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情景 -3. 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食用菌的营养 食用菌的理化环境 食用菌的生物环境. 第一节 食用菌的营养. 一、 营养物质 碳 源 氮 源 无机 盐 生长 因素 水 分 二、生理类型 (一) 腐生型 (二) 寄生型 (三) 共生型. 返回本章. 食用菌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称为. 营养或营养作用. 能够满足食用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 称为. 营养物质. 一、营养物质. 返回本节. (一)碳源. 主要: 植物性下脚料. 概念. 能提供碳素营养的物质. 常用.

cliff
Download Presentation

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情景-3 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食用菌的营养 食用菌的理化环境 食用菌的生物环境

  2. 第一节 食用菌的营养 一、营养物质碳源 氮源 无机盐 生长因素 水分 二、生理类型(一)腐生型(二)寄生型(三)共生型 返回本章

  3. 食用菌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称为 营养或营养作用 • 能够满足食用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 称为 营养物质 一、营养物质 返回本节

  4. (一)碳源 主要:植物性下脚料 概念 能提供碳素营养的物质 常用 构成细胞结构物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诱导 孢外酶产生促进菌丝生长 作用 简单:单糖、双糖等→吸收利用 辅助:白糖 来源 复杂: 纤维素、木质素等 胞外酶水解后 吸收利用 返回本节

  5. 玉米芯 返回本节

  6. 概念 能提供氮素营养的物质 作用 构成核酸、蛋白质的要素 无机氮(NH4+、NO3-) 尿 素 辅助氮源 来源 吸收利用 有机氮(主要) 胞外酶 (二)氮源 返回本节

  7. 牛粪 返回本节

  8. 只有无机氮,易生长慢、不结菇无机氮源多,降低食用菌品质铵态氮比硝态氮效果好只有无机氮,易生长慢、不结菇无机氮源多,降低食用菌品质铵态氮比硝态氮效果好 效果 菌丝生长期:20~25:1子实体生长期:30~40:1 ! 适宜 C/N 太小:菌丝易徒长,不易结菇太大:生长慢,产量低 返回本节

  9. (三)无机盐 微量元素一般不特殊添加 生产中 只补充少量的大量元素 石膏粉草木灰过磷酸钙熟石灰等 如 大量元素:P、S、Ca、Mg、K等 微量元素:Cu、Zn、Mn、B、Co等 分为 参与细胞组成酶的组成部分或激活剂 • 作用 细胞透性培养基pH、渗透压等 调节 返回本节

  10. (四)生长因素 • 来源 牛肉膏酵母膏 氨基酸碱基维生素 (B族) 麸皮 土豆汁 • 种类 米糠 玉米浆 酶的组成部分或活性基团调节代谢和促进生长 • 作用 • 概念: 生长必需的微量有机物质 返回本节

  11. 鲜重90%左右 占 结合水:参与细胞组成 在细胞中 基本溶剂代谢介质调节胞温维持膨压 分 自由水 (五)水分 返回本节

  12. 水分大量 碳源10-2 氮源 10-3 无机盐10-4~10-5 生长因素10-6~10-7 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规律 返回本节

  13. 返回本节

  14. 木生菌粪草生菌土生菌 腐生菌共生菌寄生菌 腐生菌 食用菌 腐生对象 生活方式 二、生理类型 (一)腐生菌 1.概念从无生命的有机物中吸取养料的菌 2.种类 返回本节

  15. 土生菌 落叶层草地肥沃田野 多生长在腐殖质较多的 木生菌 从木本植物残体中吸取养料木质素是首要碳源,其次是纤维素 粪草生菌 从草本植物残体或粪肥中吸取养料纤维素是首要碳源几乎不能利用木质素 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多为木生菌和粪草生菌 腐生菌 返回本节

  16. 兼性寄生(以腐生为主) 兼性腐生(以寄生为主) 多为兼性 (二)寄生菌 1.概念 生活于寄主体内或体表,从活细胞中吸取养料的菌 。 2.种类 返回本节

  17. 兼性寄生的蜜环菌 有时侵染活木 返回本节

  18. 兼 性 腐 生 的 虫 草 菌 返回本节

  19. 外生菌根 缠绕根表形成菌鞘(多) 菌丝位置 内生菌根 侵入根内,不改变根 的形态 (三)共生菌 1.概念 与相应生物形成相互依存,互惠有利关系的菌类。 2.菌根 菌根菌与高等植物根系结合形成的共生体 返回本节

  20. 菌鞘 橙盖鹅膏 鳞柄口蘑 外生菌根 返回本节

  21. 天麻

  22. 返回本节

  23. 食用菌的理化环境 一、温 度 二、湿 度 三、酸碱度 四、空 气 五、光 照 返回本章

  24. 高→低 (一)对温度需求规律 在-30℃不死亡(除草菇) 耐低温 喜适温 怕高温 多数在25℃左右 多数在40℃以上死亡 一、温度 孢子萌发>菌丝体生长>子实体发育 (二)菌丝体对温度的需求 返回本节

  25. 表2-1 香菇菌丝在不同温度下长速 返回本节

  26. 低温型 13~18 ℃中温型 20~24 ℃高温型 24~30 ℃ 按分化和生长 适温 不需要温差刺激:恒温结实菌类 分 化 时 需要温差刺激:变温结实菌类(昼夜温差8~10 ℃) (二)子实体对温度的需求 1.温度类型 2.温度反应 返回本节

  27. 皆兼顾 料温 菌丝体生长子实体形成 气温 主要靠 子实体生长主要靠 ! 品种温度型与栽培期要匹配 注 分化时分清是否给予温差 否则,很难出菇 意 返回本节

  28. 返回本节

  29. 适宜 一般为60%~65% 拌料时加水 后期补水 来自 (一)培养料含水量 返回本节

  30. 需求规律 菌丝体阶段:60%~70%子实体阶段:85%~90% 低→高 太少:阻碍生长 太多:阻碍生长;易染病虫害 喜湿性菌类:木耳、银耳等 厌湿性菌类:香菇、双孢菇等 按需求量 (二)空气湿度

  31. 返回本节

  32. 酶的活性 细胞透性 ? 所以影响着 pH影响 范围:3.0~8.0 ㈠需求 偏酸性:5.0~6.5(多)偏碱性:7.5酸性:4.0(猴头菌) 最适pH 调节:10%NaoH、ClH或石灰等 0.2%KH2PO4、K2HPO4 ㈡措施 稳定 1%石膏粉或CaCO3 保持:常喷1%~2%石灰水 三、酸碱度

  33. 长得快、壮、不易生病虫害 通气 差 菌丝弱,菇体畸形,易生病虫害 菌丝体生长期子实体分化期 通气孔要全方位设置气流要回旋 略低 少→多 ㈡通气要求 子实体生长期→高 四、空气 ㈠需求规律 返回本节

  34. 正确 错误 返回本节

  35. 返回本节

  36. 菌丝体生长:黑暗子实体分化:散射光 是分化的必要因素光照足:颜色深,健壮光照弱:色浅,弱,畸形或不分化 ㈠规律 散光 多数:7分阴3分光喜光型:5分阴5分光厌光型:无光或微光 子实体生长 五、光线 ㈡影响 返回本节

  37. 返回本节

  38. 返回本节

  39. 食用菌的生物环境 一、食用菌与微生物 二、食用菌与动物 三、食用菌与植物 返回本章

  40. 制作发酵料有的与食用菌伴生有的刺激出菇 益 微生物 污染培养料,争夺生长条件侵染食用菌,致其各种病害 害 一、食用菌与微生物 返回本节

  41. 是食用菌孢子传播的媒介 白蚁和鸡枞菌共生 益 动物 是传播杂菌的媒介害虫咬食培养料及食用菌 害 二、食用菌与动物 返回本节

  42. 三、食用菌与植物 植物 提供C02分解转化复杂有机物形成菌根 养料氧气遮荫环境 益 提供 食用菌 腐解木料致树木病害 形成菌根 害 返回本节

  43. 自然界的主要分解者 返回本节

  44. 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水分 生长物质 1.营养 生理类型 腐生型、寄生型、共生型 温度(由高到低的规律)湿度(由低到高的规律)酸碱度(偏酸性,适当调高)空气(由少到多的规律)光照(由暗到亮的规律) 2.理化因素 本章主要内容 返回本节

  45. 作业题 1.导致烂料的因素有哪些? 2.导致子实体畸形的因素有哪些? 3.酸碱度对食用菌的生长有哪些影响?应怎样调节?4.对温度、空气湿度、空气、光照的需求有何规律? 思考题 1.香菇、木耳等菌类为何不用粪草培养料栽培? 2.利用自然条件,栽培食用菌最好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返回本节

  46. 主要参考资料 • 陈士瑜.食用菌生产大全.P22~24.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2.杨新美.食用菌栽培学.第3章.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 3.张金霞.食用菌生产技术.第3章.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 4.黄毅.食用菌栽培.第二版.上册.第4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 5.张松.食用菌学.第4章.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返回本节

  47. 谢谢大家 再见 返回本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