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k likes | 1.81k Views
Chapter 33 Aggregate Demand and Aggregate Supply. 總合需求與總合供給. 前言. 就一年一年 的 資料觀之 , 經濟活動 是 呈現 波動 的。 在多數 時期 , 經濟呈現成長現象 。 由於 K,H,A,N 增加 , 一 國產 出水準 隨著 時間的演進而 成長 。 經濟成長 可以讓每個人享有更高的生活水準 , 過去 50 年 美國 經濟成長率 每年 平均約 3% 。. 前言.
E N D
前言 • 就一年一年的資料觀之, 經濟活動是呈現波動的。在多數時期,經濟呈現成長現象。 • 由於K,H,A,N增加,一國產出水準隨著時間的演進而成長。 • 經濟成長可以讓每個人享有更高的生活水準,過去50年美國經濟成長率每年平均約3%。
前言 • 但有些年代經濟成長並沒有發生,例如2008至2009年的世界金融大海嘯期間,廠商發現它們無法賣出其生產之商品,則會回頭減少生產,勞工會被解雇,失業人數增加,生產要素被閒置。 • 當整個經濟體系的生產減少時,則實質GDP減少,此時稱之為衰退(recession),而嚴重的衰退則稱之為蕭條(depression)。
前言 • 一國經濟活動成果,長期而言呈現成長的趨勢,但短期則有高低起伏的波動。 • 何以經濟活動會有短期的波動現象? • 一國政府是否可以透過政策防止發生所得下降與失業增加? • 政府如何縮短衰退與蕭條持續的時間與減緩其負面影響,是往後幾章討論之主題。
前言 • 本章討論短期GDP、失業、物價如何決定,及景氣波動的結果。 • 也討論政府的政策工具例如,政府支出、課稅與貨幣供給等,會如何影響景氣波動。 • 雖然經濟學家對於如何解釋短期的景氣波動的見解不一,但絕大多數的經濟學家認為,總合供需模型是適切的分析工具。
前言 • 本章討論的架構 1 有關景氣循環的三個關鍵特徵 2 解釋短期的景氣波動 3 總合需求線 4 總合供給線 5 造成景氣波動的兩個主因
有關景氣循環的三個關鍵特徵 • 由歷史的資料可以得知,每個國家都有景氣波動的現象,它們有以下三個主要特徵: 1 景氣波動是不規則且不可測的 2 大多數的總體變數會一同波動 3 當產出減少時失業增加
有關景氣循環的三個關鍵特徵 • 經濟活動的起伏又稱之為景氣循環,由圖1可以得知,短期產出水準有高低起伏的現象,但多久發生一次循環?一次循環持續多久?沒有規則。 • 產出減少之同時消費、投資等變數之值也下降,大多數的變數會一同改變,有的呈現同向變動有些則反向變動。其中產出減少之同時失業也跟著增加。
解釋短期的景氣波動 • 描述景氣如何波動不難,但要解釋景氣波動的成因則不易,以下試圖解釋之。 • 古典學派的假設 • 前述幾章討論一個經濟體系各種總體變數長期之值如何決定,這些章節的推論主要的論述根據是:古典學派二分法與貨幣中立性。如此,在長期實質變數值的決定因素與名目變數之決定因素不同,無須考慮名目變數就可以直接說明實質變數如何決定。
解釋短期的景氣波動 • 貨幣在古典理論中並不重要,因為,如果貨幣數量倍增,則所有名目變數的值也會倍增。這些變動都是名目的,人們關心的實質事物並沒有改變。 • 上述論點可以簡要稱為:貨幣只是一層面紗,名目變數是罩在實質變數外頭的一層面紗;但人們在意的是面紗下的容貌是否姣好(實質變數)。
短期波動的真實現象 • 多數經濟學者相信: • 古典學派的理論適用於長期經濟變數之解釋, • 在短期,貨幣中立性不成立,名目變數與實質變數會相互影響,所以古典學派不適用。 • 貨幣供給發生變動: • 在長期只會看到物價和其他名目變數的變動,實質變數則不會受到影響。 • 在短期貨幣中立性的假設並不會成立。
短期波動的真實現象 • 在短期,名目變數與實質變數相互糾結,貨幣供給的變動會使實質GDP暫時偏離它的長期趨勢。 • 短期名目與實質變數相互影響,所以短期模型必須能表現此以特徵。 • 名目變數當中以物價水準最為重要,實質變數以產出水準最重要,所以短期模型必須可以描述這兩項變數之間的關係,這就是總合供需模型。
景氣波動的基本模型-總合供需 • 解釋短期景氣波動之成因: • 第一個觀察的變數是產出水準,以實質GDP代表之, • 第二個變數是物價水準,以CPI、GDP平減指數代表之。 • 產出水準是實質變數,物價水準為名目變數,這兩變數有關聯性,則古典學派二分法不成立。
景氣波動的基本模型-總合供需 • 若以一個二維平面圖來刻劃, • 橫軸是產出水準, • 縱軸是物價水準, • 如圖2這是總合供給與總合需求模型。
景氣波動的基本模型-總合供需 • 總合需求線:物價給定在某一個水準時,一經濟體系所面對的商品與勞務需求之數量。 AD是Yd=C+I+G+NX 與 P 之關係。 • 總合供給線:物價給定在某一個水準時,一經濟體系所生產的商品與勞務之數量。
景氣波動的基本模型-總合供需 • 均衡的物價水準與產出水準決定於AS=AD。 • 總合供需圖形與個別商品市場之供需圖形相似,但其意義是不同的。 • 以下詳細說明總合供需模型。
總合需求線 • 總合需求線刻劃出一個經濟體系的物價水準與其所面對的商品與勞務需求量之間的關係,如圖3所示。 • 總合需求線為負斜率,這意謂著當一個經濟體系的物價水準下降時,其所面對的商品與勞物之需求數量會增加。 • 為什麼總合需求線是負斜率?以下詳細說明之。
為何總合需求線是負斜率 • 總合需求的來源有四大項, • Y=C+I+G+NX • 大多數的經濟學者相信G是政府的政策所決定的,與物價水準高低無直接關係,物價水準會影響C、I、NX。 • 以下三種論點分別說明物價水準如何影響C、I、NX,而呈現出總合需求線為負斜率。
為何總合需求線是負斜率 • 財富效果理論(物價高低影響家計部門的消費) • 家計部門消費量的多寡,往往是決定於其所擁有的財富之多寡,兩者呈正相關。 • 物價水準升高,人們所擁有的貨幣價值降低,而人們所持有其他的財富之價值也會降低。 • 因此,物價水準越高人們財富價值越低,則家計部門的消費越少;反之物價水準越低人們財富價值越高,則家計部門的消費越多。所以,物價水準與民間消費呈現出反向變動的關係。
為何總合需求線是負斜率 • 利率效果(物價高低影響投資) • 物價水準越低時,貨幣價值越高,人們願持有的貨幣數量越少,儲蓄會增加,導致利率下降,進而促進投資。故物價水準與投資呈現反向變動的關係。
為何總合需求線是負斜率 • 匯率效果(物價高低影響淨出口) • 如前所述,物價水準降低導致利率下降, • 一國利率下降,會導致持有該國資產之報酬下降, • 人們持有該國資產之意願降低,轉而持有外國資產,需要換取更多的外幣, • 在外匯市場上,該國貨幣需求減少,該國貨幣會貶值。
為何總合需求線是負斜率 • 一國貨幣貶值有利於該國之出口而不利於進口,故該國之淨出口增加。 • 反之,物價水準上升導致利率提高,而使得該國貨幣會升值。一國貨幣升值不利於該國之出口而有利於進口,故該國之淨出口減少。 • 故物價水準與淨出口呈現反向變動的關係。
為何總合需求線是負斜率 • 綜合論之: • 不論是價格變動的財富效果、利率效果、匯率效果任一種成立,或者多個或全部成立,則可以推知物價水準之變動與總合需求呈負向變動關係,故總合需求線為負斜率。
為何總合需求線是負斜率 • 上述三理論說明總合需求線為負斜率,而若物價水準以外的其他改變,造成 C、I、NX變動或G改變,則會造成整條總合需求線移動 • C、I、NX、G增加造成總合需求右移,稱之為總合需求增加 • C、I、NX、G減少造成總合需求左移,稱之為總合需求減少。
為何總合需求線會移動 • 什麼因素造成總合需求線移動? • 在給定某一物價水準時,一個經濟體系所面對的總合需求量發生變化,則整條總合需求線移動。 • 簡言之,當外生變數(除了物價水準之外其他會影響總合需求的變數)改變,則整條總合需求線移動。
為何總合需求線會移動 • 家計部門消費改變所引起的總合需求線移動: • 假設美國人突然變得更關心退休生活,而為此儲蓄更多,如此現在的消費減少, 則總合需求減少,總合需求往左移動。 • 若股票市場熱絡導致人們財富增加,進而減少對未來的顧慮,使得現在的儲蓄減少、消費增加,則總合需求增加而總合需求線往右移動。
為何總合需求線會移動 • 發生會造成現在消費增加之事件, • 例如政府採取減稅的政策,則總合需求線右移, • 發生會造成現在消費減少之事件, • 例如政府採取增稅的政策,則總合需求線左移。
為何總合需求線會移動 2. 發生影響廠商投資的事件,會造成總合需求線移動: • 例如電腦化之後使得廠商生產效率提升、 • 對投資給予優惠待遇、 • 貨幣供給增加使得短期的利率下降等等,則廠商的投資意願增加,總合需求增加,總合需求線右移。
為何總合需求線會移動 3. 政府支出變化造成總合需求線移動: 政府要影響總合需求的最直接方式是改變其支出,政府支出增加則總合需求增加,政府支出減少則總合需求繳少。
為何總合需求線會移動 4. 淨出口變化造成總合需求線移動: • 除了物價水準以外,其他會影響淨出口因素改變了,也會造成總合需求線移動。 • 例如歐洲景氣衰退了,減少對美國商品的採購,使得美國的出口減少,進而淨出口減少,則美國的總合需求減少。
為何總合需求線會移動 4. 淨出口變化造成總合需求線移動: • 例如大陸經濟快速成長,增加對台灣商品的採購,使得台灣的出口增加,進而淨出口增加,則台灣的總合需求增加。 • 本節的推論結果可以歸納為表1。
總合供給線 • 總合供給線是刻劃物價水準與一個經濟體系的商品勞務生產量間的關係, • 相較於總合需求線明確是負斜率的簡單情況,總合供給線卻不是如此的單純,與長短期有關聯。
總合供給線 • 因為在長期貨幣中立性成立,名目變數P與實質變數Y不相干,所以,長期的總合供給線為垂直線。 • 短期貨幣中立性不成立,且總合供給線為正斜率,以下詳細說明之。
為何長期的總合供給線為垂直線 • 長期決定一個國家所能生產的生品與勞務數量的因素是:KHLA等, • 這些變數與物價水準無關, • 物價水準不影響長期的實質產出水準, • 故總合供給線為垂直線,如圖4所示。 • 是古典學派二分法與貨幣中立性推論的必然結果。
長期總合供給線移動之原因 • 長期時一國之失業率為自然失業率,而在自然失業率水準所對應的產出水準,則稱之為自然產出水準。 • 一國之失業率在自然失業率水準時,則稱該國已經是充分就業。所以在充分就業時產出水準,即是自然產出水準。
長期總合供給線移動之原因 • 長期供給線為何會移動呢?當影響長期實質產出水準的因素KLHNA等因素變,則整條總合供給線就會移動。分別說明如下。 • 勞動改變所造成總合供給移動: • 假設一國由外國引進勞工,則使得該國勞動增加,而商品與勞務的數量也隨之增加,如此總合供給增加、總合供給線右移。 • 若政府引導自然失業率降低,則總合供給線右移。
長期總合供給線移動之原因 • 實體資本改變所造成的總合供給線移動: • 一國的資本存量增加時,總合供給增加,總合供給線右移。 • 一國發生重大災變或戰爭,大量破壞線有的實體資本時,導致國的資本存量減少,總合供給減少,總合供給線右移。
長期總合供給線移動之原因 • 自然資源改變所造成的總合供給線移動: • 例如氣候劇烈變化,造成農作物大幅度的減產,如此總合供給線會左移。 • 世界石油供應大幅減少時,總合供給線會左移。
長期總合供給線移動之原因 • 技術知識改變所造成的總合供給改變: • 總合供給比從前多,主要是歸因於技術知識之進步。 • 例如電腦功能之快速提升,電腦的普及應用等,使得總合供給增加,總合供給線右移。 • 例如開放貿易會使一國專業化生產其生產力相對較高的產品,從而會跟科技進步一樣,使一國的長期總合供給曲線往右移。
長期總合供給線移動之原因 • 總而言之, • 造成長期實質GDP增加之事件發生,則長期總合供給線右移, • 造成長期實質GDP減少之事件發生,則長期總合供給線左移。
刻劃長期成長與通貨膨脹的方法 • 長期的總合供需如圖5所示, • 如果技術進步,則總合供給線右移,政府維持貨幣供給成長,則總合需求增加。 • 一般而言,總合需求增加幅度大於總合供給增加之幅度,所以長期實質產出呈現成長的同時伴隨著通貨膨脹。 • 但AD-AS模型較適合於解釋短期的景氣波動,以此說明長期趨勢較為不妥。
為何短期總合供給線為正斜率 • 短期總合供給線如圖6,為正斜率,亦即,一個經濟體系之物價水準越高,則其所生產之商品與勞務數量越多。 • 是什麼原因使得在短期時物價水準與產出水準有正向變動關係?以下三種理論可以說明之。