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國際貿易理論

國際貿易理論. 鍾美芳. 教學大綱. 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 教學助理. 四國四 B 莊人龍 輔導時間 : 從第三週起 每星期三中午 12:10~1:20 輔導地點 : T0406. 國際經濟學. 國際貿易 : 探討國與國間商品交易 國際金融 : 討論國與國間貨幣面交易. 世界貿易史. 15 世紀 ( 葡萄牙 將世界踩在腳下 ). 貿易源自歐洲人尋找香料 此時期之歐洲為重商主義,鼓勵 出口、限制進口,各國貿易為保 護主義 « 馬可 ● 波羅遊記 » 激發狂熱追求香料與黃金的歐洲人 ---- 葡萄牙. 葡萄牙的航海史.

colin-veg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際貿易理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際貿易理論 鍾美芳

  2. 教學大綱

  3. 教學內容

  4. 教學內容

  5. 教學助理 • 四國四B 莊人龍 • 輔導時間: 從第三週起 每星期三中午12:10~1:20 • 輔導地點:T0406

  6. 國際經濟學 • 國際貿易:探討國與國間商品交易 • 國際金融:討論國與國間貨幣面交易

  7. 世界貿易史

  8. 15世紀(葡萄牙將世界踩在腳下) • 貿易源自歐洲人尋找香料 • 此時期之歐洲為重商主義,鼓勵 出口、限制進口,各國貿易為保 護主義 • «馬可●波羅遊記»激發狂熱追求香料與黃金的歐洲人----葡萄牙

  9. 葡萄牙的航海史 • 葡萄牙→往南行(迪亞士發現非洲好望角) →印度南方(取得所需香料) (完成人類史上第一次由歐洲繞到非洲南端到達 東方的創舉) • 強迫性貿易據點需靠軍事力量來建立和維持 (葡萄牙為世界上最早使用火藥武器的國家之一) • 中國第一次使用火藥於戰爭的朝代: (宋朝)

  10. 16世紀(西班牙控制海洋、控制世界) • 西班牙一位接受”地圓學說”的探險家-- 哥倫布 西行發現新大陸(取得黃金與白銀) • 西班牙的國際貿易商船一千多艘在大西洋兩岸間穿梭往返 (美洲讓西班牙的財富多得快要[溢出來]了)

  11.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帝國 • 在西非的殖民地基本上都屬於資源掠奪型殖民地。從國名即知 象牙海岸、黃金海岸(迦納)、 奴隸海岸(貝南)

  12. 不改變意味衰落及死亡 • 葡萄牙及西班牙 殖民地原物料→賣給其他國家→只取回黃金→國內工業極度萎縮→走入衰敗 ●麥哲倫對兩國的衰敗:一個機構極有可能因為沒有能力改變而死亡。 提問:麥哲倫海峽位於何處? 南美洲南端(隸屬智利)

  13. 17世紀(荷蘭的創新商業模式時代) • «海上馬車夫» 1.獨門保鮮漁獲技術,出口賺取黃金,改進了造船 技術。 2.建立良好商業信用,為其贏得海運貿易的世界市 場。 • 成立第一家聯合股份公司(聯合東印度公司), 主要利潤來自香料 • 1609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誕生

  14. 大量的財富使國力增強,殖民地遍佈世界 東亞:佔據台灣 東南亞:印尼為其殖民地 非洲:從葡萄牙手中奪取航線要塞『好望角』 大洋洲:為一國命名『紐西蘭』 南美洲:佔領巴西 北美洲:建造新阿姆斯特丹成”紐約”

  15. 16世紀末英國打造日不落國 • 搶劫式的海盜行為 • 因貿易引發的”英西大海戰” (西班牙無敵艦隊戰敗,海上霸權轉向英國) • 一六五二年英荷為貿易與殖民地爆發第一次 戰爭 (英國擁有雄厚工業,荷蘭過度依賴對外貿易,致荷蘭承認英國擁有與荷蘭同等的貿易權) • 多次英荷戰爭爆發,英國逐漸成海上霸主

  16. 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 • 瓦特靠蒸汽機開啟工業革命; 亞當●斯密靠“國富論”為全球貿易締造 新秩序 • 英國產能過剩,亞當●斯密提出自由貿易 可使利益最大化,奠定英國貿易地位 • 英國全面零關稅的自由貿易令其成為“主宰世界的帝國”(其出口量佔世界貿易的2/3)

  17. 三大偉人締造英國突出表現 • 為工業革命創造科學鑰匙: 牛頓 • 開啟工業革命大門: 瓦特 • 揮動看不見的手,締造經濟新秩序: 亞當.斯密

  18. 自由貿易培育英國人的新帝國觀點 • “拿破崙戰爭”使英國成為19世紀 世界霸主 • 殖民地的作用不再是土地本身,而 是為拓展貿易 • 其“日不落帝國”不再以佔領土地 為目標,而是依靠海上霸權,進行 全球性的世界貿易

  19. 19世紀 • 以英國為首向世界各地拓展其 國家勢力 • 崇尚Adam-Smith自由放任的自 由貿易 • 以貿易為引擎,達到國家快速 富裕的目標

  20. 霸主英國極力推動自由貿易 • 英國強盛,產品競爭力強,需他 國開放市場(意味推行自由貿易) 他國接受===談判桌上談交易方式 他國不接受===武力解決 (如中國近代史之鴉片戰爭)

  21. 新興國家奉行貿易保護 • 第二次工業革命,讓崛起中的德國加入強國行列。其於化工、石油及新的交通工具成為世界龍頭。 • 貿易保護鼻祖(德國李斯特)===主張「保護關稅制度」使其免於與英國直接競爭。 • 美國Hamilton提出幼稚產業論,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始終是全世界製造業平均關稅率最高的國家 • 德國、美國產品競爭力的增強,為維護國家利益,使英國於1930放棄自由貿易。

  22. 第一次世界大戰 • 經濟發展與殖民地分配不均,導致工業國間矛盾,摩擦漸多,1914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 美國從[債務國]變成 [債權國] 『實力弱小時,國家保護經濟 經濟強大時,實施自由貿易』

  23. 美國讓自由貿易旗幟再度飄揚 • 1930因美國胡佛總統簽署「關稅法案」 (美國對進口物質課53%之重稅),引發連鎖報復,全球貿易總量縮小60%。 (提問:美經濟學者群起反對?) 因美為第一債權國,自由貿易對其有利 • 1933“羅斯福新政”美國走出危機,總統的smile &confidence喚起人民對生活的希望。與他國簽訂[互惠貿易法]

  24. 美國採最惠國待遇,推動自由貿易 • 於二次大戰後開羅所舉行之三巨頭會議中談及GATT。 (美羅斯福、英邱吉爾、蘇聯史達林) • 經過八次回合談判,於1996年WTO完全取代GATT之功能。

  25. 希特勒獨裁,重建德國秩序 • 面對全球經濟危機:美國羅斯福採『新政』 [復興(Recover)、救濟(Relief)、改革(Reform) • 德國希特勒採“戰爭”試圖解決危機,於1939因入侵波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 1944美邀集44國共商支撐世界經濟的「貨幣、金融、貿易 」的整合,即為”布列頓森林會議”

  26. 布列頓森林會議 • 金融領域: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投資領域: 世界銀行(WB) 貿易領域: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 直至1996共47年時光裡, 八次回合談判,全球關稅 由40%降至4%。

  27. 美蘇冷戰中的貿易對決 • 二次大戰後,各國分為「自由主義」與「極權政體」。 • 杜魯門提出“對蘇聯發動冷戰,以遏止共產主義”,並對其展開經濟封鎖。 • 美國利用沙國操控石油價格,以弱化蘇 聯經濟。 • 而為了遏制蘇聯,美國卻扶植了未來成 為其對手的日本與德國。

  28. 日美貿易摩擦:盟友還是敵人 • 美國讓日本快速復甦 1950朝鮮戰爭爆發,日成為美國之“兵工廠” • 日本產業政策的扶持,低廉生產成本, 使其保持對美的巨額貿易順差 • 貿易中的幫手: 固定匯率(¥360 =$1) • 美國經由1985“廣場協議”使美元對主 要國家貶值,以緩解對美貿易關係。日 一路升至 (¥130 =$1)

  29. 聰明的德國,聰明的貿易 • 美國為對抗蘇聯,「馬歇爾計畫」對西德採扶植政策,到1980年,西德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 • 德國雙贏的貿易政策: 分散出口商品的種類及出口的對象國; 向一國出口後,會在這國家進口大批商品

  30. 開發中國家的艱難選擇 • 自由貿易? 貿易保護? • 亞洲四小龍(資源貧乏,人口規模小),以出口勞力密集產業為導向。 • 自由貿易推動跨國投資,也推動國際 分工與產業升級。

  31. 金磚四國(BRICs) 世界原料基地,咖啡王國 巴西(Brazil) 世界加油站 俄羅斯(Russia) 世界辦公室 印度(India) 世界工廠 中國(China)

  32. 新整合趨勢 • 區域性經濟同盟 • 國際性經濟整合

  33. 5 台灣貿易史

  34. 前言 • 台灣位居東亞大陸通往南洋及歐美 大陸海上交通的要衝, 自古即是東 西貿易的重鎮。 • 台灣經濟的發展自古即以貿易為重 心, 其角色和中國及日本的對外貿 易政策有密切關連。 • 本章的目的是要回顧自17世紀以來 約400年間台灣貿易的歷史, 並以之 檢驗比較利益的原則。

  35. 5.1 明朝時期(1624年之前) • 明朝對國際貿易採嚴格的限制, 除了禁止一般民眾出海(海禁) 之外, 只針對有邦交國(所謂朝貢國) 實施限制性的「朝貢貿易」。(例如:大長今中朝鮮與明朝之接觸) • 所謂「朝貢貿易」是在政府控制下的有限度的官方貿易。

  36. 5.2荷蘭時期(1624—1662年) • 17世紀初期歐洲的海上勢力逐漸向東亞延伸, 包括葡萄牙、荷蘭、西班牙等航海國家都在東亞取得貿易的據點, 它們也都開始注意到台灣在海上貿易的價值。 • 荷蘭的艦隊首先於1622年占領澎湖島, 意圖以此作為與中國貿易的基地; 但明朝政府雖不領有台灣, 卻將澎湖列為版圖之內, 要求荷蘭撤出。(後移居台灣安平,即現今之安平古堡)

  37. 續荷蘭時期 • 在現今安平建立熱蘭遮城。作為東 亞貿易據點 • 引進蔗糖技術,種植甘蔗,輸往日本、歐洲等地,引進耕牛,提升稻作的生產力。 • 西班牙人在基隆,建立現為紅毛城,後被荷蘭人逐出,使荷壟斷在台的 貿易利益。

  38. 5.3明鄭時期(1662—1683年) • 鄭芝龍(擁有武力的海上集團,為荷蘭取得中國商品的重要通道)的海上勢力由其子鄭成功繼承。鄭成功於其父降清後, 舉「反清復明」的旗幟在中國東南各地和清廷作戰, 並以廈門為基地, 進行和台灣、日本及南洋的貿易, 以商業利益支持軍事支出。 • 1662年鄭成功進攻安平,將荷蘭人逐出台灣, 其後22年間,台灣在鄭成功及其子鄭經的統治下繼續扮演海上貿易中繼站的角色。

  39. 5.4 清朝: 鎖國時期(1683—1858年) • 鄭氏被清朝消滅之後, 清廷解除遷界之令, 准予人民復歸沿海居住。 • 1685年開始, 康熙帝也逐漸解除中國沿海對外貿易的禁令, 因此中國商船開始增加,它們將生絲及絲織品運往日本及東南亞各地銷售。 • 後來日本實施鎖國政策, 對日貿易幾乎完全中止, 台灣的對外貿易, 遂限於兩岸之間。

  40. 5.4 清朝: 鎖國時期(1683—1858年) • ㄧ府(安平)—廈門(康熙年間) • 二鹿(鹿港)—泉州(乾隆年間) • 三艋舺(萬華)—福州(乾隆年間)

  41. 5.5 清朝: 開國時期(1858--1895年)允許對外貿易,不准外船入港後期 • 鴉片戰爭後清廷於1842年和英國簽訂「南京條約」, 割讓香港(長達155年), 並開放廣州、上海、廈門、福州及寧波對外貿易。 • 其後英法聯軍再侵中國, 清廷於1858年被迫簽訂天津條約, 再開放包括安平在內的五個港口對外貿易。 • 但條約簽署後, 爭執又起, 乃於1860年重新簽訂北京條約, 清廷應法國人的要求把台灣北部的淡水港也納入開放通商的名單之列。

  42. 5.6 日本時期(1895--1945年) • 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此後50年間台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 在這50年間台灣在日本的政策誘導下, 農業有長足的發展, 產業分工也與日本作為分工的主要對象, 因應日本國內的需求,在糖、米兩方面生產均快速的擴大。

  43. 5.6 日本時期(1895--1945年)

  44. 5.7 戰後時期(1945年以來) • (1) 1950年代臺灣的主要出口品以糖、米為主,後期鳳梨及洋菇罐頭漸露頭角。 • (2) 1958年政府改變貿易政策,由「進口替代」政策改為「出口擴張」政策,此後紡織品漸漸成為出口主力。 • (3) 1960年代中期以後外商在臺投資電子加工業,電子產品漸漸成為出口的主力。 • (4)除紡織及電子產業外,一般的勞力密集產品如玩具、運動器材、腳踏車、塑膠加工品、五金等均為1970年代出口的重要商品。

  45. 5.7 戰後時期(1945年以來) • 1980年代是電子電機產品出口的黃金時期,但電視機、雜貨等製造品的國際競爭力衰退;資訊產品興起。

  46. 5.7 戰後時期(1945年以來)

  47. 5.8 臺灣的貿易與比較利益

  48. 台灣的貿易政策

  49. 1. 1980年以前的貿易政策 • 進口替代的時期(1945--1958) 政府希望藉由嚴格的貿易管制,提供國內產業發展的空間,以國內自製取代國外進口。以消費性產品 (如紡織品) 為主要替代目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