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657 Views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及预防. 台州医院普外科 应莲琴. 前 言.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作为一种并发症出现在临床各科,发病率逐年增多。下肢 DVT 轻者可以致残,丧失劳动力,重者可并发肺栓塞( PE )致死,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因此,提供有效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 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熟悉下肢深静脉血栓 的临床表现 了解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 治疗 熟悉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掌握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方法. 发 病 率. 在美国 DVT 是影响健康问题的主要方面之一
E N D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及预防 台州医院普外科 应莲琴
前 言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作为一种并发症出现在临床各科,发病率逐年增多。下肢DVT轻者可以致残,丧失劳动力,重者可并发肺栓塞(PE)致死,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因此,提供有效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 • 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 熟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 • 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 熟悉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 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法
发 病 率 在美国DVT是影响健康问题的主要方面之一 • 在死亡患者中有DVT形成占尸检的72% • DVT患者的有50万人/年 • PE发生率为约10%-51%,死于PE者5-20万/年 • 由于DVT丧失劳动力的200万日 • 在一般致命性外伤中,发生DVT者60% • 术后并发发生DVT可达45%-70%
下肢静脉回流概况 深静脉回流图 浅静脉回流图
发病机制(危险因素) 基本因素有: • 血流缓滞 • 高凝状态 • 血管损伤
血流缓滞 • DVT好发于左下肢 • 疾病状态下 • 妊娠 • 正常人群
高凝状态 • 血液浓缩 • 凝血酶因子增多 • 血小板增多或聚集功能增加 • 血液粘稠度增高
血管损伤 • 各种介入 • 导管检查 • 静脉内导管留置 • 高渗液体刺激 • 盆腔、髂关节和股骨上端手术
下肢深静脉形成的类型 • 周围型 • 中央型 • 混合型 • 特殊类型 • 股青肿 • 股白肿
临床表现 周围型 • 小腿疼痛、轻度肿胀、 活动受限 • 足背屈时腓肠肌疼痛 (Homans征) • 腓肠肌压痛(Neuhofs征)
临床表现 中央型 • 肢体肿胀、疼痛、 青紫、沉重感 • 皮肤温度升高 • 深静脉走向压痛 • 下肢、腹股沟及腹壁浅静脉怒胀 • 血栓可向上延伸成为混合型
临床表现 混合型 • 肿胀平面逐渐上升 • 涉及到全下肢水肿
临床表现 • 股青肿当髂股静脉血栓广泛累及肌内静脉丛时,表现高度水肿、严重淤血青紫、疼痛,动脉痉挛. 特殊类型
临床表现 • 股白肿当下肢深静脉急性栓塞时,短时间内引起严重浮肿,压迫动脉或继发动脉炎症后痉挛,皮下小静脉扩张呈网状、皮肤苍白、剧烈疼痛. 特殊类型
临床表现 并发症 • 肺动脉栓塞 •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
诊 断 • 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多可确诊 •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是最为可靠的方法,可以明确血栓的部位、形态范围及侧枝的情况.
治 疗 • 保守治疗——溶栓、抗凝、驱聚 • 手术治疗——取栓(股青肿,股白肿) • 腔静脉滤网植入+插管溶栓治疗 • 腔静脉滤网植入+患肢静脉溶栓治疗
置入腔静脉滤器方法 • 使用永久性滤器 • 在X线透视下 • 选用健侧股静脉 • 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 • 经导管鞘输送滤器定位释放腔静脉内 • 肾静脉下方定位
置入溶栓导管方法 • B超引导下顺行放入导管鞘 • 在DSA下采用Seldinger技术 • 顺行置管 • 逆行置管
保守治疗护理 • 卧床休息2W,但Partsh研究早期活动 • 患肢护理 • 血管造影的护理 • 病情观察 • 饮食护理 • 保持大便通畅 • 弹力袜的使用 • 功能锻炼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 深静脉血栓护理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术后护理
术后肢体护理 • 术肢(健侧)护理 • 抬高患肢20-30℃ • 硫酸镁热湿敷 • 芒硝外敷
抗凝溶栓治疗护理 • 尿激酶溶栓导管微泵维持 • 患肢足背静脉溶栓用药 • 抗凝药注射部位
病情观察 • 观察术肢(健侧)情况 • 观察并发PE症状 • 观察治疗效果 • 观察出血情况 • 监测凝血功能
治疗护理结果 治疗前(1周前) 治疗后(1周后)
长期随访复查 • 保持大便通畅 • 循序减压弹力祙的使用 出院指导 • 休息与活动 • 患肢自我护理 • 饮食方面 • 严格戒烟酒 • 抗凝药指导 • 自我评估方法 • 凝血功能监测
预 防 措 施 下肢运动锻炼 • 定时翻身 • 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髋 • 做折屈和背屈运动 • 踝关节旋转、伸屈活动 • 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 • 配合做深呼吸锻炼
预 防 措 施 下肢运动锻炼 • 早期下床踮脚运动 • 应用气压泵
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 避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使用对静脉有刺激性的药物时,尤应注意. • 穿刺部位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新穿刺. • 需反复抽血者,选择留置针,穿刺后用肝素盐水封管,尽量缩短扎止血带时间. • 防止各种微料进入静脉内.
防止血液高凝状态 • 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脱水、改善血液的粘滞性 • 监测血凝系列、D-二聚体>500μg/L、血小板等 • 密切观察有无高凝状态发生 控制血管病变 • 绝对戒烟酒 • 患肢保暖,防止冷刺激引起静脉痉挛血液瘀积
生活习惯预防 • 食物预防 • 坐姿要求 • 肢体防护 • 其它方面
重点人群应进行重点观察 • 骨折石膏固定、人工关节置换者 • 盆腔手术 • 孕产妇 • 恶性肿瘤 • 颅脑外伤及脑血管意外者 • 年龄大于40岁的大中手术患者 • 各种原因长期卧床及肢体瘫痪 • 高龄伴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
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观察 • 重视病人主诉:站立后有下肢沉重、浅静胀痛感,警惕有无下肢深静脉形成. • 注意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静脉怒张和肌肉深压痛. • 必要时测量两下肢周径,若发现两侧下肢的周径相差大于0.5cm,及时报告医生.
结 语 临床各科病人均有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关健在于预防,尤其对高危人群应进行重点观察预防。对于已经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人应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是预防肺动脉栓塞最有效的方法;同时术后坚持长期治疗、穿着医用弹力袜等。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作为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本病知识的学习及进行健康教育显得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