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45 Views
資優生之區分性課程發展研習 區分性課程單元教材設計與實作 --- 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為例. 三峽國中 葉辰楨 老師. 區分性課程簡介. 在同一個學習環境之中,依據課程及教材內容,允許學生進行區分性的學習 學習同一個單元或主題,學生可以依照自己能力的不同,學習適合自己能力及興趣的內容 教師使用不同層次的作業或補充教材,或是安排不同的活動等等,允許學生依照自己的速度進行學習. 區分性學習任務. Station1 :「校園危機事件簿」情境介紹與問題引入 Station2 : 「專家現場重建」 微生態觀察活動 Station3 :「生態系的消長」探索活動
E N D
資優生之區分性課程發展研習區分性課程單元教材設計與實作---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為例資優生之區分性課程發展研習區分性課程單元教材設計與實作---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為例 三峽國中 葉辰楨 老師
區分性課程簡介 • 在同一個學習環境之中,依據課程及教材內容,允許學生進行區分性的學習 • 學習同一個單元或主題,學生可以依照自己能力的不同,學習適合自己能力及興趣的內容 • 教師使用不同層次的作業或補充教材,或是安排不同的活動等等,允許學生依照自己的速度進行學習
區分性學習任務 • Station1:「校園危機事件簿」情境介紹與問題引入 • Station2:「專家現場重建」微生態觀察活動 • Station3:「生態系的消長」探索活動 • Station4:「真相調查委員會」偵探組任務 • Station5:「猜猜我是誰?」 專家組任務 • Station6:「生殖全都錄寫真集」 導演組任務 • Station7:科學探究小主題
分站服務(Stations) • 允許學生可以同時從事不同的學習任務 • 區分內容、歷程、成品 • 教師持續評量學生能力和需求,提供不同難度、複雜度的學習活動 • 強調彈性分組的概念: • 將相同程度的學生安排在相似難度的層次 • 納入不同準備度的學生一起研究
合約作業(Agendas) • 個別的學生必須利用時間完成的作業約定 • 由學生決定完成應辦事項的次序 • 老師自由監控個別學生以瞭解他們的進步情形;將需要直接指導特別概念或技能的學生組成小組進行教學
複合式教學(Complex Instruction) • 發展多元智能,依據不同學生的能力設計複合式教學任務 • 處理課室教學中的異質性問題(能力、文化、語言…) • 以小組方式進行:結合合作學習理念,學生得以發揮其優勢的智能 • 整合不同形式的學習任務,達成複合的教學目標
分軌研究(Orbital Studies) • 屬於獨立探究,學生依據課程及老師的引導,選擇並發展更專精的主題 • 策略包括:學生發展自己的主題而非由現成的列表中選擇;從課程的枝幹中選擇主題
單元教學活動設計實作流程 第一階段 • 選取適切的單元/主題挑選原則 • 訂定教學目標多元智慧、基本能力 第二階段 • 單元概念分析 • 區分性學習任務設計 • 多元評量訂定評量規準
單元教學活動設計流程 • 選取適切的單元/主題挑選原則 • 訂定教學目標多元智慧、基本能力 • 單元概念分析 • 區分性學習任務設計 • 多元評量
小組實作與分享 • 選取適切的單元/主題 • 挑選原則及教學目標 • 特教:搭乘市公車(客運車、火車生活能力) • 特教:火車快飛(語文、數學能力、火車生活能力) • 數學:中垂線(村落間公共設施的位置、橋樑的支柱→概念的應用) • 生物:認識人體的器官(提昇興趣:自我認識與保健、多元智慧:比例與位置、戲劇模擬等) • 理化:香味四溢〝皂〞化弄人(生活應用、議題的倡導、造型創意的發展、生活化學史實) • 國文:楓橋夜泊(用字的精鍊、情意教學、多元智慧能力) • 英語:餐桌禮儀(文化的體驗與差異的比較、社會)
單元主題之選擇原則 • 選擇符合STS課程導向之教材: • 介殼蟲在校園植物中常見之病蟲害,方便提供學生發展解決生活所遭遇之問題。 • 選擇單元統整教學之教材: • 本單元之核心概念是由「生態」為主(包含食物鏈與生態消長) • 藉由生物如何適應環境導入「分類」之概念(植物與昆蟲的分類特徵與其環境適應功能) • 再由生態之消長過程比較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引進「生殖」概念。 • 選擇具適度挑戰性之學習任務: • 校園中之微觀生態問題所包含之物件、事件與現象發生過程,均可以由國中一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單元教材出發,發展出生物、物理及化學等之相關子探究議題。
單元教學活動設計流程 • 選取適切的單元/主題挑選原則 • 訂定教學目標多元智慧、基本能力 • 單元概念分析 • 區分性學習任務設計 • 多元評量
多元智慧 • 語文智慧 • 邏輯─數學智慧 • 空間智慧 • 肢體─動覺智慧 • 音樂智慧 • 人際智慧 • 內省智慧
主題課程大綱:校園裡的介殼蟲 • 校園中共同的生活問題情境---微生態佈置: • 由生活問題出發→體驗真實的科學 • 由共同的觀察活動出發→兼顧基本能力及適性發展 • 藉腦力激盪形成初步的次主題→增加學生的參與感 • 兼顧認知與探究技能的教學設計 • 第一階段(概念認知教學活動) :生態、生殖、分類認知單元。 • 第二階段(開放性探究教學活動) :科展作品、小論文寫作。 • 單元統整課程主題: • 生態、生殖、分類單元統整。 • 動手做之真實科學學習活動。 • 簡報、小論文及科展作品之適性化課程。
單元教學活動設計流程 • 選取適切的單元/主題挑選原則 • 訂定教學目標多元智慧、基本能力 • 單元概念分析(分析模式:自然→事件物件及交互作用進行分析、語文→文體結構進行分析) • 區分性學習任務設計 • 多元評量
目標1 S1 目標2 目標3 目標4 S2 S3 S4 教材分析模式 S1活動: 評量1: S2活動: 評量2: S3活動: 評量3: S4活動: 評量4:
「楓橋夜泊」為例之教材分析 文體--詩 情境 知識 技能
生物單元概念分析 校園裡的介殼蟲 s1 生態 分類 生殖 s5 s6 食物鏈 消長 s4 s3 s2 孤雌生殖 s7
單元教學活動設計流程 • 選取適切的單元/主題挑選原則 • 訂定教學目標多元智慧、基本能力 • 單元概念分析 • 區分性學習任務設計 • 多元評量
區分性學習任務設計 • 學生的興趣、準備度和起始點 • 由內容/主題加以區分 • 由過程/活動加以區分 • 由成果(產物) 加以區分 • 由 學習環境的調整或 個人學習風格加以區分
Webquest建議的任務類型 • Retelling Tasks(報告) • Compilation Tasks(編輯) • Mystery Tasks (探索) • Journalistic Tasks (新聞寫作) • Design Tasks (設計) • Creative Product Tasks(創作) • Consensus Building Tasks (整合意見) • Persuasion Tasks (說服) • Self-Knowledge Tasks (建構自我概念) • Analytical Tasks (分析) • Judgment Tasks (判斷) • Scientific Tasks (科學)
區分性學習任務 • Station1:「校園危機事件簿」情境介紹與問題引入 • Station2:「專家現場重建」微生態觀察活動 • Station3:「生態系的消長」探索活動 • Station4:「真相調查委員會」偵探組任務 • Station5:「猜猜我是誰?」 專家組任務 • Station6:「生殖全都錄寫真集」 導演組任務 • Station7:科學探究小主題
適性化的學生表現特色 • 科學認知的層次差異: • 運用各種先備知識釐清問題。 • 用關鍵詞表達及描述問題情境。 • 熟習科學寫作指引。(簡報、小論文、科展報告格式) • 科學過程技能的階段性發展: • 藉由多重感官進行觀察比較。 • 形成問題或提出假設。 • 設計實驗、數據解釋、歸納與推論。 • 資訊能力的訓練: • 運用資訊設備進行資料蒐集與彙整。 • 多元智慧與適性發展: • 學生學習歷程之自我調節(檢核表) • 標本、學習單、簡報。 • 小論文(事實面)、科展報告(探究)。 • 〈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異質學生學習動機〉
單元教學活動設計流程 • 選取適切的單元/主題挑選原則 • 訂定教學目標多元智慧、基本能力 • 單元概念分析 • 區分性學習任務設計 • 多元評量訂定評量規準
多元評量的方式 • 紙筆測驗 • 習作、學習單 • 主題報告 • 實作評量(小組探究歷程檢核表 ) • 檔案評量 • 表演 • 鑑賞 • 口試、晤談
訂定評量規準-小組合作歷程 • 能發表自己的看法 • 能傾聽他人的發言 • 能鼓勵他人發言 • 能善盡自己擔任的角色任務 • 在創作的過程中資源互享 • 透過討論能了解任務的目標 • 能挑戰他人的言論(提供回饋) • 能接受他人的建議(接受回饋) • 能適當解決衝突發生 • 能確實地進行團體內的檢討
訂定評量規準-問題解決歷程 • 能了解所要解決的問題 • 會提出關於問題的資料 • 能提出點子 • 能評價點子的可行性 • 能應用接受的點子在計畫中 • 能共同訂定作品的設計圖 • 能依照計畫內容進行創作 • 能不斷測試作品的有效性 • 能解決遭遇問題的難點 • 能成功的解決問題
小組實作與分享 • 訂定教學目標多元智慧、基本能力 • 單元概念分析 • 區分性學習任務設計
小組成果互評向度 單元/主題 目標 學習任務 評量規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