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629 Views
第四章 供給. 本章大綱. 第一節 緒言 第二節 短期成本 第三節 個別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第四節 個別廠商的長期供給曲線 第五節 市場供給 第六節 賣方剩餘 第七節 勞動供給 第八節 供給彈性 第九節結論. 兩個基礎. 管理經濟學兩個最重要的基礎 需求 成本 我們從兩方面進行討論成本 本章將講解成本是競爭市場模型的構成基礎 第八章將講解成本是決策的基礎. 1996-1998 年 DRAM 行業. 價格急遽下跌 富士通關閉了英格蘭杜翰市 ( Durham) 的工廠,但繼續在美國奧立岡州格力斯翰市 ( Gresham) 生產
E N D
本章大綱 • 第一節 緒言 • 第二節 短期成本 • 第三節 個別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 第四節 個別廠商的長期供給曲線 • 第五節 市場供給 • 第六節 賣方剩餘 • 第七節 勞動供給 • 第八節 供給彈性 • 第九節結論
兩個基礎 • 管理經濟學兩個最重要的基礎 • 需求 • 成本 • 我們從兩方面進行討論成本 • 本章將講解成本是競爭市場模型的構成基礎 • 第八章將講解成本是決策的基礎
1996-1998年DRAM行業 • 價格急遽下跌 • 富士通關閉了英格蘭杜翰市(Durham)的工廠,但繼續在美國奧立岡州格力斯翰市(Gresham)生產 • 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將位於義大利、德州及新加坡的工廠出售給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 • 解釋富士通的不同經營決策 • 為什麼關掉杜翰市的工廠? • 為什麼同時繼續經營格力斯翰市的工廠? • 美光科技為什麼會購買德州儀器的部分工廠?
調整時間 • 短期 • 時間短到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的數目是不能改變的 • 長期 • 一段時間長到廠商可以自由調整所有的生產要素投入 • 如果市場價格下降,是否需要減少產量或關掉工廠? • 正確的管理決策在於時間長短 • 哪些投入可以調整? • 先討論短期,然後是長期 • 供給與需求的長短期差異十分相似(回憶第三章)
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 • 將總成本劃分為兩類 • 固定成本 • 一項不隨產量而變動的成本 • 變動成本 • 一項隨產量而變動的成本 • 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區分對於下列決策非常重要 • 生產規模 • 是否繼續生產
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續) • 會計科目不能直接表現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 • 成本分析可分為兩步驟 • 利用會計科目估計不同生產率下的成本 • 進一步分析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
邊際成本與平均成本 • 邊際成本 • 每增加一單位產出所須增加的生產成本 • 平均成本 • 又稱為單位成本 • 總成本除以總產量 • 總成本曲線 • 變動成本曲線平行上移,移動量為固定成本
一般的誤解 • 資本支出=固定支出 • 勞務支出=變動成本 • 勞動力為固定成本或變動成本在於法律和制度的規定 • 美國:「隨意」雇用 • 雇主可以在沒有任何原因的情況下,解雇員工 • 西歐國家:法律對工人強有力的保護 • 雇主欲因經濟原因解雇工人非常困難→勞動力在長時間為固定成本 • 日本:保證終身雇用 • 勞動力在長時間為固定成本
一般的誤解(續) • 最新趨勢 • 一些歐洲公司為減少固定成本而雇用臨時員工替代永久員工 • 日本公司也避免承諾終身雇用
圖4-1 短期總成本曲線 成本(千元) 總成本 變動成本 8 6 4 2 固定成本 0 2 4 6 8 產量(千個/每週)
短期邊際成本、平均變動成本和平均成本 • 邊際產量 • 每增加一單位投入所增加的產出 • 從生產量=0開始 • 平均變動成本隨著產量增加而下降 • 因為被divide by愈大生產率 • 平均(總)成本類似
短期邊際成本、平均變動成本和平均成本(續)短期邊際成本、平均變動成本和平均成本(續) • 邊際產量遞減(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 • 平均變動成本隨著產量增加而上升 • 平均(總)成本隨著生產率的增加而增加 • 邊際成本、平均變動成本與平均成本三條曲線都顯現出「U」字型
圖4-2 短期邊際成本與平均成本 3.00 成本(千元) 2.50 邊際成本 2.00 平均成本 1.50 平均變動成本 1.00 0.50 0 2 4 6 8 生產量(千個 / 週) • 邊際產量遞減 (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使邊際成本曲線和平均成本曲線上升
個別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 假設企業在當前市場價格下,可以銷售任意數量的產品,那麼 • 邊際收入=價格(見表4-3) • 總收入=生產率×價格 • 利潤最大化=損失最小化 • 用圖形來描述同樣的分析 • 在總成本和總收益的垂直距離最小的地方得到生產量
圖4-3 短期利潤 總成本 成本/收益(千元/ 個) 變動成本 總收益 4.097 2.8 損失=$1297 0 1 4 9 產量(千個/週)
邊際收益 • 每增加一單位產出時所能多獲得的利益 • 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時,就是利潤極大化(損失最小化)下的最適產出規模 • 當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時, • 如果邊際收益>邊際成本,則增加產量 • 如果邊際收益<邊際收入,則減少產量 • 當企業在市場價格下可以銷售任意數量的產品時 • 邊際收益=價格 • 利潤極大化控制的另一種公式 • 在價格等於邊際成本時,確定生產量
圖4-4 短期成本 成本/收益(千元/ 個) 邊際成本 平均成本 平均變動成本 0.70 平均收益=邊際收益 =價格 0.69 5 收支平衡點 產量(千個 /週)
短期收支平衡 • 短期收支平衡的條件 • 收益必須大於或等於變動成本 • 沉沒成本 • 廠商已經(或承諾)支出而無法挽回的成本 • 在做當前決策時,沉沒成本應該被忽略 • 假設在競爭市場分析下,固定成本=沉沒成本 • 總收益超過變動成本,廠商就應該繼續生產 • 價格大於變動成本,就不做停產的考量 • 損失大於固定成本時,停止生產
短期收支平衡(續) • 總收益≧變動成本 • 價格≧平均變動成本
個別廠商的長期供給曲線 • 和短期相似 • 從會計科目數據開始 • 分析並確認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 • 利潤極大化原則 • 價格等於邊際成本是確定產量 • 長期和短期的原則相同 • 但使用長期價格和長期邊際成本
個別廠商的長期供給曲線(續) • 對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分析是相同的 • 製造業—生產量,比如對汽車生產商來說,就是每年的汽車生產數量 • 服務業—運轉量,比如對電信營運商來說,就是每月通訊的分鐘數
長期收支平衡 • 是否進入 / 退出 • 價格≧平均成本 • 營業規模 • 邊際成本=價格 • 環境條件和短期決策的十分相似 • 關鍵區別為所有變量是對長期而言的 • 長期邊際成本可能和短期的不同 • 長期價格可能和短期的不同
長期收支平衡(續) • 收支平衡 • 在長期條件下,也必須大於固定成本(沉沒成本) • 在長期狀態下,沒有完全沉沒的成本 • 這部分成本必須能回收,否則不應該繼續經營
圖4-6 長期產量 成本/收益(元 / 個) 長期邊際成本 長期平均成本 0.70 邊際收益=價格 收支平衡點 0 3.4 產量(千個 /週)
案例4-4 富士通:杜翰市與格力斯翰市 • 已投資英國杜翰市5.9億美元 • 現有設備僅能生產4和16百萬位元DRAM • 需投資10億美元才可生產64百萬位元DRAM) • 長期價格<平均成本(包括重置成本) • 格力斯翰市 • 平均變動成本<長期價格<平均成本 • 註釋 • 這只是作者對真實情況的解釋,不包含有關成本的內部訊息
案例4-5 石油:該不該生產呢? • 原油價格上升時,油井平台的數量增加 • 原油價格下降時,油井平台的數量減少
供給曲線:兩種觀點 • 在每個可能的價格下,它顯示生產∕交貨量 • 對每一單位產品,它顯示廠商願意接受的最低價格
市場供給 • 市場供給曲線 • 一條可以顯示在不同價格下市場供給量的曲線 • 服從邊際成本曲線 • 廠商願意接受的最低價格 • 斜率的上升反映了生產的邊際成本的增加 • 水平加總 • 將不同的廠商的供給量加在一起 • 和市場需求曲線的結構相似
市場供給(續) • 市場供給從低價的賣方開始 • 每一個新的賣方加入是根據 • 短期:最低平均變動成本 • 長期:它的最低平均成本
短期下的市場供給 • 個別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 邊際成本曲線中超過平均變動成本以上的部分 • 從平均變動成本最低的廠商先開始 • 平均變動成本較高廠商再逐漸加入 • 短期收支平衡 • 斜率向上
長期下的市場供給 • 廠商可自由進出 • 長期、短期的關鍵差別 • 在短期供給中,沒有進入或退出 • 如果某種產業能夠獲得利潤 • 吸引新的廠商 • 增加市場供給 • 降低市場價格 • 如果某種產業產生虧損,它仍會退出
長期市場供給曲線 • 產品價格變動時,市場的產出會沿著長期供給曲線調整 • 工資或其他要素的價格變動:整條供給曲線移動
長期市場供給曲線(續) • 長期供給的斜率 • 比短期供給的斜率小(彈性大) • 有可能是水平的 • 平緩的斜率 • 價格上升吸引新的廠商,朝兩方面擴充 • 沿著現有廠商的邊際成本發展 • 新增加的廠商(在短期時不會發生) • 價格的降低會迫使一些廠商退出
長期市場供給曲線(續1) • 長期供給的斜率向上 • 提高投入的價格,或 • 吸引相對沒有有利資源的廠商 • 如果都沒有發生,則長期供給維持水平
案例4-7 德州儀器公司與全球DRAM的供給 • 美光科技為什麼購買德州儀器的工廠? • 對DRAM長期價格具有不同的觀點 • 美光科技可能能夠實現更大的經濟規模 • 為什麼美光科技不購買德州儀器的所有工廠? • 美光科技買下的工廠(新加坡、義大利和德州)都具有較低的平均成本 • 米蘭市的工廠可能具有較高的平均成本,所以美光科技不購買
賣方剩餘 • 在某一產量下,賣方真正收益與賣方願意出售該數量的最低收益之間的差異 • 個別賣方剩餘 • 賣方的總收益減去總變動成本 • 市場賣方剩餘 • 個別賣方剩餘的加總 • 和需求的買方剩餘是相似的
圖4-11 個別廠商的賣方剩餘 邊際成本 成本、收益(元 /個) 個別廠商的賣方剩餘 c b 0.70 邊際收益=價格 d d 0.43 a 0 1 5 產量(千個 /週)
購買策略 • 利用整批交易、雙重價格來剝削賣方剩餘 • 對稱的概念 • 降低支出 • 整批交易 • 味金公司以相當於圖中oabd面積加上1元的賣方剩餘 • 使用整批交易購買5,000個的雞蛋
購買策略(續) • B2B電子商務商務營運服務商 • 集中採購 • 設法使用整批交易來實現買方權利,而從供應商那裡獲得更好的交易
案例4-8 利潤與價格的變化:利赫金礦 • 1999年預測利潤 • 5,200萬美元 • 如果黃金價格=400美元∕盎司 • 7,600萬美元 • 如果黃金價格=450美元∕盎司 • 為什麼黃金價格上升12.5%會導致利潤增加46%? • 當市場價格變動是賣方利潤的變化遠遠大於價格的變化
勞動供給 • 勞動的邊際成本 • 受益於對時間的不同使用 • 隨工作時間的增加而增加 • 為什麼超時工資那麼高? • 雇員加班必須得到更高的工資 • 加班工資一般高於正常工資的50 % -100%
勞動供給(續) • 在高工資率的情況下 • 有些人工作時間更長、更努力 • 然而,也有些人可能工作更少 • 高工資使得工人的整體收入增加,因此工人有可能花更多的時間去休閒度假,而不是工作(又名「所得效果」) • 勞動供給曲線斜率有可能是負值
供給的價格彈性 • 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當價格上升1%時,供給量變化的百分比 • 通常情況下為正值 • 供給對時間的彈性更大 • 和需求的價格彈性相似 • 供給的價格彈性為負 • 當工人工作更少的時間而獲得更高的工資時 • 決定供給價格彈性的因素 • 產能利用率 • 調整時間
表4-7供給的價格彈性(續) • 思考 • 住宅 • 長期條件下,1%的價格上漲將帶來1.6%-3.7%的住宅單位的增加 • 非常有彈性 • 豬肉 • 供給似乎非常沒有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