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655 Views
第 3 章 外文翻译 & 文献综述. 3.1 外文翻译 3.2 文献综述 3.3 文献综述的撰写过程 3.4 文献综述的结构及撰写方法 3.5 文献综述中的常见问题 3.6 文献综述范例. 3.1 外文翻译. 3.1.1 外文翻译要求 “信、达、雅” 内容准确、结构严密、概念清楚、语句严谨准确等. 3.1.2 如何选择需要翻译的外文资料 毕业设计过程中阅读的和课题相关的外文资料,主要包括论文、专业书籍、专利、标准等。 要特别注意是 “和课题相关的”。不要选择和课题无关的外文资料进行翻译。. 3.1.3 外文翻译工具
E N D
3.1 外文翻译 • 3.2文献综述 • 3.3文献综述的撰写过程 • 3.4文献综述的结构及撰写方法 • 3.5 文献综述中的常见问题 • 3.6 文献综述范例
3.1 外文翻译 3.1.1 外文翻译要求 • “信、达、雅” • 内容准确、结构严密、概念清楚、语句严谨准确等
3.1.2 如何选择需要翻译的外文资料 • 毕业设计过程中阅读的和课题相关的外文资料,主要包括论文、专业书籍、专利、标准等。 • 要特别注意是 “和课题相关的”。不要选择和课题无关的外文资料进行翻译。
3.1.3 外文翻译工具 • 谷歌翻译(http://translate.google.cn/#) • 有道翻译(http://fanyi.youdao.com/) • 爱词霸翻译(http://fy.iciba. com/)
3.1.4 外文翻译方法 • 忠于原文内容与形式的直译 • 只忠于原文内容却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意译。
3.2 文献综述 3.2.1 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在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前、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理解、选择、比较、分析、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领域内的某一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3.2.2 文献综述的目的 • 文献综述主要针对某个研究领域内的某项研究课题,就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加以研究。其目的在于整合该研究课题中已经被研究过的内容,并将此课题中其他研究人员所做的工作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 • 总体来说,文献综述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包括: • (1)让研究人员熟悉现有研究领域中有关研究课题的进展与尚未完成的工作; • (2)为后续研究者提供研究基础,使其在未来研究中获得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成果; • (3)改进现有研究的不足,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
3.2.3 文献综述的作用和意义 • 撰写文献综述的作用和意义包括: • (1)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选题的第一步,因此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毕业设计工作打基础的过程; • (2)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 (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 (4)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3.3文献综述的撰写过程 • 文献综述的撰写过程一般经过选题、搜集文献资料、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文献综述提纲和成文等几个阶段。下面逐一对这些阶段进行介绍。
3.3.1 选题 • 选题是撰写文献综述的第一步。研究人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研究基础等选择自己的研究发现,并进一步确定文献综述的题目。关于选题的更多内容,在第一章中已有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3.3.2 搜集文献资料 •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文献。搜集文献资料要求越全越好,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性,在一些学术研究网站或搜索引擎上,如中国知网、谷歌学术搜索等,可以找到相关的文献资料。关于搜集文献资料方面的更多内容,在第二章中已有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3.3.3 文献阅读工具 • 绝大部分文献都是特定格式的,需要使用专用的阅读器才能打开。常见的文献阅读器包括Adobe Reader和CAJViewer。Adobe Reader是由Adobe System Software公司开发的一种免费软件电子文件阅读软件,用于查看各种PDF内容,可以打开文件扩展名为.pdf的所有文件。目前最新版本的Adobe Reader是Adobe Reader X,不仅可以打开、查看、搜索、验证和打印PDF文件,还可以对PDF文件进行数字签名,并且允许用户使用便签和荧光笔工具对PDF文档进行批注。
CAJViewer是中国期刊网的专用全文格式阅读器,它支持CNKI的CAJ、NH、KDH和PDF格式文件。它可配合网上原文的阅读,也可以阅读下载后的全文,并且它的打印效果与原版的效果一致,还可以对原文档进行批注。CAJViewer是中国期刊网的专用全文格式阅读器,它支持CNKI的CAJ、NH、KDH和PDF格式文件。它可配合网上原文的阅读,也可以阅读下载后的全文,并且它的打印效果与原版的效果一致,还可以对原文档进行批注。 下图3.3.3-2即为CAJViewer 7.0的界面
3.3.4 拟定文献综述提纲 • 1.提纲的意义: • 提纲是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 • 具体来说,编写提纲对于文献综述的写作有下列好处: • (1)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 • (2)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 • (3)有利于及时调整结构,避免大返工。
2.文献综述提纲的编写原则 (1)要有全局观念 (2)要从核心内容出发 (3)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4)重点要突出
3.文献综述提纲编写步骤 (1)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2)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3)编写提纲 (4)修改提纲
3.3.5 成文 • 在提纲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提纲完成整篇文献综述。需要注意的是,文献综述的撰写一定要紧扣提纲,因为提纲是深思熟虑的成果。不依据提纲撰写文献综述,容易偏离文献综述的本意。
3.4文献综述的结构及撰写方法 • 文献综述的结构相对多样,但总体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组成部分 : • (1)综述题目; • (2)作者信息; • (3)摘要; • (4)关键词; • (5)前言; • (6)正文; • (7)总结; • (8)参考文献
3.4.1 前言部分 • 该部分主要包括该文献综述所涉及课题的背景和基本知识,也可以看作是正文的一部分 。 • 总的来说,前言部分要写清: • (1)写作的目的。 • (2)相关基本概念的定义。 •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学科范围和时间范围。 •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文献综述的主体部分。
3.4.2 正文部分 • 该部分是文献综述的主体,保护要包括针对同一或相似问题,不同学者提出的不同观点。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也可以分析学者的观点,将相似的观点放在以期叙述。这两种写法都需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核心思想。
3.4.3 总结部分 • 该部分对全文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对所要做的工作进行展望,还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
3.4.4 参考文献部分 • 参考文献是指在撰写文献综述的过程中所阅读、引用的其他学者或学术组织的论文、专著、评论、标准等,是撰写文献综述的依据。在正文中引用他人成果的部分进行标注,并按照引用的顺序,在“参考文献”这一部分列出所引用的文献,标上序号。列出这些参考文献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格式规范,查找方便,而且内容准确无误。
3.5 文献综述中的常见问题 •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 • (2)有选择性地研读文献 • (3)要对各种文献的观点进行分析 • (4)注意文献综述的条理性 • (5)不要使用二手材料 • (6)引用文献资料要标注清楚 • (7)评论要客观 • (8)着重阐述研究成果的不足
3.6 文献综述范例 •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研究”文献综述 • 1 无线射频识别研究背景 •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藕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射频识别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在最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到了迅猛的发展。 • RFID的识别范围从几厘米到几米,可同时识别多个物体并且不受物体速度的影响,识别过程极为方便。RFID技术可以对每一非常具体的物体进行识别,而不是只对一类物体进行识别;识别过程不需要激光和光学可视,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可以时识别多个物体。此外,射频识别无需直接接触和人工干预、存储量大、操作方便,正是由于RFID的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流、交通、医疗、跟踪等应用领域的数据收集和处理
1.1 RFID系统的标准 与RFID技术和应用相关的国际标准化机构主要有:国际标准化组织(150)、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世界邮联(UPU)。此外还有其他的区域性标准化机构,如CEN;国家标准化机构,如BSI、ANSI、DIN;产业联盟,如ATA、AIAG、EIA等;这些机构均在制订与RFID相关的区域、国家或产业联盟标准,并希望通过不同的渠道提升为国际标准
2 无线射频系统(RFID)的原理及安全性分析 2.1 RFID系统概述 RFID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3]: 标签(Tag):它是RFID的核心部件,主要包括用于收发信息的藕合元件和一块微控制芯片组成,芯片内存有唯一的电子编码; 阅读器(Reader):用来对标签进行读写操作的设备; 天线(Antenna):传递射频信号必需的收发装置。
2.2 RFID系统安全性性能 RFID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可以分为两个范畴 ,首先,以摧毁系统为目的普通的安全威胁,可以通过伪装合法标签来危害系统的安全,以及标签信息的非法读取与改动,系统还会受到物理攻击、拒绝服务攻击,伪造标签、标签哄骗、偷听和通信流量分析等安全威胁。其次,隐私相关的威胁。其一是标签信息泄露,标签泄露相关物体和用户信息,有效身份的冒充和欺骗;另外就是通过标签的唯一标识符进行恶意追踪,恶意追踪意味着对手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追踪识别某一固定标签,侵犯标签用户隐私。 总的说来,RFID系统需要满足一下特性[5] : (1)机密性(2) 完整性(3) 有效性(4) 认证性(5) 匿名性
4 无线射频识别(RFID)基于杂凑的安全协议 许多学者提出利用加密技术来保护RFID标签的隐私,其中基于杂凑伪随机数的安全协议研究成果最多。假设杂凑函数和伪随机函数是安全的,杂凑函数确保通信数据的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伪随机函数产生的随机数增加到通信数据中科院对抗重放攻击,也可以保证每次查询标签的应答都是不同的,实现标签的匿名性
5 无线射频识别(RFID)基于其他安全机制的安全协议 除了上述基于杂凑和伪随机生成数等方法之外,很多协议是符合EPC Class 1 Generation 2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针协议的设计对于低成本标签而应用了抑或,连接等算法,也起到了不错的安全性。 (1)Pedro等人提出了LMAP协议 (2) Duc等人于2006年针对EPC Gen-2 RFID标准提出一个有效符合标准的安全协议 (3) Chien和Chen于2007年提出了一个符合EPC Class 1 Generation 2 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18] (4) Tassos Dimitriou等人提出的安全与效率兼得的协议
6 小结 虽然RFID技术在各行各业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隐私、追踪等安全问题,这种应用前景难以变成现实的产业,因此,对RFID安全协议进行研究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RFID系统进行了大致的描述,包括RFID系统的结构及其原理,并针对在RFID系统上存在的一些隐私与安全隐患做了细致分析,指出了在RFID系统上采用安全措施的必要性。同时从多个角度阐述了一些RFID安全机制,重点介绍了基于密码技术的RFID协议,文中又可分为基于杂凑的安全协议和其他密码学机制的安全协议,并对文中提到的每一个协议给出了详细的通信流程,分析了这些协议的缺陷。 随着RFID技术成本的降低和技术的成熟,人们将会越来越重视RFID的安全性问题。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RFID安全与隐私问题一定能得到进一步完善的解决,同时RFID技术也一定会全面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