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528 Views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辅导报告 : 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 祝宝良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首席经济师 二 00 七年十二月. 一、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1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经济目标。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也是重要调控目标。 ( 1 )物价和国际收支为稳定指标、经济和就业 为增长指标 ( 2 )实际经济增长围绕潜在经济增长波动,目前,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在 11% 左右。 ( 3 )中国的四大经济指标组合:经济 9%-11% 左右, CPI 为 5% 左右,失业率 5% 左右。.
E N D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辅导报告: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 祝宝良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首席经济师 二00七年十二月
一、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1、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经济目标。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也是重要调控目标。 (1)物价和国际收支为稳定指标、经济和就业 为增长指标 (2)实际经济增长围绕潜在经济增长波动,目前,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在11%左右。 (3)中国的四大经济指标组合:经济9%-11%左右,CPI为5%左右,失业率5%左右。
2、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两大手段,在我国还要法律和行政手段(产业政策、价格政策、投资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安全生产政策、产品质量标准)2、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两大手段,在我国还要法律和行政手段(产业政策、价格政策、投资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安全生产政策、产品质量标准) (1)财政收入(税制)、财政支出、财政赤字 (2)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为利率、货币供应量(M1,M2)。政策工具为,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基准利率、信贷规模控制、窗口指导 (3)法律和行政手段
3、支出法GDP: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需求 (1)投资:15%-25% (2) 消费:实际零售额增长10-12%左右 (3)进出口:保持一定顺差 4、生产法:一、二、三产业总量和结构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5%左右 5、收入法:居民收入、财政收入、企业利润
6、商品服务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投资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等6、商品服务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投资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等 7、资产价格:住房价格、股市价格 8、总结:分析短期宏观经济,主要看:GDP、工业、能源(电力)、投资、零售额、出口、进口、企业利润、CPI、PPI、M1、M2、新增贷款。 9、我国经济发展的决策机制
二、2007年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 1、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所成效,国民经济过快增长的势头有所抑制。 • 国内生产总值在2003-2006年分别增长10%、10.1%、10.4%和11.1%的基础上,2007年一季度为11.1%。二季度为11.9%,三季度回落到11.5%,前三季度为11.5%,接近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但前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仍高于同期0.7个百分点, • 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8.5%,其中6月份达到19.4%,然后回落到7月份的18%、8月份的17.5%、9月份的18.9%、10月份的17.9%。但前三季度,工业生产加快1.3个百分点。
2、经济结构有所改善 • 消费实际增速保持高位稳定。一季度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9%,二季度增长15.6%,三季度提高至16.9%。1-9月同比增长15.9%,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3%,略低于去年12.5%的水平。在居民收入增长加快的下,说明零售物价上涨对抑制消费有一定的作用。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1-9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4%,比上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实际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5.4个百分点。 1-10月为26.9%,与去年同期持平;但二季度以来,新开工项目明显比一季度反弹,1-10月份,计划投资同比增长26.5%,而一季度为下降13.9%。
投资消费比例结构改善。 • 区域结构发生改变:长三角地区投资回落到10%左右,安徽、河南、内蒙等投资快,要素流动活跃。意味着什么? • 研究开发投资增加 • 能源、交通瓶颈制约缓解 • 淘汰落后产能取得成效。
3、经济效益继续改善 • 企业效益良好,2004、2005、2006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分别增长38.1%、22.6%和31%。2007年1-8月份,工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37%,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点。 • 2006税收收入增长21.9%,提高2.9个点,达到39300亿。2007年1-10月,财政收入增长32.4%,达到44200亿。
4、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 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实施、高校和中等职业贫困生资助体系建立 • 农村低保体系覆盖2700万人 •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农村,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体系开始建立。 • 就业形势良好,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629万人,至9月底,全国城镇累计新增就业920万,完成了全年900万人的就业调控目标。 • 2006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4%,今年三季度增长13.2%,加快3.2个点。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7.4%,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今年三季度现金收入增长14.8%,加快3.4个点,是1997年以来最高的。
5、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进展 • 农村林权改革。 • 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公务员工资改革顺利实施。 • 农村金融机构和农畜产品政策性保险试点启动,资本市场完善。企业债、公司债等 • 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转型试点 •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利润5%上缴财政。
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突破预期目标,资产价格上涨过快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突破预期目标,资产价格上涨过快 • CPI从3月份开始持续超过3%的年度调控目标, 8、10月份当月同比涨幅达到6.5%。 1-10月,物价上涨4.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1%,拉动物价上涨3.7个百分点。非食品CPI年初以来在0.5%与0.7%之间。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 • 股票市场近期高点与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相比,沪市A股涨1倍,深市涨1.8倍;估值超过正常水平。房地产价格逐月加快,7-10月,70个大中城市价格同比上涨7.5%、8.2%、8.9%、9.5%。
7、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进一步恶化7、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进一步恶化 • 出口增速从8月份出现明显下降,8、9、10月出口增速由7月份的34.2%回落到22.7%、22.8%、和22.3%。1-10月出口增长26.5%,同比降低0.3个点。 • 在出口减慢的同时,进口增速也有所放缓。1-10月,进口增长19.8%,回落1.1个点。 • 贸易顺差扩大,前三季度,外贸顺差为185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58亿美元,增长69%。1-10月为2123.6亿美元,增长59%。
到2006年,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6918亿美元,2006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630亿美元。今年1-10月,利用外资540亿美元,增长11.2%到2006年,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6918亿美元,2006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630亿美元。今年1-10月,利用外资540亿美元,增长11.2% • 到2007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14336亿美元,比2006年末增加3673亿美元,同比增长45%。
8、宏观调控政策过于宽松。 • 1、2、3、5、6、7、9、10、11月九次提高准备金共4.5个点,达到13.5%,历史上最高13%。7、8、9、10月份,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3.15%、2.24、2.58、2.69%。 • 3月18日、5月19日、7月20日、8月22日、9月15日五次提高存款基准利率0.27%。一年期存款利率3.87%。贷款利率达到7.29% • 汇率灵活性增强,人民币升值10.5%左右。 • 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性产品出口,鼓励进口。
货币供给偏快(M1和M2在10月末增长22.2%和18.5%),1-10月新增贷款达到3.5万亿,超过全年2.9亿的调控目标。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的同时,超额准备金率较高。今年,财政增收预计达到1.2万亿元,超预算收入7000亿元。货币供给偏快(M1和M2在10月末增长22.2%和18.5%),1-10月新增贷款达到3.5万亿,超过全年2.9亿的调控目标。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的同时,超额准备金率较高。今年,财政增收预计达到1.2万亿元,超预算收入7000亿元。
9、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及其评价 • 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看,当前经济总体偏快,但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价格上涨是结构性的,经济没有过热。 • 从需求结构看,前三季度,消费、投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7%、41.6%和21.4%。消费和投资的贡献下降,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净出口拉动。扩消费、控投资、减顺差的政策目标没有完全实现。 • 从分配结构看,收入分配继续向财政、企业倾斜,居民收入比重继续下降,特别是农民收入。
社会上认为“越调越失控”失之偏颇。一是宏观调控使经济发展避免了大起大落,2002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之快、持续时间之长、稳定性之高是多年来未见的。二是没有伤害经济基本面,潜在经济增长水平提高。社会上认为“越调越失控”失之偏颇。一是宏观调控使经济发展避免了大起大落,2002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之快、持续时间之长、稳定性之高是多年来未见的。二是没有伤害经济基本面,潜在经济增长水平提高。 • 宏观调控面临复杂国内国际环境,一是独立的货币政策、浮动汇率、资本流动的三元悖论,货币政策困难;二是投资资金来源多元化,压信贷压不住投资;三是扩大居民收入受到劳动力市场的制约;四是比较优势使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需求大,进口受到限制;五是国内市场机制不完善,行政手段控制信贷、土地、投资不理想,使效果不明显。
要防止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快出现过热,防止物价加速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防止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加大泡沫。要防止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快出现过热,防止物价加速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防止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加大泡沫。
三、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中长期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七大问题: • 三农问题 • 地区差距问题 • 收入分配不合理 • 产业结构不合理 • 需求结构不合理 • 要素投入结构:资源、环境、科技发展落后 • 经济主体结构:国有、集体、私有、个体经济
2、当前三大问题突出 • 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进一步加剧 2004年,贸易顺差为321亿美元 2005年,贸易顺差达到1020亿美元 2006年,贸易顺差为1775亿美元。 今年1-9月,贸易顺差扩大到1846亿美元,利用外资472亿美元。9月末,外汇储备14336亿美元,比去年年底增加3673亿美元。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的“三过”问题相互影响,相互推动。
结构性物价上涨压力大 食品价格上涨很快 住房价格高,社会反映大 土地、资金、劳动力要素价格 能源价格、环保成本上涨压力大 国际市场原油、粮食、金属价格上涨快 房地产价格、股市价格偏离合理水平,资产价格上涨预期与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相互推动。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问题加剧 2006年,单位GDP下降1.23%,二氧化硫排放增长1.8%,化学需氧量增长1.2%。经济增长的代价过大,环境对经济约束增大。 2007年1-9月,能源总量增长10.4%,电力增长16.4%。2006年能源总量和电力分别增长10%和13.7%。单位GDP电力弹性2006年为1.28,今年前三季度上升至1.4。
四、2008年经济发展展望 1、保持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未变 • 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投资高增长具有必然性,进口替代能力大大增强。 1978-2006年,投资实际增长12.5% 2002-2006年,投资实际增长21.5% • 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建设、房地产投资需求强劲,每年城市化率为1.3%,即1600万人进城,人均25平米,需要4亿平米。 • 市场化趋势明显,企业活力增强,非国有经济比重逐年上升 • 国际化,2006年WTO过渡期结束,发挥比较优势,增加出口。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的趋势仍很明显。
消费结构升级,住房、汽车、通讯、教育、旅游消费较快。消费结构升级,住房、汽车、通讯、教育、旅游消费较快。 • 我国仍处于人口红利阶段。提高了储蓄率,提供了劳动力:总抚养比逐年下降,由90年49.93%下降到2006年38.31%,预计到2015年达到36%后,开始稳定。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从2005-2015年均增长0.7%。 • 资金、资源、交通、外汇没有瓶颈制约 • 科技进步速度加快,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2、潜在经济增长能力提高 • 经济增长速度= 3.1% + 0.5247*资本增长速度+0.4753*劳动力增长速度 • 2002-2006年,资本存量增长速度由1978-2001年的12.1%提高到15.5%,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由9.5%提高11.3%左右。 • 由于储蓄率提高、劳动力增加,“十一五”(2006-2010)、“十二五”期间(2011-2015),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会维持在9-11%。 • 结论:发展方式开始改变、发展潜力不断提高、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3、世界经济在缓慢回落中保持较快增长 • 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慢,IMF预计达到4.8%,低于上年0.4个点。估计美国为1.9%,和2007年持平;日本1.7%,减慢0.3个点,欧元区为2.1%,减慢0.4个点。 • 世界贸易量增长2007年为6.6%,2008年为6.7%。 • 石油价格预计在80美元/桶以上,上涨9.5%。国际市场金属及矿产品、农产品价格将呈现平稳上涨态势。农产品价格上涨5%
4、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加大,不确定性增加,在过去5年中从未有过的。4、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加大,不确定性增加,在过去5年中从未有过的。 • 国际风险:美国次级债导致金融风险增大,美国经济大幅度下滑,美元贬值,石油和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美国经济下降1个百分点,直接减少净出口110亿美元(美国收入弹性6.3),间接减少净出口60亿美元(其他国家收入弹性4.4),我国经济下降0.6个百分点。 美元贬值导致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引发输入性价格上涨。
国内风险: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环境成本提高会增加成本、抑制消费和投资增长。国内风险: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环境成本提高会增加成本、抑制消费和投资增长。 在抑制出口的条件下,钢铁、有色、汽车等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
5、经济增长展望 • 投资增速基本稳定。有利条件:在建项目规模较大、银行体系资金宽松、企业投资资金来源充裕、房地产投资较快、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高。不利条件:从紧的货币政策、投资成本提高、出口需求影响。 • 消费稳中趋旺。有利条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民生改善包括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大病统筹的基本医疗、股市财富效应、北京奥运会。不利因素:价格上涨(包括汽油、环境税等)
进出口增速稳中趋降 出口因素:世界经济贸易略有减慢、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内生产成本提高、降低出口退税率等抑制出口的滞后影响、贸易摩擦。但国际产业转移和分工格局、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低劳动成本出口竞争力强等因素没有改变。 进口因素: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国内需求增长快、鼓励进口的政策、进口替代能力加强。 贸易顺差:具有长期性。
6、物价上涨压力很大 • 价格翘尾巴影响2.4%左右 • 粮食价格稳定趋升 • 理顺资源产品价格(石油、燃油税、煤炭、水、电等)、环境保护成本增加会推升价格 • 工人工资有所上涨,服务业产品价格会继续小幅上涨 • 流动性过剩 • 资产价格继续上升:房地产价格稳中趋升,股市继续攀升。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增加,货币流动性增加,资产价格上涨预期增加。
7、2008年主要指标预测 • GDP:2007年为11.4%,2008年为11% • CPI:2007年为4.6%,2008年5%左右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26%,2008年26%,实际增长略有下降。 •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7年为16.2%,2008年为16.5%,实际增长持平。
2007年出口增长25%,为12100亿美元,进口增长20%,为9500亿美元,贸易顺差 2600亿美元,增长47%。2008年出口增长18%,为14300亿美元,进口增长19%,为11300亿美元,贸易顺差3000亿美元,增长15%。 • M2 增长17% • 产业发展:受出口影响小的行业,如现代服务业(金融、教育)、环保设备制造业、高技术装备制造业、电子产业、造船等。 • 受资源价格影响大的行业:钢铁、有色、建材、化工、汽车。
五、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1) 目标 •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结构性物价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防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 • 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
(2)宏观调控政策 • 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 • 协调产业政策、土地政策、节能环保政策和社会政策 • 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配合 • 外贸政策:稳定外资外贸政策,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统一内外资所得税实行。 • 汇率政策:增加汇率弹性、适度扩大升值幅度。
适度抑制货币信贷增长。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央行票据)适度抑制货币供应量。稳定价格预期,特别是资产价格预期。适度抑制货币信贷增长。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央行票据)适度抑制货币供应量。稳定价格预期,特别是资产价格预期。 • 稳健的财政政策适度紧缩:减少赤字、停发建设国债。扩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财政政策着力向公共财政转型,调整支出方向,把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纳入财政预算中。 • 调整要素价格:规范土地价格、能源、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提高环境保护的成本。 •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经营预算制度,解决企业利润分配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2、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2、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 • 政府机构改革:大部门体制 • 国有企业改革:电力、电信、铁路 • 财税体制改革:资源税、环境税、物业税、燃油税、增值税转型。预算制度改革 • 金融体制改革:存款保险制度、企业债和公司债、期货市场、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形成机制。
3、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3、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 农业生产:稳定面积、调整结构、力争丰收 • 农业生产条件:水利设施、农业机械、水库加固 • 农业科技:农村技术推广、技术开发 • 农村基础设施:饮水、交通、沼气、电力 • 农村社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义务教育、新型合作医疗。 • 农村改革:金融机构、保险、林权改革。
4、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六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4、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六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 关键领域:节能减排、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科技、航天航空、疾病预防、国防安全 • 落实相关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 •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综合运输。
5、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5、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 建立法律体系 • 市场手段:价格(资源价格)、财税(资源税、环境税)、金融 • 市场准入标准:能效标准、环保标准 • 统计、监测、考核体系
6、坚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6、坚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 四大区域 • 功能区划分和编制(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 • 城镇结构合理化、城镇布局集群化、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化化、城镇面貌特色化
7、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7、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外贸增长方式和外包服务业发展 • 维护产业安全 • 走出去战略,保障能源资源安全 • 自由贸易区谈判。
8、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安全、社会公平) • 扩大就业 •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 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 住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