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 likes | 1.07k Views
第三章 DNA 复制 (Replication of DNA). DNA 复制一般特征 参与 DNA 复制的酶类 DNA 复制基本过程 DNA 复制的调控 DNA 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 DNA 复制的一般特征. 一、 DNA 的生物学功能 1 、储存遗传信息 2 、复制遗传信息 3 、表达遗传信息 4 、遗传变异. 1962, Nobel Prize. Watson(Nature,1953) : 我们假设的特异的(碱基)配对方式提示了遗传物质可能的复制机制:每一条链均可作为合成一条新链的模板,就使子代双螺旋与母本完全一致。. 全保留. 半保留.
E N D
第三章DNA 复制 (Replication of DNA)
DNA 复制一般特征 • 参与DNA复制的酶类 • DNA复制基本过程 • DNA复制的调控 • DNA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 DNA复制的一般特征 一、DNA的生物学功能 1、储存遗传信息 2、复制遗传信息 3、表达遗传信息 4、遗传变异 1962, Nobel Prize
Watson(Nature,1953) :我们假设的特异的(碱基)配对方式提示了遗传物质可能的复制机制:每一条链均可作为合成一条新链的模板,就使子代双螺旋与母本完全一致。
全保留 半保留 分散式 二、DNA复制方式 DNA如何进行复制?
15N P0 P1 P2 P3 P4 P0+P2 P0+P4 14N 15N/14N 15N Meselson-Stahl experiment 1958, PNAS
根据实验结果:第一代DNA仅有一条带否定了全保留复制的可能根据实验结果:第一代DNA仅有一条带否定了全保留复制的可能 第二代出现两条带,一条完全轻带一条中带否定了分散式复制的可能,证明DNA只能是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DNA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DNA双链解开,以单链做模板,碱基互补原则,各自合成一条链。在新合成的DNA双链分子中,一条是原来的老链,一条是新链。
2 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复制时DNA链延伸可能有三种方式: 没有从3’ 5’ 延长DNA链的聚合酶 1 2 3 1967年,日本科学家冈崎用实验证明复制过程中产生100~1000bp的短片段
2 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 一条链连续合成,称主导链,Leading Strand 另一条链分段合成,称随从链Lagging Strand。 • 原因:DNA双螺旋分子两条链方向相反,新链合成的方向只能5’→3’一个方向合成。
3 DNA复制的双向性 在两个方向同时进行,形成两个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 ).
概括: • 半保留 • 半不连续性 • 双向性
第三节 参与DNA复制的酶类 参与DNA复制的酶或蛋白因子: 1 DNA聚合酶 催化DNA的合成 2 引物酶 起始RNA的合成 3 连接酶 连接冈崎片段 4 DNA解链,解旋酶 5 DNA结合蛋白
一 DNA聚合酶(Polymerase) 1956年,大肠杆菌DNA聚合酶 1959,Nobel Prize (一) 作用机制 以DNA做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催化4种dNTP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从而延长DNA链。
在模板链上进行 • 不能从头合成,在引物的3’OH端上延长 • 新链延长方向为5’→3’延长
(二)原核生物DNA聚合酶 • 有3种:DNA聚合酶 I,II,III。 • 多功能酶: • 合成DNA的活性 聚合酶作用,延长DNA链。 • 水解DNA的活性 外切核酸酶活性,切除不配对碱基,起校读作用
1、DNA聚合酶 I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 : 单链多肽蛋白质,分子量为109KD. 性质:多功能酶 大亚基:5’→3’聚合酶活性 3’→5’外切酶活性 小亚基:5’→3’外切酶活性。 1000nt/min
3’→5’外切酶活性 从游离3’-OH端切割,识别和消除不配对的核苷酸,保证了DNA复制的忠实性。 5’-3’外切酶活性 DNA聚合酶I中的小亚基带有5’外切酶活性,从双链DNA的5’端降解释放出单核苷酸或寡聚核苷酸。
DNA聚合酶I 在DNA复制中所起的作用 • 不是主要的复制酶 • RNA引物的切除 • DNA损伤的修复:紫外线作用形成的TT二 聚体的切除 • 链置换: 可能参与遗传重组 • 切口平移(nick translation) 探针标记
2 DNA聚合酶II • 不是复制酶,主要在DNA修复中起作用,无5’→3’外切酶活性。 5% DNA聚合酶I的活性
3 DNA聚合酶 III 1972年发现 催化效率高,主要复制酶。由10种亚基组成: ’ (1)核心聚合酶: :5’-3’DNA聚合酶活性 :3’-5’外切酶活性,控制 复制忠实性 :核心酶的组建
(2) 二聚体: 构成滑动钳,将全酶固定在DNA模板上,提高合成速率(20/秒----750/秒。 (3) 复合物 :2’ 协助 二聚体结合到 DNA
' ' ε ε E. coli DNA聚合酶Ⅲ不对称二聚体
DNA聚合酶 III • 形成不对称的二聚体,与DNA双链结合,后随链折叠1800,使后随链的物理方向与主导链一致,同时催化两条链的复制。
3 3´ 5´ 3´ 5 解链方向 3 5´ 5´ 3´ 5 领头链 (leading strand) 后随链 (lagging strand)
大肠杆菌3种DNA聚合酶性质比较 DNA 聚合酶 polⅠ polⅡ pol Ⅲ 亚基数目 1 ≥7 ≥10 5 ′→3 ′聚合酶活性 + + + 3 ′→5 ′外切酶活性 + + + 5 ′→3 ′外切酶活性 + -- 聚合速度(核苷酸/分) 1 000-1 200 2 400 15 000-60 000 持续合成能力 3-200 1 500 ≥500 000 功能 切除引物,修复 修复 复制
DNA聚合酶的作用 • DNA聚合酶 : 多亚基、多功能酶。 • 大亚基:DNA聚合酶活性。 100nt/次 • 小亚基:引物酶活性,合成RNA。 • 起始DNA的合成:合成RNA引物和在RNA3’羟基端合成一段DNA。
DNA聚合酶的作用 • DNA聚合酶的结构 • 多亚基组成: • P125 大亚基,催化亚基,含聚合酶和 外切酶活性 • P50 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合相关 • P66 • P12
DNA聚合酶的功能 • 主要DNA复制酶:DNA聚合酶活性,延伸DNA链。 与RFC和PCNA形成“全酶”,在RFC和PCNA等的协同下,促使DNA聚合酶的解离, DNA聚合酶接替DNA聚合酶继续DNA链的合成------- DNA聚合酶向DNA聚合酶的转换。 • 复制校正功能:3’-5’外切核酸酶活性
DNA聚合酶 、 主要功能:DNA修复。 • DNA聚合酶γ:线粒体DNA复制
二、真核生物DNA聚合酶附属蛋白 1、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DNA聚合酶的附属蛋白,参与DNA的合成,类似二聚体。 2、RFC:复制因子C(Replication Factor C)。多亚基复合物,DNA聚合酶的附属蛋白,识别引物末端,参与链的延长。类似复合物。
3、PRP1和PRP2 Primer Recognition Protein 增加DNA聚合酶与模板-引物末端的亲和力,增加DNA聚合酶的活性。
PCR 与Taq DNA 聚合酶 Taq DNA聚合酶特性(Taq DNA polymerase) 最初由H.A.ErlicH从热泉中的细菌中出来 性质 具有5’-3’聚合酶活性以及依赖于聚合作用的 外切酶活性 耐热性 此酶是一种耐热的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 最适反应温度为72℃-80℃ 应用 能以高温变性的靶DNA分离出来的单链DNA 为模板,进行DNA的体外扩增-PCR反应。
三 引物酶 primase DNA聚合酶不能引发DNA新生链的合成,只能在已存在的DNA链或RNA链上延长DNA。引物酶催化引物RNA的合成。
四 连接酶 ligase • 1967年发现 • 催化冈奇片段间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二个片段必须都与完整的模板链结合。 • 大肠杆菌的连接酶需NAD+,真核细胞的连接酶需要ATP。 • 可连接双链DNA中的单链切口,RNA-DNA杂交体双链单链切口,不能连接双链RNA中的单链切口。
五 与DNA解链和解旋有关的酶 (一)DNA螺旋酶(Helicase) • 催化双螺旋解旋和解链 • 需消耗ATP
(二)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 • DNA 回旋酶(Gyrase) • 促进DNA双链的解开,需消耗ATP。 • 兼有内切酶和连接酶活性, 可迅速使DNA两条链断开又接上, 消除解链酶产生的拓扑张力。当引入负超螺旋时需要由ATP提供能量, 同复制有关。
(三)单链结合蛋白 • DNA单链结合蛋白(Single Strand Binding protein,SSB) • 复制因子A • 主要功能: 与单链亲和力大,稳定单链结构,保护单链免受核酸酶水解和阻止双链形成,有利复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