。记账外汇又称协定外汇或清算外汇,指两国根据国际支付协议进行国际结算时,指定用作计价单位的外汇。它可以是交易双方中某一方的本国货币,也可能是第三国的货币。未经货处发行国的批准,它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也不能对第三国进行支付。缺乏自由外汇的国家往往使用记账外汇进行国际结算。 4自由外汇。自由外汇指无需货币发行国有关当局批准,就可以自由兑其他国家货币的外汇,如以美元、英磅、瑞士法郎、德国马克、日元和法国法郎等货币表示的支付凭证。 二 汇率 1 汇率。又称汇价,指两种货币的折算比例,或者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的数量表示的价格。根据国际结算业务中的汇款方式,汇率可以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 2 电汇汇率。电汇汇率是以电汇方式进行国际结算时买卖外汇的汇率。银行卖出外汇后,以电报通知国外分支行或代理行解付款项。电汇汇率是外汇市场基准汇率,一般外汇市场公布的都是电汇汇率。 3 信汇汇率。是以信汇方式进行国际结算时买卖外汇的汇率。银行通过邮寄支付委托书通知国外分支行或代理解付款项。由于银行可以获取邮程利息,因此信汇汇率略低于电汇汇率。 4票汇汇率。是以票汇方式买卖外汇时使用的汇率。由于汇票售出时间与解付款项之间存在时间差,票汇汇率也低于电汇汇率。
5名义汇率。即仅以一国货币的数量业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汇率。5名义汇率。即仅以一国货币的数量业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汇率。 三 汇率的标价 1 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即以单位外币为标准折算应付若干单位国货处的标价方法。 2 间接标价法。也称应收标价法,指以单位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应收若干单位外币的标价方法。 第二节 汇率制度 一 汇率制度的类型 1 固定汇率制。指货币比价基本固定的汇率制度,包括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2 浮动汇率制。指在纸币流通制度下,允许汇率主要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调节怕汇率制度。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它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汇率制度。 3 钉住汇率制。指一国使本币同某外国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 二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浮动汇率制能够取代固定汇率制,是因为它有一些长处:第一,它具有自发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如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其货币会对外贬值,这种汇率变动有助于该国恢复国际收支平衡。第二,它有助于遏制大规模的外汇投机风潮。因为它使汇率不断调整,汇率扭曲和程度较小,即留给外汇投机者牟利的余地较小。第三,它使各国政府摆脱固定汇率制对经济政策自主权的约束;在固定汇率制下有着严格的货币纪律,使政府很难针对本国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第四,它有更强的适应世界经济环境的生命力;如固定汇率制要求取代了固定汇率制。第五,它有肋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为它有调节国际收支功能,从而减轻政府对各种直接管制措施的依赖,这有助于市场价格信号更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功能。 现实生活中,各国都不是完全听任汇率浮动,因为自由浮动存在一些缺陷:第一,汇率波动给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带来外汇风险,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它拉的顺得发展。第二,它削弱了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纪律,助长了货币政策中的通货膨胀倾向,各国政府无需通过抑制通货膨胀来履行维持固定汇率的义务。第三,它会助长金融泡沫,即金融资产价格高于其实际价值。 汇率制度的选择 现实生活中存在多种汇率制度。一国选择何种汇率制度,取决于该国的国情以及它是 否有利于该国的经济发展。影响汇率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1 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 2 贸易依存度 3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 4 相对通货膨胀率 2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 四 人民币汇率制度 到目前为止,人民币汇率制度在体上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1949~1952年,我国实行具有爬行钉住汇率制特点的汇率制度,其做法是选择一组用制定汇率的指标,其指标包括出口物资理论比价、进口物资理论比价和信汇购买力比价,再取三者的加权平均数确定人民币对美元的官方汇率。在此阶段,人民币汇率上频繁调整幅度有时很大。 第二阶段为1953~1973年初,我国实行钉信住美元的钉住汇率制。自1955年人民币新币以1:10000的比例取代旧币之后,直到1971年美元贬值之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始终不
变。 第三阶段 为1973~1980年,我国实行钉住一篮了货币的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货币篮所包含的一组货币的选择主要考虑我国外贸的地理流向,权数的规定则取决于与该国贸易量。 第四阶段 为1981~1984年我国实行双重汇率制,非贸易外汇收支结算继续根据按一篮子货币定值的官方汇率,贸易外汇收支结算根据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 第五阶段为1985~1993年,我国实行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双轨汇率制。自1985年起,我国停止使用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执行单一的官方汇率。同时,我国又允许外汇调 剂价格。 第六阶段 为1994年到至今,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交易价格,每日公布人民币加权平均价,作为交易基准汇价。银行与客户间的外汇交易可在基准±0.0025范围内浮动,银行间外汇交易可在基准价±0..003范围内浮动。同时,实现汇率并轨,实行单一汇率制。 [课堂答疑]: 1.什么是外汇? 2.汇率的标价方法有哪几种? 3.比较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劣? 4.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四章 [版书设计]: 第五章 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教学目标]: 了解铸币平价、黄金输送点、金平价和利率平价等概念;理解纸币流通制度下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方式;领会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掌握分析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汇率变动以经济的影响;人民币汇率调整的经济意主义。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人民币汇率调整的经济意义。 [教学难点]: 1.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黄金点:又称黄金输送点,表示了能够引起黄金跨国流动的市场汇率上下波动的界限。 3.金平价:即由法律规定的纸币名义含金量。 4.购买力平价:指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所决定的汇率。 [教学方法]:以最新的信息结合理论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本节主要介绍了在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以及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 金本位制下的汇率 在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货币含金量,并有铸币比价表示两国货币含金量的比值。例如,1英镑的含金量为113.0016格令,1美元的含金量为 23.22格令,则英镑对美元的铸币平价是4.08665(113.0016/23.22) 。 货币含金量是汇率决定的基础,但铸币平价并不等于市场汇率。市场汇率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 二 金平价
七 复汇率制 对外汇进行价格管制必然形成事实上的各种各样的复汇率制指一国规章制度和政府行为导致该国货币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汇率。 第三节 货币兑换 一 货币兑换的涵义 货币兑换是指任何一个货币持有者可以按照市场汇率自由地把该货币兑换成外汇。 二 经常项目下货币可兑换 成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第八条会员国,是一国实现经常项目下货币兑换的标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的规定,如果一国解除了对经常项目下支付转移的限制,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货币可兑换,便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金组织第八条会员国。 三 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1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条件。 第一,率水平比较合理,能真实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第二,政府拥有充足的国际清偿能力,能够应付人们的兑换要求。第三,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第四,市场机制有效运行,产品和要素市场价格信号能够传递真实信息,微观经济单位能够对市场价格信号做出积极反应。 2 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意义 (1)它表明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利于塑造我国开放社会的形象,能够促进我国与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往来; (2)它改进了汇率形成机制,有得于提高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 (3)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 (4)它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各界对货币兑换的需要; (5)它将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 第四节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 一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 1 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 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取外汇留成和上缴制,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 3 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4 停止发行外汇券。 5 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 二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1 对经常项目外汇的管理条例。 2 对资本项目外汇的管理条例。 3对金融机构外汇业务市场的管理条例。 4 对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市场和管理条例。 5 违反外汇管理条例的法律责任。 [课堂答疑]: 1.外汇管制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意义和消极影响? 2.外汇管制可采取哪些基本方式? 3.什么是汇币可兑换? 4.当前我国外汇管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六章 [版书设计]; 返回
第三篇 国际资本流动 第七章 资本国际流动概述 [教学目标]: 了解资本流动、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国际融资租赁、政府贷款等概念;掌握资本国际流动的形式;领会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动机和制约因素;理解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 [教学难点]:资本国际流动的概念与分类;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别;资本国际流动对世界经济的 影响;当代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国际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区别;资本国际流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由发言发表意见 [教学过程]: 第一节 资本国际流动的形式 一 资本国际流动的分类 资本国际流动的分类,按期限划分可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 长期资本流动主要包括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国际信贷。短期资本流动包括暂时性的相 互借贷、存款、购买一年到期的汇票及债券等。按投资主体又可分为私人国际投资与政府国 际投资。 二 资本国际流动的产生与发展 19世纪末,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资本国际流动获得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资本国际流动大多短期资本采取的游资外逃的方 式。50年代以后,国家资本纷纷到一些“离岸金融”中寻找机会。60年代以后,一些发展 中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开始对外投资。进入80年代。资本国际流动出 现了萎缩的迹象。90年代以来,资本国际流动掀起了一轮向发展中国家转向的热潮。 三 1 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发生在一国公民取得在其它国家经济活动的管理控制权时。 它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国际间资本流动,而且常常伴随着如机器半成品等有形资产及专利权、 专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无形资产的国际间转移。 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收购外国企业的股份达到拥有实际控制权的比例 (2)在国外建立新企业 (3)利润再投资。 2 国际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即国际证券投资,是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行和买卖的证券所形成的国际国际资本。 第二节 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动机和约因素 一 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动机 这一节教材上,在解释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动机时,主要介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出的推动一拉动因素说。所谓推动因素,主要是指国际金融领域的结构性变化和周期性发展,促进投资者进行资产多样化组合,在全球资本市场追求更高利益。所谓拉动因素,主要指实体经济因素,宏观经济政策、结构调整政策以及政治等非经济因素。 1 国际直接投资的经济动机。 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有: (1) 所有权优势 (2) 内部化优势 (3) 区位优势
2 国际间接投资经济动机。与国际直接投资不同,国际间投资对宏观经济条件下的短期摆动更为敏感,它是敏锐变动的组合资本流。国际间投资的经济动机也可以分为资产多样组合,全球套利活动以及资本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三个推动因素。 二 资本国际流动的制约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巨额的无限制的资本国际流动与金融危机之间的相互关系引起了对资本国际流动进行制约的激的激烈争论。资本国际流动的根源在于资本逐利性的本质。理论上讲,只要两国之间存在资本收益差异,就会发生国际间的流动。不过资本国际流动并不是“无磨擦”地进行,需要支付交易费用 ,交易成本成了制约资本国际流动的因素。一国为了限制资本国际流动,通常采用两招来提高资本流动的成本支付;一是进行外汇市场管制干预;二是提高利率,紧缩国内经济政策。 第三节 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 一 资本国际流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资本流动浪潮,而每一次浪潮都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曾被某些历史学家称为非正式霸权。 1.1870-1914年的第一次浪潮。 2.20世纪70年代早期-1982年的第二次浪潮。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三次浪潮。 二 资本国际流动对输出国的经济效应 对资本输出而言,资本国际流动最重要的贡献是为本国的闲置资源找到了重新配置的空间。 三 资本国际流动对输入国的经济效应 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需要投入巨额资本,其中大多数来自国内储蓄积累。 第四节当代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特征 一 诡计投资主体多元化 二 区位和部门配置结构的变化 三 短期资本国际流动的膨胀 四 国际金融创新与资本国际流动 五 跨国公司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承担者 [课堂答疑]: 1.国际间接投资的经济动机。 2.资本国际流动对输出国的经济效应。 3.当代资本国际流动主要特征是什么? [课后作业] : 练习册第七章 [版书设计]: 第八章 资本国际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 [教学目标]:了解国际投机资本 、国际垄断资本、游资、国际债务危机、国际货币危机、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安全等概念;理解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领会国际金融危机的经济影响;掌握发展中国家加强金融安全应当采取的对策。 [教学重点]:国际金融危机、国际债务危机与国际货币危机的概念及相关;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国际金融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的防范与对策。 [教学难点]:1.国际金融危机:是指发生在一国的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而且这种危机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其他国家从
引起国际范围的危机大爆发。 2.国际债务危机:是指在债权国与债务过的债权关系中,债务古不能按期如数地偿还债务,致使债权国与债务国之间的债权关系不能如期了结,并影响它们各自正常的经济活动及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 3.际国标危机:又称国际收支危机。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就可以称为国际货币危机。 4.金融安全:金融安全是指一国具备的抗拒金融危险、免遭金融危机的能力。 5.托宾税方案:1972年托宾首次提出对现货币外汇交易课征全球统一的交易税。 6.国际金融危机传递:是指引起各国汇率剧烈波动和金融市场秩序混乱的国际资本流动, 它不仅由一国的金融危机影响到另一国,而且也造成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连锁反映,即危机“传染“。 第一节国际金融危机概述 一 国际金融危机 这里主要介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危害以及历史上历次金融危机的发生过程。 1.1929-1933年的金融危机。 2.美元危机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3.1992年英镑危机 1.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2.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 二 国际债务危机 1.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概括。 2.债务危机的总爆发。 3.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 三 国际货币危机 国际收支危机中的三代危机模型的解释;通过三种模型的确定来进一 步防范国际收支危机产生。 第二节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一 国际金融危机的制度背景 1.金本位制度下的制度缺陷。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制度缺陷。 3.牙买加体系的制度缺陷。 二 资本国际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 20世纪90年代频繁爆发的危机表明,资本流动本身也会促成经济形式的变化和金融危机的爆发,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入远远超过其正常项目帐户赤子,而这些外汇储备最终又以种种方式回流到资本输出国,这种资本的大进大出使得资本流入国正常的经济循环恶化,金融危机在所难免。 三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内部因素 1.一国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失误。 2.亚洲模式的局限性。 3.汇率政策失误。 四 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机制 1.经济类型的相似性。 2.货币一 体化安排。 3.过分依赖国际资本。
第一节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 一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经济衰退,全球经济增长放慢。 2.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受阻。 3.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冲击。 二 国际金融危机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 1.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2.金融危机对经济秩序的影响。 3.补救性措施对危机国的不利影响。 第二节加强金融安全的对策 一 政府加强金融安全的措施 1.完善20世纪80年代金融自由化和科技信息革命的推动,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不断增加。 2.处理好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关系。 3.建立健全的金融机构。 二 资本国际流动的国际协调 一 个时期以来,人们发现,几乎每一次金融危机的 爆发都可以发现国际资本大规模迁移的痕迹。 [课堂答疑]: 1.概述国际金融危机。 2.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3.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内部因素有哪些? 4.金融安全的概念? [课后作业]:练习册的第八章 [版书设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