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367 Views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意义. 俞丹凤. 一、概念.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力学及生物流变学分支,是研究血液宏观流动性质,人和动物体内血液流动和细胞变形,以及血液与血管、心脏之间相互作用,血细胞流动性质及生物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它是近二十年来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的边缘学科。 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主要是在血液粘度上,异常的血粘度可分为全血粘度增高和全血粘度降低两种类型,分别称高血粘综合症和低血粘综合症。. 血液高粘滞综合症:.
E N D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意义 俞丹凤
一、概念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力学及生物流变学分支,是研究血液宏观流动性质,人和动物体内血液流动和细胞变形,以及血液与血管、心脏之间相互作用,血细胞流动性质及生物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它是近二十年来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的边缘学科。 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主要是在血液粘度上,异常的血粘度可分为全血粘度增高和全血粘度降低两种类型,分别称高血粘综合症和低血粘综合症。
血液高粘滞综合症: • 定义: 由某种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所造成,即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内粘度与刚性升高等。 可能伴有全血粘度升高,但不一定。血液高粘滞性的决定性套作用表现在微循环方面, 血细胞刚性增加、微血栓与微栓子的形成或其他凝血产物的出观所造成影响均通过逆转现象而扩大 • 分类:(五个亚型) 高浓稠型、高粘滞型、高凝固型、红细胞聚集型、红细胞刚性升高型
二、生理 • 血液粘度的低与高代表血液运输的优与劣或血液供应的多与少。血液粘度增加,循环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必然导致器官和组织,尤其是微循环灌流量下降,造成缺血缺氧,影响组织的代谢和功能,从而产生疾病。
研究表明,在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数种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血液粘滞因素升高),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疾病病程已经开始,已经由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研究表明,在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数种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血液粘滞因素升高),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疾病病程已经开始,已经由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 • 检测血液流变性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它可以为某些疾病提供一定的预报性资料 • 成为中、老年人保健的措施之一 • 在一定范围内,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作为诊断,甚至是早期诊断、疾病转归和疗效判断的主要指标
三、临床意义 • 1.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是目前诊断脑中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不可缺少的项目。糖尿病、慢性肾炎、病毒性肝炎、白血病、晚期肿瘤、出凝血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以及中医所指的血淤症,在整个病程的某一阶段,均可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
2.应用于鉴别诊断: • 用于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如中风患者中缺血性中风70%~80%全血粘度增高,而出血性中风则则不增高或降低。 • 也可作为心肌绞疼和心肌梗塞疾病的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第1~~3天变化最明显,认为患者苍白,出汗,皮肤冷粘等症状与红细胞硬度升高有关。
3.应用于疾病的预报: • 中风预报可做缺血性脑中风,及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预报,也可用于做冠心病、心肌梗塞的预报。缺血性脑中风主要表现为血粘度增高,而出血性脑中风表现为血粘度低。与其他血粘度增高的许多疾病有交叉性,所以中风预报不是特异性。
4.应用于疗效观察及指导用药: • 临床上无论是缺血性脑中风还是冠心病,以及血粘度异常的其他疾病,在其治疗过程中都要反复做血液流变学检查,以观察血液粘度及各项指标十分正常,从而判定疗效及用药是否得当。经过治疗不显著或反而加重者,应及时查找原因
5.其他 • 如果糖尿病患者血液粘度明显增高,则有并发冠心病的可能,或已并发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的病人如果粘度增高,标志肺心病的到来或已发展到肺心病的阶段。如果肿瘤患者血液粘度明显增高,可估计癌细胞有转移的可能。
四、什么人群适宜做血流变检查 • 1.正常或亚健康人群:如:工作压力大、心理失衡、营养过剩或不良、生活不规律的群体以及3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 • 2.病理状态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动脉粥样硬化症、脑梗、肺心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脑卒中、恶性肿瘤、血液病、烧伤、各种原因的重症贫血、重症肝炎、肝硬化及高脂血症 • 3、在测定流变学时最好加做血脂(主要是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因这两项对流变学影响很大。
五、可用于血液流变学检查的疾病 • (一)血管性疾病 • 1 高血压, 2 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出血), 3 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 4 周围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眼视网膜血管病等)。 • (二)代谢性疾病 • 1 糖尿病, 2 高脂蛋白血症, 3 高纤维蛋白血症, 4 高球蛋白血症。 • (三)血液病 • 1 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2 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3 白血病, 4 多发性骨髓瘤。(四)其他 • 1 休克,脏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炎,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 2 中医范围中的血瘀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