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33 Views
专注 · 所以专业 We did professional work. VER 过程域培训. 珠海政采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08.09.10. 专注 · 所以专业 We did professional work. 1. 什么是 VER. 2. VER 评审相关角色. 3. 评审流程. 4. 评审原则. 5. 答疑. VER 与 VAL 的区别. 验证( Verification ) 从开发方的角度,检查所做的工作产品是否符合相关的式样说明。 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阶段产出的检查或评价以确保满足各自的需求。
E N D
专注·所以专业 We did professional work VER过程域培训 珠海政采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08.09.10
专注·所以专业 We did professional work 1 什么是VER 2 VER评审相关角色 3 评审流程 4 评审原则 5 答疑
VER与VAL的区别 • 验证(Verification) 从开发方的角度,检查所做的工作产品是否符合相关的式样说明。 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阶段产出的检查或评价以确保满足各自的需求。 “验证” 强调对需求的满足。 • 确认(Validation) 从用户的角度,检查最终的成果物是否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以用户使用的方式对软件产品或系统进行检查或评价以确定满足用户的需求。 “确认” 强调客户参与,更直接提升客户满意度。
VER目的与范围 • 目的 在工件的生命周期内尽早地发现工件中的缺陷,并及时消除缺陷,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 • 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工件。
VER的手段 • 评审 一种静态分析,评审对象通常是技术文档、计划、测试用例和测试数据、测试结果等。 一种很有效的技术,它综合了技术性和管理性措施,手续并不复杂,难度也不很大,所需开支也不高,但效果甚好。
评审的重要性 缺陷纠正的越晚,所耗成本越大
评审的重要性 “早”发现“早”收益
VER评审相关角色 认真查找评审材料中的缺陷,并记录到预审单中; 和作者共同商讨缺陷解决方案; 对评审结果提供参考意见。 评审员 按照评审规程主持评审会议; 事前沟通并评审员、记录员等角色; 评审通知、会场准备、检查预审准备情况; 组织评审会议,控制评审会议进度,提醒与会者不要一个缺陷上浪费过多时间; 对当次评审的整体效果负责; 对评审发现进行判断,确定其缺陷分类、缺陷等级; 决定评审结论为通过、有条件通过还是不通过; 担任评审员; 评审后,对缺陷解决情况进行跟踪复核。 作者 如实记录评审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及相关决议; 收集评审准备、执行、整理等相关数据; 担任评审员。 评审主持 记录员
评审 VER 评审 正式评审 非正式评审 RTX评审 同桌评审 走查 邮件评审
评审原则 • 事前沟通原则:评审人员的确定应做好事前沟通,减少评审人员工作任务与评审时 间的冲突。 • 控制规模原则:通常每次评审的工件规模建议控制在30页之内,每次评审持续时间 建议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当评审工件规模过大时、持续时间过长时,评审 效率会降低,对于此种情况建议分多次做评审,以确保评审效果。 • 人员挑选原则:应挑选真正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参与评审,而不是仅仅有时间的人 来参加评审。对于一个不具备相应能力、经验和责任心的评审员,参与评审 几乎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 评审准备原则:正式评审一般至少应预留1-3个工作日给评审员进行准备,避免评 审准备时间太仓促而影响评审效果,评审整体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评审前准 备的效果。 • 评审心态原则:评审是一种帮助作者尽早发现缺陷的活动,评审员应当以一种协助 作者共同完善工件的心态来参与评审,避免将评审会演变成批斗会、挑刺 会。评审员在提出问题或意见时尽量避免使用指责、批判等语气。只需陈述 客观事实,描述具体缺陷所在即可。必要时说明判断依据和理由,无需加入 主观猜测或臆想。 • 问题讨论原则:对于评审会上所提出的问题或缺陷,不要花费过多时间来讨论这些 问题或缺陷该如何解决,不要在同一个问题上纠缠不清,避免将评审会演变 为研讨会,不具备普遍性的问题可以在事后充分而详细的单独沟通。
评审原则 • 紧扣议题原则:不要讨论评审之外的议题。例如需求人员大谈在客户调研中的趣 事;管理人员在技术类评审中行政介入,提出问题或建议时将评审引到其他 方向,或在评审会上发表演说等。 • 上下游原则:所谓上下游,就是相互依赖的各工序的承接关系,例如,需求就是分 析设计的上游工序。一个好的评审,上下游之间要紧密结合。上游工序人员 主要侧重检查下游工序是否是按上游工序的要求开展工作,而下游工序人员 检查上游工序是否能为下游工序提供正确的工作指导。 • 缺陷描述原则:评审员在列举缺陷时,应尽可能具体描述,并清楚地说明缺陷所在 位置,不要笼统地泛泛而谈,避免作者无法有针对性的去修改。 • 评审参与原则:对于每一个确定的评审员,都应提前协调时间、积极参与评审活 动,按时且全程出席,并努力发现缺陷,避免缺陷遗留到后期而带来更多影 响。如临时有事不能出席或需延迟出席,应在会前向评审主持说明,以免耽 误评审的正常召开,浪费其他人时间。 • 评审角度原则:参与评审的每个人,都应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工件进行全方位评审, 而不是仅仅依靠少数人来发现缺陷,每个人的角度都是其他人所不能替代 的。多视角、多方面评审,有助于提高工件的质量。 • 评审时机原则:对计划类工件,应当在项目前期提交评审,如果项目中期或后期才 提交评审,计划用于指导安排工作的意义将大打折扣。对工程类工件,可多 次评审。
专注·所以专业 We did professional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