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478 Views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 肾小球肾炎中最严重的类型 , 多种原因引起 起病急骤 , 病情发展迅速 90% 的患者 6 个月内死亡或需依赖透析 肾活检示肾小球球囊的大部分被新月体充斥(称新月体肾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 原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继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由原发性肾小球病基础上形成广泛新月体而来 ( 病理转化 ). 免疫病理分型. Ⅰ 型:抗 GBM 型肾小球肾炎 Ⅱ 型:免疫复合物型 Ⅲ 型:非免疫复合物型 , 多为 ANCA 阳性,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
E N D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 肾小球肾炎中最严重的类型,多种原因引起 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 90%的患者6个月内死亡或需依赖透析 肾活检示肾小球球囊的大部分被新月体充斥(称新月体肾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 • 原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继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由原发性肾小球病基础上形成广泛新月体而来(病理转化)
免疫病理分型 • Ⅰ型:抗GBM型肾小球肾炎 • Ⅱ型:免疫复合物型 • Ⅲ型:非免疫复合物型,多为ANCA阳性,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 • Ⅳ型:Ⅰ型+ANCA • Ⅴ型:Ⅲ型 ANCA(-)
病 理 1.肾体积增大 2.肾小球有广泛(>50%)的大新月体(占囊腔>50%)形成 早期—细胞性 晚期—纤维性 最后发生肾小球硬化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细胞性新月体覆盖在肾小球丛的局部,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细胞性新月体覆盖在肾小球丛的局部, 图中8点处可见粉红色纤维蛋白沉积物 Masson x 260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大型新月体压迫毛细血管丛 PASx260
3.免疫病理 线样沉积 颗粒样沉积 无免疫沉积
Ⅰ型 免疫球蛋白(IgG、C3)沿基底膜呈线样沉积
Ⅱ型 免疫球蛋白在系膜区或沿血管壁呈颗粒样沉积
4.电镜 Ⅰ 、Ⅲ型 无电子致密物沉积 Ⅱ型 在系膜区和内皮下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细胞性新月体覆盖在部分萎陷的毛细血管上。新月体由平行排列的扁平细胞组成,位于图左侧的Bowman囊(BC)与图右侧的毛细血管丛之间。毛细血管丛的系膜内或真皮下区有电子致密沉积物(D)EMx7000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细胞性新月体覆盖在部分萎陷的毛细血管上。新月体由平行排列的扁平细胞组成,位于图左侧的Bowman囊(BC)与图右侧的毛细血管丛之间。毛细血管丛的系膜内或真皮下区有电子致密沉积物(D)EMx7000
临床表现 前驱感染,起病急,进展快 急性肾炎综合征,进行性少尿、无尿、肾功能恶化、贫血 Ⅱ型伴NS,Ⅲ型可有发热、乏力、关节痛、咯血等系统性血管炎表现 Ⅰ、Ⅱ型中青年多见 Ⅲ型中老年男性多见 Ⅱ型患者常有肾病综合征表现
实验室检查 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阳性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 CIC阳性,冷球蛋白,C3降低 B超双肾增大
诊断标准 1.急性肾炎表现+进行性肾功能↓+病理 2.分型 Ⅰ型 抗GBM抗体(+) Ⅱ型 CIC(+)+C3 ↓ Ⅲ型 ANCA (+)(Ⅰ型中32% ANCA (+),Ⅲ型中25%~50% ANCA (-)) 3.双肾增大
鉴别诊断 急性肾小球坏死(ATN) 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AIN) 梗阻性肾病 继发性急进性肾炎 其他肾小球疾病
治 疗 (一)强化血浆置换疗法 适应症Ⅰ、Ⅱ型,应早期应用 (当Scr<530μmol/L) 方法 每日或隔日一次×10~14天(每次置换血浆2~4L) 抗GBM抗体、ANCA、免疫复合物转阴
(二)甲泼尼龙冲击+环磷酰胺 (剂量、用法、注意事项) (三)对症及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移植(病情稳定6~12M或抗GBM抗体转阴)
预 后 依免疫病理: Ⅲ型>Ⅱ型>Ⅰ型 强化治疗是否及时 新月体数量及类型 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