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07 Views
公 4 、社會組織與社會結構. 梁雅雯 老師 aaeeffe@yahoo.com.yw. 團體 vs. 組織. 【 團體 】 : 一群人 為了特定的目標而集結 成員對該團體有歸屬感 Ex. 企業團體、宗教團體、志願團體等。. 團體 vs. 組織. 【 組織 】 : 在運作過程中 該團體具有制度化、權責分工的運作模式 組織是團體的一種,它有權力的中心,負責指揮與決策,並且有分工和制度化的溝通管道。. 組織的類型. 依組織程序分 依組織目標分 依參加者意願分. 組織的類型. 依組織程序分 1 、依法定程序→正式組織
E N D
公4、社會組織與社會結構 梁雅雯 老師 aaeeffe@yahoo.com.yw
團體 vs. 組織 • 【團體】: • 一群人 • 為了特定的目標而集結 • 成員對該團體有歸屬感 • Ex.企業團體、宗教團體、志願團體等。
團體 vs. 組織 • 【組織】: • 在運作過程中 • 該團體具有制度化、權責分工的運作模式 • 組織是團體的一種,它有權力的中心,負責指揮與決策,並且有分工和制度化的溝通管道。
組織的類型 • 依組織程序分 • 依組織目標分 • 依參加者意願分
組織的類型 • 依組織程序分 1、依法定程序→正式組織 2、非依法定程序→非正式組織 • 依組織目標分 • 依參加者意願分
組織的類型 • 依組織程序分 • 依組織目標分 1、經濟組織:從事經濟活動 Ex.友達公司 2、政治組織:從事政治活動 Ex.政黨 3、維護組織:協助社會化 Ex.學校 4、整合組織:控制偏差行為 Ex.法院 • 依參加者意願分
組織的類型 • 依組織程序分 • 依組織目標分 • 依參加者意願分 1、志願型組織 2、強迫型組織 3、功利型組織
組織的類型 • 依參加者意願分 1、志願型組織 2、強迫型組織 3、功利型組織 • Ex.進入高中就讀。 • 並非所有的組織都可以被歸類為這三種其中的一種。 • →志願型+功利型
組織的運作與限制 p.56-下2行 • 運作的趨勢: 當組織規模越大,要處理的事務越多時,組織內部的架構類型,就會逐漸走向「科層制」。
科層制度化(官僚組織) • 指社會裡的組織傾向於理性的決策,生產效率的提高,更有效地追求目標的一種過程。 • 依據韋伯的分析,具有七項特徵: 1、依法行事:有統一準則,提高效率。 2、實施分工:左右依功能分工。 3、層級節制:上下依層級劃分,職責分明。 4、專門化:各部門需有專門的訓練和知識。 5、公私分明:辦公與住宅分開,減少私務干擾。 6、因事擇人:不受人情影響。 7、建立檔案:方針、決策、規則以文字記錄,有憑有據
組織的運作與限制 p.58 • 運作的限制:(影響組織運作的原因) 1、組織成員情感的互動 成員情感淡漠,氣氛不融洽,工作績效難免低落 2、僵化的形式主義 使得組織應變能力變差。 3、組織龐大缺乏參與感 個人負責的工作無決定性,也十分瑣碎。 無參與感,也得不到成就感。 長期下來,只想蒙混過去。
社會結構的形成 p.59 • 社會結構的意義:地位與角色 1、地位:個人在社會中所占據的位置。 2、角色:伴隨這個地位的權利、義務。 →使人們依著社會結構的軌道去活動而不自知 • 角色扮演 角色規範的學習,其實就是社會化。 • 角色衝突 角色的扮演很難兩全其美,有時會相互抵觸。
社會結構的開放性與轉變 p.61下 • 人們在社會結構中是否能隨意改變自己的地位呢? →社會結構「封閉」 or 「開放」
人們在社會結構中是否能隨意改變自己的地位呢?人們在社會結構中是否能隨意改變自己的地位呢? • 【封閉性的社會結構】 個人的地位在一出生就被決定,難以改變。 Ex.印度的種姓社會。 →階級與階級之間嚴格禁止社會流動,嚴禁彼此通婚,完全由血緣決定社會地位。
人們在社會結構中是否能隨意改變自己的地位呢?人們在社會結構中是否能隨意改變自己的地位呢? • 【開放性的社會結構】 因交通便利,職業機會的擴大,經由自身努力,成功的命運操在一己的才能和對社會的貢獻 • 工業社會給人們在職業上較多的競爭機會,使社會流動的情形增加了變動的速度。
名詞解釋 • 【社會流動】:指社會地位的改變。 一般而言,是以個人職業作為衡量的指標。 1、向上的社會流動 2、向下的社會流動 →在台灣社會裡,可藉由教育程度的提升,形成向上的社會流動。
社會結構的開放性與轉變 • 要改變社會結構的角色期待容易嗎? Ex.性別角色 • 雖有兩性平權口號、修法…(制度面) • 但價值觀念往往是人類歷史中改變得最慢,卻是具有深遠影響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