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公 4 、社會組織與社會結構

公 4 、社會組織與社會結構. 梁雅雯 老師 aaeeffe@yahoo.com.yw. 團體 vs. 組織. 【 團體 】 : 一群人 為了特定的目標而集結 成員對該團體有歸屬感 Ex. 企業團體、宗教團體、志願團體等。. 團體 vs. 組織. 【 組織 】 : 在運作過程中 該團體具有制度化、權責分工的運作模式 組織是團體的一種,它有權力的中心,負責指揮與決策,並且有分工和制度化的溝通管道。. 組織的類型. 依組織程序分 依組織目標分 依參加者意願分. 組織的類型. 依組織程序分 1 、依法定程序→正式組織

chy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公 4 、社會組織與社會結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公4、社會組織與社會結構 梁雅雯 老師 aaeeffe@yahoo.com.yw

  2. 團體 vs. 組織 • 【團體】: • 一群人 • 為了特定的目標而集結 • 成員對該團體有歸屬感 • Ex.企業團體、宗教團體、志願團體等。

  3. 團體 vs. 組織 • 【組織】: • 在運作過程中 • 該團體具有制度化、權責分工的運作模式 • 組織是團體的一種,它有權力的中心,負責指揮與決策,並且有分工和制度化的溝通管道。

  4. 組織的類型 • 依組織程序分 • 依組織目標分 • 依參加者意願分

  5. 組織的類型 • 依組織程序分 1、依法定程序→正式組織 2、非依法定程序→非正式組織 • 依組織目標分 • 依參加者意願分

  6. 組織的類型 • 依組織程序分 • 依組織目標分 1、經濟組織:從事經濟活動 Ex.友達公司 2、政治組織:從事政治活動 Ex.政黨 3、維護組織:協助社會化 Ex.學校 4、整合組織:控制偏差行為 Ex.法院 • 依參加者意願分

  7. 組織的類型 • 依組織程序分 • 依組織目標分 • 依參加者意願分 1、志願型組織 2、強迫型組織 3、功利型組織

  8. 依參加者意願分

  9. 組織的類型 • 依參加者意願分 1、志願型組織 2、強迫型組織 3、功利型組織 • Ex.進入高中就讀。 • 並非所有的組織都可以被歸類為這三種其中的一種。 • →志願型+功利型

  10. 組織的運作與限制 p.56-下2行 • 運作的趨勢: 當組織規模越大,要處理的事務越多時,組織內部的架構類型,就會逐漸走向「科層制」。

  11. 科層制度化(官僚組織) • 指社會裡的組織傾向於理性的決策,生產效率的提高,更有效地追求目標的一種過程。 • 依據韋伯的分析,具有七項特徵: 1、依法行事:有統一準則,提高效率。 2、實施分工:左右依功能分工。 3、層級節制:上下依層級劃分,職責分明。 4、專門化:各部門需有專門的訓練和知識。 5、公私分明:辦公與住宅分開,減少私務干擾。 6、因事擇人:不受人情影響。 7、建立檔案:方針、決策、規則以文字記錄,有憑有據

  12. 組織的運作與限制 p.58 • 運作的限制:(影響組織運作的原因) 1、組織成員情感的互動 成員情感淡漠,氣氛不融洽,工作績效難免低落 2、僵化的形式主義 使得組織應變能力變差。 3、組織龐大缺乏參與感 個人負責的工作無決定性,也十分瑣碎。 無參與感,也得不到成就感。 長期下來,只想蒙混過去。

  13. 社會結構的形成 p.59 • 社會結構的意義:地位與角色 1、地位:個人在社會中所占據的位置。 2、角色:伴隨這個地位的權利、義務。 →使人們依著社會結構的軌道去活動而不自知 • 角色扮演 角色規範的學習,其實就是社會化。 • 角色衝突 角色的扮演很難兩全其美,有時會相互抵觸。

  14. 社會結構的開放性與轉變 p.61下 • 人們在社會結構中是否能隨意改變自己的地位呢? →社會結構「封閉」 or 「開放」

  15. 人們在社會結構中是否能隨意改變自己的地位呢?人們在社會結構中是否能隨意改變自己的地位呢? • 【封閉性的社會結構】 個人的地位在一出生就被決定,難以改變。 Ex.印度的種姓社會。 →階級與階級之間嚴格禁止社會流動,嚴禁彼此通婚,完全由血緣決定社會地位。

  16. 人們在社會結構中是否能隨意改變自己的地位呢?人們在社會結構中是否能隨意改變自己的地位呢? • 【開放性的社會結構】 因交通便利,職業機會的擴大,經由自身努力,成功的命運操在一己的才能和對社會的貢獻 • 工業社會給人們在職業上較多的競爭機會,使社會流動的情形增加了變動的速度。

  17. 名詞解釋 • 【社會流動】:指社會地位的改變。 一般而言,是以個人職業作為衡量的指標。 1、向上的社會流動 2、向下的社會流動 →在台灣社會裡,可藉由教育程度的提升,形成向上的社會流動。

  18. 社會結構的開放性與轉變 • 要改變社會結構的角色期待容易嗎? Ex.性別角色 • 雖有兩性平權口號、修法…(制度面) • 但價值觀念往往是人類歷史中改變得最慢,卻是具有深遠影響力的。

  19. Thanks for listeningTHE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