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非揮發性記憶體薄膜特性之研究

96 學年度專題製作競賽. 非揮發性記憶體薄膜特性之研究. 指導老師:許正興 博士 大學電機四甲 U9321023 何毅達 大學電機四甲 U9321010 楊淑鳳. 研究目的. 鍺具有優於矽的導電能力及載子移動率,且為最早被使用的半導體材料。我們使用溶膠凝膠法製作 GeO 2 薄膜, 探討不同熱處理方式對薄膜成長及其相關特性之影響。期望找出符合需求的薄膜以應用於記憶體元件上。. 非揮發性記憶體.

cody-byers
Download Presentation

非揮發性記憶體薄膜特性之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96學年度專題製作競賽 非揮發性記憶體薄膜特性之研究 指導老師:許正興 博士 大學電機四甲 U9321023 何毅達 大學電機四甲 U9321010 楊淑鳳

  2. 研究目的 鍺具有優於矽的導電能力及載子移動率,且為最早被使用的半導體材料。我們使用溶膠凝膠法製作 GeO2 薄膜,探討不同熱處理方式對薄膜成長及其相關特性之影響。期望找出符合需求的薄膜以應用於記憶體元件上。

  3. 非揮發性記憶體 當電流關掉後,儲存在記憶體裡面的資料不會消失者,這類型的記憶體稱為非揮發性記憶體。非揮發性記憶體中,依記憶體內的資料是否能在使用電腦時隨時改寫為標準,又可分為二大類產品,即ROM(Read Only Memory)和Flash(快閃記憶體)。

  4. 薄膜製作技術 • 物理氣相沉積法 • 化學氣相沉積法 • 有機金屬分解法與溶膠凝膠法 溶膠-凝膠法是由金屬的有機及無機化合物溶液開始,首先將溶液中的金屬化合物加水分解以後再進行縮合反應,而產生可溶解的金屬氧化物或水氧化物微粒子溶膠,並進一步反應得到凝膠。

  5. 實驗流程圖 1:8 Ge + 異丙醇 旋鍍薄膜 前轉(3000rpm/15sec) 後轉(4000rpm/20sec) 鍺及其氧化物之基本性質 1.鍺屬於四價元素,具半導體特性。 2.其晶體結構為六方晶系。 3.鍺未摻雜(本質)時的電阻係數大約 47Ω-cm。 4.鍺(Ge)的氧化物,二氧化鍺(GeO2 )會溶於水,因此極易受到環境中溼度的影響。 基板的製作 本實驗所採用的基板為ITO/Glass 清潔基板的流程如下: 1.將基板放入裝有丙酮的燒杯中,在超音波震盪機震洗10分鐘,以去除基板上的油性物質。 2. 將基板接著放入異丙醇內震洗10分鐘,以去除丙酮和可能其它的殘留油漬。 3. 將ITO/Glass基板放入去離子水內震洗20分鐘 。 4.以氮氣槍吹乾並置入烤箱,即可得乾淨基板。 震盪20分鐘 每層鍍膜完後就放入高溫爐中進行薄膜的焦化處理,以除去薄膜內有機溶液並使薄膜收縮,避免在高溫退火處理時造成薄膜急速收縮而破裂。重複旋鍍五層薄膜,即可得到非晶二氧化鍺(GeO2)薄膜。 薄膜須經適當溫度的加熱處理,以促使薄膜結晶與晶相成長,加熱方式為以每分鐘2℃之升溫速率加熱至500℃、600℃、700℃且持溫10分鐘,再緩慢降至室溫,薄膜即製備完成。 重複五次 清洗ITO/Glass基板 焦化處理 退火處理 量測

  6. 量測-物理特性分析 • X光繞射分析 • 薄膜表面粗糙度分析 • 薄膜表面型態分析 • 穿透率分析

  7. X光繞射分析 (Intensity) ITO (101) (100) (111) (110) (200) (102) 退火溫度600℃、不同焦化溫度之XRD圖

  8. X光繞射分析 (Intensity) ITO (101) (100) (110) (111) (200) (102) 焦化處理溫度100℃、不同退火溫度之XRD圖

  9. 薄膜表面粗糙度分析

  10. 薄膜剖面圖 焦化處理溫度100℃、退火700℃之薄膜剖面SEM圖

  11. 薄膜表面型態分析 焦化75度 退火500 退火600 退火700 焦化100度 退火700 退火 500 退火600 焦化200度 退火 500 退火600 退火700

  12. 穿透率分析 焦化處理溫度200℃、退火500℃之介電薄膜穿透率圖

  13. 量測-介電特性分析 • 漏電流分析 • 記憶體特性分析 薄膜上電極之製作 將完成後之薄膜,以hard mask作為遮罩,利用濺鍍機鍍上面積大小為直徑2mm之pt上電極,如圖所示,而得到電性量Metal-Insulator-Metal (MIM)的結構,藉由上下電極,可對薄膜材料的介電性質進行分析。 Pt Pt Thin film ITO Glass

  14. 漏電流分析 焦化處理溫度200℃、退火溫度700℃時之電場與漏電流密度關係圖

  15. 記憶體特性分析 焦化處理溫度200℃、退火溫度500℃時之電壓與漏電流關係圖

  16. 結論 • 由XRD繞射分析的結果可看出:當焦化處理溫度在100℃且退火700℃時薄膜的結晶情況較好 • 由SEM表面形態分析可看出:焦化處理溫度的降低則會造成孔洞的增加 ,導致漏電流上升 • 由AFM表面粗糙度分析可看出:當焦化處理溫度200℃時,其薄膜的表面相當地平滑,所以薄膜表面粗糙度也皆在10nm以下 • 當焦化處理溫度200℃、退火700℃時,其在室溫下有較小的漏電流密度及較佳的記憶特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